新冠危機與次貸危機的資產定價區別明顯 給順周期投資帶來思考

2021-01-21 馨月說財經

嚴格意義上講,順周期、逆周期與無周期這些名詞不是嚴謹的經濟學概念,但是這些新名詞用得多了,很多人就把它當成了固定名詞來使用,並且對這幾個概念做了解釋。而有的市場評論借題發揮,過於渲染與解讀這些名詞,這給投資市場帶來了很多誤導。

市場普遍認為跟經濟周期同漲同跌的行業是順周期行業;在經濟下行周期能逆勢上漲的行業是逆周期行業;也有一些行業,不管經濟上漲與否,都有自我的運行節奏,這是無周期行業。順周期行業如基建、房地產、煤炭、鋼鐵、銀行等行業;逆周期行業如科技與朝陽等行業;無周期行業如醫療衛生、教育等行業。

由於市場普遍預期我國經濟2021年的GDP增速將達到8%,因此投資市場當前都在談所謂的順周期投資問題,建議投資基建、地產、煤炭與銀行等所謂的順周期行業,如果這樣去分析投資問題,明年在投資回報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一、周期股的投機性大於投資性

對於一些傳統行業股票與銀行股的上漲,我是有一些預期的,但是我的預期和市場的普遍看法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首先我認為美歐的股票市場與中國的股票市場近兩年來在投資上還是有共性的,這個共性就是以成長型投資為主,價值投資明顯退位,但是隨著成長股估值的日漸走高,多數成長股的風險逐漸大於收益,這時市場會出現估值的調整過程,而一些價值股會在這個周期中填補空窗,因此一些周期股預計會有相應的表現,借全球經濟反彈之際順勢炒作一把,但我認為這種炒作不具備中長期穩健性。

二、經濟反彈不等於順周期

雖然我也認為2021的全球經濟出現反彈的概率偏大,但我並不看好世界經濟的中長期發展。我認為全球經濟從長期來看,大趨勢依然處於下行周期之中,這是由全球債務規模高增長所決定,期間所出現的反彈只是經濟大周期中的次級擾動。

世界經濟在2020年遭新冠危機重創,在國際貨幣超發的支撐下才得以延緩經濟危機的全面爆發,但是延緩危機不等於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全球經濟當前在夾板中苦苦生存,身後是新冠危機,身前是資產泡沫,若新冠危機如果明年好轉,2020年增發的超量國際貨幣就會進一步發揮效應,全球的金融市場將陷入高投機熱潮之中,經濟中短期甚至會變得火熱,資產泡沫飛速擴散,但這可能帶來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嗎?

2021年全球經濟會有所反彈,但這個反彈能否嬗變為經濟的長期增長,是要畫一個大問號的。所謂的經濟順周期能和反彈周期劃等號嗎?順周期難道沒有時間長度上的要求嗎?沒有一個五年左右的經濟上行周期,又何來的順周期可言呢?如果明年的全球經濟只是一個中期性反彈的話,那麼順周期投資概念又會走多遠呢?

三、要高度重視新冠危機與次貸危機在資產定價上的不同

新冠危機與次貸危機中,國際市場的資產定價有顯著區別。次貸危機有一個擠泡沫的過程,譬如美國的股價與房價都被腰斬,美國的上市公司大規模退市,企業與個人大面積破產,中小銀行紛紛倒閉,美國社會經歷了一個去泡沫過程,社會成本大幅下降,之後美聯儲次第推出QE政策,才將美國經濟重新引入螺旋式發展階段,隨著企業、股市與房價等的長期穩健上行,迎來了美國經濟的復甦。

而當前的美國股票市場處於歷史高峰期,房價也處於歷史高峰期,原本資產泡沫問題就比較嚴重,後期一旦市場流動性再因經濟回升加速的話,大宗商品再衝高,這個國際金融市場的結局是很難想像的。從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資產定價普遍扭曲的現狀來看,美歐是很難贏得中長期經濟穩定的,在新冠危機之後迎接資產泡沫的衝擊是大概率的。

近幾十年來,全球尚未出現過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等資產泡沫的多重疊加,次貸危機之後由於全球貨幣超發,導致全球出現了高通脹,大宗商品形成了高泡沫,黃金、能源、有色金屬、農產品等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但當時美股與房價已先期大跌,尚處於恢復期,因此並沒有出現多泡沫疊加的現象。

而此次新冠危機則完全不同,美歐日為了救市,短期投入了超量貨幣,將股市從危情中又送上了天,美股迭創歷史新高,之後房價也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目前大宗商品市場也在不斷強化預期,價格普遍大幅上漲,這種情況下,2021年的國際市場將會形成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的多泡沫疊加現象,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四、周期股的補漲將是市場風險敞口的擴張期

鑑於全球資產泡沫的持續惡化,我認為周期股2021年的上漲是股市低估值資產的補漲過程,再加上大宗商品的上揚,國際金融市場的高風險明年有可能全面曝光,市場的風險敞口將進一步拉大,因此我判斷2021年的國際金融市場不會平靜,將在高泡沫形成與泡沫可能破碎之間搖擺,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率會加大,這將給2021年的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另外,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波動必然會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障礙,企業無法控制成本,利潤將會下降,實體經濟可能會遭受衝擊。我國企業就曾遭受過惡性通脹之苦,2010年至2011年,全球出現了惡性通脹,之後大宗商品泡沫破裂,我國的經濟增速也同時明顯下滑,經濟增速從2011年的9.55%快速下滑至2012的 7.86%,至2015年之後我國經濟增速進入到了6字頭的發展期。

為了緩解經濟增速下滑問題,國內依靠房地產業來拉動經濟,結果造成了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局面,給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因此在這一輪的資產泡沫形成過程中,一些傳統產業的好轉可能是暫時性的,那麼所謂的順周期投資也可能是中期性質的。而周期股若出現補漲行情,也意味著全球股市的整體估值進入到歷史性的高風險周期,這是投資者2021年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馨月說財經)

相關焦點

  • 從次貸危機到科技崛起
    90年代後期到新世紀的頭十年,美國飽受泡沫困擾,先是科網泡沫讓納斯達克整體衝到上百倍的可怕估值,後來美股一瀉千裡,新的泡沫又在美國房地產市場中迅速成長,並最終引發次貸危機並波及全世界。下面我們從美國次貸危機之始末,看經濟轉型之不易。次貸是什麼?
  • 大宗商品價格上行 專家:順周期類資產值得關注
    針對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漲,專家認為,2021年是全球經濟發展關鍵年,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可能趨緊,通脹上行風險值得討論,但大宗商品漲價幅度預計可控。同時,在大宗商品價格上行情況下,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並配置順周期資產,包括海運、造船以及大宗商品的礦山、能源等資產。
  • 金融危機時一直持有現金是錯誤的,這樣操作才是最好的增值方法
    金融危機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經濟周期,會帶來資產價格的不同變動,本文就給大家詳解一下金融危機時,怎樣操作才是最好的! 金融危機一般有早中晚三個周期,下面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 早期: 早期的金融危機從苗頭剛剛顯現發生有一段時間的發酵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金融資產價格開始下跌,資本市場開始恐慌,市場上開始有人低價或者折價出售房地產,股票。
  • 花旗私人銀行發布2021年展望:新經濟周期:投資新冠疫情後的世界
    來源:美國商業資訊中文版花旗私人銀行預計,2021年標誌著新經濟周期的開始,新周期帶來的有利因素比投資者的預期更為強勁。目前是滿倉投資和充滿希望的時刻。紐約--(美國商業資訊)--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已發布《2021年展望:新經濟周期:投資新冠疫情後的世界》。本刊物每年出版兩次,提供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深入洞察,並強調客戶投資組合多年來「不可阻擋的趨勢」。本期概述了為何目前對投資者而言是不尋常的時刻。
  • 負利率產生的緣由、影響、應對與思考!
    過度量化寬鬆的後果——明斯基時刻即資產價值奔潰的時刻。經濟長時期穩定,可能導致信貸非理性膨脹,使得槓桿過度積累,形成資不抵債的惡性循環,進而從內部滋生金融危機並陷入漫長去槓桿的周期。舉個例子,在經濟繁榮的時期,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較為穩定的情況下。
  • 中銀策略:第三輪美元貶值周期開啟,股市等風險資產迎來新一輪配置...
    長波回升和繁榮階段的中周期與美元指數波動基本是一一對應的,投資數據領先於美元指數0-2年。從邏輯上理解,在創新帶來的技術擴散的早期,作為主導國美國引領全球復甦,其增長彈性相對於全球更強,美元資產受到資金青睞推升美元指數;在中周期衰退階段,美國經濟的韌性通常強於其他國家,美元資產避險價值提升,美元指數進入下行期通常會滯後於中周期的頂部。
  • 次貸危機的真相
    哈佛導師評論:要結合企業自身規模進行謹慎投資,謹防資金鍊斷裂問題3又一男得知此事,決意如法炮製兼吸取教訓,遂先用一頭豬去換一粒偉哥.事必,天亮後,男吹著口哨趕38頭(含少婦家的18頭)豬趕集去了……哈佛導師評論:企業如果獲得金融資本的幫助,自身經營能力將得到倍增。知道此法男多,偉哥供不應求,逐漸要2頭,3頭豬換一粒偉哥。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四、中國的債務周期與貨幣政策思考:波動轉移假說與央行難題 第一部分是梳理大危機和經濟學思想脈絡。 第二部分是提出一個問題:現在貨幣政策還有規則嗎?現在這個平均通脹目標制,是規則還是完全的相機抉擇。相機抉擇就是看市場怎麼辦我就怎麼走?特別害怕市場反應。
  • 穿越危機:三層面探討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
    儘管次貸危機重創了美國,但拜美元的核心貨幣地位及美國國債市場的「安全帶」效應所賜,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不降反升。廉價資金的流入為美國政府的救市政策提供了融資,而中長期內美元的貶值則將降低美國的實際債務。換句話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處於國際貨幣體系外圍的中國,與處於核心的美國相比,明顯更加被動。
  • 新能源革命將給白銀帶來新定價機會 2021年白銀該如何投資?
    今年我在貴金屬投資上採用了「重銀輕金」策略,建立金銀投資組合併提高組合中的白銀配比,至8月減倉出場,獲得了超額收益。8月份左右建議減持金銀之後,我未再給出過積極做多金銀的分析,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市場之中熱點紛呈,糧油、有色金屬、黑色、橡膠以及能源等都大幅上漲,收益率都顯著高於金銀,且金銀又處於中期技術調整周期,因此我在8月之後不斷提示市場的投資重點在其他大宗商品身上,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 方正策略:美股近30年五次急跌對各類資產影響幾何?
    從國內來看,一季度將迎來「經濟低迷、政策積極」的組合,受新冠疫情影響,經濟供需雙向均受到影響,目前復工處於漸進有序過程,但部分消費和服務活動依然受到疫情約束,特別是外圍疫情擴散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在決戰小康之年,實現年度經濟目標意義重大,因此上半年逆周期政策將較為積極,3、4月份貨幣、財政、產業政策等都值得期待,總量政策相對積極,有助於改善經濟預期和修復市場風險偏好。
  •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你好,金融危機,別來無恙!
    不,這不是本次新冠疫情,而是2008年金融危機。這張地圖是由美國消費者信用報告機構TransUnion依據次貸危機爆發的時間和受災程度所繪製的。之所以會有如今新冠疫情蔓延的既視感,是因為2007-2008年期間違約的貸款人數量就像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一樣,迅速在全美擴散蔓延。有人說新冠危機是短暫的,因為疫情帶來的資金流動性危機只會持續數月。
  • 新冠是「史無前例」的危機嗎?
    在疫情過去之後,這些應急措施可能要麼就擱置、被廢棄,要麼這種應急措施會自己形成帶來一些想像不到的後果。而那些問題的癥結依然不能解決。面對疫情我們想到的不應該是如何儘快結束超越它,相反,我們也可以考慮把疫情做更長線的思考:把它真正放置到歷史延續中考慮,而不是看作歷史過程當中額外的事件;同時把疫情變成可以達到系統性有長期效果的實驗。
  • 大類資產「危機保護器」!CTA策略亮了,私募緊急暫停大額申購
    受疫情全球擴散、蝗蟲災害、原油價格戰等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影響,商品波動率明顯加大,CTA策略表現基於商品市場波動率增強而收益走強趨勢顯著。事實上,正是在市場暴跌的時候,反倒是CTA策略具有賺錢效應的時候,常常能夠在危機中抓住一些機會。
  • 廣發證券戴康:21年順周期板塊盈利將延續改善 A股估值大概率收縮
    中國經濟延續修復,驅動力來自於出口、製造業投資和消費的改善。結構上,「出口鏈」順周期有望開啟新一輪結構性「擴產」。流動性:穩貨幣、緊信用21年「緊信用」是基本確定的,在「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政策導向下,21年信用主線將是「縮量穩價」,監管環境將更重視「穩槓桿」以及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預計21年貨幣政策將「穩健」為主。
  • 徐高:全球再循環的資產價格含義
    在國內依靠刺激政策實現內需復甦的同時,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已經走出了與過去十年很不一樣的態勢,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的國際經濟格局正在重現。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內需(尤其是投資)取代出口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火車頭。而投資的強度又高度敏感於國內宏觀政策態度。這使得在過去十年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等同於對國內宏觀政策走向的預判。但宏觀政策又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而調整——經濟增長減速時政策加油門;經濟增長加速時政策收油門——從而形成 「經濟下行——政策刺激——經濟回暖——政策退出」的往復循環。
  • 2021年能否開啟全球增長新周期?
    2020年這365天對於人類歷史進程僅是滄海一粟,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密集創造了很多「活久見」的歷史。正如邱吉爾所說,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機,2020年所見證的百年難遇的歷史,會否拉開2021~203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周期?權益、商品、供應鏈喜憂參半美股「四熔斷」、深V絕地反彈,國際油價暴跌和4月的負油價絕對是2020年「活久見」的難忘場景。
  • 國君策略:重視周期品「漲價」邏輯投資三朵金花
    2008金融危機後,歷經三年完成基建投資→地產投資→製造投資的重心轉移,此次新冠疫情後基建投資按下快進建、地產「房住不炒」下重要性弱化,經濟動能重心提前轉移至製造業。2021年預計基建小幅下行,房地產也將在調控之下重新進入微跌通道,海內外經濟修復共振下國內經濟動能將由基建地產轉向製造。
  • 季琦直播不「帶貨」,帶來關於危機和遠行的思考「乾貨」
    雖然酒店業逐漸進入了回暖復甦的發展新階段,但作為受本次危機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業界也迫切需要更為權威的觀點聲音來撥開迷霧,指引行業在危機過後進入更為健康向上的發展坦途中。在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5月28日華住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季琦開啟了直播首秀。
  • 「精選」金融危機下銅、鋁走勢分析:銅價很可能會進入長期熊市
    對於近期的情況,我們梳理了歷次金融危機期間的宏觀環境、銅鋁價格走勢及基本面情況,希望給投資者研判後市行情帶來參考。貨幣政策方面,美聯儲自1994年開始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夕,美聯儲剛剛將基準利率上調25BP至5.5%。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並未調整利率,直至1998年10月開始進入降息周期。美元指數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由88最高升至100附近,並高位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回顧歷史數據,LME銅價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受到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