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弱全身就會弱,壓壓手穴就補脾

2020-12-21 騰訊網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谷。脾虛則運化無力,食物無法吸收,人體消瘦無力;或者體內生溼,變成虛弱的胖子。

這裡介紹一個周爾晉先生的補脾方法。

按上圖所示的頭頂點、脾點、胃腸點,分別用手指、或牙籤圓頭按壓7分鐘。按壓只要壓住即可,不需要揉動。

心裡想著那個點就是浮在水上的皮球,按住不要移動。按壓時,閉上眼睛效果更好,感覺自己的心跳一點點入靜,慢慢數自己的心跳。

此法適合脾虛的朋友使用,堅持7天,會感覺消化變得不錯,整個人都有活力了。

另外,用艾灸調理脾胃也是非常不錯的方法,溫和灸和隔物灸(隔姜灸)都可以,不過家用灸的話,溫和灸居多!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樞。

【灸法】溫和灸,每個穴位20分鐘。

【適用範圍】健脾和胃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佳、胃脹腹瀉等。

相關焦點

  • 脾弱全身就會弱,壓壓手穴,堅持七天,全身都舒服!
    此法是周爾晉先生的方法,適用於脾胃虛弱的人,分別是在手穴上的頭頂點、脾點、胃腸點用手指或者火柴棒或者牙籤圓頭按壓7分鐘;按壓只要壓住即可不需要揉動,心裡想著那個點就是浮在水上的皮球,按住不要移動,最好壓時能閉上眼睛效果更好
  • 吃不胖,可能是「胃強脾弱」
    如果特別能吃,人卻很瘦,就說明胃中有虛火,且脾的運化能力很弱,導致人很瘦。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這段話,就是:胃強脾弱。 胃強脾弱,該怎麼判斷? 「胃強脾弱」最典型的症狀有兩個: 一是,胃口好;二是,大便不成形或經常便秘(前幹後稀)。
  • 這是「胃強脾弱」,女人會早衰,男人易腎虛!
    而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氣不降,大腸也不降,自然而然就無力排出大便,就會便秘。同時,脾負責運化水液,脾弱則運化水液無力,水液就會直接進入膀胱或大腸,導致尿頻或大便稀爛。 其實,「消化」是兩個動作:胃主受納(消),將食物加工成營養精微物質,脾主運化(化),將營養精微物質生成為氣血,並輸布全身。簡而言之,「胃強脾弱」之人「消」的功能強,「化」的功能弱。
  • 補脾14法!
    補脾法為《脾胃論》中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它不僅適用範圍廣泛,且運用得當,收效確甚顯著。茲將臨床所得提出研究。一、助運脾主消化食物和輸布精微。如脾氣虛弱,不能健運,可出現消化呆滯,納減腹脹,腸鳴洩瀉,脈濡弱,苔白膩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狀。久則眩暈倦怠,面色萎黃。治療時應先健脾助運,使納運正常。
  • 我的脾(一)脾氣虛怎麼辦
    1,脾主運化水谷:飲食入胃後的消化吸收,實際上是在胃和小腸內進行的,但必須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才能把水谷化為精微,也依賴於脾的轉輸和散精作用,才能布散全身。如果脾氣虛的話,平時容易感到乏力,飯後容易睏倦,因為身體過多的能量用於消化食物,大腦的供血量減少,頭腦則不清醒。很多人還會伴有汗多氣短,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來的情況。
  • 胃強脾弱的調理三個方向:情感飽足,吃,和運動
    :厭食娃好歹知道個飽吧,胃強脾弱的就不知道飽可以隨時吃隨時餓,看到家人吃飯哭,看到路人吃飯哭,看到商店食物哭!關於胃強脾弱:胃強就是胃口大,脾弱就是消化吸收營養的能力弱,吃下去的東西吸收不了。常見的胃強脾弱症狀有:1、胃口好,不挑食,光吃不長肉。2、容易脾氣不好,不給吃就撒潑打滾。
  • 補脾,是健康的根基,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那麼人體吃的穀物精華無法轉化成人體所需,身體的氣血就會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就會出現「枯萎",時間一久就會百病叢生。補脾,是健康的根基,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脾胃是否健康自我檢查脾胃不好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
  • 補脾,有這十四種方法
    如脾氣虛弱,不能健運,可出現消化呆滯,納減腹脹,腸鳴洩瀉,脈濡弱,苔白膩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狀。久則眩暈倦怠,面色萎黃。治療時應先健脾助運,使納運正常。顯效方:健脾八珍粉、參苓白朮散、五味異功散等。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溼;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二、建中脾胃主中氣,有蒸動全身各髒之功能,久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 「餓瘦」不如「補瘦」!不補脾,你就減不了肥!
    脾屬土,對應於黃色。面色發黃、皮膚很鬆軟的人,往往不但脾氣不好,還很容易得胃病。《黃帝內經》裡說,脾掌管我們的肌肉,它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全身肌肉的營養要依靠脾來運輸和化生來供應。脾氣健運,則肌肉豐滿;若脾失健運,則肌肉漸消。說到肌肉,很多致力於減肥事業的女性朋友都是談「肌」則色變,好像肌肉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屬於女人,或者說它不應該與女人的美麗擦上邊。
  • 健脾並不等於補脾
    一說到健脾,很多人的下意識反應就是補脾。雖說補脾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並不代表補脾就等於健脾,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所謂脾主運化,這個「運」是指運轉輸送;而「化」則是指消化吸收。所以,脾主運化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精微」,就是把水谷化為精微,然後再把這些精微吸收輸送至全身;二是「運化水溼」,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運送到周身各組織中去,以發揮其滋養濡潤的作用,再把代謝的水液下輸給腎,由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脾的運化精微的功能減退,即稱作脾失健運,而出現便塘、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
  • 氣虛脾弱不可以食用哪些東西?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看專家的理解
    當我們人體臟腑功能失調,處於不良狀態的時候,我們自身的體力和精力或許就會明顯的降低,就會出現氣虛的表現。氣虛脾弱的人平時的時候很多都會出現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而且這類人有一個特徵其實就是吃完飯之後就立即的犯困。
  • 脾受損,人就廢了一半,難怪身體越來越差,需補脾了
    人體的脾、肝、腎等器官各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對身體所帶來的危害將是巨大的。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給全身的營養。一旦脾出現問題,對身體會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引起一些明顯的症狀,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調理脾臟,避免身體進一步受損。
  • 脾對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脾不好,身體會變得怎樣?如何補脾?
    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它能將水谷精華轉化為氣血、津液,滋養全身,一旦脾失健運,五臟都受累。如何判斷自己的脾好不好呢?脾不好,應該如何調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脾臟的重要性。脾是生氣之源,人體內的氣血生化都要依靠脾。
  • 健脾=補脾嗎?
    本  期  導  讀    補脾雖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補脾與健脾的意思並不對等,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
  • 芡實,補脾益腎,補精添精澀精之妙品!
    芡實,出自《本草綱目》,又名雞頭實,味甘氣平而無毒,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 補脾
    補脾猛將白朮〔害〕五臟皆陰,世人但知補脾,此指脾為溼土之髒,術能燥溼,溼去則脾健,故曰補也。
  • 「餓瘦」不如「補瘦」!中醫告訴你:不補脾,你就減不了肥!
    脾屬土,對應於黃色。面色發黃、皮膚很鬆軟的人,往往不但脾氣不好,還很容易得胃病。《黃帝內經》裡說,脾掌管我們的肌肉,它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全身肌肉的營養要依靠脾來運輸和化生來供應。而雙唇的豐潤恰好也與脾有很大關係。所謂塑型就是要讓我們的身材被塑得很有型,皮包骨頭的體型絕非好看之型。真正美的是全身沒有贅肉、肌肉緊緊的健康美。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
  • 脾是什麼?脾的功能作用
    脾是升,如果升不上去,它反而下陷了,所以當出現了大便的問題,比如說大便爛,那是脾的。當你假如出現了腹部症狀,你看它上升還是下降,上升症狀為胃,下陷症狀為脾。脾的自轉輸+上輸於肺所謂的脾的自轉輸,是指水谷精微化是化生好的氣血通過脾這種轉法運到了全身,供全身利用。脾氣上輸於肺,就是地氣上為雲,把水谷精微跟水液向上運輸運到肺。
  • 頭上出汗像下雨,該補脾了,容易醒,該補脾了,7種類型+7個辦法
    不少人都對這樣的情況,很知曉,那就是自己脾虛了,其中補脾不外乎這7個步驟,補血,止血、舉陷、除痰、催產、建中、益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補脾這件事。頭上愛出汗像下雨,該補脾了,容易醒,該補脾了,7招幫忙補脾1、補血營血形成於脾功健運,否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㿠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必先補脾以生血,則收效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