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

2021-02-07 傷寒探微
補脾猛將白朮

〔害〕五臟皆陰,世人但知補脾,此指脾為溼土之髒,術能燥溼,溼去則脾健,故曰補也。

不知脾無溼邪者用之,反燥脾家津液,是損脾陰也,何補之有?此最易誤,故特表而出之。

凡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齒衄鼻衄咽塞,便秘滯下者鹹宜忌之。肝腎有築築動氣者勿服。術性燥而閉氣,劉涓子癰疽論雲∶潰瘍忌白朮,以其燥腎閉氣,而反生膿作痛也。

〔利〕苦甘溫,健脾進食,消谷補中,化胃中痰水,理心下急滿,利腰臍血結,祛周身溼痺,君枳實以消痞,佐黃芩以安胎。茯苓為使。

〔修治〕野術、於潛術、仙居術為勝。臺產術力薄,只可調理常病,若生死關頭,斷難恃以為治。江西術,與浙江野術相似,苦劣不堪用。陳壁土炒,或人乳拌蒸,糯米泔浸。

黃精

〔害〕生用,則刺人咽喉。

〔利〕甘平,入脾,補中益氣,安五臟,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溼,殺下三屍蟲。

似玉竹而稍大,故俗呼玉竹黃精。又一種似白芨,俗呼白芨黃精,又名山生薑,則恐非真者。溪水洗淨,九蒸九曬用。

次將山藥

一名薯蕷

〔害〕忌同麵食。

〔利〕甘平,入脾、肺、腸胃四經,益氣強陰,治虛損勞傷心脾,長肌安神,清其虛熱,除瀉利,止遺精。

〔修治〕洗淨,切片曬乾,或炒黃用。入脾胃土炒,入腎鹽水炒。

白扁豆

〔害〕多食壅氣,患寒熱者不可食,蓋邪瘧未盡,及傷寒外邪方熾,不可服此補益之物耳。

如脾胃虛及傷食,勞倦,發寒熱者,不忌。

〔利〕甘溫,補脾胃,降濁升清,消暑除溼,止渴止瀉,專治中宮之病。衣,清皮膚之溼熱。葉,利暑溼。

〔修治〕炒研,或生用,或去皮炒。時珍曰∶凡用取硬殼扁豆子,連皮炒熟入藥。

薏苡仁

一名米仁

〔害〕此除溼燥脾之藥,凡病患大便燥結,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溼者忌。妊婦禁用。

〔利〕甘淡微寒,入胃土勝水,淡滲溼瀉水,故能健脾。香港腳疝氣,洩痢熱淋,益土所以生金,故補肺清熱,治肺癰、肺痿、咳吐膿血等症。

〔修治〕凡使每一兩,以糯米一兩同炒熟,去糯米用。亦有更以鹽湯煮過者,或炒,或生用。

大棗

〔害〕雖能補中而益氣,然味過於甘,甘令人滿,脾必病也。故中滿勿服。凡風痰、痰熱及齒痛,俱非所宜。小兒疳病亦禁。生者尤為不利,多食致寒熱。熱渴膨脹,動臟腑,損脾元,助溼熱。凡形羸瘦者,不可食。殺烏附毒。忌蔥魚同食。

〔利〕甘平,調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和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和百藥。

紅棗,功用相仿,差不及爾。

〔修治〕擘去核用,青州棗,核細形大,多膏甚甜特佳。曬。晉州棗,肥大甘美,次之。

頻食生蟲損齒,貽害多矣。紅棗益脾胃,餘者止可充食。入和解藥,薑汁炒香,入醒胃藥,但去核炒香糊丸,藥蒸透,乘熱去皮核搗爛。

甘草

〔害〕甘,令人中滿。有溼之人,若誤用之,令成腫脹。故凡諸溼腫滿脹病,及嘔家酒家,鹹不宜服。

〔利〕甘平,入心肺脾胃。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

若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入涼劑則瀉邪熱,入峻劑則緩正氣。姜附加之,恐其潛上;

硝黃加之,恐其峻下;皆緩之之意,稍止莖中作痛,節醫毒腫諸瘡。

〔修治〕以大徑寸,而結緊斷文者為佳,謂之粉草。細者名統草,補中炙用宜大者,瀉火生用宜細者。白朮、苦參、乾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

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能知此理也。餘疑遠志與甘草相惡,必誤載,以遠志用甘草水浸用可知。

枳實

〔害〕惟專消導,破氣損真。丹溪雲∶瀉痰,有衝牆倒壁之力,其為勇悍之氣可知。凡中氣虛弱,勞倦傷脾發為痞滿者,法當調中益氣,則食自化,痞自消,若再用此破氣,是速其斃也。脹滿,非實邪結於中下焦,手不可按,七八日不更衣者,必不可用。挾熱下利,亦非燥糞留結者,必不可用。傷食停積,多因脾胃虛,不能運化所致,慎勿妄投。如元氣壯實,有積滯者,不得已用一二劑,病已即去之。若不識病之虛實,一概施用,損人真氣,為厲不淺。誤投,雖多服參 補劑,亦難挽其克削之害也。故特表以為戒。孕婦尤忌。

〔利〕苦酸微寒,入肺、脾、胃、肝、大腸五經。破積有雷厲風行之勢,瀉痰有推牆倒壁之威。解傷寒結胸,除心下急痞。按枳實枳殼,性效不同。

〔修治〕皮濃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枳殼,皆以翻肚如盆口狀,陳者為良。採破,除核,微炙令幹,切片,小麥麩炒焦去麩用。

萊菔子

〔害〕萊菔惟專下氣,復能耗血,久食澀營衛,白人鬚髮。服地黃首烏者,不可食。子,消痰下氣更速。凡虛弱者服之,氣難布息。

〔利〕辛溫,入肺、脾、胃,長於利氣。炒熟下氣定喘,消食除膨。生研堪吐風痰。醋調能消腫毒。治痰之功,有以衝牆倒壁為喻者。誤服參 ,此能消之。

萊菔辛甘平,生食宣氣,熟食降氣,寬中消食,化痰散瘀。葉(亦稱菜)辛苦溫,功用略同,亦甚消伐,簷上過冬經霜者,治喉痺黃膽有神功。煙燻垂死,嚼汁咽下。

〔修治〕煮食過多,停滯成溢飲,生則噫氣,熟則洩氣,多食滲人血,白鬚髮,非獨因其下氣,澀營衛也。

相關焦點

  • 補脾14法!
    補脾法為《脾胃論》中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它不僅適用範圍廣泛,且運用得當,收效確甚顯著。茲將臨床所得提出研究。一、助運脾主消化食物和輸布精微。如脾氣虛弱,不能健運,可出現消化呆滯,納減腹脹,腸鳴洩瀉,脈濡弱,苔白膩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狀。久則眩暈倦怠,面色萎黃。治療時應先健脾助運,使納運正常。
  • 健脾=補脾嗎?
    本  期  導  讀    補脾雖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補脾與健脾的意思並不對等,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
  • 健脾並不等於補脾
    一說到健脾,很多人的下意識反應就是補脾。雖說補脾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並不代表補脾就等於健脾,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所謂脾主運化,這個「運」是指運轉輸送;而「化」則是指消化吸收。所以,脾主運化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精微」,就是把水谷化為精微,然後再把這些精微吸收輸送至全身;二是「運化水溼」,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運送到周身各組織中去,以發揮其滋養濡潤的作用,再把代謝的水液下輸給腎,由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脾的運化精微的功能減退,即稱作脾失健運,而出現便塘、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
  • 同樣是補脾,這6大補脾方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的人是越補越虛
    脾在人體到底有什麼作用,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著補脾脾為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脾旺者,氣血亦旺;生機不絕,雖病可愈。若脾虛,不欲飲食,則「谷氣竭,命乃絕」。凡病:能食者,易愈;惡食者,難療。因此,補脾是臨證中十分重要、十分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 頭上出汗像下雨,該補脾了,容易醒,該補脾了,7種類型+7個辦法
    不少人都對這樣的情況,很知曉,那就是自己脾虛了,其中補脾不外乎這7個步驟,補血,止血、舉陷、除痰、催產、建中、益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補脾這件事。頭上愛出汗像下雨,該補脾了,容易醒,該補脾了,7招幫忙補脾1、補血營血形成於脾功健運,否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㿠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必先補脾以生血,則收效較易。
  • 補脾,有這十四種方法
    補脾即可以益氣,此為治氣虛經驗。顯效方: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四、補血營血形成於脾功健運,否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㿠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必先補脾以生血,則收效較易。顯效方:大劑量四君子湯加首烏或黃精,小劑量歸脾湯。
  • 芡實,補脾益腎,補精添精澀精之妙品!
    芡實,出自《本草綱目》,又名雞頭實,味甘氣平而無毒,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 補脾止瀉的食療方—四神湯
    脾虛不運就容易生溼,單純補脾不祛溼,溼氣更容易加重。只有健脾祛溼同時進行,才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運化增強,腹瀉自然而然就好了。中醫食療博大精深,四神湯就是一款比較有名的補脾止瀉的食療方。四神湯,其中的「四神」指的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這四味藥食都是常見的食材,它們匯聚在一起後互相補遺,生出健脾養胃、消腫去溼、美容養顏、靜心安神的功效。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
  • 補脾安胃小小方
    補脾安胃小小方
  • 補脾,是健康的根基,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胃主納,脾主運;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潤,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補、漫補、壅補,應補中有通,靜中有動,使補而不滯,潤而不膩,能升能運,以順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補脾健胃最宜山楂山藥丸。注意事項:1、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 「餓瘦」不如「補瘦」!中醫教您補脾減肥~
    脾屬土,對應於黃色。面色發黃、皮膚很鬆軟的人,往往不但脾氣不好,還很容易得胃病。《黃帝內經》裡說,脾掌管我們的肌肉,它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全身肌肉的營養要依靠脾來運輸和化生來供應。而雙唇的豐潤恰好也與脾關係不小。所以,想要減肥,想要性感身形,就要先補脾。其實,好身形的關鍵並非減肥,而是塑型。所謂塑型就是要讓我們的身材被塑得很有型,皮包骨頭的體型則絕非好看之型。真正美的是全身沒有贅肉、肌肉緊緊的健康美。更何況只有當肉肉變緊實之後,你整個人才會看起來顯得瘦,即使體重因為肉肉變成肌肉而變重了,你的身材還是會均勻地變小一號。
  • 脾受損,人就廢了一半,難怪身體越來越差,需補脾了
    人體的脾、肝、腎等器官各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對身體所帶來的危害將是巨大的。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給全身的營養。一旦脾出現問題,對身體會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引起一些明顯的症狀,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調理脾臟,避免身體進一步受損。
  • 補脾益氣兼祛溼,山藥芡實與蓮子
    脾主運化:脾具有運化水谷、水溼的功效。脾喜燥惡溼:脾陽旺盛,則運化水溼功能正常,否則,脾為溼困,易出現水腫、腹脹、納呆、肢重乏力等症。胃主受納:胃具有接納和腐熟水谷的功效。脾為髒,胃為腑,一陰一陽,互為表裡,互相作用和影響。
  • 喝這些養生粥 補脾益氣增強免疫力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喝這些養生粥 補脾益氣增強免疫力,脾胃不好似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了,如果經常腸胃不好的話,一定要引起重視,會出現很多的疾病問題,比如說脾胃虛弱,食慾脾胃不好似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了,如果經常腸胃不好的話,一定要引起重視,會出現很多的疾病問題
  • 脾腎虛了怎麼調理?這6種食物,或能一舉改善,補脾益腎
    生活中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很容易造成脾腎虛弱。其中脾虛主要是由於飲食引起的,比如吃飯狼吞虎咽,愛吃辛辣食品,都會造成脾胃運化失調,從而使脾臟變得虛弱。而腎虛一般與熬夜,過度勞累有關。因此補脾離不開補腎,記住這幾種食物,做到脾腎雙補。一、扁豆扁豆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蔬菜,含有各種維生素和蛋白質,常吃有益於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補充。除此之外,扁豆性味溫和,是一種健脾的佳品。夏天脾胃溼熱,食慾不佳時可以多吃一些扁豆,具有祛溼健脾之效。
  • 脾虛「對手」被公開,山藥不沾邊,若愛吃,補脾祛溼,脾感激你
    脾是我們體內有著「金字塔」般存在的說法,因為它在我們體內主要起著運化的作用,要是脾出現了問題,那麼水液運化就出現失衡,水溼就會聚集在體內,導致脾虛、溼氣重,一旦脾虛溼氣重,那麼將會危害我們的健康,滋生一系列疾病。
  • 不補脾,你就減不了肥!
    脾屬土,對應於黃色。面色發黃、皮膚很鬆軟的人,往往不但脾氣不好,還很容易得胃病。《黃帝內經》裡說,脾掌管我們的肌肉,它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全身肌肉的營養要依靠脾來運輸和化生來供應。脾氣健運,則肌肉豐滿;若脾失健運,則肌肉漸消。
  • 「餓瘦」不如「補瘦」!不補脾,你就減不了肥!
    脾屬土,對應於黃色。面色發黃、皮膚很鬆軟的人,往往不但脾氣不好,還很容易得胃病。《黃帝內經》裡說,脾掌管我們的肌肉,它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全身肌肉的營養要依靠脾來運輸和化生來供應。脾氣健運,則肌肉豐滿;若脾失健運,則肌肉漸消。說到肌肉,很多致力於減肥事業的女性朋友都是談「肌」則色變,好像肌肉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屬於女人,或者說它不應該與女人的美麗擦上邊。
  • 脾好,皮膚才好!老中醫教你3穴位5食材補脾健胃!
    但在對脾的認識上,西醫和中醫有很大差別。  西醫認為,脾是腹腔左上方一個單一的器官,有過濾血液的功能,也有免疫功能,但並沒有消化功能。因此,很多接觸過西醫的人不理解中醫為什麼將脾和胃聯繫起來,對「脾主消化」的概念也存有懷疑。  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中醫師胡乃文解釋,中醫的脾屬於五臟之一,是實心器官,但其概念不只是脾臟一個器官而已,還包括胰腺等消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