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安胃小小方

2021-02-06 林雲川

補脾安胃小小方

善緣 安靜的音樂

炎熱的夏季到來了,高溫天氣隨風至,大人小孩子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

因地球的熱量,夏天時,往外面跑,所以,地下水是冬暖夏涼,人也是一樣,人體內的陽氣往外跑,人體內是涼的,特別是中焦脾胃,故夏天大人小孩子皆不宣吃冰棒解暑,要養陽,不然百病由生。

小兒脾胃不好的表現:

(一)吃飯費勁,胃口差。

(二)吃飯很多,還乾瘦。

(三)食積,及引起的發熱、咳嗽。

(四)脹氣,飯後肚子脹痛,偶爾嘔吐。

(五)口氣酸臭。

(六)大便不規律、奇臭難聞,或不成形或乾燥。

(七)睡覺不安,莫名哭鬧,不聽話。

(八)磨牙、流口水。

(九)頭髮乾枯、臉色蒼白。

補脾安胃白朮散:

處方白朮2兩,茯苓1兩,藿香1兩,厚樸1兩,半夏1兩,甘草1兩,黃橘皮1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胸膈膨悶,心腹脹滿,嘔逆噁心,噫氣吞酸,口淡無味,四肢倦怠,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僅供參考)
當你老了 匡桐菲

相關焦點

  • 補脾
    補脾猛將白朮〔害〕五臟皆陰,世人但知補脾,此指脾為溼土之髒,術能燥溼,溼去則脾健,故曰補也。
  • 脾和胃的實質是什麼?
    脾是髒,胃是腑。髒屬陰而腑屬陽。脾與胃相為表裡。在五行學說中,脾胃同屬於土,而脾為陰土,胃為陽土;脾屬溼土,而胃屬燥土。 脾與胃的功能,主要為運化水谷、益氣、生血、統血幾種,這些功能的獲得, 是「脾」與「胃」的生理功能進行的結果。
  • 補脾14法!
    補脾即可以益氣,此為治氣虛經驗。顯效方: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四、補血營血形成於脾功健運,否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必先補脾以生血,則收效較易。顯效方:大劑量四君子湯加首烏或黃精,小劑量歸脾湯。
  • 健脾=補脾嗎?
    本  期  導  讀    補脾雖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補脾與健脾的意思並不對等,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
  • 健脾並不等於補脾
    一說到健脾,很多人的下意識反應就是補脾。雖說補脾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並不代表補脾就等於健脾,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所謂脾主運化,這個「運」是指運轉輸送;而「化」則是指消化吸收。所以,脾主運化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精微」,就是把水谷化為精微,然後再把這些精微吸收輸送至全身;二是「運化水溼」,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運送到周身各組織中去,以發揮其滋養濡潤的作用,再把代謝的水液下輸給腎,由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脾的運化精微的功能減退,即稱作脾失健運,而出現便塘、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
  • 中醫一碗湯,補脾益氣,脾胃一調百病安
    在中醫當中脾胃具有非常不一般的作用,大家熟知的它們對飲食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作用,這種作用脾叫做運化,胃叫做受納,兩者配合對保持機體正常運轉有著關鍵的作用,被稱為「後天之本」。於是,一切臟腑之氣虛,用補中益氣法都應該有效。所以,後世中醫把「中」的含義特化,即指動物的消化系統。中醫稱為脾胃。《黃帝內經》裡說:「脾在志為思,過思則傷脾。」這裡的「思」是思慮、思考的意思,思慮過度,就會傷害到脾。正常的思考、工作和學習,屬於「思」的正常範疇,不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但是過度的「思」,則會導致身體的失衡,對健康是不利的。
  • 補脾,有這十四種方法
    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溼;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二、建中脾胃主中氣,有蒸動全身各髒之功能,久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 補脾,是健康的根基,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現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心情抑鬱多見,容易導致痰溼內滯,直接的結果是體重易超標。
  • 脾胃喜歡甜的5種甘味食物補脾養胃、防胃病
    生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經常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咳喘、腎虛遺精、帶下、尿頻等症;熟山藥具有補脾健胃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等症。總體而言,補陰宜用生山藥,健脾止瀉宜用熟山藥。生山藥主要是以湯匙刮成泥,配熱飯食用,或者是煮熟食用,對於養胃補虛是非常好的。
  • 補脾益氣兼祛溼,山藥芡實與蓮子
    《黃帝內經素問》:「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脾胃論》:「大腸小腸五臟皆屬於胃,胃虛則俱病。」「脾胃虛則九竅不通。」「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主運化:脾具有運化水谷、水溼的功效。
  • 脾好,皮膚才好!老中醫教你3穴位5食材補脾健胃!
    脾胃好的人皮膚細嫩、有光澤;營養充分消化吸收,吃下去的東西也不會白吃。  中醫和西醫的「胃」概念相似,容易理解。但在對脾的認識上,西醫和中醫有很大差別。  西醫認為,脾是腹腔左上方一個單一的器官,有過濾血液的功能,也有免疫功能,但並沒有消化功能。因此,很多接觸過西醫的人不理解中醫為什麼將脾和胃聯繫起來,對「脾主消化」的概念也存有懷疑。
  • 頭上出汗像下雨,該補脾了,容易醒,該補脾了,7種類型+7個辦法
    不少人都對這樣的情況,很知曉,那就是自己脾虛了,其中補脾不外乎這7個步驟,補血,止血、舉陷、除痰、催產、建中、益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補脾這件事。頭上愛出汗像下雨,該補脾了,容易醒,該補脾了,7招幫忙補脾1、補血營血形成於脾功健運,否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㿠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必先補脾以生血,則收效較易。
  • 脾弱全身就會弱,壓壓手穴就補脾
    這裡介紹一個周爾晉先生的補脾方法。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樞。 【灸法】溫和灸,每個穴位20分鐘。 【適用範圍】健脾和胃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佳、胃脹腹瀉等。
  • 脾對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脾不好,身體會變得怎樣?如何補脾?
    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它能將水谷精華轉化為氣血、津液,滋養全身,一旦脾失健運,五臟都受累。如何判斷自己的脾好不好呢?脾不好,應該如何調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脾臟的重要性。脾是生氣之源,人體內的氣血生化都要依靠脾。
  • 三清丸學習十四補肝肺之陰,安五臟之功的沙參
    治諸毒,排膿消硬,寧五臟,益肺補肝,止疝氣絞疼實神,散淫風瘙癢,除邪熱,去驚煩。可為君藥,但其功甚緩,必須多用分量為得。易老用代人參,乃過矣。說者論其能安五臟,與人參同功,又雲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皆不知沙參之功用而私臆之也。夫沙參止入肺、肝二經,諸經不能俱入也。既不能俱入,何以《本草》言其能安五臟。不知人身肺、肝病,乃五臟不安矣。沙參能滋肺氣,乃上焦寧謐,而中、下二焦安有亂動之理。
  • 喝這些養生粥 補脾益氣增強免疫力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喝這些養生粥 補脾益氣增強免疫力,脾胃不好似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了,如果經常腸胃不好的話,一定要引起重視,會出現很多的疾病問題,比如說脾胃虛弱,食慾脾胃不好似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了,如果經常腸胃不好的話,一定要引起重視,會出現很多的疾病問題
  • 不想吃東西是脾壞了,吃了東西難受是胃壞了
    胃就像倉庫,主接納和消化。容易餓說明消化食物快 ,脾胃功能強盛,是年輕化的一種表現,而胃氣弱的人,消化食物速度慢,人就很容易感到飽腹難消。容易餓還說明氣血相對旺盛。氣血,由我們的食物精微生化而來。並不是說吃進去的東西都能變成氣血,這裡還有一個「化」的過程。同樣的一餐飯,有的人吃了,一上午就餓了;而有的人,到了中午還沒有餓的感覺。
  • 脾是什麼?脾的功能作用
    把脾主運化簡化成了脾主消化。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消化僅僅是脾功能的一部分。嚴格來講,脾主運化,固然包括消化,但消跟化還是可以分的。比如說飲食入胃,胃初步化食磨谷,按照西醫的說法是有機械消化、化學消化,所以真正的消大部分其實是在胃裡完成的。在胃中形成食糜,食糜下到小腸,真正的消化吸收完成是小腸。脾這個符號很大,它等於說把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都涵蓋了。
  • 這篇文章,把補脾的知識全講明白了,收藏!
    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脾為溼土之髒,主運化,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溼土同類相招,同氣相求,終歸脾胃,故臨床多以脾胃為病變中心,正如章虛谷所說:「溼土之氣同類相召,溼熱之邪始雖外受,終歸脾胃」故溼氣傷人致病,四季均可發生,以長夏居多。脾胃不好的人,從外表上就能看出來。
  • 共同分享「脾」和「胃」的關係
    胃為太倉,水谷氣血之海,五臟之本。其功能是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受納水谷指胃接受容納飲食物,以利於消化。當胃不受納時即表現為納呆、厭食、脘脹。腐熟水谷是指胃具有初步消化飲食物的生理作用,當胃的腐熟功能障礙時,則可表現為胃脘脹痛,噯腐食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