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如何孵化自有品牌的?

2020-12-13 界面新聞

文|華麗志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背後的出品方,是一家日本體驗式零售的領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以下簡稱「CCC 集團」)。

從一家小小的「咖啡+書籍+音像店」店,經過37年,CCC 集團已經發展為跨多個領域生活提案策劃公司,集團所有業務都圍繞「生活方式內容(Lifestyle Contents)」 、「平臺(Platform)」、「資料庫(Database)」三個關鍵詞展開。

換個角度,CCC 集團更像是一個深耕生活方式領域的孵化平臺,藉助其豐富的媒體、零售、生產、營銷等服務,幫助一個個新興品牌完成從由無到有的歷程。那麼,CCC 集團到底是如何孵化和培育自有品牌的呢?《華麗志》本文將揭曉這個謎底。

CCC 有哪些自有品牌?

CCC 已經打造出多個自有品牌,例如:

  • 生活方式雜貨品牌 Culture By Design:定位「禮品」,希望使用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自然,在新意中感受到傳統,品牌的產品由日本匠人使用傳統工藝製作,涵蓋馬克杯、碗、碟、毛巾、手帕等,品牌當前共有十個系列;
  • 雜貨品牌 Lelierre :成立於2017年,品牌名取自法語「Lelierre」,這個詞即日語中的「蔦」,指的是爬山虎。品牌產品外觀採用經典的顏色和素淨的設計,內部則為花紋設計,沉穩中不失俏皮可愛,主要目標客戶為成熟女性;
  • 天然護膚品牌 Cu apothecary:2014年,CCC 與日本美妝公司 uka 成立的合資公司 Cu,兩年後推出 Cu apothecary,定位家庭消費者;
  • 文具品牌 Black Bear :採用知名動畫人物 Miffy 之父、荷蘭畫家 Dick Bruna 所繪製的黑熊形象打造的文具品牌,這隻小黑熊因為讀書過度,導致眼睛發紅,主要目標客戶為女性;
  • 文具品牌 Hedera:2017年成立,注重設計感和使用質感,整體風格上偏向北歐風,產品顏色較明亮,主要目標客戶為女性;
  • 雜貨品牌 Necott Store :以「與貓咪一起的生活日常」為概念,邀請設計師小櫻美晴繪製了一隻喜歡書、咖啡和吉他,名為「Tamao」的3歲公貓,並以它為主人公推出了相關的帆布包、保溫杯、咖啡罐、毛巾手帕等商品;
  • 手機配飾品牌 IROMEKI:成立於2020年,主打「再現幼年找到寶物時開心愉快」的概念,走「時尚+童趣」風格,主要商品為手機殼,希望在生活中有著多種角色的女性能夠在找到好用產品的同時,還保有童心。

上圖,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分別是:Culture By Design、Lelierre、Cu apothecary、Black Bear、Hedera、Necott Store、IROMEKI

CCC 如何打造自有品牌?

「CCC 集團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這句話準確的概述了公司的特點。基於打通了日本眾多商家的 T-Point 積分體系,CCC 集團能夠追蹤1/3以上日本居民的消費行為,並將數據拆分成300多個精細的維度,例如性別/年齡/消費商品品類/地點等。

這些數據不僅用於 CCC 集團對外提供的企業諮詢服務,還被用在了自身品牌的孵化上,比如:如何確定目標客戶群、怎麼選產品、如何定價、不同門店採用怎樣的商品組合等。

文具品牌 Hedera 的誕生便是如此:在日本,女性佔到了 CCC 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和蔦屋書店用戶的一半。在截止到2017年底6400萬 T-Point 會員中,購買文具的消費者關鍵詞包括:女性、30~40多歲。再根據這兩個關鍵詞,CCC 進一步篩選出最受歡迎的商品價格區間。

由此,集團專推出了這一面向 30~40多歲的女性,講求質感和設計感的品牌,商品的定價則介於人民幣10~100元上下,產品設計上也頗費心思,「簡約、讓人用著不會厭煩的東西,同時它的設計又不會孩子氣」,負責產品設計的 CCC Frontier Design 總裁矢原拓如此描述。

事實上,在推出 Hedera 之前,CCC 集團一直有高端文具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但沒有成立具體的品牌,也沒有在大量的門店鋪貨。

2018年,CCC 集團旗下的零售商 Tsutaya 與日本某雜誌展開合作,雙方發起「文具總選舉」網上投票活動,由消費者來決定上一年最受歡迎的文具產品。此外,CCC 還會舉辦線下活動,邀請日本的文具專家進行交流。

從投票結果中獲得的第一手消費者偏好數據,於 CCC 集團開發相關文具產品有極大的好處。在宣布合作的新聞稿中,CCC 集團也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將來優化選品機制,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

目前,CCC 集團已經擁有從產品開發、生產、運輸、到營銷和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例如旗下子公司 CCC Frontier Design 主要從事產品設計和網頁設計,CCC Froniter 負責產品開發和銷售、市場營銷、線上線下運營等事項。

CCC Frontier Design 和 CCC Froniter 兩家公司在2018年的一份公告中指出,面向外部企業提供批發銷售、OEM/ODM、門店運營、產品設計等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CCC Frontier Design 和 CCC Froniter 共同操刀的品牌包括:Culture By Design、Hedera、IROMEKI 等。

營銷方面,CCC 集團可提供的服務包括:媒體露出(CCC 集團旗下媒體進行項目介紹)、線下活動(在澀谷 Tsutaya 等實體店進行商品體驗展示)以及旗下零售網絡提供的渠道推廣等。

例如在 Green Funding 進行眾籌的中國澳門背包品牌 UNO,最後在 Tsutaya Book Apartment 門店進行展示和銷售。 Green Funding 是CCC 集團持股38%的眾籌網站。

根據 Green Funding 官網顯示,CCC 集團在日本擁有約1500家實體門店,超過6000萬的會員。其中綜合商業設施 T-Site、蔦屋書店、蔦屋家電、Tsutaya 都是集團的零售商品牌。

坐擁龐大的零售渠道,在打造自有品牌方面,CCC 集團會先在部分門店試點,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例如:護膚品牌  Cu apothecary 一開始僅在 CCC 旗下的蔦屋書店、T-Site、Tsutaya 發售,後因為化妝水頗受歡迎,開始在更多的 CCC 集團直營和加盟店出售。

2017年,文具品牌 Hedera 首次面世就進入了 CCC 集團在日本的180多家直營和加盟門店出售,截止到2020年5月已經增長至363家。海外市場方面,Hedera 也已在中國臺灣的 Tsutaya 和蔦屋書店有售。

CCC 集團在2019年底表示,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將繼續拓寬原創文具產品線,加快文具、雜貨商品進入門店的步伐。

CCC 集團還與一些初創品牌達成了合作,例如日本福岡縣生物初創公司 SWF 的護膚品牌 State of The Art,將首先通過六本松的蔦屋書店出售,未來將進入全日本的 Tsutaya、蔦屋書店、其它的零售店出售。

另外,CCC 集團也會將自有品牌放在集團以外的渠道出售,例如 Culture By Design,不僅在 CCC 集團及其加盟商的實體門店出售,還入駐了 Zozotown、日本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非同一家書店?
    今年四月上海的一個發布會上,蔦屋書店方面透露,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而在「朝聖者」們的期待中,蔦屋書店中國大陸首店終於在10月18日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掀開了面紗。 如今12月已過一周,在等待蔦屋書店上海門店開業消息的同時,我們也來聊一聊中國的蔦屋書店。眾所周知,在日本市場上,除了以代官山蔦屋書店為代表的「TSUTAYA」之外,還有一類作為影音租賃連鎖店的「ツタヤ(日文發音:tsutaya,或直接寫成TSUTAYA)」。
  • 蔦屋書店的中國新戰略
    資料顯示,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為CCC株式會社,是日本CCC集團旗下以開展書店事業為中心的公司。2020年4月9日,蔦屋書店確定落戶成都TOD項目,這也將是蔦屋書店在中國西南區域的首店。
  • 蔦屋書店,來中國大規模開店了!
    被譽為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蔦屋書店,終於要來中國開店了。10月,蔦屋書店將進駐中國市場的首店設址杭州。12月,第二家蔦屋書店在上海高調亮相。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蔦屋書店將設計定製化方案,開設「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和旗艦店,共同打造成都國際文化消費目的地。此外,蔦屋書店進駐中國的開店名單中,還涉及西安、南昌等地。蔦屋書店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中國開設大規模門店100家,規模較小的門店計劃開設達1000家左右規模。蔦屋書店中期計劃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
  • 大陸首家蔦屋書店終於開了
    Winshang引言30圖實探大陸首家蔦屋書店。其中,2/3/4棟為蔦屋書店,佔據地上、地下一層的大部分空間,面積約2000平方米。據工作人員介紹,「杭州天目裡 蔦屋書店」的業態選擇主要是根據天目裡項目定位去匹配的。
  • 從「網紅」到零售標杆,復盤蔦屋書店的經營秘籍
    蔦屋書店,是席捲日本國民過半的「生活方式提案」品牌,也是遊客到日本之後打卡的地標級品牌空間,這也是其開到中國之後吸引眾多消費者打卡的重要原因。蔦屋書店在日本的成功,靠的是什麼?這一模式該如何在中國市場復刻?我們認為,蔦屋,本質不是書店,也不只想做網紅。
  • 蔦屋書店的模式是否可複製?
    整理:贏才商學院圖片/銀座蔦屋書店 來源/蔦屋書店官網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成立於1983年,在全球經營約1400家門店,其中日本有1300家,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書店連鎖品牌,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連鎖店TSUTAYA和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CCC株式會社(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Company, Limited),創辦者增田宗昭是土生土長的大阪人,同志社大學經濟部畢業後入職於服裝設計公司「鈴屋」,十年後離職並在家鄉創立第一家TSUTAYA,過兩年就設立了CCC。關於增田宗昭本人和他的經營理念已經有不少詳細的報導,我在這裡就不說了。
  • 日本蔦屋書店印象
    日本蔦屋書店於1983年在大阪創立,至今已在全國有1500多家分店。現在,日本的實體書店85%面臨經營困境甚至倒閉危機,但蔦屋書店不僅存活下來,而且營業額連年攀升。蔦屋書店是日本最大連鎖書店和人氣最旺書店。坐落在東京的蔦屋書店代官山店日均客流量已突破萬人次,周末甚至能達到3萬人次。
  • 「收編」千家單體書店,蔦屋書店何來的勇氣?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這次,增田宗昭想證明的不是書店複合模式的生命力,他想解答另一個疑惑:開一家蔦屋這樣扛打的書店,憑什麼不能自己幹,非要加盟?根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新零售有一句戲稱:「盒馬鮮生是拿著超市的租金做餐飲,而新書店則是拿著書店的租金做零售。」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代官山|蔦屋書店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設計出自英國設計事務所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蔦屋書店 作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代官山的蔦屋的確名副其實。3月份的東京之行我和Jennifer特意花了一天時間去感受;其選址、設計,裝飾陳設分類等均體現了蔦屋的關懷與用心。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近日,一則「日本蔦屋書店2020年落戶中國杭州」的消息引起關注。蔦屋書店不僅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也是亞洲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的書店之一。蔦屋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傳統書店經營整體衰退和網際網路電商的強大衝擊中順利突圍並逆勢增長,已經擁有超過1450多家書店,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與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營業額的總和相當。在過去數年間,蔦屋書店作為「新零售」的典型樣本,被國人爭相學習和借鑑。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古典與現代的時空融合
    當充滿藝術氣息的網紅書店,遇上古典的百年建築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反映?看到上海上生· 新所蔦屋書店,你也許就會獲得答案。12月24日,在2020年末的平安夜這一天,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讓前一陣子才在杭州天目裡登陸的蔦屋書店所帶來的影響力繼續升高,把這座「美學樂園」呈現在了更多人的視線之中。作為蔦屋旗下最新書店的選址,位於長寧區上生·新所園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已經擁有了96年的歷史。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 礪石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新零售有一句戲稱:「盒馬鮮生是拿著超市的租金做餐飲,而新書店則是拿著書店的租金做零售。」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來源/天目裡微信號   蔦屋門店落在2/3/4棟,佔據地上、地下一層的大部分空間,複合經營BOOK&CAFE、文具、自有品牌等商品,涵蓋藝術、時尚蔦屋所到之處,「書店不只是書店」,而是人們可以獨立與空間發生關聯的地方。   成都TOD項目開發,蔦屋的角色不是純粹租客,其將參與項目策劃、規劃、企劃等,造「定製版」蔦屋書店和TSUTAYA BOOKSTORE品牌店、旗艦店。
  • 大阪是網紅蔦屋書店的發源地?T-SITE是升級版蔦屋書店?
    代官山蔦屋書店江別蔦屋書店雖然東京的蔦屋書店最出名,但蔦屋書店其實是一家誕生於大阪的公司,於1983年創立於大阪府枚方市。日本全國各地的蔦屋書店和T-SITE既然大阪是誕生地,那麼蔦屋書店在大阪肯定也有高大上的旗艦店吧?嘿嘿,還真有一家——枚方T-SITE。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真正強大的書店不會因為拍照的人多了,就被磨滅靈性,反而會讓鏡頭背後的目光都逐漸聚焦書店的本質。從業者皆視為標杆,蔦屋「牛」在哪裡?張熙景出生於1992年,曾從事藝術品拍賣的她,如今的身份是上海蔦屋書店的一名生活提案師。在書店二樓畫廊,開幕首展就由她策劃,主題是中國書法家許靜圍繞「凝」字進行的創作。在蔦屋上海店的生活提案師中,最年輕的出生於1997年。
  • 上海網紅新地標 2000平米蔦屋書店揭開神秘面紗
    蔦屋書店所在的這座歷史保護建築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1924年建成,現在更新之後修舊如舊,變身書店新角色。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表示,蔦屋書店將在這個沉澱百年歷史風貌的空間裡,開拓下一個百年。在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建築中,以「美育」為理念,在上海打造出一處能夠培養感性的美學樂園和精神棲居地。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杭州天目裡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都已開門營業,作為書業觀察者我寫了相關文章,今天我站在消費者角度談談在這兩個書店的消費體驗。純個人感受,說對說錯,大家看看就好。1為什麼要去蔦屋書店撇開書業研究的角度,我也一定會去蔦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