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戒攝修心要——引《律海十門》

2021-02-07 信解行證不忘初心

請點擊圖片上方的藍色字體 南無阿彌陀佛 進行關注,感恩轉發,功德無量



摘自智敏上師《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

然後,我們在這裡就想把《律海十門》的一個攝修心要,稍微還有幾分鐘,念一下,這是對治煩惱的。就是《律海十門》的淫戒的攝修(《律海十門》第十九頁)。

佛語諸比丘 觀淫慾鄙穢 糞器死豬腸 枯骨斷肉想

勝夜叉獄卒 飢狼毒蠍等 寧入熱鐵網 不墮愛河中

言視毒箭傷 往來履鋒刃 身手觸斬砍 受物捧刀輪

入家墮火宅 偕行迎風炬 同坐處深阱 通書告死刑

閻浮有毒樹 觸樹見樹形 嗅香聞樹聲 聽名見畫影

聞談說擬議 悉中毒身死 不識無愛覺 或習護命法

持律好比丘 雖逢而無害 日六次觀熟 遭敵保不敗

「佛語諸比丘,觀淫慾鄙穢。」對治煩惱的一個現例,我們這樣子對治。佛跟比丘說,當然比丘尼也在裡頭,「觀淫慾鄙穢」,淫慾的事情是卑鄙的,是髒的。這個糞器,就是男的說女人是糞器,女的說男的是糞器,本身這個人就是盛大便的器,就是一個馬桶,那裡邊就是大小便,有什麼乾淨呢?「糞器死豬腸」,我們看到人肚子裡邊——你貪著他一個人,這個淫慾,就是肚子裡的事情的,但是,你這個肚子裡什麼東西?腸,腸好不好看?有沒有可貪呢?你到菜場去看看掛在那裡的豬腸,有沒有什麼好興趣,對它有沒有起貪心呢?沒有。那麼人的肚子裡的腸跟豬腸又差了好多呢?——死豬腸,一看,就是一樣的。

「枯骨斷肉想」,狗要吃骨頭,骨頭裡邊肉是沒有,但是還剩肉的味道,拼命地去咬,把牙齒、嘴唇、舌頭都咬破了,就是貪了這一點點味道。其實是並沒有東西,就是肉的一點氣味,一點點還粘在裡邊,結果把嘴、牙齒、舌頭都咬破,這個划不來。「斷肉想」,一個鳥為了要爭一段肉——它一個鳥看到地上一塊肉,它銜起想吃,結果,很多鳥要追它,都要爭這個肉,把它追得走投無路它想想這個肉,為了這個肉命都保不住了,還是不要好。那就是貪心,貪著淫慾的話,將來你命還保不了。

「勝夜叉獄卒」,這個淫慾的事情比夜叉、羅剎——就是地獄的獄卒,還要厲害 「飢狼毒蠍等」,比那些狼——吃人的狼、毒的蠍子,還要厲害,為什麼?飢狼夜叉,當你受報受完了,就解決了,沒有事了,而這個淫慾事情做了之後,造了罪,不斷地會受苦,一輩一輩子地在地獄裡受苦,那就不是一輩子的事情。

「寧入熱鐵網,不墮愛河中。」這就是說,戀愛就像一個火,把人熱死的,寧願投入燒紅的鐵的網裡邊去,最多一輩子死掉,如果你投到愛河裡邊,那生生沉淪,不會有出頭的時候了。所以說,應當要這麼地觀想。

那麼,下邊,具體的:「言視毒箭傷」,眼睛看到,對面的眼睛一對,就知道這是毒箭來了。這個,你當然——毒箭是我們大家知道了,以前一本小說,什麼?叫《王子復仇記》,它只要一點點毒,你只要皮一破,好了,馬上你就要死的那麼這個毒箭,就是箭裡邊有毒的,射在身上,射了要害還不要說,就是皮擦破一點點,也得要死。對方的眼睛跟你看一看,跟你說一句話,就像毒箭射過來了你馬上就要死的,趕快要避開。

「往來履鋒刃」,男女之間有什麼往來的時候,就像走刀山。刀山裡邊走,把腳都刺得稀爛,那麼你這個路走,不是好走的路,不要去走最好。

「身手觸斬砍」,我們說,現在一般的社會上的交際——握手,你身上手上一碰的話,就像刀把你砍掉一樣。刀砍還是一輩子的事情,少一個手就完了,你身手一碰的話,起了淫慾心,以後這個貪心慢慢發展,這個造了罪之後,那是沒有期限地在惡道受苦,那是划不來。身手一碰的話,就想到刀把你砍掉一樣,並不舒服。現在社會上還有一種擁抱,這些禮節,他們有的居士問我是不是可以?我說不可以。這個東西,這是西洋人的風俗,我們不要去學他,我們是佛教徒,我們本來是東方文明,為什麼做了佛教徒還去學這些呢?不要去學他。

我記得以前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他到海外去留學,留學了好幾年,把海外的一些習氣都養成了。他後來學成回家了,回家敲門,一開——他的嫂嫂來開門了,他麼,還根據西洋的禮節,跟嫂嫂很親熱,把她抱起來親嘴了,那個嫂嫂大叫救命。這個根據我們中國人的禮節是沒有這樣子的事情的,怎麼這樣子

那就是說,西洋的禮節,我們不必去效仿它。這對佛教徒說,都是不好的,產生染汙心的。

「身手觸」,假使碰到的話,就像刀砍掉一樣。我記得我們古代有一個什么姓趙的一個貴族,好像是什麼……,她也不是佛教徒,但是很講究這一些。她有一次什麼情況之下,她的手臂跟人家男人碰了一下,她馬上拿了把寶劍,把這個手臂砍掉,不要。這些烈女古代是有,中國人的講這個禮節是相當厲害,所以在中國佛教是容易推開,也就是說很多地方跟佛教的戒是相合的。但是,當然我們說不要去真地把手砍掉了,因為她不是佛教徒,不知道該怎麼懺悔,她以為這樣子就乾淨了,反正對這一些她認為是不好的行動。

還有他們斯裡蘭卡,他們說,比丘他們到街上去託缽的時候,如果說風吹過來,把他的袈裟碰到女人的衣服了,他認為這一天就是最倒黴的一天,碰到女人的衣服了。那麼這個事也就是說他們對這個戒律很重視,認為這不是好事情。

「受物捧刀輪」。假使女人拿東西給你——一個刀輪大家都知道了,一把刀就像電扇一樣的一個葉子,但是不是風葉子,是刀,它在轉,這個刀輪,你去拿把手全部都砍爛了。那麼,這是女人拿東西給你,你就要想:所拿到的不是東西是刀輪,把你手都砍得稀爛的。當然,比丘尼說麼,男人了。因為很多人就對女人有這個——異性,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好像女人給你東西,感到特別親熱。你一點也不要親熱!這是把你手都砍完了,這個事不是好事情。

「入家墮火宅」,如果到在家人家裡去,有什麼事情去,就像大火裡去救人一樣,趕快事情辦好就出來,如果不出來的話,就會燒死。

「偕行迎風炬」,一起走的時候,就像——假使你跟女人一路走的話,就像拿個火炬,是逆風而走的,這個火炬很大,逆風了,都吹到你臉上,把你鬍子、眉毛、身體都燒壞。

「同坐處深阱」,打野獸的一個阱,挖得很深,裡邊或者有毒,或者有箭,或者有尖的刺,上邊,鋪一層很薄的樹枝枝。你坐在那裡,一不當心,樹枝斷了掉下去,或者給那些尖的東西刺死,或者給那個毒的東西鉤住啊。那麼,你跟女人——假使說我們出門,坐公交車,或者坐火車,跟女人同一排的話,有條件最好是調一個位子,實在調不出的話,那你就觀想坐在一個深阱裡邊,如果稍微動一下的話,樹枝斷了,掉下去,命就沒有了——這樣子提心弔膽地坐在那裡。

「通書告死刑」,跟女人通信,有的人,女人來個信很高興,不要高興,這個信說:你該死了,哪一天執行槍斃——要這樣地看待。

「閻浮有毒樹,觸樹見樹形,嗅香聞樹聲,聽名見畫影,聞談說擬議,悉中毒身死。」這是佛經上有這麼一個,現在當然看不到了。但是這是個比喻,這個毒樹倒是沒有看到。閻浮提的某一個地方有棵有毒的樹,這個樹很毒,一碰到這個樹,一碰就死,碰了之後;你就是沒有碰它,遠遠地看一看,看了也就死;這個樹的味道你聞到之後,也要死;樹裡邊,如果樹葉子風吹來聲音——這個樹葉子搖動的聲音一聽,你也要死;那麼,你離開樹,什麼都聽不到、看不到,人家給你講閻浮提哪裡有個毒樹,你這麼一聽,也會死;那麼你一個畫——人家畫一棵樹,把這個樹畫一個樣子,或者照一個照片,看了也要死;哪怕人家說那個事情:「某些地方有一個毒樹」,什麼東西,聽了人家談這個,傳播小道消息,這麼一聽,也會死。那好厲害,都會死!這個是什麼呢?女人。女人跟她相碰到,固然生愛欲心,哪怕看她的照片,聽她的聲音,乃至聽了人家談說她的事情,都會產生這個淫慾心,都會把你——法身慧命,把你毒死。

那麼,怎麼樣子我們保護自己呢?「不識無愛覺,或習護命法。」「不識無愛覺」,定共戒得到之後,入了定之後,那些事情——根本心是內緣了,對外邊的境不緣了,她就在面前,等於不在一樣——不識。「無愛覺」,道共戒得到——道共戒就是說見道以上的,有道共戒——道共戒得到之後,煩惱斷掉了,再什麼東西長得好的,在我身邊,就像一個癩狗一樣,不感到興趣,沒有這麼一個愛的念頭,是沒有的。這是得定、得道的人。

那麼凡夫怎麼辦呢?「或習護命法」,保命的法,假使經常修保命法,也可以不受害。什麼叫保命法呢?不淨觀等等。

「持律好比丘,雖逢而無害。」像這個不識的,得了定共戒的,得了道共戒的,或者是修不淨觀的,或者是持戒持得好的,這些人,碰到這個毒樹,不會受害。除出這一些外,碰了這個樹都會受害,哪怕是聽到它的名字,聽人家說起這個樹,都會中毒身死。這個也很顯然,大家看世間上的人都在搞這一套,都在造罪,將來都下惡道去受苦。法身慧命他們根本就沒有,有了也就死掉了,不會再有了,除非他把這些懺悔了,回過來再去佛教裡受歸依、受戒,那才能生得起。

「日六次觀熟,遭敵保不敗。」像這一些攝修法,一天要觀六次,觀得熟熟的,什麼環境來了,這麼樣的觀想、對付。那麼你這樣子就像練武一樣,這一套拳打得飛熟了,你只要什麼拳打過來,我什麼樣子對付過去,那不會敗了。否則的話,即使懂了之後,沒有練熟,還是要敗。那麼這些就是說我們對治煩惱的方法這就是說具體地怎麼對治,在對治淫慾心方面,我們把這個給大家舉個例,可以在實用的時候就參考這個。好,今天時間到了。


往期精彩回顧:回復下列數字查看歷史消息(例:在訂閱號下面輸入49 點擊發送,就會展示出 「淫亂的嚴重因果」的文章)【未關注本訂閱號的,需先關注才可回復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字體 南無阿彌陀佛 進行關注,或者長按底部圖片-識別二維碼進行關注)】

231 施食儀軌(海濤法師)

228 解邪術-楞嚴咒之五大咒心

210 印光大師: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於色慾 (不進來了解太可惜了)

209 宣化上人告訴你秘訣:為什麼有人拜佛持咒一直沒有感應?

208 一個女人的福報大小、命運好壞表現在哪些地方?

207 奇效:南懷瑾臍貼圖解(有各種病例分析,不收藏絕對後悔)

192 家裡有病人千萬別殺生

150 對症念佛號,有什麼問題念什麼佛號 (非常實用,大力推薦)

115 五毒月之九毒日(想保命的進)

75 初學佛者,儘快消業,快速成長的實修方法

63 含淚感恩頂禮冤親債主(淚如雨下)

50 改變命運的方法與實例

49 淫亂的嚴重因果

37 央視主持人陳大惠深刻解讀張選為什麼能成為億萬富翁

36 不得不看的一篇文章

35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34 邵海峽居士殊勝感應:一門深入,長時燻修

29 為什麼不能吃肉

28 (太可怕了)大寶法王關於戰爭的開示

21 佛陀所述有多少已被科學所驗證

20 楞嚴道場-終南山114歲普光老和尚

19 阿彌陀佛-您怎麼那麼晚來

17 祈願今生今世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這段開示

14 天眼目睹:持六字大明咒隨時隨地可布施


查看更多消息,請回複數字  0



相關焦點

  • 人要自律,要好好修.修心要忍耐.
    第三,修心、修佛也要忍耐。任何時候成功都不晚,只要好好修。你們坐在這兒是不是在聽啊?難過嗎?想站起來動一動,不能動,這叫不叫忍耐?坐的時間長了,想不想喝水?有時聽師父講一句話時自己憋不住了,是不是自己也想講一講?師父講徒弟講錯的也有啊,你看徒弟會不會生氣。就算師父講錯了,你這麼一拜,心中就算沒有這件事情也要想到:「是的,我要當心啊。」這才叫有修啊。
  • 【律海十門講記】戒律是佛制的,沒有佛的智慧不能制戒,也不能改動戒律
    貳 別解脫戒的重要性及出家在家的比較         甲一 云何調伏所作界限制度唯佛獨說   首先,把《律海十門        第一,我們要知道:佛,得了一切智,具足十力,能夠最明晰地了解一切業果,一切聲聞緣覺都不能如佛一樣地那麼仔細。一切緣起的法,因果、業果的問題,一絲一毫的道理,佛看得清清楚楚——這樣子的智慧,之後才能制戒。所以說律藏只有佛能制,等覺菩薩尚且不能參與。在戒律中有很微細的戒,如用水、取水、倒缽水之類,都有明細的做法。那麼對這些看起來很熟悉的事情,為什麼佛要這麼制戒?
  • 印光大師:神奇的攝心十念法
    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鈍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增廣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
  • 修心與覺察
    我們經常聽到「修心」這個詞,但修心應該從哪裡做起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關於如何下手修心的問題。要修心,內觀。我學道、研究道學文化近三十年,還得回頭做築基功夫,從最基本的修心、內觀開始,這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佛家的觀心、洗心之術非常重要。希望修道者能內觀,徹底打破幻象,就能覺悟,這時煩惱就是菩提,修行上會邁進一大步,修行人一定要發菩提心。
  • 上果下空禪師開示:淫戒
    學員問:師父,能否再開示下淫戒,現在社會很開放,很多未婚年輕人都受到淫慾的困擾,請問該怎麼辦?上果下空禪師:過去有一句話講:「無後為大」。但是你要配合著什麼呢?就是讓自己把所有的、多出來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不能在那兒坐著,沒事兒就琢磨這個事情,那不行。在舊社會的時候,這個十五六歲、十七八歲呢,就讓他們結婚了,其實從某些方面看,也有一定的好處,因為他有自己的伴侶,他也就不會做出什麼荒唐的事情來,也就是相對比較荒唐的事情做的也就少了。
  • 【七重因果與修心七義】十八條修心三昧耶
    (六)修心三昧耶修心三昧耶共有十八條:(1)至(3)為常學三總義三總義是指:(1)修心與持戒不相違:不可以修心為藉口而輕視毗奈耶等下級戒。(2)修心不流於怪誕:不應藉口修心,貌似無愛執而無所顧忌地去觸怒人與非人,如作斬樹妖等狂行。
  • 印光大師: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故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且篤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為篤信。
  • 修心小語(修心篇)
    修心小語一、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人生如戲,我們投入的卻是真情。謙卑心與慈悲心則要生生不滅,以有涯之生度無量修行。如是,甚好!七、何為修行,不舍當下;何為回向,不舍本心。八、你要記著,世間一切皆是修行,凡物皆在修行之中,沒有終極,亦不設終極。在路上是世間萬物的永恆之態,萬法歸一,應作如是觀。
  • 「潘多拉魔盒」與修心
    下面筆者僅就故事內容梗概,談談與修心有關的話題。其實「潘多拉」代表的是人身,「魔盒」則是人心。這樣的話,神話故事便容易理解了。我們生由父母賜予身體血肉,還帶有上天眾神贈予的禮物——本心。也就是說,見諸本身,在人世間,觀諸本心,可通上天。人之成長,離不開好奇心,以及尾隨而來的欲望,這就是打開心的過程。
  • 修心有「三不」,做到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生活就有芬芳
    修行先修心,在《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詳細闡明了修心的內容。修心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並不容易。修心要求做到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只說第一點,能做到的人就寥寥。一.不生氣,掌控住自己的情感,做到這一點,才稱得上是強者。人為什麼會生氣?
  • 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念心,心外無佛、心內無塵便是佛
    真心能夠交徹融攝。它是諸佛的平等法身。我們眾生本具此心,因被識心所迷,所以忘卻此心,若能識得此心,成佛在即。因此修行先修心,「一個人不修心怎麼行,心不修不成道,道不舍難證真,大道無言,理本真空。」修心就是修自性。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2017-06-01 14:10: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心門打開明心;頂門打開見性!如何打開此門?
    因此,修心俢身其實相輔相成!但修心俢身都只是修行的一個階段,最終都要修命、修自性。如果見地不明,修證就上不去,只會抓住一些枝末,卻沒抓到根本,最後必然會導致道心的退失!問:斬赤龍、降白虎後就是身無漏了,那也證得無漏智了吧?答:這只是我們業報身上的無漏而已!真正的修行成聖,證得無漏智,意思是證得了宇宙萬有都是同一體性、無一所漏。
  • 《金剛經》:佛法講修心,這是要點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發了菩提心之後,那個心要安住在哪裡?我們的妄想心太多了要怎樣把它伏住?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意思是不能有所住,用布施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了。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不能有任何分別執著,把一切都統統都布施掉,心就得清淨了。佛法講什麼,這裡就說得清清楚楚了,佛法講修心。
  • 吃素,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一個人要從非素食而改變為素食,本身已經是心先變了,立志轉變自己,之後才決定在飲食上改變。
  • 如果不依這樣的修心口訣,修行往往功敗垂成
    只好又去尋訪其他的人誰還有這種修心法門,聽人說:「善知識霞惹瓦有這種修心法。」伽喀巴即前往善知識霞惹瓦的駐錫地——墨竹,在一年的時間裡,偷偷地聽法觀察,但在大眾法會中,除了隱隱約約有些概括性的講說外,不見詳細地宣說修心的扼要處,遂心生疑惑。他想:「我應該向善知識詢問一下,確定這裡有沒有修心教授。若有的話,我就應該請益。如果沒有,就趁早到別處參學去。」
  • 醉美湖溪 修心小鎮 湖溪鎮啟動文化採風活動
    醉美湖溪 修心小鎮 湖溪鎮啟動文化採風活動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13日 14:07:19 | 作者:王倩玫 黃滿英 蔣陽耀 | 編輯:董之震  11日上午,湖溪鎮黨委、政府主辦,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湖溪鎮文聯、建行東陽湖溪支行協辦,市作家協會
  • 《攝阿毗達摩義論》第三 攝雜分別品(英漢對照)
    <3> Feeling, therein, is threefold— namely, happiness, pain, and indifference.Together with pleasure and displeasure it is fivefold.Happiness and pain are found in one, displeasure in two, pleasure in sixty-two, and the remaining (indifference or equanimity) in fifty-five.
  • 人要臉面,單位有門,門是單位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