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皮及幼小果實。均系栽培。主產於福建、浙江、四川等 地。原植物多生於丘陵、低山地帶、湖泊河岸或平原。喜溫暖溼潤的亞熱帶氣候,不耐寒,稍耐蔭,以陽光充 足、地勢高燥、土層深厚、透氣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長。味苦、辛,性溫。歸肝、膽、胃經。功效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臨床用名有青皮、炒青皮、醋青皮。
【本草匯言】
《本草圖經》: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藥類法象》:氣溫,味辛。主胸膈氣滯,消食,破積結膈氣。
《藥性賦》:味苦,性寒,無毒。沉也,陰也。其用有四:破滯氣愈高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 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苦而辛,性寒,氣厚,陰也。足厥陰經引經藥,又入手少陽經。
《象》云:主氣滯,消食,破積結膈氣。去瓤。
《心》云:厥陰經引經藥也。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液》云: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或雲與陳皮一種。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大者橘也。色紅故名 紅皮,日久者佳,故名陳皮。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小而青未瓤,殼大而黃紫色已瓤。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 而治心下,與陳皮治高、青皮治低同意。又云:陳皮、青皮二種,枳實、枳殼亦有二種。
《本草衍義補遺》:苦辛鹹,陰中之陽,主氣滯,破積滯結氣,消食,少陽經下藥也。陳皮治高,青皮治低, 氣虛弱少用,治脅痛須醋炒為佳。
《本草發揮》:潔古云:青橘皮氣溫味辛。主氣滯,下食破積,結膈氣,及小腹痛。《主治秘訣》云:性寒 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五:足厥陰、少陽之分,有病則用之,一也;破堅癖,二也;散滯氣,三也;去下焦溼,四也;治左腎有積氣,五也。
《本草蒙笙》:味辛、苦,氣寒。味濃,沉也,陰也,陰中之陽。無毒。浙郡俱生,廣州獨勝。本與橘紅同種,此未成熟落之。皮緊濃色則純青,頭破裂狀如蓮瓣。去穣嘴薄,潤醋炒幹。《湯液》雲∶陳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故爾。入少陽三焦膽腑,又厥陰肝臟引經。削堅癖小腹中,溫瘧熱盛者莫缺;(患瘧熱盛,纏久不愈,必結癖塊,俗雲瘧母。宜清脾湯多服,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破滯氣左脅下,鬱怒痛甚者須投。劫疝疏肝,消食寬胃。病已切勿過服,恐損真氣;先防老弱虛羸,尤當全戒。近冬赤熟,薄皮細紋。新採者名橘紅,氣味稍緩,胃虛氣弱者宜;久藏者名陳皮,氣味辛烈,痰實氣壅服妙。東垣又曰∶留白則補胃和中,去白則消痰利滯。治雖分二,用不宜單。君白朮則益脾,單則損 脾;佐甘草則補肺,否則瀉肺。同竹茹,治呃逆因熱;同乾薑,治呃逆因寒。止香港腳衝心,除膀胱留熱。利小水,通五淋,解酒毒,去寸白。核研仁調醇酒飲,驅腰痛疝痛神丹;
葉引經以肝氣行,散乳癰脅癰聖藥。橘囊上筋膜微炒,醉嘔吐發渴急煎。肉多食生痰,穣多食上氣。雖並止渴,未足益人。又種乳柑,圓大過橘。皮粗且濃,色赤兼黃。經霜甚甜,未經霜者味酸,故名柑子。其皮不任藥用,肉惟解酒良。多食髒寒,令人洩痢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極苦,至熟亦苦。
(謨)按∶青皮、陳皮一種,枳實、枳殼一種,因其遲早採收,特分老嫩而立名也。嫩者性酷 治下,青皮枳實相同;老者性緩治高,陳皮枳殼無異。四藥主治並以導滯消痞為專,雖高下各行,其瀉氣則一。單服久服俱損真元,故必以甘補之藥為君,少加輔佐,使補中兼瀉,瀉則兼補,庶幾不致於偏勝也。陳皮款下已詳發明,餘雖未言,舉一隅則可以三隅反矣。
《本草經疏》:青皮古方無用者,至宋時醫家始用之。其色青,其味極苦而辛,其氣溫而無毒。氣味俱厚, 沉而降,陰也。入足厥陰、少陽。苦洩,辛散,性復刻削,所以主氣滯,下食,破結積及膈氣也。元素:破堅 癖,散滯氣,治左脅肝經積氣。亦此意耳。
簡誤: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人真氣,為害不淺。凡欲使用,必與人參、術、 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肝脾氣虛者,概勿施用。
《藥性解》:青皮,味苦酸,性溫,無毒,入肝、脾二經。主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消溫瘧熱甚結母,止左脅鬱怒作疼。
按:青皮即橘之小者,酸能瀉木,宜走肝經;溫能消導,宜歸脾部。其性峻削,多服傷脾,虛羸禁用。
《景嶽全書》:味苦辛微酸,味厚,沉也,陰中之陽。苦能去滯,酸能入肝,又入少陽、三焦、膽腑。削堅 癖,除脅痛,解鬱怒,劫疝疏肝,破滯氣,寬胸消食。老弱虛羸,戒之勿用。
《藥鑑》:氣寒,味苦辛,氣味俱厚,無毒,沉也,陰也。足厥陰引藥也。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又少陰經下藥也。陳皮治高氣,青皮治低氣。佐柴胡,能治兩脅刺痛,醋炒為佳。君芍藥,又伏膽家動火,膽制為良。劫疝疏肝,消食寬胃。驚家諸藥,用一二分為妙。
《本草綱目》:青皮乃橘之末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古無用者,至宋時醫始用。其色青氣烈,味 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洩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 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者不可用,出自楊仁齋 《直指方》,人罕知之。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氣,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
《本經逢原》:青皮古方所無,至宋時醫家乃用之。入足太陰、厥陰,破滯氣,削堅積,及小腹疝疼,用之 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小兒消積多用之。青皮最能發汗,多汗者勿用。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清脾飲, 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中氣虛人禁用,以其伐肝太甚,而傷生發之氣也。
《本草分經》:辛、苦,溫。沉降氣烈。入肝膽氣分。疏肝瀉肺,破積消痰,最能發汗。引諸藥至厥陰之分。兼入脾,下飲食。
《雷公炮製藥性解》: 青皮,味苦酸,性溫,無毒,入肝、脾二經。主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消溫瘧熱甚結母,止左脅鬱怒作疼。去肉,微炒用。
按:青皮即橘之小者,酸能瀉木,宜走肝經;溫能消導,宜歸脾部。其性峻削,多服傷脾,虛羸禁用。
《本草易讀》:苦,辛,溫,無毒。入肝膽經。下滯氣而消食,破堅癖而祛脹;治兩脅之鬱痛,降胸膈之氣,瀉肺氣而平乳癰。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知。
《本草崇原》:氣味苦、辛,溫,無毒。主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本草新編》:橘皮,味辛、苦,氣溫,沉也,陰中之陽,無毒。陳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 也。入少陽三焦、膽腑,又入厥陰肝臟、太陰脾臟。青皮,消堅闢,消瘟瘧滯氣,尤脅下鬱怒痛甚者須投,卻疝疏肝,消食寬胃。橘紅名陳皮,氣味相同,而功用少緩,和中消痰,寬脅利膈,用之補,則佐補以健脾;用之攻,則尚攻以損肺。宜於補藥同行,忌於攻劑共用。倘欲一味出奇,未有不倒戈而自敗者也。
或問陳皮留白為補,去白為攻,然乎?此齊東之語也。陳皮與青皮,同為消痰利氣之藥,但青皮味厚於陳皮,不可謂陳皮是補而青皮是瀉也。
或問陳皮即橘紅也,子何以取陳皮而不取橘紅?夫陳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則寬中消,若去白而用紅,與青皮何異哉,此世所以「留白為補,去白為攻」之誤也。其實,留白非補,和解則有之耳。
或問世人竟尚法制陳皮,不知吾子亦有奇方否?曰:陳皮製之得法,實可消痰,兼生津液,更能順氣以化飲食。市上貿易者非佳,惟姑蘇尤勝。然又過於多制,惟取生津,而不能順氣。餘有方更妙,用陳皮一斤,切,不可去白,清水淨洗,去其陳穢即取起。用生薑一兩,煎湯一碗,拌陳皮曬乾。又用白芥子一兩,煮湯一碗,拌陳皮曬乾,飯鍋蒸熟,又曬乾。又用甘草、薄荷一兩三錢,煎湯,拌陳皮,又曬乾,又蒸熟曬乾。又用五味子三錢、百合一兩,煎湯二碗,拌勻又蒸曬。又用青鹽五錢、白礬二錢,滾水半碗拌勻,又蒸熟曬乾。又用人參三錢,煎湯二碗,拌勻蒸熟曬乾。又用麥門冬、橄欖各一兩煎湯,照前曬乾,收藏於磁器內。此方含在口中,津液自生,飲食自化,氣自平而痰自消,咳嗽頓除矣。修合時,切忌行經婦人矣。
或問陳皮用之於補中益氣湯中,前人雖有發明,然非定論,不識先生之可發其奇否?夫補中益氣湯中用陳皮也,實有妙義,非取其能寬中也。氣陷至陰,得升麻、柴胡以提之矣。然提出於至陰之上,而參、芪、歸、術,未免盡助其陽,而反不能遽受。得陳皮,以分消於其間,則補不絕補,而氣轉得益。東垣以益氣名湯者,謂陳皮而非謂參、芪、歸、術也。
《本草備要》:瀉肝,破氣,散積。
辛苦而溫,色青氣烈。入肝膽氣分。疏肝瀉肺(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凡瀉氣藥,皆雲瀉肺),破滯削堅,除痰消痞。治肝氣鬱積,脅痛多怒,久瘧結癖(入肝散邪,入脾除痰,瘧家必用之品,故清脾飲以之為君),瘧痛乳腫(丹溪曰∶乳房屬陽陰,乳頭屬厥陰。乳母或因忿怒鬱悶,厚味釀積,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出。陽明之血騰沸,故熱甚而化膿。亦因其子有滯痰膈熱,含乳而睡,噓氣致生結核者,初起便須忍痛揉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滯,石膏清胃熱,甘草節行濁血,瓜蔞消腫導毒。或加沒藥、橘葉、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刺、當歸,佐以少酒,若於腫處灸三五壯尤捷。久則凹陷,名乳癌,不可治矣)。最能發汗(皮能達皮,辛善發散),有汗及氣虛人禁用(陳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膽治低。炒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洩之,以苦降之也)。
橘之青而未黃者。醋炒用(古方無用者,宋以後始與陳皮分用)。
《本草求真》:[批]行肝氣滯。
青皮專入肝。本於橘生,其皮則一,何為因青而異。蓋猶人當少壯,則性躁暴而少柔,人當老年,則性漸 減而不躁。青皮未經寒暑,燥氣不消,故其賦性最劣,其色青,青屬木,木主肝,故青獨於肝經則入。其味苦, 故能入肝而下氣。杲曰:青皮乃足厥陰引經之藥,能引食入太陰之倉,破滯削堅,皆治在下之病。然仍兼有辛 氣內存,故於下中仍兼宣洩。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陳皮浮而上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 氣分,氣味各別如此。是以書載力能發汗,時珍曰: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汗。破洩削堅,除痰消痞, 並氣鬱久怒,久瘧結癖,嘉謨曰: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青皮湯,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疝痛,疝痛有由足厥陰鬱氣。乳腫,丹溪曰:乳房屬陽明,乳頭屬乳陰,乳母或因忿怒鬱悶,厚味釀積,致厥 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開,陽明之血騰沸,故熱甚而化膿,亦有其子有滯痰膈熱,含乳而搖噓氣,致生結核者, 初起便須忍痛揉軟,吮令汗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滯,石膏清胃熱,甘草節行濁血,栝蔞消腫導毒, 或加沒藥、橘葉、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少酒,若於腫處灸三五壯尤佳。久則凹陷,名乳巖,不可治矣。無 不奏效,但有汗氣虛切忌。時珍曰: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本草從新》:瀉肝破氣、散積。
辛苦而溫。色青氣烈。入肝膽氣分。疏肝瀉肺。(凡瀉氣藥皆瀉肺。)引諸藥至厥陰之分。
(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下飲食。入太陰之倉。破滯削堅。消痰散痞。治肝氣鬱積。脅痛多怒。久瘧結癖。(入肝散邪、入脾除痰、故清脾飲以之為君。)胸膈氣逆。疝痛乳腫。(丹溪曰∶乳房屬陽明、乳頭屬厥陰、乳母或因忿怒鬱悶、濃味釀積、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出、陽明之血騰沸、故熱甚而化膿、或因其子有滯痰膈熱、含乳而睡、噓氣致生結核者、初起便須忍痛揉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治法、俱宜以青皮疏肝滯為主、再加石膏清胃熱、栝蔞消腫、甘草節解毒、餘如沒藥、橘葉、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刺、當歸、皆可隨宜用之、少佐以酒、久則凹陷、名乳巖、不可治矣。)最能發汗。(皮能達皮、辛善發散。)氣虛及有汗者忌用。(性頗猛銳、如人年少壯、未免躁暴、及長大而為橘皮、如人至老年、烈性漸減、經久而為陳皮、則多歷寒暑、躁氣全消也。)橘之青而未黃者。(古方無用者、宋以後、始與陳皮分用。)去瓤切片。醋拌炒。(陳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膽、治低、炒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洩之、以苦降之也。)葉、治乳癰、脅癰、肺癰。(皆能入厥陰、行肝氣、消腫散毒、絞汁飲之。)肉、生痰聚氣。(時珍曰∶橘皮下氣消痰、其肉生痰聚飲、表裡之異如此。)核治疝痛。腰腎冷痛。去皮炒。
《得配本草》:辛、苦,溫。入足厥陰、少陽經氣分。破堅癖,散滯氣,消積食,除疝瘕。柴胡疏上焦肝氣, 青皮理下焦肝氣。配厚樸、檳榔,達膜原之邪;配枳殼、肉桂,治脅痛。佐人參、龜甲,消瘧母;和酒服,治乳內結核。橘未黃而青色者。醋炒黑用,能入血分。最能發汗,(皮能達表,辛能發散。)氣虛及有汗者禁用。
《本草便讀》:入肝經破滯削堅。辛能發汗。治疝疾闢寒理氣。苦可宣邪。下焦之肝氣可疏。胸脅之鬱痰能解。性味與橘皮相仿。炒煎用醋水為良。(青皮乃橘之小者。色青氣烈。味苦辛。性溫燥。入肝膽氣分。能發汗散寒。行氣破積。如壯盛年少之人。其氣剽悍。故一切疝氣痰滯積聚等證。屬於肝膽者。皆可用之。用醋炒者緩之斂之。制其剽悍之性。引以入肝也。)
《本草撮要》:味辛苦溫。色青氣烈。入足厥陰經。功專疏肝瀉肺。治肝氣鬱積。脅痛多怒。久瘧結癖。疝痛乳腫。發汗。有汗及氣虛人禁用。醋炒用。葉治胸膈氣逆。消腫散毒。婦人妒乳內外吹乳巖乳癰用之皆效。
《本草害利》:
〔害〕性最酷烈,善破脅下小腹之滯氣,然誤服之,立損真氣,為害不淺。凡欲施用,必與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用也。肝脾氣虛者,概勿施用。辛能發汗,氣虛及有汗者,禁用。
〔利〕苦辛溫,色青氣烈,入肝膽氣分,疏肝瀉肺,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最能發汗。柴胡疏氣,青皮平下焦肝氣,皮能達皮,辛能發汗,故又為瀉三焦猛將。破滯氣,愈低愈效,削堅積,愈下愈良。
〔修治〕八月採,青橘皮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之,不可不慎辨之。入藥以湯浸去瓤,切片醋炒少用。
《飲片新參》:
形色:色褐,形如小輪,中有輻輳狀。
性味:苦香麻溫。
功能:入肝脾,破積疏氣,治脅腹痛。
分量:三分至一錢。
用法:生用,或炒用尤溫。
禁忌:陰虛血燥者忌用。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芸香利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未成熱的果皮或幼果。一般在春末夏初時採收,但亦有延長至秋季採摘者。個大者用刀將皮剖成四片至蒂部為止,除淨內瓤,曬乾,稱"四花青皮";中等大者稱"個青皮",最小者習稱"青皮子",曬乾即得。
主產於福建、浙江、四川。此外,江西、雲南、湖南等地亦產。
【炮製】
《中藥大辭典》
青皮:揀淨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醋青皮:取青皮片,用醋拌勻,待醋吸盡,置鍋內以文火炒至微帶焦黃色,取出,晾乾。(每青皮片100斤,用醋15斤)。
【現代藥理研究】
1.青皮所含揮髮油及檸檬烯採用蒸氣吸入法可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和排洩量,檸檬烯還有祛痰作用。青皮注 射液還能解除組織胺對支氣管的痙攣作用。
2.青皮煎液能明顯抑制離體十二指腸緊張性收縮。
3.青皮水煎醇沉注射液有顯著升壓作用;10g/kg青皮注射液對多種實驗性休克均有治療作用。4.0.005g青皮注射液可興奮膀胱平滑肌。150g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子宮緊張性收縮。
(整理/史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