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漆為大戟科植物澤漆的全草。我國大部分丟均產,以江蘇、浙江產量最多。原植物生於山溝、路旁、荒野及溼地。味辛、苦,性微寒;有毒。歸大腸、小腸、肺經。功效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散結。臨床用名有澤 漆、貓兒眼睛草。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澤漆,味苦微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漆莖,大戟苗也,生太山,三月三日,七月七日,採莖葉,陰乾。
案《廣雅》云:黍莖,澤漆也。
《名醫別錄》:味辛,無毒。利大小腸,明目。
《藥性論》:使。治人肌熱,利小便。
《日華子本草》:冷,微毒。止瘧疾,消痰退熱。
《開寶本草》:味苦、辛,微寒,無毒。利大小腸,明目,輕身。
《本草蒙筌》:味苦兼辛。退邪熱皮膚,卻浮腫面目。
大腹
水氣立遣,陰氣不足堪扶。
《本草綱目》:澤漆利水,功類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洩人,而澤漆根硬不可用,苗亦無毒,可作菜食, 而利丈夫陰氣,甚不相侔也。
《本草乘雅半偈》:內容:(本經下品)
【氣味】苦,微寒,無毒。
【主治】主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
【核】曰∶澤漆,出太山川澤,今江湖平陸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叢生柔莖,色碧綠,如馬齒莧、苜蓿葉輩,圓黃且綠,頗似貓睛,一名貓兒眼草。莖頭五葉,中抽小莖五枝,每枝作細花,色青綠,復有小葉承之,齊整如一,一名五鳳草,一名六葉綠花草。莖有白汁黏人,根亦白,中心勁硬如骨。本草為大戟、烏頭苗者,謬矣。
【 】曰∶瀉水上行之為澤,水瀉欲留之為漆,水大體用兩葉矣。故水亡體用者,皮膚熱;水惟具體者,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緣丈夫陰足而精藏,而起亟,用行體至,體至用行,兩無礙焉。仲景先生金匱要略論,咳逆上氣,時時吐濁,坐不欲眠,其脈沉者,澤漆湯主之。第形寒飲冷則傷肺,兩邪相擊,為咳為癰為痿矣。此體用兩冥,至腎氣獨沉宣水之用,即所以輔水之體,內外合邪,泮然冰釋矣。
《本草易讀》:內容:小豆為使,惡山藥。貓兒眼睛草也。
辛,苦,微寒,無毒。入足太陽經。消痰退熱,止嗽殺蟲。解大腹而消腫滿,利二便而行水江湖原澤平陸多有之。苗一科分枝成叢,柔莖綠葉,葉圓而黃綠,頗似貓眼。莖頭凡五葉中分,中抽小莖五枝,每枝頭細花青綠色,復有小葉承之,齊整如一。枝莖有白汁黏人。或以此為大戟苗者,誤也。
心下伏瘕,如杯不得食者。同大黃、葶藶,蜜丸服。(驗方第一。) 十種水氣,熬膏服,酒下。(第二。)
澤漆湯 澤漆(十) 半夏(十) 白前(三) 黃芩(二) 人參(二) 甘草(二) 紫菀(二) 桂枝(二) 生薑(三) 治咳而脈沉者。(諸方第一。)
《本草崇原》:氣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澤漆《本經》名漆莖,李時珍雲∶《別錄》、陶氏皆言澤漆是大戟苗。日華子又言是大戟花,其苗可食。然大戟苗洩人,不可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寶藏論》諸書並雲∶澤漆是貓兒眼睛草,一名綠葉綠花草,一名五鳳草。江湖原澤平陸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叢,柔莖如馬齒莧,綠葉如苜蓿葉,葉圓而黃綠,頗似貓睛,故名貓兒眼。莖頭凡五葉中分,中抽小莖五枝,每枝開細花,青綠色,復有小葉承之,齊整如一,故又名五鳳草,綠葉綠花草。莖有白汁粘人,其根白色,有硬骨,以此為大戟苗者,誤也。據此則澤漆是貓兒眼睛草,非大戟苗也。今方家用治水蠱、腳氣有效,尤與《神農》本文相合,自漢人集《別錄》,誤以名大戟苗,故諸家襲之爾。)
(愚按∶澤漆與大戟同類,而各種用者,須知之。)
(李時珍曰∶澤漆利水功類大戟,人又見其莖有白汁,遂誤以為大戟,大戟根苗皆有毒洩人,而澤漆根硬,不可用苗,亦無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陰氣,甚不相侔也。)
澤漆五枝五葉,白汁白根,稟金土之精,故能制化其水,蓋金生水而土製水也。氣味苦寒,故主治皮膚熱,土能制水,故治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金能生水,故治丈夫陰氣不足。《金匱》有澤漆湯,治咳逆上氣,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本草新編》:澤漆,大戟之苗也。味辛,氣寒,陰中微陽也。退皮膚邪熱,卻面目浮腫,尤消水氣。或問澤漆,氣味與大戟同,既刪大戟,又取澤漆,豈玉樞丹中可不用大戟,而用澤漆乎。玉樞丹若改大戟為澤漆,則其功效更神,惟其用大戟,而不用澤漆,故止可祛邪,不可調和正氣。然則,何不添入澤漆。不知只用大戟,尚有正氣大傷之虛,烏可增其黨羽以損乎。
《本草備要》: 通,行水
辛、苦,微寒。消痰退熱,止嗽殺蟲,利大小腸。治大腹水腫,益丈夫陰氣。生平澤,葉圓黃綠,頗類貓睛,一名貓兒眼睛草。莖中有白汁,粘人(李時珍曰∶《別錄》雲是大戟苗,非也。功相類耳)。
《本經逢原》:澤漆利水,功類大戟,遂誤以為大戟苗。《本經》言利丈夫陰氣,則與大戟不相侔也。其治 皮膚熱,面浮腹大等證,兼挾表熱而言,其性與大戟亦相類也。《金匱》澤漆湯,方用澤漆、半夏、紫參、白前、 甘草、人參、桂心、生薑,以治肺咳上氣脈沉。《大明》言止瘧疾,消痰退熱。《肘後》、《聖惠》、《易簡 》 伏瘕水腫腳氣皆用之。
《得配本草》:一名貓兒眼睛草
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辛、苦、微寒。入手陽明、太陽經氣分。消痰行水,止瘧退熱。配大黃,療伏瘕。調香油,搽癬瘡。熬膏,貼瘰癧。氣血虛者禁用。
《本經疏證》:凡物之行水者必能傷陰,養陰者未必能行水,何則?水陰屬也。氣不薰身,充膚澤毛,洩澤骨節,屈伸而化為水,則即已傷矣。若又使往而不返,能無倍其傷乎?養陰者能使陰滋,不能使陰若霧露之溉, 使陰滋者適足助之水瀾,決非浚水之源以導其流,能變懷山襄陵為膏壤填賁者也。若既行水,而又妙能使陰氣 不至不足者,其惟澤漆乎?何以言之。夫腎主五液,入心為汗,入肺為涕,入肝為淚,入脾為涎,自入為唾, (四十九難)不似澤漆之白汁貫莖,徹下徹上,一本在下,五歧在上,岐各生燦爛之花乎?腎者主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上古天真論)不似澤漆之五歧原出一莖,收花成實已後,則精氣原歸於本乎?惟其能使方為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之水仍歸於分布五液之腎,使腎既平均方瀉其有餘,則水消之後又豈致陰氣不足 耶?夫然則凡病水者,胡不皆用此,免事後之周章,乃古人不常用何哉?蓋腎家之水與火同居,故惟與火同病 之水,澤漆能化之,能行之,否則不能矣。何謂與火同病,則皮膚熱是也。水病者不皆皮膚熱,惟皮膚熱之水病,則澤漆所專治矣。然則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且皮膚熱之病,婦人亦應有之,條中特提丈夫者何?夫丈夫之腎,以氣為權衡,婦人之腎,以血為權衡,澤漆者,能化氣不能化血,倘婦人病此而用澤漆,水既回於腎, 腎家或值血實,或值血虛,實則水與血混虛則水入血中雖兩者並仍可治,然至水血攸分,恐腎氣不能無不足之 患也。
《金匱要略》曰: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夫但曰咳而脈沉,似未足盡病之情狀,何以見定當用澤漆湯, 按此亦發凡起例處也。咳之為病,木與水氣相連,故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越婢湯、射幹麻黃湯,均防咳之能 為水,而水仍有陰陽內外之分,陽且外者,不外如龍之與雲致雨,以汗而解;陰且內者,水徵雖見,咳究未除, 終不可忘在上之病源,但顧在下之水氣,故厚樸麻黃湯治咳而脈浮,仍是大小青龍加減,若脈沉者,終不得與 五苓十棗同科。澤漆湯用澤漆為君,使水氣還歸於腎,先煎久煎,使其力緩厚,然後以和陽化飲復入其間,當 歸者歸,當散者散,不似治水,亦不似治咳,咳無不止,水亦無不行,所謂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者也。誠使水 猖於咳,原不能不治水,若咳甚於水,亦焉可不專力治咳。曰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澤 漆湯方,似乎泛指之詞,實欲治病者得風便轉,使不滯於當前,而能以證參脈相與為推移者矣。學者於此等處, 非特不容忽,且尤不可泥。歷考澤漆治水,非不暫與防己大黃葶藶甘遂輩相合成方,而決壅瀉實,然終其人參 白朮茯苓桂心薏苡等治因虛成水者居多,如千金與鯉魚人參甘草生薑赤小豆茯苓麥門冬同用。治或從消渴,或 從黃疸,致內虛不足,營衛不通,血氣不化,氣實皮膚中,遍身洪腫,四肢無堪,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 眼不得視,崔氏與白朮生薑橘皮桑根白皮元參鬱李仁杏仁同用。治水腫盛滿,氣急喘咳小便澀如血,古今錄驗 與鯉魚人參甘草茯苓麥門冬同用。治水在五臟,令人咳喘上氣,腹大響響,兩足腫,目下臥蠶,胸滿隱痛,吸 吸寒熱,小便數少,至古今錄驗與鯉魚人參甘草茯苓澤瀉杏仁同用。治緣三焦決漏,精液不通,水氣都行,致 通身手足面目腫,食飲減少,且雲年八十病大困者,服此亦差,可見澤漆所治之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必 兼喘咳上氣,小便不利者,澤漆誠行水中返顧根本之劑哉?《本草新編》:澤漆,大戟之苗也。味辛,氣寒,陰 中微陽也。退皮膚邪熱,卻面目浮腫,尤消水氣。
或問澤漆,氣味與大戟同,既刪大戟,又取澤漆,豈玉樞丹中可不用大戟,而用澤漆乎。玉樞丹若改大戟 為澤漆,則其功效更神。惟其用大戟,而不用澤漆,故止可祛邪,不可調和正氣。然則,何不添入澤漆。不知 止用大戟,尚有正氣大傷之慮,烏可增其黨羽以損乎。
《本草撮要》:內容:味苦辛微寒。入手足太陰經。功專利水。治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下痢腫滿。
氣急喘嗽。小便如血。得大黃、葶藶療心下伏瘕。一名貓兒眼睛。
【來源產地】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
生太山川澤。三月三日、七月七日採莖葉,陰乾。
是大戟苗,生時摘葉有白汁,故名澤漆,亦能齧人肉。
《中藥大辭典》
為大戟科植物澤漆的全草。4~5月開花時採收,除去根及泥沙,曬乾。
生於山溝、路邊、荒野、溼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江蘇、浙江產量較多。
【現代藥理研究】
1.澤漆在不同濃度下對不同桿菌、球菌、結核菌均有抑制作用。
2.澤漆新甙具有止咳作用,尤以金絲桃甙止咳效果最強。
3.澤漆對S180(小鼠肉瘤)、S37(肉瘤 37)、L160(小鼠白血病模型)有抑制作用。
4.澤漆製劑具有退熱作用。
5.澤漆根製劑對動物的離體小腸與在體腸肌均有興奮作用。
6.澤漆油給小鼠外搽,似有預防血吸蟲尾蚴感染的作用。
(整理/呂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