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苗族拜年習俗: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

2020-12-16 周進紀實攝影

正月裡是新年, 妹娃子去拜年,妹娃要過河 ,哪個來推我嘛? 我來推你嘛。這首《龍船調》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歌,這首歌來自武陵山區的鄂西地區,歌中講述了一個姑娘拜年途中乘船過河的故事。

中國是禮儀之邦,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不知從何時起它就成了春節期間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中,它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區別。在武陵山地區,特別是渝東南的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區,其拜年習俗頗具特色。

除夕過後即是新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為密集的走親訪友活動,人們把這個活動稱為拜年。拜年在時間上很有講究,從新年第一天開始到元宵節是最佳的拜年時間,當然也有更晚的。俗話說:「有心拜年,端午不遲」,因事或不在家的人,拜年時間可以延遲到端午,不過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

在當地,有一首順口溜廣為流傳,即:「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人們根據這個時間,合理安排春節拜年的日程。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哪裡也不去。傳說初一出門會「走財漏福」,安坐家中才能在新的一年福財兩旺,百事皆順。

初二開始,晚輩們開始出門給本族長輩拜年,帶著禮物依次給爺爺輩、叔伯輩以及同輩的兄長拜年,敘親情、拉家常,吃飯喝酒後,回家時通常會有雜包(泡粑、餈粑、糖果等)打發。

給老丈人拜年是春節期間中最為重要的拜年活動,土家俗話稱為「走老丈人」。到了初三、初四就是給嶽父家拜年的日子,一般都是帶著媳婦和小孩一起全家出動,還要準備豐厚的禮物,豬腳(土家族稱肘子)是必須的禮物 。

新婚夫婦第一次拜年稱為拜新年,拜新年幾乎要走遍女方家的所有親戚,包括父母兄弟、叔叔伯伯、嘎公舅爺、姑姑、姨娘家等等,也就是男方借拜新年的機會與親戚相認。拜新年的禮物很有講究,主要的親戚家必須有豬腳,一般親戚家用一塊豬肉就行,另外搭配菸酒、麵條、禮盒等物品。拜新年的禮物上要用紅紙條纏一圈,以示喜慶、吉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通信科技十分發達,電話信息不但取代了書信往來,就連拜年這樣流傳千百年的傳統習俗也有逐漸被之取代之勢,在新年到來之際,人們利用手機互發簡訊問候,發一個紅包拜年,既免除了車船勞頓,又節約了大量時間。不過,現代科技與傳統習俗相比,還是少了許多味道,畢竟人際關係的交流,還是多走動為好,越走才會越親。

相關焦點

  • 春節出去拜年,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別去誰家?都有什麼講究?
    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春節出去拜年,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別去誰家?都有什麼講究?春節拜年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個活動,在我的家鄉初一到初三拜年活動最密集的時候,也是小朋友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可以在不同的親戚家吃到各種不同的點心糖果還可以收到多多的壓歲錢。
  • 新年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庭!
    中國農村有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是新年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庭,這種門風機本上紅遍了整個大江南北,只能是少數地方沒管那麼多的事,初一初二一樣地去給人家拜過年,那麼一般出現哪些地方最為隆重,四川重慶有一部份地方拜年,走娘家有爸媽在世的時候必須背上一根豬腿子,外達給爸媽一點紅包錢,一個一套衣服和一雙鞋子娃子全身一整套準備齊
  • 中國民間習俗,大年初一對出門有什麼說法,這天有什麼禁忌?
    大年初一到是否適合出門,古俗沒有明確的說法,能不能出門,過去的人們習慣於看老皇曆,根據二十八個星宿的排定來確定可否出門。下面來介紹一些大年初一出門習俗。出行儀式這是一種古老的出行儀式,在過去比較流行,如今除了老一輩的人還講究外,年輕人已不講究這種方式了。
  • 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啥意思?春節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而一些春節習俗,在與時俱進的思想大潮裡,也開始被人們遺忘,今天我們聊起的這個話題,很多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你們可以了解一下,作為日後茶餘飯後的笑資吧。俗語「正月拜四不拜五」,我們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在正月拜親訪友,會選擇大年初四這一天,而避開正月初五。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拜財神!回娘家!大年初二都幹啥?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嶽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後,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 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
    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時間:2020-01-27 21: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大年初四拜年祝福語微信簡訊,正月初三送祝福語送吉祥 正月初三樂逍遙;正南喜神;正南財神;正東貴神。
  • 正月初二,拜年習俗知多少
    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給家中長輩拜完年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嶽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三叩首,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 春節初一到初四,都有什麼禁忌?值得了解一下
    而且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禁忌,今天小編就帶著小夥伴看看,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每天都有哪些禁忌。大年初一忌打碎東西和掃除首先大年三十就不用多說了,吃吃喝喝然後守歲。大年初一那天是禁忌打破玻璃和鏡子的。老一輩的人都認為,大年初一如果打破了碗、鏡子和玻璃等會破壞財運。如果萬一真的一不小心打破了,就要用紅色的紙包起來,然後默念著碎碎大吉,放置到初五再扔掉。
  •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
    由於古代人特別注重節日習俗,所以在過春節期間會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習俗。就拿大年初一來說就有多種多樣的習俗,其中民間百姓會在這一天,走出家門走親訪友「拜大年」。這其實也是春節歌謠中所說的「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作揖就是將雙手抱拳舉過頭頂,然後深鞠一躬說幾句拜年話。
  • 為什麼回娘家要在正月初二而不能正月初一呢?
    正月初二,俗稱「迎婿日」,這一天最有名的習俗就是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在過去,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
  • 大年初二回娘家,濟南這些習俗你竟然不知道!
    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頭年臘月十七、十八,新媳婦就回了娘家,婆家要打發人去請,把新媳婦請回來好好「伺候」,年前就不讓再回娘家了。正月初二閨女回娘家只為了拜年,拜完了年就要匆匆回家。到了正月十六這天,是新媳婦新女婿最隆重的回娘家的日子。
  • 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大年初三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三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大年初三,即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過大年大年初三(農曆),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
    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按照民間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清點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門,點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爺的到來。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可讀
    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
  • 初一到十五: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了解!(漲知識)
    九種習俗等你記1、初一拜年「新年好」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從一句喜氣洋洋的問候開始吧。正月初一挨家挨戶拜年是一種習俗,晚輩給長輩拜年,不僅是一種問候,同時也是一種祝福。拜年吉祥話後,長輩也會給晚輩紅包,當做新一年的彩頭。給親戚朋友拜完年後,左鄰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萬事順心。2、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古代,女兒嫁出去了一般不會輕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間也很難團聚。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
  • 正月初三習俗有哪些?不知道你就虧大了!
    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家守夜肯定勞累了不少,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睡到自然醒啦,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新的一年才可以精神抖擻。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 春節民俗日曆|正月初一:拜大年
    中國人的「年」既神聖而又充滿歡樂,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天大年初一,拜年啦!拜大年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之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幼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 過年:九種習俗,九種禁忌,一定要知道!
    2、年初一: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起床後,先向自己的長輩拜年,祝福他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禮之後,開始發壓歲錢。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給親朋好友、鄰居街坊拜年,路上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