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義在思想上的觀念,存在的意義

2020-12-14 報紙友情

這裡的潛在思想是教義的觀念,即"教法之水"。我們已經知道,"磁性"或"天堂的露水"是可教的。和水一樣,它象徵著教義本身。這與"有生命的石頭"形成對比,"有生命的石頭"可以"感知"到那一對磁性物質,即磁石和鎂的影響。和磁石一樣,這種有生命的石頭是一種神秘物質。只有這些物質才能產生某種結合,最終導致哲人石這一目標的實現。多恩說:"外邦異教徒認為,本性追求一種和它自己相似的本性,並且形成它自己的本性;如果把它加入到另一種本性之中,那麼本性形成的高超技藝就會受到破壞。"這是暗指通常認為是由鍊金術士德謨克利特提出的那句箴言:"本性喜歡本性,本性徵服本性,本性統治著本性。"

正如磁石和鎂形成一對一樣,有生命的石頭也是皇家婚姻所生的一個雌雄同體。這樣,我們就有了兩對相反的匹配,通過相互吸引形成了一個四位一體,即整體的四重基礎。正如象徵作用所示,這兩對都代表相同的事物:一種對立複合體或統一的象徵。如果我們的那些文本沒有把它們作為相同的事物來表徵,並且認為它們與神秘物質極其相似,那就一定有這樣做的理由,儘管還無法從用來說明這兩種物質結合的象徵中得到確定。

有時這種神秘物質是鎂,有時是水,有時是磁石,有時是魚;但是它們全都含有原初物質的意思,那種神奇的誕生就是由此而來。鍊金術士們在心中所作的區分,在17世紀的一篇論文的一段話中有清晰的表述,這篇論文是本篤會的修道院院長約翰·克萊松撰寫的:"但是,至於那種使普通的金銀用自然和哲學的方法得以分解的物質,誰也想像不到,它不過就是普通的世界靈魂而已,藉助於磁石和哲學的手段而把它從更高級的實體,特別是從太陽和月亮的光束中吸引或拉下來。因此,顯而易見,他們對墨丘利是什麼或哲學之水是什麼一無所知,墨丘利和哲學之水可以藉助於自然手段和物理手段來分解十足的金屬。"

顯然,我們必須在兩類象徵之間作出區分:第一類,那些心理外部的化學物質或者在其形上學意義上與之相同的東西,例如,墨丘利之蛇、精靈、世界靈魂、真理、智慧等;第二類,指鍊金術士在生產中所作的化學準備,例如溶劑(水、醋酸、白色透明的膠狀物質)或者"在哲學意義上"與它們相同的東西——理論或認識。正如多恩在其哲學論著中所解釋的那樣,如果它是正確的話,就會對物質產生奇蹟般的影響。

這兩個類別持續不斷地重疊:有時神秘物質顯然不是別的,而是一種化學實體,有時則是一種理念,今天我們會把它稱為某種心理內容,佩爾內蒂在解釋磁石時對這種混淆作了非常清晰的描述:"但是,一定不要認為這種磁石是普通的磁石。他們(鍊金術士們)之所以給它取了這個名稱,只是因為它與他們所謂的鋼(金剛石)有天然的一致性。這就是他們的金礦石(原初物質),而磁石就是他們的鋼礦石。這個磁石的中心含有一種隱藏的鹽,一種煅燒哲學黃金的溶媒。這種準備好的鹽就形成了水銀,他們用水銀製作成白色或紅色的聖人的靈丹妙藥。它就變成了一種天堂之火的礦石,為製作他們的石頭而發揮發酵劑的作用。"

因此,按照他的觀點,磁石發揮作用的奧秘就存在於鍊金術士準備的某種鹽之中。每當鍊金術士說到"鹽"時,他的意思並不是指氯化鈉或任何其他的鹽,或者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意義上說的。他不可能脫離其象徵意義,因而要把智慧之源包括在這種化學物質之中。那就是隱藏在磁石中並且鍊金術士們已經準備好的鹽——一方面,是他的技藝的一種產品;另一方面,是已經在本性中存在的東西。只要把它看作某種心理內容的投射,這個矛盾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解決。

在多恩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一種類似的狀況。在他那裡,智慧之鹽並不是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真理"。在他看來,真理就隱藏在自然事物之中,同時也顯然是一種"道德"概念。這個真理就是"把往昔不再的東西加以改善,並使之轉換成為其改變之前的狀態,把並非如此的東西改善和轉變成應該成為的東西,這就是藥。"它是一種"形上學的物質",不僅隱藏在物體之中,而且隱藏在人體中:"在人體中隱藏著一種很少有人知道的形而上的物質,它不需要使用藥物,它本身就是一種不敗朽的藥物。"

所以,"要通過化學家的研究把那種無邪欲的真理從有感覺的物體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多恩又補充說,凡是想要習得這種化學技藝的人,都必須研究"真正的哲學",而不是"亞里斯多德學說"。因為,用克萊松的話說,真正的教義是"真理的中心"藉以從人體中解放出來,而且人體又據此得到轉換的磁石。"哲學家通過一種神聖的靈感而獲悉,這種美德和天堂的活力可以從其束縛下被解救出來,不是被與其相反的東西解救的……而是被與其相似的東西解救的。所以,既然某些諸如此類的東西被人們發現了,無論是在人體內部還是在其外部,都與這種物質相一致,智者得出結論認為,類似的事物是通過願意、和平而不是戰爭得到加強的。"

因此,這種或許可以"通過某種神聖的靈感"而有意識獲得的教義,同時也是這種教義或理論的對象藉以從它在身體中的囚禁之地中被解救出來的工具,因為這種教義的象徵——磁石——同時也是這種教義所談論的神秘"真理"。這種教義作為聖靈的一種禮物而進入鍊金術專家的意識之中。它是關於這門技藝之秘密的一個知識寶庫,隱藏在原初物質中的寶藏,原來以為它處在人的外部。

隱藏在物質的黑暗之中的教義寶藏和寶貴的秘密是同一碼事。對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一種發現,因為我們早已知道,這些秘密是靠無意識投射而存在的。多恩是第一個最為清晰地認識鍊金術的這種非凡困境的思想家:神秘物質就是同一種東西,無論它是在人體內部還是在他之外被發現的。"鍊金"過程既發生在內部也發生在外部。凡是不理解怎樣把他自己靈魂中的"真理"從其束縛之下解救出來的人,將絕不可能冶煉出這種物質產品,凡是知道怎樣製造這種石頭的人,也只能在正確的教義基礎上這樣做,通過這種教義,他本人才能得到轉換,或者說,通過他自己的轉換,他才能創造這種教義。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探索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教授 王樂倫理思想史是關於各種道德觀念和倫理學說萌芽、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有其相互聯繫和發展規律。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因而較之世界其他國家,有著更加豐富而別具特色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中國傳統倫理思想涉及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對倫理道德現實的理論與實踐,涉及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對倫理道德問題的深邃思考和智慧達觀。
  • ...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反對一種「幾乎無法察覺的有害」教義
    即便一直到冬季才重新回到《意志的自由》的撰寫上,但他還是在1753年完成了這部著作,為次年出版做好了準備。愛德華茲著作的完整標題,總括了他予以駁斥的作為現代思想基礎的那種立場:《對意志自由之現代流行觀念的一種仔細面嚴格的探究,那種自由被認定為對道德動因、美德與邪惡、獎賞與懲罰、讚揚與譴責等是必不可少的》。
  • 因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問題(以"唯獨聖經"與"信徒皆祭司"教義為例)
    [6] 因此「路德所有的神學思想都以《聖經》的權威為先決條件」[7]路德高舉「唯獨聖經」的大旗,並將聖經翻譯成了德文,這在一定意義上為聖經鬆開了鎖鏈。從此,聖經因著印刷術的便利得以在歐洲大範圍的傳播。無論是學者和修士,還是農民或女工都可以讀聖經。因而,聖經的真理得到廣傳,羅馬天主教中人為的傳統便無藏身之處了。
  • 客家諺語中的思想觀念
    以上是客家諺語體現出來的客家人的十二個比較突出的思想觀念。這些思想觀念的背後有一個深厚的傳統文化——「山居稻作」文化,即山區農業文化。這種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往往不太理想,例如生活艱辛、貧窮;生命受到威脅;生產效率低;經濟落後;等等。
  • 東西方傳統思想不同,造就今天東西方行為觀念的差異
    理解這些思想,才能回答東西方文化思想究竟差異在什麼地方,才能回答為何西方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今天的中國,才能回答為什麼中國不幹涉他國內政而西方卻對世界指手畫腳等諸多擺在目前的問題。那麼,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主流思想究竟是什麼?東西方思想差異在哪?從現存史料來看,我們可以從人類思想家必須回答的「生與死」講起。什麼是活人?
  • 人類的弱點和上帝的觀念(信仰上帝必須基於了解和心理的成熟。)
    實證主義說:「上帝觀念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因為上帝的觀念和名詞不清不楚」。如此,就產生了很多不同的信仰和為上帝命名的觀念:泛神論者、偶像崇拜論者、相信神是無形者、相信有男神,有女神者,不一而足。即連一神論者的上帝,也由於經過很多國家和人們而有許多變化:印度上帝不同於基督教的上帝立;基督教的上帝也不同於其他宗教信仰的神。如此,無數宗教而個別存在著。
  • NASA或將再次探索金星!金星不適合生命存在,探索它有什麼意義?
    雖然說,在這4項提案中,探索金星的提案被選上的概率是最大,但另外兩顆星球被選上的機率也不小,畢竟,海衛一和木衛一是兩顆沒有被探測過的星球,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雖然人類在上個世紀發射了30多艘探測器到金星上,但在這些探測器中,最為成功的只有「麥哲倫號探測器」,它於金星的意義,就像「伽利略號探測器」於木星的意義。
  • 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和意義
    活著,就得探求意義。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人生充滿變化,但是依然有不變和永恆之事物存在。有些事物靜止,有些事物運動,我們要學會在變化中看問題,在不變中看人生。追問人生的意義,其實是為了讓生命的自由得到更全面的發揮。人生不知意義,生命不尋方向,人生終了,還有什麼可值得回憶和稱頌的呢?完善自我,是人生意義的一部分。自我的人格完善了,才算是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無論到何時,蘇格拉底的那個命題依然有效。
  • 教義的爭執(床)
    「看哪,我必將她丟在床上,那些與她行淫的人,我也要叫他們與她同受大苦難」表因此他們不得不留在他們的錯誤教義中繼續歪曲,並將受到虛假的苦害。「床」表他們的信仰教義(所認定的主要真理);「行淫」表對真理的歪曲;「苦難」表被虛假侵擾故「大苦難」表嚴重侵擾。「床」之所以表教義,這是出於對應。因為人的心智安自息於自己認為正確可靠的教義真理,正如身體安歇於床榻。
  • 作為概念的術語拓展人們的思想空間
    而在人的意識中或人的眼中,世界不僅是客觀可見的,更重要的是那些主觀構建起來的東西,人類通過對符號的解讀和理解構築了一個內在的、觀念的或意識中的世界。譬如,對「鬼神」的想像、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對價值觀的把握、對未來的期望,讓人們逐漸構築了一系列的理想觀念、思想理念、價值觀等,這些觀念性的「意義」存在不僅是人對人類生活的理解,也是人對客觀世界的把握。
  • 專訪|蘇國勳:韋伯思想是如何「東漸」到中國的?
    最近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在清理原燕京大學的遺留舊物時,發現費孝通先生在上世紀40年代一篇題為「新教教義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關係」的佚稿,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研究韋伯思想的中文學術文章。費孝通在佚稿中想探究在當時的中國,資本主義何以可能的問題。可惜這篇文章寫好之後不知為何被束之高閣,並未出版產生社會影響。
  • 試析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觀念及其現實意義
    孝的觀念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即母權制度向父權制度過渡的時期,由於血緣關係的明確和私有制的產生,子女可以從父母那裡直接繼承財產。 這與 現代 「孝」的觀念在含義上就比較接近了。「孝」的功能最初只是調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倫理,認為這是做人立身之本,「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孝經》)並無社會規範的意義,後來儒家把「孝」擴展到宗族、社會、國家,成為一種社會性的道德準則。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太平。」
  • 系統觀念是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雅婧問:堅持系統觀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如何理解系統觀念的內涵及其對新階段發展的重要意義?董振華:所謂系統觀念,是運用系統理論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事物,爭取實現最優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這種觀念差異不僅給中西方的深度合作帶來了阻礙,還限制了對彼此認同、歸屬和文明多元化的交流,從根本上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穩定。然而,差異是始終存在的,我們應當學會在當下這個充滿差異的社會中和睦共處並進行有效合作,中國一向強調觀念差異的包容互鑑、價值兼容、交融共享,在外交上也希望實現由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到求同合異的遞進。
  • 中國觀念對歐洲藝術的影響和中國思想在西方的滲透
    中國提供了文明、富裕和強盛國家的第一種例證,該國的這一切,均與基督教沒有任何關係,而似乎是建立在理性和自然法基礎上的。它就這樣強有力地促進了近代政治思想的形成,甚至它的某些基本制度,也無一不被歐洲所仿效。
  • 深刻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
    核心閱讀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 佛教徒吃素的緣起和意義
    佛教的素食主張是與佛陀的教義、教規以及它所主張宗教觀念相關的。在《楞伽經·卷四》佛陀是這樣說的:「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已來,輾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
  • 「詩性意義」的讀者維度——馬利坦文藝觀念探析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又是怎麼達成對詩性意義把握與理解的呢?誠如馬利坦所言,讀者對詩的閱讀「要麼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復讀或智性的專心」,「要麼經過一段時間敞開他的思想和感覺被動地專心於有意義的情感」,才能最終達成對詩的領悟。這也就是說,讀者對詩性意義的把握並非一帆風順的。這就涉及到馬利坦對詩類別的區分。
  • 維奧拉:藝術喚醒思想之前必先喚醒身體
    我們必須改變那些陳舊的思想方法了,這種方法會使身心永遠處在分離的狀態。這些態度否定了世界文化對於思想、存在、自我的問題所作出的大量回應。例如,這些態度否認有2500年歷史的佛教的正當性,還否認世界各地宗教沉思的不同原則的意義。沒有這種通過身體理解並控制思想的方式,我們會發現,很有諷刺意味的是,今日西方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因為缺乏凝聚的、發達的思想而產生的。
  • 約翰·洛克:研究哲學能讓我們明白許多爭論是毫無意義的
    世界因何而存在?究竟有沒有至善?等問題——也就是說「存在」是哲學的基本內容。哲學的核心問題在於「世界因何而存在?」以及「世界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著?」對此,哲學家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例如泰勒斯說世界是由水構成的,赫拉克利特說世界在本質上是一團火,德謨克利特則說世界以原子和虛空的形式而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