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著需求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值此變局關鍵時刻,鳳凰網財經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以「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為主題的「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為期7天的超級財經周裡,嘉賓們觀點犀利,金句頻出。
5月12日,招銀理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範華為在「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上表示,「全球化帶來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也造成更大的貧富懸殊,現在不少人開始談論逆全球化的開始和可能到來的衝突,希望全球的領導者們擔當起責任,避免保護主義帶來的囚徒困境。」他還表示全球化帶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去全球化的代價也將非常巨大。
對未來經濟範華表示了一絲擔憂,她他表示「近期經濟負面信息接踵而來,PMI全面下行,GDP增長也有斷崖式的下跌,對中國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可能在第二季度經濟數據出現較大下滑。」她他認為當前經濟面臨著需求低迷、供給受阻、個人收入銳減和企業瀕臨破產等風險因素,一些新興市場的國家也面臨著違約、貶值的壓力,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各種經濟不確定的指數創出歷史新高。
範華同時指出各國試圖緩解經濟衰退的幅度,競相出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但也進一步加劇了債務的隱憂。當前美、日、歐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佔全球股市、債市的比例也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財政救助、政府費用佔股票債券市場的比例也是史無前例。
面對疫情經濟政策市場的變化,世界格局、人類行為的深層次因素,範華認為投資者需要要重新審視資產配置。「投資者需要首先明確自己的收益目標是什麼,可以承受怎樣的風險,流動性要如何,流動性的要求如何,投資者可投資的範圍是否可以改變等等。」範華建議投資者可以通過,堅持長期投資和拓寬投資範圍的方式優化風險調整後的收益。
以下為範華演講全文
嘉賓介紹
範華,招銀理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
感謝鳳凰網的邀請,主持人的介紹,很榮幸參加這次財經雲峰會,在線上和大家分享招銀理財對後疫情時代的資產配置看法。
2020年雖然才過去了五個月,但大家仿佛都經歷了很多,用朋友圈的話說,我們在見證歷史。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為應對疫情人類的經濟活動大幅放緩。有些國家和地區幾乎陷於停滯,經濟增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滑,各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出臺的速度和力度都前所未有,全球市場跌宕起伏。我們具體從疫情、經濟、市場和政策四個方面來看一看。
疫情方面,截至2020年5月9日早上,全球有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的人數達到了400萬人,27萬人死亡,病毒的傳染性、致死率的組合使得其影響力超過了有史以來的所有健康危機。
歐、美、亞主要國家已經過了高峰期,但我們仍然需要警惕反彈的風險。俄羅斯、巴西、印度成為了新的震中,形勢不容樂觀,疫情在第三世界全面爆發的概率仍比較高,最終傳染量及持續的時間取決於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否到位。疫情的發展路徑仍存在不確定性,疫苗、特效藥的研製成功甚至天氣等因素都可以最終使得疫情得到控制,否則病毒將和人類長期共存。
經濟方面,負面的信息接踵而來,像PMI、情緒指數這樣的soft data全面下跌,GDP增長這樣的hard data也是斷崖式的下跌,中國體現在了第一季度,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可能在第二季度出現非常大的下滑。
美國的數據顯示,4月份損失了2000萬個工作崗位,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創造的所有工作崗位的總和,失業率達到了14.7%的歷史高點。需求低迷,供給受阻,個人收入銳減,企業瀕臨破產,一些新興市場的國家也面臨著違約、貶值的壓力。我們還通過招銀理財夜光億歐指數來監測各國復工復產的速度,也是中國已經在這方面走在前面。各種經濟不確定的指數也創出了歷史的新高。
我們再來看一下政策的應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競相出臺,試圖緩解經濟衰退的幅度,美、日、歐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佔全球股市、債市的比例也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財政救助、政府費用佔股票債券市場的比例也是史無前例,進一步加劇了債務的隱憂。
市場方面,全球的市場大幅波動,美國股票曾經出現了四次熔斷,下跌的速度和幅度直追2008年的危機,一度出現了多個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近期,美國主要的指數又出現有大幅的反彈,像美國的指數標普500、納斯達克已經達到了30%以上。在這期間原油價格暴跌,甚至出現了難以置信的-37美元的期貨價格,美國的VIXREITs指數也是創出了新高,預示著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些表象的背後是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我們回顧過去500年的歷史,可以看到國家實力的變遷由來已久,但是強國之間的實力劇變的時候,通常會伴隨著戰爭和衝突。現在美國影響力的減弱和中國影響力的上升似乎預示著衝突的來臨,但全球化帶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去全球化的代價是非常巨大。
全球化帶來了世界經濟的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更大的貧富懸殊,美國最富有的千分之一的財富已經和最窮的90%的總財富接近。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的興起,使得不少人已經開始談論逆全球化的開始和可能到來的衝突,希望全球的領導者們擔當起責任,避免保護主義帶來的囚徒困境。
疫情引發的另一個變化是人類行為的改變,幾十億人的社交梳理,使得人們對於健康、安全、旅行、線上辦公和教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上有一個說法,90天改變習慣,體現在三月份電商的數據上,也體現在一季度的企業盈利上,像必選消費、軍工的正增長,而休閒服務、交通運輸的巨幅下跌。
疫情經濟政策市場的變化疊加了世界格局、人類行為的深層次因素,是時候我們要重新審視一下資產配置了。資產配置是一個非常客戶化的過程,投資者需要首先明確自己的收益目標是什麼,可以承受怎樣的風險,流動性要如何,流動性的要求如何,投資者可投資的範圍是否可以改變等等。
投資者自然是希望收益高、風險低、流動性好,但是投資中的「不可能三角」告訴我們這三者是不能兼得。利率水平很可能長期在低點,過去的絕對收益水平將很難達到。當前環境下最確定的事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想獲取更高的回報,我們可以選擇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來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疫情給極端的壓力測試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在滿足這些情景下流動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拉長投資期限,獲取更好的非流動性溢價。
當然如果我們可以擴大投資範圍,利用海外投資者增加配置中國的資產,境內投資者適當配置海外的資產,也可以進一步優化風險調整後的收益。
發達市場一半的證券已經是負利率了,這些負利率的債券是不具有配置價值的,因為它們不能提供風險溢價,這麼多負利率的債券的存在也抬高了利率上行的門檻。股票相對於債券而言更具有吸引力,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股票的風險溢價相對於債券而言,都達到了20018年後來以後的高點,當然短期來看這種吸引力也有可能繼續變大。
但股票的波動性更大,我們將持有標普500一年到二十年的回報畫在了這張圖上,大家可以看到,持有一年最差可能是-40%多,最好的也可能是40%多,這個不確定性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但是如果是持有五年、十年,那麼這個波動性就要小很多。持有二十年我們其實已經很有把握回報是正收益了。所以說明堅持長期投資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辦法。
雖然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大,企業盈利仍在下調過程中,但股票已經從低點反彈了很多,納斯達克今年的收益上周五昨晚已經轉正,這中間的行業的分化更加劇烈,同行業中的不同企業的分化也非常明顯,市值權重的指數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優秀的投資經理主動管理的策略可能更能適應這種時代的劇變,特別是在中國的這種弱有效市場。對比全球各個國家,中國股票無論是MSCI China、滬深300還是恒生,都物美價廉,因為它們的估值更低。,考慮到資產類別的均值回歸特性,未來反彈的概率也更高。
對比全球債券市場,流動性較差的高收益債、中資美元債都處於歷史低位,非流動性溢價非常有吸引力,但需要更具有分析能力,來進行主動管理,避免潛在的違約風險。國內的債券收益率下降以後,非標的非流動性溢價也有所上升。
如果用一張圖來反映資產配置,那一定是反映資產類別風險收益特徵的有效前沿。我們在戰略合作夥伴摩根資管(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剛剛更新了他們的長期資本市場假設,在資產配置的有效前沿上,越是左上的資產類別風險調整收益越好,我們有以下的觀察。
第一點,和2008年相比,預期收益,也就是綠色的線下降了很多,需要下調收益的目標。
第二點是和2019年9月相比,也就是大概半年前相比,這個紫色的線,現在的這個有效前沿是更加陡峭了,也就是說債券、現金的收益更低,而股票的預期收益更高。
對比歐洲和美國的話,歐洲的利率水平更低,那麼預期回報也更低。如果我們把中國資產股票、債券和中資美元債放在這個圖上看,其實它們會相對於海外資產更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說在相同的風險下,它們的收益更高,那麼在相同的收益下它們的風險可能更低。
所以對於中國國債來說,雖然利率處於歷史的低點,但從全球政府債的視角和歷史的變化來看,非常有配置價值。隨著進一步的金融對外開放,相信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者、全球的機構投資者會配置中國的資產。
如果我們把招銀理財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徵畫出來,可以看到,比中國政府的國債和中國的股票指數來決定的這個有效前沿,就是黑色這條線來講,我們的配置是更優的。含非標的資產就是綠色的線,風險收益效果更好。
總結一下,我們對後疫情時代的資產配置建議是,首先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資產配置的方案,更好地匹配自己的需求,使得風險和收益更具合理性。其次,堅持長期投資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拓寬投資範圍也可以增加風險調整後的收益,股票相對於債券有吸引力,提供了更好的風險溢價和非流動性溢價,建議配置股票和另類資產。最後在世界格局、行業格局發生劇變的時代,選擇主動管理的策略,可以更好地捕捉行業和個券的機會。
感謝大家的聆聽,也期待和您的合作,讓招銀理財給您和未來帶來更好的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