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華:各國試圖競相出臺貨幣政策加劇了債務隱憂

2020-12-21 鳳凰網財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著需求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值此變局關鍵時刻,鳳凰網財經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以「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為主題的「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為期7天的超級財經周裡,嘉賓們觀點犀利,金句頻出。

5月12日,招銀理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範華為在「2020鳳凰網財經雲峰會」上表示,「全球化帶來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也造成更大的貧富懸殊,現在不少人開始談論逆全球化的開始和可能到來的衝突,希望全球的領導者們擔當起責任,避免保護主義帶來的囚徒困境。」他還表示全球化帶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去全球化的代價也將非常巨大。

對未來經濟範華表示了一絲擔憂,她他表示「近期經濟負面信息接踵而來,PMI全面下行,GDP增長也有斷崖式的下跌,對中國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可能在第二季度經濟數據出現較大下滑。」她他認為當前經濟面臨著需求低迷、供給受阻、個人收入銳減和企業瀕臨破產等風險因素,一些新興市場的國家也面臨著違約、貶值的壓力,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各種經濟不確定的指數創出歷史新高。

範華同時指出各國試圖緩解經濟衰退的幅度,競相出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但也進一步加劇了債務的隱憂。當前美、日、歐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佔全球股市、債市的比例也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財政救助、政府費用佔股票債券市場的比例也是史無前例。

面對疫情經濟政策市場的變化,世界格局、人類行為的深層次因素,範華認為投資者需要要重新審視資產配置。「投資者需要首先明確自己的收益目標是什麼,可以承受怎樣的風險,流動性要如何,流動性的要求如何,投資者可投資的範圍是否可以改變等等。」範華建議投資者可以通過,堅持長期投資和拓寬投資範圍的方式優化風險調整後的收益。

以下為範華演講全文

嘉賓介紹

範華,招銀理財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

感謝鳳凰網的邀請,主持人的介紹,很榮幸參加這次財經雲峰會,在線上和大家分享招銀理財對後疫情時代的資產配置看法。

2020年雖然才過去了五個月,但大家仿佛都經歷了很多,用朋友圈的話說,我們在見證歷史。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為應對疫情人類的經濟活動大幅放緩。有些國家和地區幾乎陷於停滯,經濟增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滑,各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出臺的速度和力度都前所未有,全球市場跌宕起伏。我們具體從疫情、經濟、市場和政策四個方面來看一看。

疫情方面,截至2020年5月9日早上,全球有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的人數達到了400萬人,27萬人死亡,病毒的傳染性、致死率的組合使得其影響力超過了有史以來的所有健康危機。

歐、美、亞主要國家已經過了高峰期,但我們仍然需要警惕反彈的風險。俄羅斯、巴西、印度成為了新的震中,形勢不容樂觀,疫情在第三世界全面爆發的概率仍比較高,最終傳染量及持續的時間取決於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否到位。疫情的發展路徑仍存在不確定性,疫苗、特效藥的研製成功甚至天氣等因素都可以最終使得疫情得到控制,否則病毒將和人類長期共存。

經濟方面,負面的信息接踵而來,像PMI、情緒指數這樣的soft data全面下跌,GDP增長這樣的hard data也是斷崖式的下跌,中國體現在了第一季度,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可能在第二季度出現非常大的下滑。

美國的數據顯示,4月份損失了2000萬個工作崗位,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創造的所有工作崗位的總和,失業率達到了14.7%的歷史高點。需求低迷,供給受阻,個人收入銳減,企業瀕臨破產,一些新興市場的國家也面臨著違約、貶值的壓力。我們還通過招銀理財夜光億歐指數來監測各國復工復產的速度,也是中國已經在這方面走在前面。各種經濟不確定的指數也創出了歷史的新高。

我們再來看一下政策的應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競相出臺,試圖緩解經濟衰退的幅度,美、日、歐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佔全球股市、債市的比例也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財政救助、政府費用佔股票債券市場的比例也是史無前例,進一步加劇了債務的隱憂。

市場方面,全球的市場大幅波動,美國股票曾經出現了四次熔斷,下跌的速度和幅度直追2008年的危機,一度出現了多個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近期,美國主要的指數又出現有大幅的反彈,像美國的指數標普500、納斯達克已經達到了30%以上。在這期間原油價格暴跌,甚至出現了難以置信的-37美元的期貨價格,美國的VIXREITs指數也是創出了新高,預示著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些表象的背後是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我們回顧過去500年的歷史,可以看到國家實力的變遷由來已久,但是強國之間的實力劇變的時候,通常會伴隨著戰爭和衝突。現在美國影響力的減弱和中國影響力的上升似乎預示著衝突的來臨,但全球化帶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去全球化的代價是非常巨大。

全球化帶來了世界經濟的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更大的貧富懸殊,美國最富有的千分之一的財富已經和最窮的90%的總財富接近。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的興起,使得不少人已經開始談論逆全球化的開始和可能到來的衝突,希望全球的領導者們擔當起責任,避免保護主義帶來的囚徒困境。

疫情引發的另一個變化是人類行為的改變,幾十億人的社交梳理,使得人們對於健康、安全、旅行、線上辦公和教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上有一個說法,90天改變習慣,體現在三月份電商的數據上,也體現在一季度的企業盈利上,像必選消費、軍工的正增長,而休閒服務、交通運輸的巨幅下跌。

疫情經濟政策市場的變化疊加了世界格局、人類行為的深層次因素,是時候我們要重新審視一下資產配置了。資產配置是一個非常客戶化的過程,投資者需要首先明確自己的收益目標是什麼,可以承受怎樣的風險,流動性要如何,流動性的要求如何,投資者可投資的範圍是否可以改變等等。

投資者自然是希望收益高、風險低、流動性好,但是投資中的「不可能三角」告訴我們這三者是不能兼得。利率水平很可能長期在低點,過去的絕對收益水平將很難達到。當前環境下最確定的事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想獲取更高的回報,我們可以選擇承受一定的短期波動來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疫情給極端的壓力測試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在滿足這些情景下流動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拉長投資期限,獲取更好的非流動性溢價。

當然如果我們可以擴大投資範圍,利用海外投資者增加配置中國的資產,境內投資者適當配置海外的資產,也可以進一步優化風險調整後的收益。

發達市場一半的證券已經是負利率了,這些負利率的債券是不具有配置價值的,因為它們不能提供風險溢價,這麼多負利率的債券的存在也抬高了利率上行的門檻。股票相對於債券而言更具有吸引力,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股票的風險溢價相對於債券而言,都達到了20018年後來以後的高點,當然短期來看這種吸引力也有可能繼續變大。

但股票的波動性更大,我們將持有標普500一年到二十年的回報畫在了這張圖上,大家可以看到,持有一年最差可能是-40%多,最好的也可能是40%多,這個不確定性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但是如果是持有五年、十年,那麼這個波動性就要小很多。持有二十年我們其實已經很有把握回報是正收益了。所以說明堅持長期投資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辦法。

雖然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大,企業盈利仍在下調過程中,但股票已經從低點反彈了很多,納斯達克今年的收益上周五昨晚已經轉正,這中間的行業的分化更加劇烈,同行業中的不同企業的分化也非常明顯,市值權重的指數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優秀的投資經理主動管理的策略可能更能適應這種時代的劇變,特別是在中國的這種弱有效市場。對比全球各個國家,中國股票無論是MSCI China、滬深300還是恒生,都物美價廉,因為它們的估值更低。,考慮到資產類別的均值回歸特性,未來反彈的概率也更高。

對比全球債券市場,流動性較差的高收益債、中資美元債都處於歷史低位,非流動性溢價非常有吸引力,但需要更具有分析能力,來進行主動管理,避免潛在的違約風險。國內的債券收益率下降以後,非標的非流動性溢價也有所上升。

如果用一張圖來反映資產配置,那一定是反映資產類別風險收益特徵的有效前沿。我們在戰略合作夥伴摩根資管(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剛剛更新了他們的長期資本市場假設,在資產配置的有效前沿上,越是左上的資產類別風險調整收益越好,我們有以下的觀察。

第一點,和2008年相比,預期收益,也就是綠色的線下降了很多,需要下調收益的目標。

第二點是和2019年9月相比,也就是大概半年前相比,這個紫色的線,現在的這個有效前沿是更加陡峭了,也就是說債券、現金的收益更低,而股票的預期收益更高。

對比歐洲和美國的話,歐洲的利率水平更低,那麼預期回報也更低。如果我們把中國資產股票、債券和中資美元債放在這個圖上看,其實它們會相對於海外資產更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說在相同的風險下,它們的收益更高,那麼在相同的收益下它們的風險可能更低。

所以對於中國國債來說,雖然利率處於歷史的低點,但從全球政府債的視角和歷史的變化來看,非常有配置價值。隨著進一步的金融對外開放,相信越來越多的全球投資者、全球的機構投資者會配置中國的資產。

如果我們把招銀理財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徵畫出來,可以看到,比中國政府的國債和中國的股票指數來決定的這個有效前沿,就是黑色這條線來講,我們的配置是更優的。含非標的資產就是綠色的線,風險收益效果更好。

總結一下,我們對後疫情時代的資產配置建議是,首先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資產配置的方案,更好地匹配自己的需求,使得風險和收益更具合理性。其次,堅持長期投資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拓寬投資範圍也可以增加風險調整後的收益,股票相對於債券有吸引力,提供了更好的風險溢價和非流動性溢價,建議配置股票和另類資產。最後在世界格局、行業格局發生劇變的時代,選擇主動管理的策略,可以更好地捕捉行業和個券的機會。

感謝大家的聆聽,也期待和您的合作,讓招銀理財給您和未來帶來更好的答案,謝謝。

相關焦點

  • 疫情催生借債潮 全球政府債務飆升加劇主權債務違約風險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財經觀察:全球政府債務飆升加劇主權債務違約風險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歐陽為  今年以來,各國大幅增加財政支出,以抵禦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導致全球政府債務規模急劇上升
  • ...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持續,債務累積恐成更大威脅」!若噩夢成真...
    11月2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董事總經理梅農(Ravi Menon)表示,隨著各國在支撐消費者和企業的需要與難以控制的債務威脅之間進行平衡,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正進入關鍵時期。他警告全球政策制定者,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全球經濟進入脆弱時期,若如果援助繼續快速推進,債務累積將成為更大的威脅。
  • 中信建投宏觀:主權債務風險 從黑天鵝到灰犀牛
    雖然各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時的國情和所處的國際環境不同,但歸納來看,政府債務負擔過重、財政赤字過高、經濟結構單一造成內部過於脆弱而難以承受外部衝擊是其共性。各國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紛紛推出了較大力度的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根據IMF數據,G20當前推出的財政措施總額達到7.1萬億美元,其中直接影響當前財政預算的線上財政措施(above-the-line)金額為2.9萬億美元,佔GDP比例已經達到3.5%,而2008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相應措施總額佔GDP比例僅為0.5%。
  • 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 | ④我國宏觀政策有力支持...
    今年以來,各國為應對疫情出臺了一系列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 全球貨幣政策大事件:收益率曲線控制!買入一切?債券、信貸和股票等...
    來源:匯通網匯通網訊——6月22日,隨著各國央行向世界經濟注入數萬億美元,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全球貨幣政策的下一個大事件:收益率曲線控制,該策略涉及通過購買債券將某些期限的收益率降低到特定目標。周一(6月22日)隨著各國央行向世界經濟注入數萬億美元,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全球貨幣政策的下一個大事件:收益率曲線控制。該策略涉及通過購買債券將某些期限的收益率降低到特定目標,它曾經被認為是一種極端且不尋常的措施,之前只有日本央行四年前部署,當時情況已經明朗,20年來的通縮螺旋不會消失。
  • 達裡奧最新思考:印鈔和貶值貨幣是擺脫債務危機最容易的方法
    這是因為印刷大量貨幣和使債務貶值是減輕或消除債務負擔的最容易的方法。 當債務負擔充分減少或消除時,信貸/債務擴張周期就可以重新開始。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四個槓桿,來拉低債務和償債水平:1.緊縮(減少開支)。
  • 中金所趙慶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提法均...
    中金所趙慶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提法均高於市場預期;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體新的提法很多,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提法均高於市場預期。當下經濟變化迅速,市場悲觀情緒較多,國內外形勢疊加之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 用數據和推理做預測——明年貨幣政策展望及其影響分析
    而研究貨幣政策有兩個主要的方向,一個是國內的貨幣政策,另一個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或者說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這篇文章就做一個大膽的分析,以期對未來一年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1美國貨幣政策預測。首先說為什麼要分析美國的貨幣政策,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的貨幣政策對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有著很大的影響。
  • 【券商聚焦】中金公司:日本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的應用和借鑑意義
    鳳凰網港股|從1999年2月首次實施零利率政策開始,日本央行的政策力度整體上不斷加碼,並通過創設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營造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2001年3月,日本央行宣布將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從無抵押隔夜拆借利率轉向準備金餘額,並在必要時直接購買長期國債,首次開啟QE。在2006年3月短暫退出零利率政策和QE後,日本央行於2008年12月再次啟用零利率政策並再次開啟QE。
  •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今年將寬中趨緊
    在全球經濟可望比2016年表現更好、通脹預期有所抬頭以及風險仍存的情況下,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表現,引人關注。總體來看,2017年全球主要央行同步上調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分歧依然。  IMF在2016年10月份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世界經濟2016年將增長3.1%,2017年,在包括俄羅斯和巴西在內的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實現復甦的支持下,全球增長將加快到3.4%。
  • 劉國強: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進一步加劇了大變局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經濟大循環弱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挑戰和風險明顯加大。此時,僅靠總量調節,不僅很難有效發揮作用,還容易帶來加劇資產價格泡沫、擴大貧富差距等政策後遺症,最終又反饋到實體經濟。
  • 斯裡蘭卡,債務壓頂
    而此次主權評級下調為年內惠譽對斯的第二次下調,4月24日,由於減稅以及2019年底相關的財政政策轉變和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將進一步加劇公共債務和外債可持續性挑戰。惠譽將斯裡蘭卡的長期外國貨幣和本地貨幣發行人默認評級(IDR)從「B」下調為「B-」,前景展望調為負面。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圖1.時間關係,大體一講: 一、全球貨幣政策的底色:思想脈絡 二、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演變:還有規則嗎 三、債務大爆炸與貨幣政策的未來:只有MMT一條路?四、中國的債務周期與貨幣政策思考:波動轉移假說與央行難題 第一部分是梳理大危機和經濟學思想脈絡。 第二部分是提出一個問題:現在貨幣政策還有規則嗎?現在這個平均通脹目標制,是規則還是完全的相機抉擇。相機抉擇就是看市場怎麼辦我就怎麼走?特別害怕市場反應。
  • 貨幣「放水」是各國應對危機的「良藥」嗎?後疫情時代...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退出不當會觸發風險(圖片來源:VPHOTO)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
  • 專家:如何看美聯儲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
    3月23日,美聯儲宣布的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引人注目。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將購買必要規模的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和貨幣政策有效傳導,並且把機構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納入購買範疇。美聯儲此番放出「大招」,將再次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
  • 歐洲央行管委穆勒:政府債務動態不能是貨幣政策的考慮因素。
    2020-12-16 17:48:55來源:FX168 歐洲央行管委穆勒:政府債務動態不能是貨幣政策的考慮因素
  • 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將延續 幫助小微企業渡難關
    會議指出,實施好和適當延長上述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有利於幫助小微企業更好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這些部署體現了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崑崙健康資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前段時間的信用債償債風波,針對小微企業的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延續也具有必要性。
  • 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來了,關鍵仍在如何落實
    這一切都表明,我國貨幣政策實質上已發生了轉向,從穩健中性向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轉化,也就是貨幣政策不再死守降槓桿的硬框框,而是實行有所區別、鬆緊適宜的靈活的貨幣政策,並以追求穩槓桿為主要目標,增強貨幣政策的操作技巧和貨幣政策時機變化的把控能力,確保資金供需面的基本穩定,根據宏觀經濟運行實際和產業發展現狀來調控貨幣操作,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使貨幣政策能更加貼近金融變化發展形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 中金公司:貨幣政策主要在防止債務擴張和避免信用緊縮之間取得平衡
    如何衡量貨幣政策的鬆緊?我們將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較明顯的鬆緊態度進行簡化統一衡量,並發現短端基準利率(3個月SHIBOR)兼顧了準確性和靈敏性,不僅能體現貨幣政策的強信號調整,也能捕捉到央行的操作意圖。
  • 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歷史
    然而,高利率加劇了不良貸款比重上升,惡化了銀行狀況及經濟增長,提高了公共債務的成本,失業率高達20%、政府的財政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最終堅持到了1931年9月19日,也被迫宣布暫停可兌換性,退出金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