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和推理做預測——明年貨幣政策展望及其影響分析

2021-01-08 鐮刀or韭菜

2020年是一個不平靜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年初的新冠疫情爆發,經歷了經濟的陣痛,也經歷了貨幣放水,也經歷了資產價格重估和物價上漲。臨近年底,冬至已至,似乎春天已經不遠了,但西方世界仍然處在水深火熱當中,春天似乎還很遙遠。除了新冠疫情,能夠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投資等方方面面的我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貨幣政策。而研究貨幣政策有兩個主要的方向,一個是國內的貨幣政策,另一個是美國的貨幣政策(或者說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這篇文章就做一個大膽的分析,以期對未來一年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1美國貨幣政策預測。

首先說為什麼要分析美國的貨幣政策,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的貨幣政策對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美國明年如果收緊貨幣,不再濫發美元,必然導致美元匯率上升,而人民幣為了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必然也會適度收緊,要不然人民幣大幅貶值,資產外流的趨勢會很嚴重,嚴重的話會影響到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所以二者具有很高的關聯性。相反如果美元繼續放水,則人民幣也必須適度放水,要不然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出口也是個問題。

那麼明年美國國內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呢?

美國國內的情況是疫苗已經開打,9000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已經通過,看似寒冬即將過去,但事實卻絕非如此。可以說是經過這場疫情,美國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首先,美國國債已成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世界各國已基本形成共識,美國通過大規模對外發債借錢過日子將會變得十分困難。這樣美國就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收入來源——通過美元剪羊毛。美國的國際收支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

其次,經過一年的疫情,美國國內貧富差距被快速拉大。美國最富裕的階層掌握著大量的優質資產,這些資產在美元的泡沫中進一步升值,而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因為疫情丟了工作,只能靠領救濟維持生存,而掌握著巨額財富的富人是不會把錢都拿來消費的(請各位大神搜一下美國的基尼係數和美國國內目前的動亂次數)。所以疫情結束,想重啟美國經濟估計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搞無產階級革命,將資產階級的財富分配給百姓,這樣大家有錢才能消費,經濟才能恢復,但目前看來似乎不太可能。

第三,經過一年的疫情,美國國內產業受到嚴重衝擊,優勢不再。舉個例子,美國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並沒有做到全球領先,基本和中、俄、歐同步,其他的科技行業如:晶片、航空、航天、醫藥、量子計算機、核聚變等方面也被很多國家和地區超越,如波音公司的垂死掙扎,晶片製程的落後,核聚變的停滯,量子計算機被超越,反映出美國科技優勢在快速縮小,而科技是美國的核心優勢,如果這個支撐美國長期繁榮的優勢沒有了,美國經濟就會從內部快速坍塌。

第四,美國國內已經分裂。經過這次大選,美國國內已經形成兩個派別,分別支持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執政路線,無論哪個黨派執政,都很難彌合兩個派別的分歧,必然導致拜登的執政難度加大,耽誤了經濟復甦的時機,搞不好還會引起社會動亂。

第五,疫情何時結束至今仍是個疑問。首先疫苗何時能夠覆蓋大部分民眾至今尚未給出期限,另外英國出現的病毒變異又被炒到了風口浪尖,所以疫情難以在短期內結束,所以疫情的影響短期內也難以消除。

如此看來,2020年可能只是美國噩夢的開始,而不是結束,美國的疾病至少在腸胃,只有猛藥才能根治,甚至可能已經深入骨髓,無藥可治了。

那現有體制和面臨的困難情況之下,美國精英階層能做什麼呢?我想只有繼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了,或許是新版的量化寬鬆,力度較之以前會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美國政府就可以發行更多的國債,掌握更多的資源,來進行重新分配,避免社會動亂和扶持大型企業。美國企業也可以大肆發債,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老百姓能得到更多的救濟和工作機會,維持以前的生活水平。美國才能不至於債務違約(印錢還債)從而導致美元崩潰。這雖然會打擊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導致美元再次貶值,但相對美元和美國經濟死掉,這個代價簡直不能再小,印錢似乎是唯一解決的辦法。

以上分析旨在說明明年美國將繼續實行大幅寬鬆的貨幣政策,從而影響到我國的貨幣政策也將會是寬鬆傾向。

而我國國內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明年的貨幣政策會持續寬鬆,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的貨幣政策定了調: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的時度效。這就說明明年的貨幣政策至少不會大幅收緊,也就是社科院預測明年房價要漲5%的底氣所在。

第二,人民幣匯率。美元放水,許多受疫情衝擊嚴重的經濟體也選擇了跟隨美元貶值的策略,一年以來我們的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經超過5%,如果明年繼續升值,則出口會受到嚴重衝擊,所以最佳策略是盯住美元。

第三,我國經濟內在問題。雖然今年我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但並不能說明我國經濟就不存在問題。比如基建的減速,房地產泡沫的隱憂,經濟轉型的困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不足,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寬鬆的貨幣環境來對衝,收緊貨幣可能會讓我們喪失這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第四,

好了,分析了這麼多,那明年貨幣會寬鬆到什麼程度呢?個人簡單的估算,如果2021年經濟增長能超過6%,M2增長率會比GDP增長率高出3-5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率不達標(小於6%),則M2增長率高出GDP增長率會更多。總之M2增長率會在10%左右,也就是和今年大致持平。

那這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投資帶來什麼影響呢?

1、由於貨幣刺激,企業資金面寬鬆,擴大生產的動機增強,小公司也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工作機會會更多,就業情況大幅緩解,也就是說找工作或者換工作更容易了,在大城市上班,路上會更堵了。

2、生活恢復往日的節奏。人們收入增長重回正軌,各種消費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情況,各類市場出現繁榮景象。

3、物價高位浮動。今年漲起來的物價明年不會降下來,甚至有個別品種會創出新高。

4、投資:由於資金面充裕和企業業績增長預期,股市會持續波動上升,可能走出慢牛行情,其中優質資產價值會再一次重估;大宗貨物,如糧食、礦石、金屬、石油等,價格會維持在目前的高位震蕩,大概率會有多個品種會創出新高;房地產會再一次在人們的擔憂或者迷惑中,平穩度過一年,但漲價只是少部分城市的專利。

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21金融研究:2021年全球貨幣政策展望
    21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辛繼召  一、全球貨幣政策繼續寬鬆  受疫情在歐美蔓延、美國大選等因素影響,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仍有望繼續,甚至繼續加碼。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單日死亡人數連續創新高。11月5日,全球累計確診逾4896萬例,死亡逾123萬例,全球單日死亡人數創新高。
  • 中金公司:貨幣政策主要在防止債務擴張和避免信用緊縮之間取得平衡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要點今年5月以來,市場利率的快速上行,未來貨幣政策走勢也備受市場關注。我們首先分析中國貨幣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並在此基礎上展望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勢。未來貨幣政策又將何去何從?近期的信用事件又將對貨幣政策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從短期利率的歷史走勢出發(暫不考慮長端利率期限利差的影響因素),分析了債券供給、貨幣政策對短期利率的影響,並搭建框架分析不同時期貨幣政策的影響因素(增長、通脹、樓市、信用風險),以期更好地把握未來短期利率與貨幣政策的走勢。
  • 數據清洗在新能源功率預測中的研究綜述和展望
    目前針對新能源功率預測的數據預處理方面的綜述較少,因此有必要對新能源功率預測背景下的數據清洗方法進行綜述和展望。本文從異常值剔除和缺失值重構兩個方面,詳細地闡述、分析和歸納了新能源異常數據的類別和清洗方法。最後對數據清洗在新能源功率預測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進行了展望。
  • 從投資展望看新一年經濟和市場變化
    安邦諮詢(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高盛對於全球主要投資領域的展望,主要是基於對於美國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的判斷。其基本的邏輯是新冠疫情在明年仍會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和投資領域;同時,在美國的財政刺激規模受到限制的情況下,美聯儲仍然會繼續推動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趨勢都會對2021年的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變化。
  • 「穩」字當頭 明年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步伐須更謹慎
    金融系統可能面臨的問題會使貨幣政策有哪些調整預期?在適度降低槓桿率的同時,又該如何避免去槓桿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   寬鬆必要性下降 政策將回歸常態化   「目前國內經濟正在逐漸回暖,投資、工業產出、消費和進出口等數據整體回升,貨幣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與此同時,宏觀槓桿率和企業債務問題逐漸凸顯,後續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防控風險。因此,明年進一步寬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下降。」
  • 理解當下,展望未來|兼論什麼是正常化的貨幣政策
    本篇文章將把11月份的市場波動和債市的歷史波動做了很多交叉比對,並結合新作的貨幣政策框架,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哪些矛盾是債市的次要矛盾?哪些矛盾是債市的主要矛盾?為什麼投資者總是容易誤解央行?什麼又是正常化的貨幣政策?未來債市可能的演化路徑又是怎樣的?
  • 央媽大愛又來、8000億「麻辣粉」全面呵護 貨幣政策有何新動向?
    不少分析表示,自三季度以來,銀行體系壓降結構性存款任務依然較重,加之近期債市受個別風險事件暴露影響,市場流動性較為緊俏,銀行資金需求強烈,因此本月央行超量續做MLF符合預期。展望未來的貨幣政策取向,由於央行此前表態不會出現「政策懸崖」,緩解了此前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收緊的過度擔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仍會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展望明年你準備好了嗎?
    在這個上半場,為了應對衛生事件對經濟的影響,各國央行多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而隨著12月疫苗利好、美國大選及紓困計劃落地、美聯儲維持貨幣寬鬆,通脹——也許將成為來年市場最重要的主題。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是貨幣現象——弗裡德曼。
  • 詳解美聯儲新貨幣政策框架:改了啥?為何改?有何市場影響?
    在該演講中,金指出,貨幣政策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確保平均通脹與其目標相當,但這一目標尚不足以定義貨幣政策。當經濟受到突如其來的衝擊而導致需求驟降,會引發產出和通脹齊跌。為了應對這樣突然的衝擊,貨幣政策需要有清晰的原則來加以應對。
  • 思維對話|夏樂展望2021:中國GDP增速為7% 房價或漲幅超5%
    展望2021:保守預計7%《投資者網》:展望2021年,目前不少機構包括德銀、大摩等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均在8%以上或者8%—9%,您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在多少?夏樂:現在預測在7%左右。先說今年,此前我們的預測是一季度GDP增速為負,二季度為零,四季度轉正,全年GDP增長大約2%,目前看來,這個結果和預期偏差不大,隨著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在全球,中國毫無疑問是唯一正增長國家。展望明年,我們保守預計中國GDP增速在7%左右。《投資者網》:保守型預測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將如何發力
    時值疫情防控攻堅期,未來疫情會否對部分商品價格產生階段性影響,從而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當前,不少企業遭遇發展上的挑戰,中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下一步要如何發力?CPI上漲也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關。從更能反映短期變動的環比數據來看,CPI由上月的環比持平轉為環比上漲1.4%。
  • 拜登初期的貨幣和財政立場
    展望明年,失業率仍有較強的修復動能,失業率可能快速修復至充分就業上方的4%-5.5%區間,但之後的修復速度或大幅減緩,因此不會掣肘寬鬆貨幣政策的繼續推行。量化寬鬆(QE)則是靈活性相對更強的政策操作,美聯儲或根據經濟的實際情況調整其資產購買計劃,在疫情嚴重時適當增加資產購買規模,在疫苗投入使用後逐漸減少資產購買,從而對長端利率產生影響。且經濟修復和再通脹或對長端利率帶來一定的上行壓力,明年美債或走出熊陡趨勢。
  • CSL資證國際外匯宏觀展望:2021年全球趨勢
    本網訊 2020年第四季我們的專業分析團隊共同制定了《 2021年全球外匯投資宏觀展望》。 2020年,全球經濟陷入動蕩,因為冠病疫情大流行通過封鎖迅速影響了經濟,封鎖阻礙了經濟活動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破壞。
  • 把握時度效2021年財政貨幣政策以穩為主基調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這意味著明年宏觀政策的節奏、力度和重點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適應和匹配。在貨幣政策方面,總基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2021年展望】摩根史坦利最新報告:為何看多明年市場!?
    分析師Matthew Hornbach指出,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央行流動性的注入將極大推高風險資產價格:美聯儲2019年三季度為了消除此前收緊政策對金融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通過購買債券的方式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這在當時推高了風險資產的價格。
  • 野村證券陸挺:明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升值至6.25
    12月9日,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野村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展望上指出,2021年將是相對祥和的一年,中國經濟不僅將持續強勁,人民幣對美元也有望再創新高。陸挺介紹,2021年中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反彈,野村預測明年中國GDP增長將達9%,今年GDP增速或為2.1%。
  • Steven Alan Barnett:世界與亞太區域經濟展望
    4月29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聯合主辦的「202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暨大金融思想沙龍(第149期)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Steven Alan Barnett對世界與亞太區域經濟展望進行了深刻解讀。
  • LPR連續8個月「原地踏步」 下一步貨幣政策怎麼走
    事實上,12月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均保持不變,也已傳遞了LPR不降的信號,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貨幣政策與經濟復甦基本相適應,目前利率與貨幣信貸供應合理,LPR無下調必要,預計後續調降政策利率概率仍偏低,央行將通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窗口指導來穩信用、控風險。
  • 我會成功舉辦「智能用電大數據集成分析平臺研發 及其工程應用...
    我會成功舉辦「智能用電大數據集成分析平臺研發 及其工程應用」科技成果鑑定會 2020-09-01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