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ICE】這次歐洲央行又幹了什麼蠢事?
然而,負利率並不是對政府政策信心的表現,而是隱藏了真實風險的貨幣政策偏差,遲早會爆炸。 中央銀行的作用不是為了出面幫那些採取「越差越好」策略的投資者和政府紓困,購買風險最大的資產,或者無法控制地就此假定貨幣政策將永遠為它們紓困而無限支出,他們應該主動避免這些無控制支出和購買垃圾槓桿資產的行為沒有發生,或者至少不應該激勵他們吧? 5. 中央銀行的作用不是複製其他國家的不平衡現象。歐洲央行不是美聯儲,歐元也不是世界儲備貨幣。
-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今年將寬中趨緊
未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表現?整體來看,2017年的貨幣政策有可能呈現兩個特點: 其一,從國際金融機構數據看,全球流動性拐點已現端倪。總體而言,貨幣政策相對於2016年而言可能偏緊,但寬鬆基調無法徹底改變,尤其是歐洲、日本兩大主要發達經濟體。因此,除非通脹急劇上漲,2017年全球主要央行同步上調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分歧依然。
-
關注歐洲央行及美聯儲官員講話
歐洲央行預計到2020年,不包括能源和食品的HICP年度增長率將為0.8%,2021年為0.9%,2022年為1.1%。公報中提到歐元升值是中期核心通脹上漲的不利因素。 ·美聯儲在季度報告中稱,第二季度聯邦政府債務年化增長率為58.9%,是2007-2009年經濟衰退時期的三倍。
-
中金公司:貨幣政策主要在防止債務擴張和避免信用緊縮之間取得平衡
我們將數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較明顯的鬆緊態度進行簡化統一衡量,並發現短端基準利率(3個月SHIBOR)兼顧了準確性和靈敏性,不僅能體現貨幣政策的強信號調整,也能捕捉到央行的操作意圖。貨幣政策的態勢可以從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兩個維度,增長、通脹和樓市三個因素去理解。
-
澳大利亞央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 等待政府公布財政預算
來源:新浪財經澳大利亞央行周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等待政府公布旨在推動經濟復甦的財政預算藍圖。澳大利亞央行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和3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不變,之前擴大了一項銀行貸款計劃,官員們稱之為大規模刺激措施。最新就業數據顯示失業率下降,並且澳元在過去三周貶值了約2%,緩解了加碼寬鬆的壓力。「澳大利亞公共部門的財務狀況良好,可以繼續提供支持,政府預算也將於今晚公布,」澳大利亞央行行長Lowe在貨幣政策聲明中稱。
-
拉加德稱歐洲央行在持續評估政策比例
來源:金融界網站歐洲央行行長克裡斯汀·拉加德致信歐洲議會議員Sven Simon稱:「歐洲央行不斷評估包括公共部門購買計劃在內的貨幣政策措施是否實現預期目的,是否與物價穩定目標承受的風險相稱,在執行上是否成比例。」
-
美聯儲、歐洲央行在新冠疫情應對政策中對信用評級結果的使用
另外,近期為了應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面臨的重大風險,歐洲央行啟動了總規模達7500億歐元的大流行緊急購買計劃(PEPP),可購買的資產包括當前資產購買計劃中的所有合格資產,在有關合格資產判斷標準中也涉及到信用評級結果的使用。上述政策措施對信用評級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信用評級輔助監管的重要作用,不僅有助於提升政策制定和實施效果,還可節約監管資源,促進信息流通。敬請閱讀。
-
...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持續,債務累積恐成更大威脅」!若噩夢成真...
他警告全球政策制定者,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持續下去,全球經濟進入脆弱時期,若如果援助繼續快速推進,債務累積將成為更大的威脅。財政政策必須開始逐步放鬆,而貨幣政策制定者必須認識到,特別措施不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世界各國政府已向本國經濟注入數萬億美元資金,這種財政支持在抗擊疫情影響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並贏得了IMF等多邊機構的支持。這些機構通常對債務問題更為謹慎。與此同時,央行官員們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歷史低點的水平,並對非常規工具進行了修補。
-
彭文生: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有深刻的公共政策含義
現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帶來新型產融結合的挑戰,我們不能把這個簡單地類比為傳統的產融結合,也不能簡單地否定,但是從金融穩定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從壟斷和競爭的角度看,也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平臺怎麼盈利?大型科技巨頭為什麼要發展數字貨幣?平臺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衝擊,在盈利上面體現為什麼?
-
歐洲央行再次放寬政策 以幫助經濟應對第二波疫情大流行
原標題:歐洲央行再次放寬政策,以幫助經濟應對第二波疫情大流行 周四晚間歐洲央行公布了利率決議,維持三大關鍵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貨幣政策的歷史演變:從主動規則到被動相機抉擇 過去,我們熟知的有弗裡德曼規則、泰勒規則。現在,是不是全球都在相機抉擇,走一步看一步?這個會對市場產生什麼預期?會不會通常說的市場已經綁架了央行?的確,如果一個貨幣政策沒有了規則,沒有了明確的預期,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問題,貨幣政策效果會大打折扣,就是理論上說的動態不一致性。
-
澳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偏鴿,澳元承壓
澳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偏鴿,澳元承壓 2020-10-2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範華:各國試圖競相出臺貨幣政策加劇了債務隱憂
她他認為當前經濟面臨著需求低迷、供給受阻、個人收入銳減和企業瀕臨破產等風險因素,一些新興市場的國家也面臨著違約、貶值的壓力,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各種經濟不確定的指數創出歷史新高。範華同時指出各國試圖緩解經濟衰退的幅度,競相出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但也進一步加劇了債務的隱憂。
-
歐科雲鏈研究院: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前生今世
這些小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大多是為例擺脫經濟困境或重建本國貨幣體系。以委內瑞拉為例,受國內嚴重通脹和美國經濟制裁的影響,2018年委內瑞拉政府發行了一款名為石油幣的數字貨幣,想以此擺脫困境。每個石油幣都有委內瑞拉的1桶原油作為實物抵押,發行參考 價為 60 美元,發行量為 1 億。事實上,在比特幣誕生後,發行數字貨幣的技術趨於成熟。
-
通脹、幸福感與貨幣政策,從周小川的論文看未來市場
當城市成為相當多數人生活、工作的必然選擇,城市可用地變得很稀缺且價格高昂,使得通脹度量再也不能無視或者低估住房的因素。除了提出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考慮,周小川還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即我們用通脹率這個指標究竟想知道什麼?
-
張明:為什麼當前中國貨幣政策不宜發力過猛?
來源:《財經》雜誌為什麼當前中國貨幣政策不宜發力過猛?文 | 張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範圍內的快速擴散,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日益低迷。目前有不少國際投行都認為,在2020年,全球經濟、美國經濟、歐洲經濟均會陷入負增長。
-
法定數字貨幣元年到來,全球CBDC最新動態匯總
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各國對疫情採取各項防控措施和政策限制,許多國家減少了現金支付,改用數字支付,並且加速了數字支付的發展。當下疫情還在繼續,全球各國政府和央行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紛紛提上了日程。 在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期間,避免插卡輸入密碼等線下接觸的「無接觸支付」方式取得了極大增長。
-
全世界大印鈔的背景下,中國央行收緊貨幣的行動反而刺激外資湧入
有關貨幣政策立場的更多線索,可能會在本周召開的中央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出現。有關債務控制的措辭強硬,預示著決策者將以多快的速度控制信貸增長。彭博經濟學說……在經濟強勁復甦的背景下,中國央行(PBOC)似乎正開始向中性立場轉型。中國央行在其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再次提出了將貨幣政策(M2和信貸)與名義GDP增長保持一致的意圖——這是2018年和2019年的一項關鍵指標,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報告中沒有出現。
-
學者張銳:不能不說日本的國家債務是個「另類」
不能不說日本的國家債務是個「另類」。論債務佔比,日本總負債是其GDP的245%,為國民總收入的822%,財政收入的2359%。另外,按目前1.2679億的總人口計,日本人均負債額約為84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1.1萬),遠遠跑在了發達國家前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此給出的結論是,日本是主要發達國家中公共債務負擔最重的國家。
-
達裡奧最新思考:印鈔和貶值貨幣是擺脫債務危機最容易的方法
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各有其供求動態,在本報告中,他將更多地關注金融經濟的供求動態,以探討貨幣價值的決定因素。印鈔和貶值貨幣是擺脫債務危機最容易的方法雖然人們傾向於認為一種貨幣幾乎是一種永久的東西,並認為「現金」是可以持有的安全資產,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所有的貨幣都會貶值或消亡,而現今和債券也會隨之貶值或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