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能想像今天日本有很多青年女性因為貧困而輟學和住網吧嗎?
日本NHK電視臺的一部紀錄片《女性貧困:「新興連鎖」的衝擊》中,揭露了日本面臨的嚴峻社會問題——每三位女性中就有一人處於貧困狀態。一個人都覺得自己與「貧困」不沾邊,但活著活著就活得很窘迫了。原因比你以為的複雜:男女不平等的就業現狀、底層貧困女性生計艱難、貧困的代際傳遞及社會階層的固化。
看完視頻是不是很詫異,在東京這個全球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中,竟然有這麼多年輕的貧困人群存在,華麗光鮮的背後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無奈。
是的,在東京,年收入低於200萬日元(甚至年僅收入114萬日元未滿,約6000元/月未滿,是不是覺得自己連貧困都夠不到呢)的年輕女性多達300萬人。
新宿,東京最繁華的街頭。晚上九點,一群打扮精緻的年輕女孩,拖著行李箱,開始尋找通宵營業的店去過夜。
她們當中很多人繳不起房租,只能在各種通宵營業的店鋪裡找地方過夜。像飲料店、漫畫屋都是她們經常去的地方。
住的最多的要算這種網吧了。每天的費用是2400日元,居住一個月以上的話費用就變成每日1900日元。最多能住64人,其中有7層都是長期居住的女性。而且近幾年來,女性寄宿者還在不斷增加。
在這裡待了最久的女性是19歲的彩香,待了2年半。在只有一個榻榻米大小的房間裡,堆滿了她的生活用品。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她41歲的母親和14歲的妹妹小萌都住在這間網吧裡!
10年前離婚後,媽媽獨自一人撫養女兒長大,走投無路淪落到這裡。姐姐在便利店打工掙來的約10萬日元加上母親給的幾萬日元就是兩姐妹的生活費。為了省錢,她們每天就只能吃一餐,一餐就一個麵包,兩姐妹還得分著吃,其餘時間餓了就喝店裡的免費飲料來充飢。
伊藤夏木,19歲,為了掙大學4年400萬日元的學費,她從老家愛媛縣來到東京打工。在她12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從此她跟著媽媽一起生活。
她的媽媽已經43歲了,還幹著幾份兼職,從凌晨5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也不到15萬日元(約9100元人民幣),而這些只夠湊合過一個月。為了省錢,她也選擇住進了網吧,面對鏡頭,她說她很想有一份工作。
就算順利大學畢業,也不一定就能馬上過得很好。24歲的村上悠,已經大學畢業2年了,卻沒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她想從事旅遊行業,也曾留過學,但現在她卻靠著合同工、兼職維持生計,拿著跟大學時一樣的工資。
因為家境問題,村上的學費是貸款的,總共借了516萬日元。「以前想著畢業後能作為正式員工,賣力地工作,還能拿到獎金,職位也能不斷晉升,還打算用獎金、津貼還貸款,但是……」
年輕大學生尚且如此,單親媽媽的生活就更加艱難了。28歲的廣田敏枝打算通過再學習考取保育員從業資格證,本以為有了補貼,自己可以多打些工湊齊380萬日元的學費,但是政府得知她的實際收入後,補貼金額下調了3萬日元。(這期間,國家每月補助10萬日元生活費。)「更加努力工作之後,結果卻過得比之前還辛苦。」
單親母親的困窘,讓很多人決定把孩子寄養,一個民間組織僅一年就要處理1300件收養事務,相當於1個月就要至少處理100件。據調查顯示,有一半女性放棄養育孩子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
餘華在《活著》裡說,當所有的不幸都降臨你身上,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該怎麼辦?餘華的答案是:活下去!就這麼活下去!
據統計,日本全國每3天有1位妻子被丈夫殺害
成年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的比例為1/3
20位裡面就有1位日本女性有過差點被丈夫殺掉的經歷
年間有1200萬刑事犯罪,180萬殺人未遂案件
除此之外,有不少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因為缺少性教育的基本常識而未婚先孕,不能獨立撫養孩子,只能將孩子送至NPO機構。也很多獨自帶著孩子長大的未婚媽媽因為生活窘迫,不得不走上了坐檯小姐的路。
一年高達1300多件的棄嬰領養
據日本內閤府報告書201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代單身媽媽有8成呈貧困狀態,年收入不滿114萬日元。
15-34歲年輕女性中年收入不到200萬日元的佔了81.5%。
15-34歲年輕女性中臨時工比例從1987年的20%上漲到了2012年的47%。工作極其不穩定,收入低下是越來越多年輕女子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一系列的數據和現實讓我們不禁沉思:現在的日本是怎麼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陷入了困境。日本口不足2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人均GDP排名卻在27,貧富差距懸殊。其實,日本女性的貧困一直是日本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在1999年推行了男女共同參與社會基本法之後,還在公共層面積極推動女性就業,2018年9月,日本發布消息稱,15~64歲的日本女性就業率達到了70%。但是就業不代表著有支撐生活的收入,而且這些女性有至少60%是以派遣工或打工等非正式的工作。
正規僱傭和非正式錄用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穩定的終身制,有社會保障,而後者卻是籤訂固定期限的合同,有的甚至沒有合同。在日本,正規僱傭的員工一般看不上非正式工,因為在他們眼裡,這些都是體力勞動。但就是這些體力勞動,卻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完成的,根據日本發布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綜述」,有55.8%的女性是非正式工。
15歲及以上員工的定期和非定期組成比率(不包括高管,自僱人士,家庭工人等,女性)(2017)
很多時候,日本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男性,而當家中的男性出現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後,這些女性和家庭便開始陷入了貧窮的困境。而且,一旦困境無法改善時,擺脫貧窮便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情,觸及的連鎖反應也會一直持續下去。很多女性不辭辛苦的努力也只是為了讓下一代不再貧窮,可是現實中貧窮的連鎖反應卻時常發生。
貧窮是會代代傳遞的.
單親母子長大的家庭更難以擺脫貧困,不斷的在社會底層輪迴,沒有天日。
而這一切的造成都是因為貧窮的固定化,階層化。
在柯南劇場版《貝克街的亡靈》中有一段經典的臺詞:
「董事長的兒子長大依然是董事長;政治家的兒子長大依然是政治家;正是伴隨著這種世襲制,人類的錯誤歷史被不斷的重演。」
日本的老齡化;經濟增長的緩慢;論資歷輩分的文化;年輕人更多注重生活而不是工作;社會活力不足;對社會和經濟沒有信心等等,直接導致了階級固化的嚴重。
據2016年年底的相關報導顯示,日本的年輕人是全世界最悲觀的。
原來,就算在日本這樣一樣經濟發達的國家,同樣存在著貧困的現狀,和街頭流浪漢不同的是,年輕女性擔負的責任和壓力更大,很多被迫走進紅燈區的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家庭。想起東野圭吾《白夜行》裡寫的故事,那麼年輕聰慧的女人為了能擺脫當前的貧困生活,不惜做出了那麼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儘管能難令人相信,可是就是那麼一步一步走出來了,為了自己的目的,為了不再回到童年時候的那個小破屋,也是為了讓貧困連鎖不再繼續。
再回到我們國內,其實女性的生存壓力也是很大,要上得廳堂,入得廚房,要會帶娃,會賺錢,還得會鬥小三。不敢結婚,不敢生娃,不敢全職,成了很多女性的現狀,但還是一樣每天醒來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努力奮鬥,因為我們都心懷一種信念:通過社會和自己的努力,今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也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或旅行中,碰到各種行業為生活努力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善待他們,包容他們,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容易。
原來,貧困的不僅僅是300萬日本女性。畢竟窮,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常態。
整個社會大部分對女性的要求也還是停留在家庭主婦層面,主要體現在職業上的性別歧視,和家庭、朋友對女性的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