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差陽錯,一本寫作書竟讓我體會到了淬鍊思維的樂趣!

2020-12-14 秋葉書友會

1.寫作的苦,這本書知道

距離論文開題還有兩個月,面對這項「巨大工程」,拖延是我唯一的反應。

拖延一時爽,一直拖延一直爽,臨到開題火葬場。

我心懷牴觸,硬著頭皮寫到最後,合上電腦逃之夭夭。

開題前的半個月,導師交給我一份開題報告的修改意見。我看後驚嘆連連,疑惑叢生:

為何這處要刪,而那處需要補充?這兩點為什麼需要更換位置?為什麼我沒有說到點子上?

更重要的是,明明這些我也能做,為何卻沒有做到呢?

師姐看到我煩惱的樣子,推薦我《寫作7堂課》這本書。她說,如果想要將文章寫得更有章法些,看這本書就夠了。

唐代文學家段成式有言:「人不讀書,其猶夜行。」

我隨手翻了翻,沒想到眼前一亮,恍若夜行遇明燈。《寫作7堂課》的作者秋葉,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秋葉大叔已經持續寫作20多年,並通過寫作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經營著數家公司。

相比其他的寫作教程而言,《寫作7堂課》圖文並茂,簡單明了。

為了讓讀者儘快理解文中精髓,每一知識點都配有視覺化總結,而且在每個章節結束後提供課後答疑。

而且,書中案例緊跟時代,具有可操作性和延展性。

最令人感到貼心的是,每一小節布置的小作業後,都附加了優秀作業的二維碼,以便讀者在比對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

可以說,你只要跟著書走,照著書練,寫作便不再是一件苦差事,還能大幅提升你的寫作能力。

2.思維局限的苦,這本書也知道

仔細研讀這本書後,我深刻意識到:

《寫作7堂課》與其說是一本寫作的書,不如說是一本教讀者如何打磨和淬鍊系統思維的書。

相較於寫作技巧的缺乏,底層思維體系的欠缺才是我寫作困難的根源。

寫論文之所以無從下筆,恰恰是因為我走馬觀花式的閱讀習慣。

我不曾系統地搜集材料,也不會系統地分析文章,僅憑著零星的知識碎片和所謂的經驗在寫作領域裡橫衝直撞,終究會精疲力竭。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寫作7堂課》。

《寫作7堂課》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寫作參考資源,而且盡力引導讀者一步步建立系統寫作思維。書中的系統思維貫穿於每一個章節: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復盤式寫作。

通過寫作,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思維淬鍊過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成長的每一個腳印。

3.淬鍊思維3步走

【1】系統思維初階:搭建你的知識框架

淬鍊系統思維的前提必是先了解系統思維,而系統思維的關鍵在於「系統」二字。

一般系統論創始人L.V.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認為系統主要包括元素和結構兩個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系統思維便是以全局視角將某件事物化整為零,然後又合零為整。前者是在搜集元素,後者則是建立結構。

寫作常常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的,在搭建知識框架的過程中就會運用到系統思維。

元素太少便不能建立聯繫,談不上結構,搭建知識框架更是無稽之談。

(1)缺少元素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

「這個選題根本無法下手啊!」「我太難了,這根本寫不下去!」

下不了筆或寫作卡文,恰恰反映了寫作主題所需的知識遠遠超出了我們現有的知識框架。換句話說,我們的知識帳戶餘額不足。

l 主題知識帳戶餘額不足

——可能是主題知識庫不夠完善,或者說太過龐大以至於無法建立完整;也有可能沒有掌握分類學的相關知識。

l 寫作知識帳戶餘額不足

——如何確定標題,如何開始,如何建立邏輯主線,如何收尾……這些寫作要素和結構我們真的了解嗎?

即便這些問題和答案都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我們接下來也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問題:

「怎麼找到主題相關知識/寫作知識?」「會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搜索,卻一無所獲?」

在知識共享時代,有些人1分鐘內就能搜到自己想要的資料,而有些人1個小時都不一定找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搜索的攔路虎,一是關鍵詞有限,二是渠道有限。

當我們找不到資料的時候,不妨先在《寫作7堂課》的聯機式寫作中升級自己的搜索知識帳戶,這也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若元素有限,我們就增添元素;若方法也有限時,我們就需要學習結構。

(2)缺少結構

「巨匠是在嚴格的規矩中施展他的創造才能的。」

有些人策劃活動,暢行無礙;烹調製作,無往不利。但一到寫作領域,就兩眼摸瞎,束手無策。

無論是活動策劃書還是菜譜,都會有明確的元素和順序結構。但是寫作,往往根據不同文體、風格產生差異。

當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文章應該用什麼結構將元素串聯起來時,無序的思路就會受到阻滯。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他人的文體結構、牛人的觀點推理過程,並復盤出結構,嘗試填充自己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將這些有序的文體結構匯總到寫作知識帳戶中。

在結構化寫作中,秋葉大叔總結了10種新媒體寫作結構,我們可以參考這些內容,為其他的文體復盤出寫作結構。

當我們不斷積累,不斷練筆,慢慢地就會找到不同元素在不同環境下的結構。

相同的元素,不同的結構,會表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呈現不一樣的寫作系統。

要知道,巨匠也是在嚴格的規矩中施展他的創造才能的。

【2】系統思維中階:賦予知識框架更多的價值

系統思維的建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時間來不斷地刻意練習。但是在碎片化時代中,特意挑出大塊時間來淬鍊思維,不僅勞心勞力,成效不顯,而且容易半途而廢。

秋葉大叔每天需要回復200條信息,處理幾家公司的事務,承擔課程教學任務,還能堅持寫作日更。除了系統的知識框架支撐外,還有強大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意識。

以往的我,只是用碎片化時間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但看完碎片化寫作的內容後,才發現,我們的日常工作也可以在碎片化時間裡完成。

碎片化時間的利用,關鍵在於建立碎片時間與工作內容的連結。而連結成功的關鍵則是:你是否為這些工作賦予意義?任何一個系統都是要實現一定的目的,在這個目的之上,人一定會為之賦予意義。

複利式寫作這一章節乍一眼看過去,似乎有些功利。事實上,這恰恰是我們目標建立的基礎。

我們在開始一項任務時就賦予了它某個意義或目標,然而虛無縹緲的單一目標往往會讓我們心生疲憊,輕言放棄。

試想,如果現在的你需要賣出一筐豆子,我們該怎麼為「賣豆子」這件事賦予意義?

看看猶太人的做法。

如果賣豆人想盡辦法也賣不出豆子,他就會將豆子拿回家,把它放入泥土盆中,再澆水讓它逐漸生長。等到長出豆芽後,就能改賣豆芽了。假如豆芽也沒人買,那麼,不妨讓它再繼續生長,長成豆苗再去賣。假如豆苗也賣不動,那就繼續讓它長大,而後移植到花盆裡,製成盆景來賣。假如盆景賣不出去,那麼就再它將移植到泥土裡,繼續生長。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然後把豆子磨成豆漿來賣。

猶太人賣豆子不拘泥於一個單一的目標,而是通過各種方法讓豆子更有價值,讓賣豆子這件事更有意義。

我們的寫作同樣也不應拘泥於「為自己寫作」的單一目標,而應該為自己的作品創造更多價值,讓寫作這件事更有意義。

當目標設置得越清晰越多元,就會讓這件事更有意義,才能持之以恆。

在複利式寫作一章中,秋葉大叔從不同方面介紹了多元的寫作價值,這些介紹會突破我們對寫作這件事情原本的認識。

【3】系統思維高階:審視并迭代你的知識框架

我們建立的系統思維除了不斷擴張,也需要定時清理,如同我們的電腦系統一樣。

知識框架通過種種途徑不斷擴大,但若是不做分析和迭代,往往會讓自己的知識框架慢慢變得隨意凌亂。

每一次的寫作練習和框架積累,總會有一些bug。

掌握了清單式寫作中的清單思維,我們便能直觀地審視作品以及背後的知識框架。

秋葉大叔在書中強調:

「清單是積累經驗,避免犯低級錯誤。」

儘管每個人都有基礎的清單思維,但我們卻沒有將其真正運用至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們那些模糊的清單思維輕易地將日常工作的低級bug隱藏起來。

長此以往,低級bug越來越多,在思維的淬鍊之旅上便從健步如飛到寸步難移。

若是我們一直不曾審視、分析、迭代,我們就能看到什麼是真正的「細節決定成敗」。

誠然,清單能夠審視作品和思路中的bug,但這不夠。

它不能發現眼前新的bug。

而復盤可以,通過復盤不斷迭代作品和思維框架,不斷推進思維的螺旋式上升路徑!

這就是復盤式寫作背後的力量。

若是你真正擁有了「清單」和「復盤」的兩把鑰匙,系統思維的淬鍊之旅會變得更加順利!

4.寫在最後

都說以讀促寫,殊不知寫也能「煉思」。

當你真正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系統思維幾乎貫穿寫作的所有環節,甚至可以拓展運用至學習、工作當中。

怎麼樣?要不要挑戰一下閱讀《寫作7堂課》,領略一下淬鍊思維的樂趣?

作者:文燕——做一塊知識海洋裡的大海綿。來自:秋葉寫作特訓營助教:花花編輯:米勒

相關焦點

  • 一本關於寫作的百科全書《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
    最近花了些時間讀了師北宸老師的《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 ,感受頗深,受益良多。毫無疑問,這是一本關於寫作卻不僅僅局限於寫作的書 ,主要探討寫作的功能價值 ,並也探索和研究寫作在情感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價值 ,旨在增進行動。
  • 擺脫幼稚提升成熟,思維邏輯更有條理寫作更有深度,需要這份書單
    想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深度,非一朝一夕,要堅持不懈的輸入。那麼提升思維的書有哪些?給朋友們介紹一些,從淺到深看下去,半年左右,你會發現自己有質的變化。今天我在返回去大概看目錄,才發現一切瞭然入目,只有讀得多了才能有所體會。這本書中介紹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聯,認清什麼是事物之間的悖論。
  • 一本限量版已售罄的書
    以女兒的話說,這是一本限量版的書,已經售罄,哈哈。感謝禮物的精心準備者天一老師。2020年8月17日,天一老師邀請我加入《寫出我心》的領讀團隊,為武漢童書媽媽寫作群領讀這本書。七個小夥伴組成一個領讀隊,每周每人認領一章導讀,我每次踏著節奏選一周的最後一篇。之前從未有導讀經驗,天一老師給了建議模板,給了足夠的自由空間,之後就是完成每周的一篇領讀稿,發在小打卡群中。
  • 《完全寫作指南》——寫作指導之書
    《完全寫作指南》——寫作指導之書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學習中,我們或多或少會面臨一些這樣的問題。比如,你是一個公司職員,工作中領導讓你寫一份商業信件或是一份商業簡介讓你無從下筆。或者你是一名學生,學校布置的話題作業,論文等文章讓你感到煩惱。再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經歷想要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卻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
  • 《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讀書筆記
    《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由胡雅茹編寫,是一本適用於新手的思維導圖入門書,全書從整理、分類、繪製、實例等方面教導讀者如何製作思維導圖,適合思維導圖新手、親子教學或者手繪愛好者。通過我的閱讀,總結本書的主要知識點及適用人群,也詳細整理了本書的各版塊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接受思維和寫作的訓練吧
    我們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是從事文字工作,那是否需要看一些關於寫作的書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我相信,你肯定做過個人簡歷,寫過年終總結報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這些對外給別人看的文件是給你加分了呢?還是減分了?你當時一定後悔沒有學習一下寫作,一定會感覺寫作訓練很重要。
  • 這套英語書,讓孩子愛上英語,歐美孩子人手一本!
    因為在原汁原味的英語思維文字裡面,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建立起一種英語思維,養成英語的思維習慣去表達和思考。這次給大家推薦的這套好書是來自頂尖教育強國加拿大DC教育出版社的原版故事書《One Story A Day》。
  • 無窮的奧秘,無盡的樂趣——讀不完的大書
    在作者眼裡,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畫冊,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大書。那麼,在大自然這本「大書」裡有哪些奧秘或樂趣呢?一起去看看吧!遼闊的天空、廣闊的天地、彎曲的小河、繁茂的花草樹木、空中的浮雲飛鳥、地上的走獸昆蟲、水中的遊魚蝌蚪……大自然養育了萬物,給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樂趣。本文採用了前後照應的寫作手法。
  • 《高效能閱讀》:一本對年輕人成長很有幫助的書
    《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原尻淳一,也坦承他曾非常不愛看書,直到大學時,友人推薦的一本書,讓他「第一次接觸真正的傑作,並體會到了收穫知識的快樂」,而由這一本「座右書」開始了每年輕鬆閱讀三百本書的歷程。(二)為產出而讀現在已經進入消息爆發式增長的時代,豆瓣、微信公眾號、簡書等等的平臺的出現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寫作的空間,「為寫而讀」應運而生,為了寫出更多優質的文章,需要大量的閱讀,大量的練習,以及理想的文體,優質的文章能夠提升筆名知名度,吸引到更好層次的互動,以及增加收入。
  • 《如何寫砸一本小說》:反套路創作寶典,避開雷區,讀出樂趣
    我想多數人會說,那肯定是讀到一本不喜歡的書,既影響心情還浪費時間;那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最糟糕的體驗又是什麼?不用說,肯定是自己辛苦寫出的文字,結果讀者不買帳,甚至更糟糕的是,編輯根本就看不上眼——這書,還到不了讀者的手裡。
  • 書到了
    書到了請諮詢從108支酒體驗餐酒搭化繁為簡的品飲樂趣  亞洲頂尖威士忌達人-林一峰Steven
  • 每個月精讀書6本以上,我是如何做到的,復盤2020年讀過的書
    從初看書時的懵懂,到現在思維體系的建立,如同喝一杯苦咖啡,慢慢轉變為甘美了,也從被動的感受枯燥到現在愛不釋手,這類純概念書籍雖然塔克拉瑪幹沙漠一樣,卻能最快的從中汲取知識養份,令頭腦中文字源源不斷輸出,這種成果值得。來吧,跟我細數一下這一年來的書單,挑一挑有沒有你喜歡接受的書籍呢?
  • 《子彈筆記》一本對自己影響重大的書
    最近日更寫的文章,主要像流水文,更多的是作者思維在寫作,沒有用用戶思維來寫。對自己最近寫的文章的評價就是文章的基本結構有,出現了素材堆積的情況,文章缺乏核心的中心思想,會出現突兀的文欄位落,讀者會有疑問。就單單日更而言,連今天我堅持了日更5天,我發現日更這個習慣還是很有好處的。
  • 推薦一本美好的書——Innovate Inside the Box
    不過趁著冬假和紐西蘭第二輪疫情的封城,總算斷斷續續看完了一本美好的書。我很少用「美好」這個詞來形容一本書,但這本書讀起來令人心潮澎湃又親切熟悉,因此感覺說它美好是貼切妥當的。前者是一名資深的加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領導力和教學創新方面頗有建樹,已經出版過創新思維方面的書;後者是UDL領域近年來最知名的研究學者之一,在UDL操作實踐經驗研究上非常豐富。Box一書是他們2019年合著出版的新作。UDL(具體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怎麼樣讓班上的同學都學得融怡?
  • 高效基礎寫作原則 ▎結構篇
    今年3月份的時候,有朋友推薦,入手了一本寫作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裡面介紹了最基礎的寫作方法,比如使用轉折詞、砍掉長句、整合相似事物等等。初看的時候,覺得很多東西是老生常談的,就沒特意去學習。6月初開始認真進行新媒體寫作,至今一個月有餘了,現在感覺很吃力,越來越找不到方向。
  • 止庵《沽酌集》:一本「讀書的書」
    止庵的《沽酌集》就是一本「關於書的書」,是一本「讀書的書」,但是它不是書評或者書介,就是讀書的一些感想。裡面收錄的五十四篇文章大多與書有關,或是書人書事,或是書評隨想。書中有對周氏兄弟、張愛玲、廢名、錢穆等現代文學作家及其作品的品評與考據,也有對日、法、俄等外國文學、歷史、藝術作品的賞讀,同時也有相當篇幅的文章是作者買書、讀書、寫書、編書的心得。
  • 一套從寫作小白到入門的書單,看完之後搞清自己在哪個品級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是日本人寫的,和上一本不一樣,上一本注重各類讀書的方式,這本注重思考的方式,這書裡有個非常著名的讀書法,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建議大家都要學會,這是打通你思考脈絡的第一步。娜塔莎的《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又名《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費了好大勁,才搞明白這兩本書只是名字不同,內容是一樣的,這書給我的啟示太大了,我建議大家深讀並且不斷重讀,直到你對寫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當初看的時候是被劃到靈性書裡面的,結果我發現,沒有哪個寫作者推薦它,不看真的是重要損失。
  • 那就不要錯過這八大思維導圖了!
    本書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適合5-12歲孩子的8種思維導圖,還有如何讓孩子愛上思維導圖和思維導圖在閱讀、寫作、英語等學習上的具體運用。在這裡,我主要與大家分享本書中的思維導圖的分類、思維導圖在學習閱讀和在閱讀中學習中的運用。一、思維導圖的分類第一、圓圈圖可以幫助孩子拓展思考問題的角度,擴展孩子的發散思維,引導孩子思考和某個話題相關的事物。
  • 【一周薦書】《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一本火遍全世界的經濟學入門書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美】託馬斯索維爾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後浪2018年8月版薛兆豐的音頻課火了,但其實伴隨經濟學日漸成為顯學,先後火過的經濟學普及讀物有幾十上百種,新鮮之處只是藉助網絡傳播,如今的音頻產品銷量可能是實體書沒法比的。
  • 如果不嘗試,全家又怎麼能體會到養金魚的樂趣呢
    世界這麼大,無奇不有,可是關我什麼事呢? 這大約就是一種思維定勢吧!這應該也就是大家經常批判的故步自封吧。可是結婚生子之後,生活中注入了新的東西,有一些事情你不得不去接觸,不得不去嘗試,於是我就發生了一些改變。要做一個稱職的父親,就要和孩子在一定的層面上能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