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面術後調養關注我們
雖然我在昨日推文《「溼」祛有名(三):改「邪」歸正》上表明:祛溼邪的首選方法不是祛溼湯,而是改「邪」歸正。
但,在「祛溼」的路上,大家盡顯君子風範:動「口」不動手
口口聲聲關心的都是:吃啥祛溼,喝啥祛溼?
這種祛溼法,我稱之為「君子祛溼法」
我也就不掃各位君子的祛溼之性,
今天就介紹一個跟「口」和「手」都有關的祛溼佳品:
「佛 手」
清代 / 弘曆
全體是華嚴,
三身五蘊兼。
底緣名佛手,
一物不曾拈。
性味
味辛、苦、酸,性溫。
歸經
歸肝、脾、胃、肺經。
功能
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溼化痰的功效。
主治
用於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咳嗽痰多。
由於佛手性偏溫,溼得溫則化,氣得溫則行,瘀得溫則散
所以:
歡迎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術後中醫體質檢測系統(整個測試大約花費5分鐘,測試結束後,請截屏保存您的體質辨識結果),了解一下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宜使用「佛手」來祛溼邪!【推薦食法】:佛手粥
主 料:佛手15克,紫蘇梗15克,粳米60克。
做 法:先將佛手、紫蘇梗洗淨,水煎取汁,待粳米粥八成熟時入藥汁共煮至熟,入白糖少許調味食。
「溼」祛有名(一):「祛溼」是做不到的
「溼」祛有名(二):「溼邪」邪在哪?
「溼」祛有名(三):改「邪」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