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跑馬拉松10年查出心臟病,醫生說:跑步跑出來的!這些誤區很多人...

2021-01-08 廣州日報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有研究發現,正常人活一輩子心臟跳動25億-30億次,因此心跳越慢,壽命越長。許多經常運動的人,特別是長跑愛好者,心跳普遍比較慢。但還有一種說法,經常高強度的運動,會讓心臟變大,更容易得心臟病。

運動對心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心跳越慢的人真的越長壽嗎?

40歲開始跑馬拉松

去年才跑了8公裡突然眼前一黑暈倒了

杭州的金先生(化名),50歲,他是從40歲開始跑馬拉松的。那時,人到中年的他漸漸發福,幾個月重了十幾斤,於是他決定跑步瘦身。跑著跑著就上癮了,金先生保持著隔天沿錢塘江跑10公裡的習慣。

10年間,他還成為了馬拉松愛好者,參加了不少馬拉松,42公裡跑過最好的成績是3小時20分鐘。慢慢地,跑平地已經不能滿足他,他又選擇挑戰山地馬拉松,一邊跑一邊欣賞美景。有一年在台州,從天還沒亮開跑,整整跑了16小時。

去年四月的一天,他跑了8公裡後,突然眼前一黑,暈倒了!還好很快就能起來。金先生嚇得不輕,這是怎麼回事?

過了幾天,他進行了第二次嘗試,這次他特意佩戴了專業的心率帶,綁在胸口測心率。跑了快一半,金先生再次感覺眼前發黑,和上次暈倒相似的感覺襲來,頭暈目眩。他連忙停了下來,這時一看心率,竟有170多。

雖然兩次暈倒都是坐下或躺著休息一會就好了,但金先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應該出了問題。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房顫,醫生分析這與金先生長期跑步,心臟超負荷有關,醫生建議他做些柔和的運動。

現在,金先生已經不敢跑步了,日常就是走走路,連打球也不太敢打了。

不少運動員退役後

出現心臟擴大甚至心臟功能減退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朱建華說,運動可以使人機體供血能力增強,心臟跳一次泵出的血多了,心跳需要跳動的次數就少了,原先每分鐘跳七八十次才能完全供血,運動鍛鍊後,或許跳60次就足夠供血了。

但運動員的心跳慢,不一定是件好事。朱建華提醒,競技體育要求把身體功能發揮到極致去比賽,運動量超過了人體的負荷,對於重要臟器都會有影響。長期的劇烈運動,身體代償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代償,出現無法修復的損傷。

「運動員的肌肉比一般人要粗大,心臟也是一樣的道理,持續在高強度運動狀態,心室壁會增厚,久而久之心臟就會擴大。」

朱建華遇到過不少專業運動員,退役後出現心臟擴大,甚至心臟功能減退的。比如有一名頗有名氣的武術教練員,當年找到朱建華時,心臟超聲一做便發現,正常人左心室小於55mm,他的心腔有70mm多,是明顯的心臟擴大。

杭州一家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負責醫療保障的負責人趙先生說,運動員的心跳一般為每分鐘四五十次,長時間超負荷訓練會有心臟擴大的風險,這在退役後的運動員當中還是蠻常見的,不過,他自己從業以來還沒有遇到過。

「心肌肥厚是運動員最常見的心臟問題。」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利宏說,長久、劇烈運動,心肌細胞不停收縮,心肌細胞就會肥大,肥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心肌細胞會凋亡,而且肥大的過程中可能還有脂肪變性等不利影響;同時,心肌肥厚,意味著心臟收縮功能增強了,但舒張功能減退,繼而導致心房壓力加大,容易出現房性心律失常。

對運動員來說,高強度運動最直接的損傷是肌肉拉傷、骨折等,而心臟疾病則是日復一日慢慢埋下病根的。

19世紀時便有學者提出「運動員心臟」這一概念,發現越野滑雪運動員心臟增大。但關於運動員在長期運動後出現心肌肥厚、心臟增大到底是病理性的還是生理性的改變,至今仍有爭論。

55-75次/分是較為健康的心跳

朱建華說,首先,心跳過快對健康肯定是有影響的。不過目前這一結論僅僅是建立在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實驗的基礎上,無法真正給真人分組進行對照實驗,所以有局限性。

人的正常心跳在60-100次/分,長期運動的健康人群每分鐘心跳可能是50多次。但若心跳太慢,每分鐘才三四十次,屬於心律失常裡的心動過緩,和心跳過快同樣會引發致命疾病。所以在心跳問題上,過猶不及,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情。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利宏說,長壽的人一般心跳確實不會太快,心臟收縮是消耗能量的,心跳快,代謝快,消耗的能量就多了。

「科學來講,所謂心率越慢越健康,這個心率必須是在一定範圍內的,仔細劃分一下,55-75次/分是較為健康的心跳,50不到不行,超過80也不太好。」心跳慢到一定程度,器官供血不夠,人就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

運動不要挑戰身體極限

不建議普通人從事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

要想保持健康,運動是必需的,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心率,增強機體供血能力。那麼,哪些運動適合我們普通人呢?

朱建華說:「跑步也好,騎車也好,打球也好,這些都可以的。大家要明白,運動的本質不是為了挑戰身體極限,也不是單純地追求健美身材,是為了更健康地生活。」

他不提倡一般人去跑馬拉松。「馬拉松不適合所有人,它的強度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過高的,很多人在參跑前沒有好好體檢,跑馬拉松猝死的新聞也時有耳聞。」

朱建華建議,中年人運動可以嘗試快走、慢跑,練練室內器械;老年人的運動以舒緩的方式為主,比如走路、打太極;年輕人相對來說可嘗試的運動項目限制不大。有疾病的,需在醫師指導下做正確的康復訓練。

總而言之,只有適度的運動,才能夠保持器官的健康。

運動因人而異

馬拉松更不是想跑就可以跑

以下這些人就不適合去跑哦~

不適宜人群

心肺功能不足的;骨關節炎患者或者膝關節已經受損的;其他慢性病患者(較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肺病、腎臟病等);感染性疾病、疲勞、有舊傷的。

要安全運動

建議運動前充分評估心肺能力

↓↓↓↓↓↓↓↓

如何才能更安全地運動?專家建議,所有人最好在運動前充分評估心肺能力,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態和心肺功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才能避免極端情況的出現。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人群,更要充分評估基礎疾病再進行科學運動。

安全運動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選擇運動強度低於自身無氧閾值的運動。

通過心肺運動測試可以得知自己的無氧閾值,無氧閾值以下的運動是安全的,超過無氧閾值,容易發生乳酸性酸中毒,引起心肌缺氧,嚴重可誘發心律失常,導致心源性猝死。

二、確保運動心率低於靶心率。

靶心率=(220-年齡)×(70%-85%),例如20歲的靶心率為140-170次/分鐘。

三、運動前要保證充分休息、適量進食,避免低血糖運動。

避免因機體疲勞導致損傷,因心肌疲勞無法供血供氧。

四、及時補充運動中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態,防止因體液穩態失衡導致心律失常等現象。

來源:綜合都市快報 記者 張煜鋅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陳曉華、@人民日報、廣東疾控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鍾敏

相關焦點

  • 他40歲開始跑馬拉松,跑了10年竟得了心臟病!醫生:跑步跑出來的
    許多經常運動的人,特別是長跑愛好者,心跳普遍比較慢。但還有一種說法,經常高強度的運動,會讓心臟變大,更容易得心臟病。運動對心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心跳越慢的人真的越長壽嗎?40歲開始跑馬拉松2018年才跑了8公裡突然眼前一黑暈倒了杭州的金先生(化名),50歲,他是從40歲開始跑馬拉松的。
  • 26歲男子跑馬拉松心跳驟停!冬天跑步,我勸你「懶」一點!
    上周末,2020蘇州灣馬拉松比賽正酣,距離終點不遠處突然發生驚心動魄的一幕:一位身穿深藍色運動衫的26歲男子突然倒地,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心跳呼吸已經消失!幸運的是,當送到附近醫院時,男子已經恢復自主意識,醫生初步判斷其為心源性猝死。高強度的馬拉松賽場上,這樣的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冬天氣溫降低了,跑步心率也不會高得離譜,為啥還這麼危險呢?
  • 最美馬拉松女孩火了 跑步狂人要跑100個全程
    我早就火了,你們不跑步,所以不知道而已。這個年輕的跑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導報記者昨天和「毛豆」進行了對話。對話吸引1萬人目光導報記者:你跑馬拉松多久了,什麼時候紅的?毛豆:我現在定居杭州,本職工作是營銷策劃。
  • 跑步課堂|路跑賽事不止馬拉松,你能跑的還有這些!
    羨慕朋友的馬拉松完賽獎牌?想跑馬拉松能力不夠?別擔心,還有許多賽事適合剛剛開始跑步的你! 隨著路跑文化的發展,賽事種類日益豐富,一些「小而美」的賽事獨具創意。
  • 晨跑好處多,一位47歲男子,堅持晨跑一年,為何身體卻變差了?
    跑步是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最多的一種運動項目,不管是下班後回家路上,還是早上出門時,都能看到有人跑步的身影。其中,晨跑就受到了很多人喜愛,晨跑好處多,但為何一位47歲男子堅持晨跑一年,最後身體卻變差了?難道是跑步不好嗎?
  • 男子堅持跑步,卻被查出腎衰!醫生無奈:如此跑下去,腎好才怪
    運動,有很多種類,其中比較熱門的就是跑步了,不管是早上跑,還是晚上跑,只要堅持跑,就能給身體帶來益處。有位年輕男子,一直就有跑步的習慣,每天都堅持,一天能跑很長距離。也經常去參加跑步興趣比賽,每回也都能取得好成績。可是,在一次跑步過程中,就感覺到身體疲累,有點跑不動的感覺,其實自己還沒跑多久,就覺得累了。
  • 科學解析跑步動作,跑不跑馬拉松都要看看
    有沒有方法,提高跑步時的熱量消耗?本文,將為你一一解析這些問題。近年來,跑步作為一種簡便、高效的運動方式,正在人群中越來越流行。無論你是想減肥,提高心肺功能,或者單純排解壓力,都可以隨時隨地去跑一跑。但是,如果跑步時的姿勢不正確,不僅會使鍛鍊的效率打折扣,還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看一看,以下的這些問題,你都了解嗎?
  • 10公裡怎麼跑?3個訓練法,助你馬拉松PB
    跑圈裡,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跑好馬拉松,那麼就先跑好10公裡吧。 對於新人跑者來說,跑個三五公裡是為了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對於進階跑者來說,10公裡就成了他們的日常目標距離,需要不斷進步,但是對於資深跑者來說,10公裡就是馬拉松的基礎。
  • 王俊禮:去南極跑了一場馬拉松
    一千個跑者,有一千個馬拉松的故事。或許,他們最初跑馬拉松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因為這項運動,他們經歷了不一樣的機遇。8800多公裡、39個全馬,這是王俊禮4年來的跑步數字。王俊禮,黃巖人。「要不要一起去天台,參加下鄉村馬拉松?」在朋友的邀請下,王俊禮抱著好玩的心態,參加了2016年3月底舉行的天台山美麗鄉村馬拉松賽。10公裡、53分鐘,這是王俊禮取得的成績。他說,之前根本沒有訓練過,也沒報名,就想跟著一起跑跑看。跑完後,整個人大汗淋漓,感覺很暢快。之後王俊禮開始挑戰馬拉松,可這條路並不輕鬆。
  • 廣馬近3000人棄賽,一男子蹭跑參賽,跑友吵翻了!
    昨日傍晚據新浪跑步消息,在上周末剛剛結束的2020廣州馬拉松上,一名黑衣男子涉嫌蹭跑,該名男子既無號碼簿又無參賽手環,不顧賽道志願者的阻攔,在賽道上蹭吃蹭喝。據悉該名男子在起點天河體育中心就混入賽道,全程完成了2020廣州馬拉松,最終以5小時25分14秒完成比賽,並且在賽道中被央視直播畫面所記錄。跑友@李振龍:如果大家都這麼不遵守規則,要規則何用?!犯了錯說句對不起就有用,要警察和法律何用?!
  • 男子每天晨跑,堅持兩個月後,膝蓋全壞了?醫生:跑步有4個誤區
    但是最近門診卻來了一個小夥子,他每天都堅持晨跑,兩個月以後,膝蓋出現了劇烈的疼痛,一檢查發現膝蓋磨損嚴重,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是因為在跑步的時候進入了4個誤區,一起來了解一下,希望你沒跑錯。但都說一口吃不成胖子,運動也要勞逸結合,專業康復師指出,跑步的人想要達到最理想鍛鍊效果,每天跑半小時,一周跑三到五天即可,跑多了,關節磨損嚴重,關節軟組織、半月板負重太大,不利於身體健康。
  • 那些跑馬拉松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11月末的清晨,蕭瑟冷風帶來些許寒意,而在熱情如火的天府之國成都,上萬名跑者蓄勢待發,一場「穿越四千年」的馬拉松之旅即將熱辣開跑。一個人,一雙鞋,開跑。談到馬拉松的意義,有人說它是繁雜生活的出口,全力跑完愁緒隨著汗液排解;有人說它是最簡單好上手的運動,穿上跑鞋別上號碼布就可以出發;也有人說,是為了PB……但除了這些,還有一部分人跑馬拉松是為了那些,在競技之外閃耀著人性光芒的團結互助、永不止步的溫暖瞬間。
  • APP上跑個馬拉松 如何用它提升跑步成績
    無論是微信、微博,曬健康的越來越多,大大加速了跑步運動的推廣。各種跑步APP的流行,也讓更多人能便捷地接受這一運動。其實不光是普通人,就連專業的馬拉松選手,現在也在藉助專業的跑步APP提升自己。作者 宗義
  • 醫生跑者:安全第一!希望無傷痛地完成廣州馬拉松賽
    「今年是我第一次參賽跑全馬,11月12日下午4時在網上得知中籤。」銀孟卓說,「首次申報就能中籤,有一點小激動,因此特別感謝鼓勵和支持我跑步的小夥伴們。」從2019年開始,銀孟卓醫生就愛上了跑步,最近一兩個月,他一直在準備著,就在中籤的前兩天,他還刷了30公裡。他說,隔了兩天再跑,感覺恢復過來了,平均心率158次/分 ,但是步幅無法邁大,可見跑馬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挑戰。
  • 很多跑者已經將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日前日本東京都正式發布其2040年願景規劃,其中第一項都市定位為讓人眼睛一亮的東京,包括7項目標: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這跟日本人崇尚健康、熱愛跑步在內的體育運動、飲食更加健康有關、日本環境優美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在2040年願景規劃提出「老年人在100歲時,仍能積極生活」並不奇怪!隨著醫學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是毫無疑問的,但我們能否在老年仍然可以獨立、健康、積極地生活,還是說躺在病床靠醫療手段痛苦地維繫生命,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60歲以前的生活方式。
  • 以跑馬拉松為目的的跑者,可以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
    很多馬拉松頂尖運動員,訓練最常見的三個場景也是操場跑道、公路和跑步機。跑步機可以作為路跑同時非常有效的補充針對訓練: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馬拉松?如果目標完成馬拉松,最好的方式是路跑+跑步機結合訓練。跑步機相比路跑有幾個優勢(下面會具體說),也確實存在更枯燥乏味的問題。
  • 女跑步達人一年要跑12個馬拉松 體重曾達150斤
    今年至今,她已經參加了9個馬拉松賽事,算上10月25日將在重慶南濱路開跑的重慶國際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以及接下來的上海和廣州馬拉松,她今年最少會跑12個馬拉松。對於跑步,她表示收穫、意義和感觸太多,但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Run Yourself。
  • 提問:最適合跑馬拉松的氣溫是多少度?
    研究者們分析研究了過去10年間(2001年~2010年),歐美的6大馬拉松,共計60場比賽(6比賽x10年)的數據。具體分析了各比賽的溫度,溼度,露點溫度,氣壓,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NO2,SO2,臭氧,PM)等因素對各種水平參賽者的完賽成績的影響。 天氣條件則有:溫度、溼度、露點、大氣壓力這四項指標。
  • 中國馬拉松歷史上,這5位馬拉松運動員跑進了2小時10分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五位跑進210的中國馬拉松運動員。1、 胡剛軍:中國第一個全馬跑進2小時10分的人胡剛軍,內蒙古包頭市人,我國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1988年10月進入內蒙古體工隊二大隊進行專業長跑訓練,1992年開始進行馬拉松跑訓練,同年4月在天津第一次參加全馬比賽就以2小時14分08秒的成績獲得冠軍。說到中國馬拉松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北京馬拉松,而說到北京馬拉松,就離不開胡剛軍。
  • 跑好馬拉松,需要練什麼?|跑者|跑步|慢跑|混氧_網易訂閱
    對於運動能力一般的大眾馬拉松跑者而言,採用混氧訓練手段提高訓練強度比採用無氧訓練效果更為顯著。  通常混氧訓練方法可以分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以有氧配速起跑,10公裡後,轉為混氧配速。例如:訓練計劃是:混氧16公裡,前10公裡按照有氧配速,後6公裡按照混氧配速。  第二種:準備活動:2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