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特效藥?醫藥科學家解碼新藥的秘密

2020-12-11 騰訊網

「在全球化人口流動日益加快的情況下,局部控制這樣的疫情已經變得非常困難。只要有幾天的潛伏期,致病源就很可能流入各大洲的人口稠密地區,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靠閉關自守而倖免。」一年多前,曾在默沙東新藥研究院工作多年的醫藥科學家、科普作家梁貴柏在科普新書《新藥的故事》寫下這樣一段話。

新冠疫情暴發後,這番話被視作預言,梁貴柏在續作《新藥的故事2》中回應:從未想過要當預言家,只是想提醒讀者居安思危,在疫情來襲時不至於慌亂。

梁貴柏是上海人,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20世紀80年代後期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留學,並獲博士學位。11月15日,黃浦江畔的建投書局,一場以「解碼新藥的秘密:常識與警覺」為主題的讀書會上,梁貴柏說:「我在上海長大,能與上海讀者交流健康的話題,十分高興。」

再度談及「預言家」的話題,梁貴柏說,這並非預言,「根據歷史上發生過的這類事件以及我們的自然環境,與細菌和病毒這些致病源的親密接觸來看,疫情早晚要來,只不過是以何種方式,人類應該如何應對。如果讀者能了解更多常識,理性面對疫情,對於控制疫情是有好處的。」

梁貴柏介紹,疫情發展有幾個必然條件:第一,病毒不能太致命,如果很快就把被感染的宿主殺死了,沒有機會傳給下一個人;其次,要有一個好的傳播途徑;第三,要有潛伏期。新的病毒在與人類不斷接觸的過程不斷變異,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的機率並不大,所以疫情不是每年都會發生的。

「疫情發生後,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有朋友問我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特效藥?有沒有疫苗?」梁貴柏說,既然是「新型」的病毒,是以前沒有發現的病毒,怎麼可能有特效藥?怎麼可能有疫苗?從科學上講,我們無法研究既沒有靶點也不知道症狀的疾病;從商業上講,我們也不會花錢去研究沒有患者的病——那還是病嗎?因此,在疫情早期,只能依靠一線醫護人員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可利用的資源來進行救治。控制疫情的發展既需要全人類的集體智慧,也需要我們的個人智慧。常識告訴我們,最有效、最經濟的「隔離」方法,是高危感染源的自我隔離,遠離易感人群。

過去,與抗癌、心血管病等熱門疾病藥物研發相比,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研發可說是製藥研究的「冷門」,在疫情的作用下,疫苗研發成為一時焦點。儘管有眾多國家、團隊參與,新冠疫苗與「特效藥」的研發依舊逃不脫科學和製藥行業運作的規律。

在《新藥的故事2》中,梁貴柏講述了10種藥物研發的故事,從歷時30年的「紫杉醇」人工全合成競賽,到流感病毒疫苗的改良更新,讀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一窺當下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所面臨的挑戰。正如鍾南山院士在為《新藥的故事》撰寫的序言中所說,藥物創新是一個艱苦的歷程。什麼是創新的動力?每一個原藥創新的科學家,在研究開始時絕不是先想到這個藥研發出來後會給他帶來多少利益,而是出於對「未知的未知」或「已知的未知」的強烈好奇心,以及對廣大患者,特別是完全無助、在當時無藥可治患者的強烈責任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青黴素的產業化,以及有關愛滋病等藥物的研發。科學家對未知的好奇心,永遠是他們執著追求的動力。

梁貴柏直言,病毒與微生物快速變異的遺傳特性決定了人類還會不斷接觸到「新型」的物種。千萬不要相信將來可能出現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可以最終解決問題。進化論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就像「廣譜」抗生素一樣,出現耐藥病毒只是時間問題,因為「選擇」與「被選擇」是生物世界最底層的生存法則。

「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尿病,這些都不是傳染病,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實際上遠超疫情所造成的影響。新冠疫情在短期內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非常明顯的作用,但更長期來看,慢性病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更大。」梁貴柏本人從事糖尿病藥物研究,「糖尿病如今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質量,對付這種病,從胰島素到口服的藥物,有一系列藥可以控制你的血糖,但最基本的就是『管住嘴,邁開腿』,更學術一點講的話,就是維持健康生活。從預防的角度來講,健康生活就是你的第一道防線。」

相關焦點

  • 醫藥健聞周刊|世衛警告新冠可能永遠沒有特效藥;默沙東、拜耳...
    本周焦點:1、世衛警告稱新冠可能永遠沒有特效藥2、華為、騰訊、復星或從牛津新冠疫苗獲利3、強生將向美國供應1億劑新冠疫苗4、輝瑞將向日本供應1.2億劑新冠疫苗5、新冠疫情防控世衛警告:新冠可能永遠沒有特效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將持續數十年。他說,「一些疫苗目前處於三期臨床試驗階段。我們都希望擁有一些有效的疫苗,可以幫助人們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然而,目前沒有靈丹妙藥,可能永遠也不會有。」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是最早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發現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的公司之一。和鉑醫藥與荷蘭知名大學研究團隊通力合作,採用和鉑醫藥的H2L2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新冠抗體,為了更深入了解此項工作的進展,華人抗體協會專訪了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
  • 醫藥健聞周刊 | 強生等公司啟動新冠疫苗三期試驗|新冠疫苗|醫藥|...
    本周焦點:1、默沙東將參展第三屆進博會2、強生啟動新冠疫苗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3、Novavax在英國展開新冠病毒疫苗三期試驗4、中國生物向武漢市捐贈新冠滅活疫苗5、科興生物將向南美國家供應新冠疫苗6、富士膠片稱法匹拉韋可縮短新冠患者康復期
  • 新冠疫苗研發中的「藥、命、錢」
    今年2月,在新冠疫情還沒演變為全球危機時,醫藥巨頭們對研製新冠疫苗似乎都沒有多大興趣,直到後來疫情全球大暴發,藥企們才有了動作。在醫藥研發上,拯救幾萬個生命和拯救幾百萬個生命,有著無奈且難以逾越的現實考量。騰訊新聞國際頻道獨家欄目《聚焦》,本期關注:新藥研發不看病,看買家。製藥業是地球上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 2天殺死新冠病毒,澳大利亞發現最強大特效藥,網友:美國有救了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除了採取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外,研製出疫苗和特效性就成了關鍵。由於研製新冠病毒疫苗的耗時1年以上,對於疫情幾乎失控的美國和歐洲國家來說,找出一款「解藥」才是最緊急的。4月7日,川普終於等來了又一個好消息,澳大利亞科學家終於發出了一種可以在兩天內殺死新冠病毒基因組的藥物——伊維菌素。此項目研究負責人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員瓦格斯塔夫表示:「我們發現,一份劑量的伊維菌素可以在48個小時內完全清除掉人類體內的所有病毒核糖核酸。」能夠兩天內完全清除掉人體所有病毒核糖核酸非常可怕,意味著該藥很可能成新冠病毒的解藥。
  • 疫苗、特效藥……德國科研人員正與「死神」賽跑!
    所以,研製抗新冠病毒疫苗,找到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特效藥」,成為全球病毒研究專家和醫藥學家的當務之急。德國作為醫藥研究生產的世界領先國家,自然也不甘落後。根據德國科研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德國已經成功破解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酶Mpro,並找到了一種代號為13b的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斷這種蛋白酶的作用。
  • 沒有特效藥,血漿治療對新冠肺炎有效嗎
    疫情爆發至今已一月有餘,新冠肺炎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目前臨床還沒有研究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因此,臨床醫生都在加班加點的研究中。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是由康復者捐獻的含高效價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的血漿,經過病毒滅活處理,並對抗新冠病毒中的抗體、多重病原微生物檢測後製備而成,用於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療。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經過治療康復後,身體內會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殺滅和清除病毒。
  • 每日「藥」聞|英國新冠病毒變異,傳染性提高70%
    新冠疫情防護再迎挑戰。日前,英國表示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變異後新冠病毒傳染性提高70%。出於防護目的,不僅倫敦封城,歐洲各國也基本阻斷了與英國的交通。受該消息影響,周一歐洲股市集體重挫;不過,疫情方面也不只有「負面」消息。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疫苗對於英國變種病毒無效。
  • 流感特效藥奧司他韋 對新冠病毒有效嗎?
    對於因流感去過醫院的朋友們,奧司他韋這個藥肯定是不陌生的。 最近,由新冠肺炎所引發的疫情鬧得人心惶惶,不少人要問了:「既然奧司他韋可以抗病毒、治流感,那對於新冠病毒是不是也有效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就由健識君帶領大家全方位了解一下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
  • 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2008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今日商業科技焦點: 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 2008 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扶正 AI,百度技術為上? 百勝中國為何猛攻中國咖啡市場?
  • 川普力薦新冠特效藥氯喹原料告急 副作用大
    作者:時代財經 趙鵬宇川普力薦的新冠「特效藥」羥氯喹正面臨全球告急的緊張局面。4月9日,《印度斯坦時報》消息報導,印度的醫藥企業庫存嚴重不足,生產羥氯喹的原料也十分緊缺,4月份的訂單可能要到6月份才能生產。
  • 變異病毒對新冠疫苗效力影響不大,希望不在動物上紮根
    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也在深入,比如現在可以大規模、系統性地研究病毒在人體中的免疫反應,也有大量的人群可以佐證。特效藥從拿到候選藥物到最終成藥,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不少實驗室在做的一些研究,已有很好的苗頭。
  • 艾伯維買斷和鉑醫藥的新冠病毒抗體開發權
    和鉑醫藥(02142.HK)與艾伯維(ABBV.NYSE)在新冠病毒抗體的開發上再進一步。12月15日,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宣布與艾伯維達成合作協議,後者將從和鉑醫藥獲得授權,針對冠狀病毒預防、治療的全人源中和抗體ABBV-47D11開展一期臨床試驗。這一抗體由和鉑醫藥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及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共同發現。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
  • 俄羅斯治療新冠「奇蹟藥」火爆之謎
    英加韋林廣告出現「新冠病毒」字眼。不僅如此,新冠病毒在俄羅斯爆發後,該國診所和醫院籤署了74項國家級的合同項目,斥資超過2.01億盧布(約合0.17億元人民幣)採購英加韋林。事實上,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被證明能夠治療冠狀病毒。但英加韋林已經不是第一次登上俄羅斯國內銷售榜單,並仍在繼續創造紀錄。它到底是如何在俄羅斯創造「奇蹟」的?
  • 醫藥健聞周刊|全球將對新冠疫苗研發投資20億美元;渤健高管會新冠...
    美FDA和FTC正在打擊提供新冠病毒虛假療法的公司。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在打擊聲稱提供新冠病毒治療或療法的公司,這是解決欺詐性COVID-19藥物和新時代療法的第一步。FDA和FTC證實,已經對七家公司發出了有關其健康欺詐產品的警告。警告信中突出顯示了四種主要產品類型。
  • 鍾南山向世界起敲響警鐘: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今天,這樣一則消息【鍾南山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衝上熱搜第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
  • 一天8熱搜,越冷它越爆|疫情|新冠病毒解碼|新冠病毒|新冠
    再加上行為影響,新冠簡直佔盡天時地利。最主要的,還是病毒自身特性。新冠病毒作為新型病毒,人類對它了解並不那麼透徹。當然,經過一年的投入和研究,學者們還是總結出不少可靠的規律。新冠病毒更偏好寒冷、乾燥的環境。
  • 竟以感冒藥、保健品冒充抗新冠病毒「特效藥」
    竟以感冒藥、保健品冒充抗新冠病毒「特效藥」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輝 通訊員歐陽晶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正當白衣天使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奮戰在「抗疫」一線時,有人卻打著「特效藥」的名義詐騙錢財。
  • 「抗疫神藥」瑞德西韋背後:創始人曾感染病毒死裡逃生
    來源:易簡財經易簡財經- 1-「人民的希望」武漢的李醫生走了,小編昨天難過得一天沒吃下飯,看到後臺讀者留言說,特效藥不是來武漢了,為什麼不上特效藥?被人們寄予厚望的這種特效藥,名叫瑞德西韋(Remdesivir),按諧音叫作「人民的希望」,現在在武漢鋪開了761例3期臨床試驗,但有沒有效果還得看14天之後,3期臨床的試驗結果,但非常可惜的是,李醫生沒有等到。為什麼武漢病毒所說雙黃連有效,網友極盡嘲諷,而瑞德西韋還沒過臨床試驗,網友都這麼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