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從C端轉向B端時,這5個坑有必要了解一下

2020-12-2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隨著To B市場的逐漸火熱,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業務從To C轉向了To B,在轉型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一些容易犯的錯誤和容易踩的坑,本文作者基於實際的項目經驗,為我們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意識到,To B領域成為了新的盈利路線,特別是BAT等頭部企業越來越向To B市場傾斜,從騰訊在18年進行的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就可以看出決心和方向。

作為沒那麼多資源做行業調研、資源整合的小企業,緊跟大廠的方向,大概率不會錯。

做B端產品的企業中,除了初創業務就是做To B服務的企業外,大部分都是從To C轉向To B的。這幾年業務轉型的例子有很多,似乎都想在新的領域掘金,但是往往不知道前面有很多坑在等著。

總結了這幾年做的項目及接觸到的一些項目經驗,提煉了業務從C端轉向B端時經常會踩到的幾個坑,希望能給大家一點提示作用。

一、人員思維的轉變要先於業務轉變

人是成事之本,沒有人,什麼事都做不了。

但是,有人之後也要看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是否能達到要求,在To C轉向To B業務這件事情上,團隊成員的思維是個很關鍵的因素。

To C講究的是「快、準、狠」,快速獲取用戶,準確命中用戶痛點,猛砸營銷佔領市場,做的就是流量生意,極致體驗。

To B往往是快不來的,講究的是幫助用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團隊成員如果在業務轉向的過程中,還用To C的打法,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原來做To C時,指標一般都是具體的數據,如新增用戶量,活躍度和GMV等;而做To B時往往是使用效率等沒那麼具體的指標,不管是產品還是運營推廣,做法都有很大的區別。

在業務轉向時,要不斷強調方向,明確大家的目標,避免團隊成員的思維慣性,繼續用To C的工作方法去做To B的業務。

思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不同員工對同一件事情的判斷上,會存在很大的爭議,無休止地浪費為數不多的資源,所以團隊成員的思維轉變一定要走在業務之前,否則將會有一個巨坑等著你。

二、價格並不是B端用戶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價格是一個商品的基本屬性,對於一個C端用戶來說,價格是影響購買決策的主要因素,而對於B端用戶來說並非如此。

用戶群的不同導致購買決策模型不同,B端用戶更多的是考慮產品的價值而不是價格。

一般B端用戶的購買決策者都是老闆或者領導,他們更關心的是用你這個產品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價值,比如效率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等。

這些數據的預期只要高於產品價格,那產品價格就不會是影響他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也有一些企業會討價還價,嫌棄產品價格過高等,這是人性的正常反應,而且主要都出現在需求較不明確的用戶身上。

但這些絕不是購買的決定性因素,只不過降低採購成本本身也是降低企業成本的一部分。B端用戶的服務周期很長,低價格不一定能覆蓋成本,而且也會給用戶造成一些疑惑,這麼低的價格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那麼,什麼才是B端用戶購買的決定性因素呢?

很簡單,就是被需要,也就是前面說的產品價值。一定要找到真正需要我們產品的用戶,向他們進行推銷,也就是放棄一片森林、重點維護一些樹。

三、做B端初期,銷售能力要大於產品能力

在產品的角度,To B與To C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很難依靠產品自身驅動業務發展。

C端用戶關注體驗,帶有自傳播的屬性,很多用戶會跟風體驗,但是這種事情大概率是不會發生在To B的產品上。

有同學可能會說像Zoom,釘釘這類產品就會裂變。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不僅僅是B端產品,還具有很強的C端屬性,所以不能作為反例來討論。

B端產品具有長研發周期的特性,所以在業務轉向B端的初期,不要想著憋大招,這時候要想的應該是如何提升銷售能力。因為這個階段銷售能力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產品能力,銷售團隊的建設會被很多初創公司所忽略。

大概的節奏是發展幾個客戶,大小不論,但是營收儘可能覆蓋項目成本,先考慮活下來。雖然產品投入也不能少,但是總體比例一定要向銷售端傾斜,只有讓產品走出去了,才能發現更多的可能。

四、避免淪為項目制產品,要有標準化產品能力

把控能力不好及資源較差的公司,很容易淪為項目制公司,能做成標準化產品的公司都是非常有決心,能抵抗誘惑的企業。

如果企業本身的業務模式就是為B端用戶定製產品,那可以忽略這個問題,如果你們是做平臺,那就一定要避免踩這個坑。項目制產品會導致公司的研發能力極度分散,無法聚焦解決真正的核心問題,這個相信做過外包產品的人都理解。

對公司來說,資源被抽走了,沒有人進行產品的迭代,產品路線的行進肯定會受影響;對員工來說,一直做項目制的產品,很難有反饋,會打擊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加速核心員工的流失。

標準化產品的意義在於——所有資源都圍繞著公司的核心目標,減少銷售成本。

標準化產品確實無法解決所有的用戶需求,但是標準化產品應該要能解決大部分的用戶需求,這是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需要產品團隊先提煉出大部分用戶的共性需求,然後再進行產品化。

走標準化產品的路子固然會損失眼前可見的定製化需求的訂單,但是對於長遠發展來說是有利的。如果公司當前的現狀是需要這些訂單來維持,又想有長遠發展,那產品設計時可以在共性化需求上下功夫,留有一定可擴展的空間。

五、小步快走沒有錯,但是要儘快找到主要方向

小步快跑,迅速驗證是初期未明確產品和業務方向的做法,也被證明是對的,但是也有很多公司是死在這上面的。

小步快跑需要注意頻率和驗證效果,東一榔頭西一鋤頭並不是真正的驗證,而是在浪費資源。

很多初創公司都是靠創始人來把握方向的,掌舵人如果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認識,三天兩頭就有一個想法,還沒等驗證結果出來又換一個方向的做法,成功的概率極低。

在快速驗證時一定要設立驗證機制,比如數據指標等,需要產品、開發、運營等緊密配合,根據數據來判斷驗證的結果。

無論如何試錯,一定要在一條主線範圍內,不能脫離公司目標方向,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沒有哪個創業者的成功經驗是可以完全複製的,業務的轉變本來就存在非常大的風險,人群的不同、市場的陌生更是讓創業路危機四伏。

作為走在這條路上的產品人,在借鑑經驗時,要有清晰的認識,善於把握自身的業務特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拿來主義。

#專欄作家#

前小米生態鏈企業產品經理,關注教育、智能硬體領域,和大家一起分享經驗,共同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工作中所做的產品類型主要是B端項目和C端項目。近些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C端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流量的紅利逐漸消退,很多企業的業務由C端轉向了B端。從C端設計切換到B端設計,或從B端設計切換到C端設計,都並非易事。今天這篇文章,本文作者就和我們一起聊一聊設計師做C端還是B端好?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03 B端產品有哪些方向既然想要轉型B端產品,那就應該了解一下目前在B端市場具體有哪些類型的產品,其實在分類上有很多不同的歸納,以下這三個方向是我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劃分的,第一類大的方向就是面向企業內部的業務平臺,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不屬於B端,但是其實這是體量最大的方向,比方說很多人可能目前都會涉及到的訂單系統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
  • 如何理解B端業務:定義與特點
    編輯導讀:如何理解B端業務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認為B端業務即向組織銷售商品來盈利的事務。看似業務種類眾多,但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往往能很快抓住工作重點。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三個維度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我們從事的業務領域是什麼?這是參加工作、創業的首要問題。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筆者就不細說了。b:如果老闆長時間沒有審批,是否要設置一個幾天自動審批通過的功能,不同公司默認審批通過,審批拒絕是否還要設置一個參數啊?c:如果申請休假,老闆拒絕了,是否可以支持在原來的單子上面直接修改之後直接提交啊?
  • B端C端齊發力 錦州銀行重生記
    圍繞「客群」搭建場景「錦商添花、碼上有禮,還能領取50元話費」,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錦州銀行近日正在大力推廣該行面向B端商戶推出的聚合二維碼產品,瞄準精細化場景精準獲客。據了解,聚合二維碼產品是錦州銀行主要面向收款商戶推出的產品,意在解決商戶偶爾不清楚客戶是否付款成功、經常擔心帳目清算複雜繁瑣、多種二維碼掃碼管理不方便的問題。針對聚合二維碼產品,錦州銀行官網著墨的內容並不多,北京商報記者另從錦州銀行客服人員處了解到,上述福利活動是該行近期針對B端商戶推出的活動,也是首次舉行。
  • Tob設計:深入了解彈窗應用【一】—B端設計
    我們可以先看看對話框,對話框在Web端的應用中可分為:a.確認對話框、b.操作反饋、c.表單編輯、d.內容展示這四大類型。我們再來講講必須登錄的業務場景。優勢:「抽屜」的頁面空間更大,它能夠承載更多的內容、信息,它與主頁面親密度更高;劣勢:「抽屜」的靈活度比較低,比如「對話框」可以根據業務的內容多少去變化它的寬度與高度,而抽屜只能橫向/縱向降低尺寸。所以,「抽屜」適用範圍更小,大部分場景下都用在較複雜的表單及欄位較多詳情頁。「抽屜」在Web端的應用中可分為:a.內容展示、b.表單編輯這兩大類型。
  • 作為B端PM,你真的懂業務嗎?
    編輯導語:B端產品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而設計的,重點是滿足核心業務,融合周邊業務;B端產品經理對於業務能力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但這個業務說的究竟是什麼業務?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經理對於業務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通常我們在處理B端產品的需求時,以業務為基礎。雖然這是B端產品的基礎,但是以業務為基礎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B端產品在產品的方向的探索上,是缺乏主動性和創新的。而相反C端產品在產品的探索上非常活躍。幾乎每個C端產品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都會去探索產品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這一點也是非常值得B端產品學習的。在B端產品的需求權衡中,用戶體驗佔據的比重並不是很高。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其中,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是根據經驗總結抽象出的常見流程,不同的需求和背景下的流程可能略有不同。設計起點不同進行產品設計之前都需要進行調研,這是設計的起點。因為B端和C端產品的定位、目標完全不同,所以兩者的設計起點不同:B端產品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而設計的,設計的起點是進行業務調研,研究業務問題。
  • B端業務的三大類型及三種核心運營崗
    編輯導讀:如今很多企業都開設了運營崗位,開始進行B端運營,但是B端運營卻沒那麼簡單,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B端運營要考慮一系列相關者的利益,還有B端的各種指標;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運營的一些認識,我們一起來看一下。B端業務的類型多種多樣,只要是把商品賣給一個組織,都算是B端業務。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導語:B端產品到底是什麼?是我做B端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也難斷對錯;今天藉由此文,想把自己階段性的思考結論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希望通過這個定義,能對B端產品最本質的特點有個精煉的概括。
  • 談談B端業務系統的首頁設計
    編輯導語:作為B端業務系統的產品經理,經常收到各類聚焦於具體功能點的業務需求,卻鮮有針對首頁的優化需求;但是當我們滿足了各類業務需求後,用戶仍會吐槽系統難用,老闆也認為對業務提效沒作用;本文是作者關於B端系統的設計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京東技術規劃5年內發生轉變:從C端到偏向B端
    金融、保險產品全面個性化指所有授信均在線上自動化完成、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顛覆保險業的未來規劃,上述規劃更偏向於C端應用。這一規劃與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所發布的產品相比,會發現京東目前的提出的方向與幾年前的規劃有所不同,從C端向B端轉移。2019年的大會,X事業部總裁肖軍發布了面向C端智能物流設備——配送機器人4.0。
  • 富士康上市:「代工」之外的B端轉型和C端野心
    而另一方面,想要真正提升品牌價值,富士康還需要更多轉向消費者行業,打造終端品牌。  而立之年的破局探索  從現有商業模式來看,富士康過去三十年是一家徹頭徹尾的To B企業,服務下遊To C的終端消費品公司。富士康希望將產業鏈拓展到消費品行業,這應該是中國任何一家代工企業的夢想,而富士康是為數不多的有能力者。
  • B端產品如何做好業務流程梳理?
    對於B端產品經理來說,梳理好業務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具體怎麼做呢?筆者將為我們帶來答案。業務流程梳理是B端產品經理常常要面對的工作,雖然可能有的公司前面有流程部,但是事實證明,流程部往往是梳理不出完整而準確的流程的,這事就不可避免地落在產品經理頭上,流程梳理不清楚,邏輯往往混亂,場景往往遺漏。你不把流程畫好,開發測試人員也很難全面的理解你的設計方案。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因為B端產品的業務價值往往很難衡量,比如,你很難讓一個B端產品經理描說楚他做的每一個功能帶來的業務收益。 而如果是商業化對外售賣的SaaS產品,又有專職的銷售和CSM團隊,你能說銷售業績不好,是產品經理的鍋麼?
  • B端設計指南04——彈窗 究竟應該如何設計
    從宏觀上講,目前B端設計中信息展示的控制項可以分為三類:彈窗、抽屜、新建頁。在這三種展示形式中,我們需要明白它們四類分別是什麼、有哪些、在什麼場景中使用、以及在優缺點和適應的不同業務,這樣可以更好的為我們設計服務。
  • 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指標進行判斷,在B端產品中也是如此,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推理,特別是對平臺和業務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指標,我們都知道其作用在於將定性的事物轉換為可測量的數量,將解題的思路從語文變為數學。
  • 錦州銀行重生記:B端C端齊發力 破局用戶黏性不足困境
    深化場景發力B端謀變「錦商添花、碼上有禮,、還能領取50元話費」,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錦州銀行近日正在大力推廣該行面向B端商戶推出的聚合二維碼產品,瞄準精細化場景精準獲客。據了解,聚合二維碼產品是錦州銀行主要面向收款商戶推出的產品,意在解決商戶偶爾不清楚客戶是否付款成功、經常擔心帳目清算複雜繁瑣、多種二維碼掃碼管理不方便的問題。針對目標群體主要是有收款需求的企事業單位及免於辦理工商註冊登記的小微商戶,支持T+1、D+1和實時清算,支持單店鋪、多店鋪管理,單收銀員和多收銀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