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電商平臺成為假鞋集散地,中國鞋業產業壓力持續加大

2020-12-21 騰訊網

12月17日,福建莆田曾因大量生產仿冒名牌運動鞋,被戲稱為「假鞋之都」。如今,莆田假鞋仍然屢禁不止。從地下工廠生產、電商平臺銷售、教授開店技巧,到黃牛充當中介攬收發運,莆田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12月2日,南京警方現場查獲假冒品牌球鞋5000多雙、假冒名牌羽絨服2000多件、現金20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29人。經查,該造假團夥僅在2019年就在網店銷售假鞋200多萬雙、假羽絨服一萬多件,涉案金額3000多萬元。中國鞋業在原有矛盾未能解決之時,又要面對要素成本「單邊」上升、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化、國際競爭壓力持續加大、消費趨勢的快速變化、新經濟對產業的衝擊等多重挑戰。

假貨,成為阻礙中國企業發展,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瓶頸,打假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作為主要交易集散地的線上電商平臺,正不可避免地淪為假貨流轉通道,也是時下打假最受關注的正面戰場。

電商平臺大多聲稱要扭轉假貨泛濫局面。淘寶、京東、eBay等電商平臺,一方面主動協同執法部門線下打假,一方面構建獨立的大數據打假系統。

我國鞋類產量約為131億雙,增速持續趨勢性回落。鞋業內銷市場消費量約為39億雙,消費總額3960億元。鞋類消費增速進入下行周期,尤其是皮鞋行業持續低迷尚未觸底。出口92.9億雙,金額448.9億美元,連續兩年負增長;與此同時,進口持續多年逆勢高速增長,數量1.1億雙,貨值27.4億美元,需求與供給不匹配的矛盾進一步凸顯。

2021年中國鞋業產業壓力持續加大

中國的假鞋產地集中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帶,憑藉與臺灣隔海相望的近距離優勢,上世紀80年代起,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等國際馳名商標運動鞋廠商,紛紛在此設立代工廠。代工廠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福建晉江與莆田。

晉江的假鞋產業比莆田發展更早,但電商平臺發展起來後,莆田後來居上,一度被外界冠以「假鞋之都」。莆田市政府2014年的數據顯示,全市範圍內共有大小鞋廠超2000家。

中小廠家倒閉,2015年開始,中小鞋企的處境更加困難,除了人工成本上漲帶來資金上的壓力外,還有國內環境調控的政策不斷收緊,環保方面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2016年珠三角的倒閉企業中,超過90%的鞋企是規模以下的企業。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廠家,在2015年也大都處於停工的狀態。

大廠家訂單超飽和,規模以上的鞋企中,2016年訂單飽和的狀況很常見,相較而言,雖然中小企業的數量很多,但是「規模以上」的企業還是承擔了休閒鞋行業大部分產能。而這些企業在困難面前,並不會像小企業那樣脆弱。而隨著休閒鞋業技術的提高,再加上機器自動化的推廣,大鞋企生產的優勢在不斷擴大,訂單也逐漸回流到大鞋企中。

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在2014年的統計中稱,全球假貨帶來的經濟損失約有1.7萬億美元。

在線等大中型電商平臺都受到假貨困擾。不同商業模式和性質的電商平臺,假貨佔比也會有所不同,其中C2C模式電商平臺因入駐商家主要以自然人和中小企業居多,存在出售假冒商品的機率略高於以入駐中大型企業為主的B2C電商平臺。

相關焦點

  • 莆田鞋業,扛住!·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4月9日,在莆田市安福電商城內,0594C@M眾創供應鏈平臺舉辦了一場活動。全市眾多鞋企到場,探討聯合創牌以及相關議題。現場,企業家們獻言獻策,也有不少問題浮出水面。    莆田現有鞋企4000多家,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50萬人。2018年,鞋服成為莆田市第一個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當前國際形勢下,外貿訂單減少、物流等要素成本增加。
  • 盤點:2013年度中國鞋業十大品牌新聞
    3月  拍鞋網發出《誠信經營倡議書》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來臨之際,鞋類電商拍鞋網聯合石獅電商協會聯合行動,向廣大電商企業發出《誠信(專賣店)經營倡議書》,號召電商平臺以「誠信務實」為經營理念,培育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可度,提升和增強行業形象與公信力,推進電子商務行業持續、快速、
  • 牡丹江:加大扶持做強平臺 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
    東北網11月17日訊 11月16日上午,牡丹江市長王文力深入陽明經濟開發區,調研電商產業發展情況。王文力強調,要進一步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做大做強電商平臺,充分發揮好電商企業的帶動作用,整合資源、靠大聯強、乘勢而上,加快優質電商企業集聚,持續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線上線下深入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電商產業新高地、大眾創業新基地、創新發展新典範,為推動牡丹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鞋商匯」直播電商平臺 助力2020中國鞋都溫州鞋類採購節順利召開
    溫州是中國鞋革業的發源地之一,鞋文化源遠流長,鞋產業根基紮實,製鞋歷史悠久,早在南宋,溫州就已經有皮革業。改革開放以來,溫州鞋革產業快速發展,溫州鞋走向全國、全球,獲得諸多讚譽,成為我國重要的鞋類產業集聚示範區。
  • 屢禁不止的「莆田系」假鞋產業 其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能量
    如此巨大的數據,還只是冰山一角,不禁引起人們的深思,究竟是什麼樣的能量,讓「莆田系」假鞋產業屢禁不止。 可是,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在莆田鞋業經過數十年的高光時刻後,也步入了臺灣鞋業衰敗的後塵。鞋企資本家們開始把眼光放到了勞動力更加廉價的東南亞地區。 當時,莆田大部分製鞋企業主要是為出口海外的運動鞋品牌做代工生產,隨著鞋企的撤資遷移,莆田代工鞋廠的訂單越來越少。
  • 半年賣鞋30萬雙 看這家直播基地如何為傳統製鞋業賦能
    皮鞋是商貿城社區主導產業,有生產企業168家,轄區內蘇中商貿城是蘇中地區最大的皮鞋、皮革及輔料銷售集散地,有200家經營戶。隨著直播業興起,該社區皮鞋產業正在掀起「二次創業」熱潮。探訪 半年賣掉30萬雙女鞋,看主播打造細分市場直播矩陣恆瑞鞋業運營約半年,沒有明星網紅主播流量加持,如何賣出30萬雙女鞋?
  • 商情人物——朱偉弟:e絡盟加大電商平臺的投入 打造更便捷的電商體驗
    在中國,創客人群、中小型公司、電子系統愛好者、教育與研究領域人員持續投身於項目研發, 中國電子設計及研發力量的增長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分銷業務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中國電子工程師和採購專員的需求也已經發生巨大改變。由於產品生命周期縮短,電子設計工程師面臨更大壓力,急需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他們需要通過更快速的渠道獲得正確的解決方案、產品及配套資料。
  • 惠安黃塘開啟「黨建+電商」模式 打造男鞋小鎮
    目前,基地引進聖曼電商、塘潮電商創意工坊、雅奧電商等網絡運營商,建設面積近1萬平方米,將發揮黃塘地區製鞋產業、食品產業、小微企業等產業集聚及物流交通優勢,整合資源拓展「線上」助力「線下」,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 鞋業市場破冰在即|廣州站西商圈創建 「世界鞋業新中心」
    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加速轉型升級與品牌集群發展,無疑是中國鞋業由「製造」轉向「創造」的關鍵所在。對於當前中國鞋業「製造」而言,積極轉向中國鞋業「創造」發展已成為鞋企產業優化升級、解決當下窘境、實現中國鞋業飛躍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 經濟觀察:中國跨境電商產業方興未艾 亟待打造新平臺
    (經濟觀察)中國跨境電商產業方興未艾 亟待打造新平臺中新社廈門11月17日電 (記者 楊伏山)放眼世界貿易發展大格局,中國跨境電商產業正以蓬勃興起之勢令世界矚目,「買全球、賣全球」已成大勢所趨。業界人士認為,在當前的國際貿易新形勢下,方興未艾的中國跨境電商還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亟待打造一個聚焦專業跨境電商貿易展的新平臺。在11月17日於廈門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廈門市貿促會透露,中國廈門國際跨境電商產業展覽會(ICEIE)明年6月中旬將在廈門舉辦,力爭辦成中國內地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產業範圍最齊全的大規模跨境電商展覽會。
  • 線上渠道影響力逐漸加大 已成為酒類零售企業促銷的主戰場
    線上渠道影響力逐漸加大 已成為酒類零售企業促銷的主戰場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09-16 17:33:54 隨著
  • 線上消費持續下沉 三條主線選股電商板塊丨牛熊眼
    周四早盤,電商概念股走強。截至發稿,小商品城、蘇寧易購、首都在線漲停,供銷大集、上海鋼聯漲超5%,值得買、壹網壹創、光雲科技等多股跟漲。7月1日,商務部電子商務司發布了《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此外,2019年下沉市場中的電商平臺活躍用戶規模近4億人,佔移動電子商務活躍總數的57.4%,日均使用時長突破1小時。新時代證券認為,線上消費受疫情影響佔比加速提升,隨著影響時間的加長,更多消費行為轉向線上,或將持續推高線上消費佔比。而隨著更多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零售平臺,尤其是傳統線下平臺加大對線上平臺、線上營銷重視。
  • 「2014中國鞋業盛典」年度品牌揭曉 石獅三品牌登上十大男鞋榜
    日前,備受業界關注的「2014中國鞋業盛典」年度品牌評選活動落下帷幕,我市富貴鳥、木林森、公牛世家3個休閒鞋品牌被評為「2014年度十大男鞋品牌」。  2014年鞋業風雲變幻,雖然被業內人士評價為艱難的一年,但仍充滿了無限可能性,市場的嚴峻考驗,不僅激發了各大鞋業企業在公司戰略上的積極轉型,也促使充滿潛力的新型產品不斷湧現,藉此進行產業突圍。
  • 莆田為何成為「假鞋之都」
    當這些名牌鞋和限量版球鞋「一鞋難求」時,莆田的假鞋製造工廠們早已看到了商機。 從默默無聞的代工廠到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莆田一度被戲稱為「假鞋之都」。 在坊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國內市場上,每10雙假鞋裡,有9雙從莆田發貨;全球每3雙耐克鞋中,就有一雙是來自莆田的仿品。」
  • 辛集大力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業態 「電商+直播」雲端銷售火了
    「『雙12』期間,辛集市政府通過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直播嘉年華活動,營造了濃厚的電商和『網際網路+』雙創的氛圍,發展了一批具有潛力的網絡紅人,樹立起本土電商的優秀榜樣。」辛集經濟開發區招商合作局局長劉恆波介紹,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辛集市積極引導市場主體探索創新「雲模式」,大力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業態。皮革業是辛集的特色支柱產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
  •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廣德福、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以及廣東各地市超過50位市長縣長均走進過直播間進行網上助農,成為2020年廣東數位化農業發展的新亮點。如今,「市縣長+直播帶貨」的新模式已成為多家電商平臺的扶貧「標配」。另一電商平臺淘寶則通過培養農村主播,從人才上確保發展可持續。
  • 臺灣阿瘦鞋業發力電商,重點布局大陸市場
    臺灣鞋業的發展很早,後來隨著鞋業成熟度上升,製鞋產業逐漸轉移大陸。隨著臺灣的大鞋業公司涉足電商並改變經營策略,鞋業零售商在線銷售額提升顯著。阿瘦鞋業公司開始發力電商,欲將其在大陸的銷售比重提高至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