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2020-12-16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Engadget」12月14日報導,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長期觀察,確認了一顆編號為「HD 106906 b」的行星運轉軌道。

據悉,這顆太陽系外行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位於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南十字座,其母恆星編號為「HD 106906」,也是迄今為止該母恆星周圍唯一一顆被觀測到的行星。「HD 106906 b」行星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11倍,與母恆星的距離大約是650天文單位,即接近970億公裡。

2005年起,天文學者利用位於智利阿他加馬沙漠中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麥哲倫望遠鏡對恆星「HD 106906」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觀測,並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提出了「HD 106906 b」行星的相關天文細節。隨後研究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相關觀測數據證實了這一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起初研究團隊認為這是一顆正在脫離母恆星的巨大行星,但結合先後14年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圍繞母恆星的公轉軌道呈現一種半徑巨大的偏心圓的樣式,其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平均距離是地球太陽的650倍,圍繞母星公轉一圈或需要近15000年。

該行星和母恆星極遠的距離讓天文學界相當重視,因為恆星與行星形成的星雲假說無法解釋距離母恆星如此遙遠的行星存在。但有天文學家指出,即便如此,「HD 106906 b」行星的天文自行數據與其母恆星「HD 106906」大體相同,由此天文學家判定「HD 106906 b」行星掙脫母恆星「HD 106906」重力束縛的機率小於0.01%。

根據這一結論,有研究團隊大膽推測,或許備受矚目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運行軌道與「HD 106906 b」行星相仿,也呈現出遠離太陽的巨大偏心圓形態,且公轉周期非常久。多年前便有天文學家指出,天王星會發生側向運行的情況,意味著在天王星軌到外面還存在巨型天體,其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影響到了天王星正常公轉軌道,使其發生了側向運動的現象。

藉助本次對「HD 106906 b」行星的公轉軌道研究,天文學家證明了恆星對於行星的重力影響範圍比以往學界認知的要大得多,因此我們的太陽對「第九大行星」的作用應該也是同樣存在的。

不過也有研究者指出:需要承認的是,這只是一種學界假說,能否真正幫助發現「第九大行星」,還需要更多的觀測和計算。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成功確定系外行星HD 106906 b的運行軌道
    最近,哈勃被用來確定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巨大系外行星的軌道,這顆行星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位於336光年外的雙星太陽系中。 科學家們希望通過對HD 106906 b的了解,能夠深入了解太陽系中假設的 "九號行星"。
  • 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確定系外行星HD 106906 b的運行軌道
    最近,哈勃被用來確定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巨大系外行星的軌道,這顆行星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位於336光年外的雙星太陽系中。科學家們希望通過對HD 106906 b的了解,能夠深入了解太陽系中假設的 "九號行星"。 這項研究標誌著天文學家首次測量了一顆類似木星的行星在距離其宿主星和可見碎片盤非常遠的地方運行的運動。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第九行星|恆星系統|行星|太陽系|軌道|...
    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擁有「九號行星」的系統,該發現為這一假說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顆名為HD 106906b的行星繞著336光年外的一個雙星系統運行。它的質量約為11個木星,軌道半徑是地日距離的730多倍。目前根據14個e-TNOs的軌道,猜測出第九行星的公轉軌道(淺綠色)。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表親」給天文家提供了重要線索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在響應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這顆行星被稱為第九大行星,它在非常、非常遙遠的軌道上運行。另一些人認為這些奇怪的物體是對其他小物體累積的引力做出的反應,而不是一個大的行星。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系外行星的新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顆行星會被踢到太陽系的遙遠邊緣,而不會被完全拋出。
  • 哈勃望遠鏡發現類似於「第九號行星」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南十字星座中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這可能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的奧秘之一。研究表明,這顆行星類似於"第九號行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位於冥王星後面、影響著宇宙天體軌道的神秘物體。這顆行星被命名為HD106906b,它距地球336光年。它的質量是木星的11倍。該行星圍繞兩顆明亮的年輕恆星旋轉,但距離它們很遠——相距738個天文單位。為了進行比較,太陽與冥王星之間的距離為29.7—49.3個天文單位。
  • 奇特的系外行星發現為神秘的「第九大行星」提供了理由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推理太陽系中有一顆「第九行星」,它有著奇怪的軌道,現在有更多的證據表明這是可能的。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確定,距木星336光年的一顆系外行星HD 106906 b的軌道非常偏心,它的軌道經過其雙星系統碎片盤的邊緣,每15000年繞一圈。就好像木星穿越了柯伊伯帶。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此後,人們就一直希望找到真正的第九行星。迄今為止,已發現的4300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都有共同之處:即與其宿主恆星軌道距離較近,而距太陽系較遠。現在,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繞行一周需要15000年。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太陽系其他的行星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肉眼可見)天王星被發現以後人類經過對它幾十年的觀測就發現了天王星軌道的異常,和牛頓力學預測的軌道參數不一致,有時運行的快,有時慢,有時又恢復了正常。當時的天文學家堅信牛頓是正確的,沒有會懷疑牛頓力學有問題,因此所有的人都堅信,在天王星的軌道外,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大行星。
  • 哈勃望遠鏡確定了奇異的系外行星與遙遠的軌道
    這顆行星位於其系統的環繞恆星碎片盤之外,類似於我們自己的柯伊伯帶,它由海王星以外的小而冰冷的天體組成。碎片盤本身是不對稱且扭曲的,這可能是由於任性行星的引力拖曳所致。圖像中的其他光點是背景恆星。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能夠測量出一顆巨大的類木星行星的運動,它的運行軌道遠離其主星和可見的碎片盤。這個碎片盤類似於海王星以外由小型冰狀天體組成的柯伊伯帶。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橢圓形軌道,氣態巨星,HR 5183b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神秘?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巨大的行星,它的軌道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見過中最極端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軌道極其獨特的系外行星。這顆系外行星HR 5183 b並不是繞著它的恆星以一條漂亮的或多或少的圓形軌道運行,而是像一顆彗星一樣繞著它飛來飛去——這是一個橢圓形的長軌道,恆星位於橢圓的一端。(圖解:HR 5183b沿橢圓軌道運行)這是第一次發現具有如此奇特軌道的系外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重新分類到矮行星隊伍中,也就是說冥王星被降級,踢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一時之間,爭論四起,很多人認為這對於冥王星而言並不公平,也有人認為這是冥王星本身特性的必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這表明似乎有大天體擾亂了他們的軌道,而最好的解釋就是在離柯伊伯帶足夠近的地方存在一顆大行星,它可以通過重力吸引影響柯伊伯帶中的天體,但它距離內太陽系足夠遙遠,不會影響近日行星。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假設賽德娜確實受到了這樣一顆行星的引力影響,在這個基礎上計算出了這顆所謂的「第九行星」可能所處的軌道,甚至預言了這顆超級地球在天空中可能所處的方位。
  • 一顆奇怪的行星被發現,它比海王星小,但質量比海王星大50%
    天文學家和美國國家基金會NOIRLab研究了這顆行星並將結果發表在題名:宜居帶行星探測器發現一顆高質量、低傾角海王星狀行星K2-25b的論文上。該文的第一作者是Gudmundur Stefansson,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
  • 這是行星出生的方式嗎?天文學家捕獲系外行星形成的第一個證據
    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捕獲到行星誕生於恆星附近的第一張攝影證據。如果一顆新行星圍繞恆星形成,它將為天文學家提供難得的機會來觀察系外行星的誕生。天文學家使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部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進行了發現。
  • 比鄰星發現宜居類地行星,只有4光年遠!
    Kornmesser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望遠鏡,以及其他天文觀測設施,已經找到了確鑿的證據,表明有一顆行星正圍繞著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運轉。這顆人們搜尋了很久的行星,編號為比鄰星b,每11天就繞著它那顆寒冷的紅色母星公轉一圈,溫度也適合液態水存在於它的表面。
  • 「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九大行星?它做錯了什麼?
    "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九大行星?它做錯了什麼?而對於這3條定義來說,冥王星還是符合前面兩條的,但是卻並不符合第三條,因為冥王星的運行軌道和其他的8大行星完全不同,甚至還會周期性地進入海王星的軌道之內,而且在距離冥王星不遠的地方,還有一顆名叫鬩神星的天體,這個天體的質量居然要大於冥王星,所以冥王星也就無法被稱之為行星了。
  • 簡直就是生命的禁區,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
    1930年3月13日,冥王星作為第九大行星被發現的消息曾轟動全世界,但在2006年8月24日下午的一次會議中,又被除名踢出九大行星,這其中發什麼了什麼?難道是冥王星有什麼可怕之處嗎?其實,在冥王星被發現之時,距離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已經過去了84年,而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發現之路,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從1906年開始,天文學家們就開始對第九大行星進行了搜索,之後有天文學家提出該天體可能處於天球坐標,但一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25年之後著名天文學家湯博通過一張質量極為模糊的照片確認了該天體的運動,隨後在天文臺進一步拍攝驗證,最終在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