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參加公司組織的旅遊,期間突發疾病死亡,責任如何承擔?

2020-12-21 葛仲彰律師

山西省稷山縣,賀某所帶領的保險團隊業績突出,公司決定給予獎勵。賀某經徵求團隊意見,決定選擇集體外出旅遊,並獲得保險公司批准。於是賀某聯繫羅某,羅某介紹一旅遊公司承擔此次旅遊工作,羅某作為領隊兼導遊,並收取一定勞務費。在旅遊過程中,高某突發心臟病,雖被賀某等人送醫搶救,但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高某的家屬將旅遊公司、保險公司、羅某及賀某告上法庭,要求四被告賠償損失。法院判決高某承擔70%責任,餘下30%責任由旅遊公司、羅某和保險公司按照6:3:1的比例承擔。

【律師點評】

法院這樣判決是否有道理?

本案屬於一起典型的混合過錯侵權案件,侵權方與被侵權方對於損害的發生均存在過錯,因此法院判決被侵權人高某和侵權人旅遊公司、羅某及保險公司按照過錯比例來承擔責任,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高某明知自己患有心臟病,參加公司組織的旅遊時,應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但是,高某在參加公司組織的旅遊時,並未向公司說明自己患有心臟病的情況,在旅遊過程中,自己身體不舒服時,也沒有及時告知領隊及賀某,最終導致自己心臟病突發並死亡。法院認定高某對自己的死亡負有主要過程,判決其承擔70%的責任,符合法律規定。

其次,雖然旅遊公司沒有和高某籤訂書面的旅遊合同,但是,我們都知道,合同的形式不限於書面形式。在本案中,高某向旅遊公司交付了旅遊費用,旅遊公司安排羅某為領隊,組織了本次旅遊,雙方已經通過自己的行為,訂立了旅遊合同。

據此,旅遊公司對高某負有安全保障義務,負有對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財產安全的事項和需注意的旅遊風險如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向高某等旅遊者作出準確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的義務。然而,旅遊公司在本案中並未能履行上述義務,導致高某突發心臟病死亡,法院判決其承擔18%的責任,符合法律規定。

再者,羅某並非旅遊公司的員工,所以不能以旅遊公司已承擔責任為由,免除羅某的責任。在本案中,羅某的角色應當定性為旅遊輔助服務者。羅某領隊和旅遊輔助服務者,卻沒有導遊資質亦沒有緊急救護的能力,對高某的死亡存在過錯,法院判決其承擔9%的責任,一點也不冤枉。

最後,賀某疏於核實,與沒有資質的羅某聯繫,並在未向高某提示旅遊的風險和主注意事項的情況下,安排高某參加了旅遊,對高某的死亡存在過錯。賀某是保險公司的員工,本次旅遊也是保險公司批准的,賀某執行職務行為造成高某損害的,根據法律規定,應當由用人單位,即保險公司承擔侵權責任。

保險公司在本案中抗辯稱其與高某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所以與高某不存在勞動關係,這種主張有道理嗎?

當然沒有道理,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所以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不影響保險公司與高某建立勞動關係。

如果保險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仍未與高某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高某的家屬可以向保險公司主張自第二個月開始至第12個月,每個月支付兩倍工資。

本案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去探討,那就是,高某在公司組織的旅遊過程中突發疾病死亡,是否構成工傷?

從法律規定來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因此,員工突發疾病死亡的,必須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那麼員工參加公司組織的旅遊活動,是否能夠認定為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呢?

從現有的司法判例來看,關鍵在於公司組織的這種旅遊,對於員工而言是否是強制性參加的。如果是強制性參加的,那麼法院會認定為是工作的延伸,那麼在旅遊過程中員工突發疾病死亡的,可以認定為工傷。但如果這種旅遊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員工自願參加的,那麼就難以認定為是工作的延伸,那麼就難以認定為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就不能認定為工傷了。

在本案中,目前尚不清楚保險公司組織的這次旅遊活動是否是強制性的,高某的家屬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向社會保障部門申請認定工傷,從而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對此,您怎麼看?

相關焦點

  • 老人報團旅遊途中猝死,旅行公司被判賠14.5萬餘元
    旅途中,由於組織旅遊行程節奏快且休息少等原因,張爹爹在9月8日當天提出要終止旅遊,返回湖南。但經旅行公司人員勸說後,老人夫婦同意繼續旅遊。不料2018年9月16日10時許,張爹爹乘坐從唐山去往北京的專列期間身體出現不適。17日凌晨零時許,張爹爹經搶救無效後死亡,北京市朝陽區醫院開具「死亡證明推斷書」,確認其是死於冠心病。
  • 老人跟團遊猝死 山西法院判定死者負主要責任
    保險公司與賀某組織團隊旅遊是為了讓成員增進友情、交流經驗,且路線、時間等具體細節是保險公司、賀某與旅遊公司、羅某確定,沒有考慮死者作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存在過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合同法》法律規定,旅遊公司、羅某、保險公司、賀某均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大學生在宿舍意外死亡,學校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隨後,劉某某被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經查,警方確認劉某某死亡排除他殺。當學生在學校裡發生傷亡,學生的家長由於喪子之痛或者不明緣由,聚集眾人到學校拉橫幅、堵校門的情況時有發生,給學校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非常不好。所以當有學生在學校裡發生傷亡時,學校都非常關注學校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這個問題。那麼,大學生在校期間發生傷亡,學校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呢?
  • 老人跟團旅遊途中猝死,誰來擔責?
    ,最大限度地盡到安全提示和保障遊客人身、財產安全的義務,但旅遊公司未盡到上述義務,對高某的死亡,存在過錯,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旅遊公司未實施侵權行為,非侵權責任人,死者突發疾病死亡系自身疾病導致,其死亡與旅遊公司之間無因果關聯,旅遊公司不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羅某辯稱其不是本次旅遊的經營者、組織者,更不是具體實施者,僅是中間介紹人,從旅遊公司抽取勞務報酬,故對原告造成的損失,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 員工非因工死亡,企業需要承擔責任嗎?
    案情簡介 謝某為A公司員工,工作崗位為夜班巡查員。入職時,A公司為謝某辦理了入職手續和籤訂了勞動合同。 2018年5月,謝某想著周末休息,約好友周五晚下班後在公司附近的宵夜檔暢飲。一輪過後,謝某的好友就因臨時有事離場。
  • 被派遣員工工作期間死亡 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均難逃責任
    吳某系原告華誠保安公司派遣至被告鈞元公司處從事保安工作。2017年9月24日5時許,吳某上班期間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死亡。經如東縣人社局認定吳某的死亡系工傷,原告華誠保安公司賠償吳某近親屬損失共計80萬元(其中包括保險公司理賠款501861.1元)。
  • 企業篇 | 外賣員送餐途中遭遇車禍,平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外賣員與外賣平臺之間究竟成立何種法律關係,外賣員在工作過程中受傷或突發疾病死亡①如何維權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從法院真實案例入手,分析外賣員如何規範、有效的維護自身權益。       某網際網路公司在網站上發布B外賣平臺招聘送餐員的信息,小A通過電話聯繫後,入職了B外賣平臺,得到送外賣的工作崗位,使用B外賣平臺的軟體送餐,電動自行車、工作服、工作帽以及員工培訓均由B外賣平臺提供。
  • 這算「突發疾病」嗎:員工被派遣至國外,染上當地瘧疾死亡
    (三)原審法院認定李和平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死亡未超過48小時錯誤。首先,某船舶維修公司與鍾某、李某1、李某2在原審庭審中均對李和平初診時間為2016年4月9日不持異議。鍾某、李某1、李某2隻是主張《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48小時應當從進入重症監護室開始計算搶救時間。
  • 員工開著公司的車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後逃逸,老闆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然而,王某在駕駛該車時,因重大過失交通肇事並致他人死亡,之後因懼怕承擔責任,在未對現場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逃離現場。王某的行為不僅自己要承擔巨額賠償,也將自己的僱主劉某拖入了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泥沼。近日,湖南省南縣人民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件因肇事後逃逸,保險公司拒賠而由自身承擔巨額賠償責任的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
  • 上班期間生病,請假回家後48小時內死亡,不算工傷嗎?
    現在不知道是因為自媒體發達了,還是信息傳遞範圍廣了,經常能看到一些正在工作、遊玩的年輕人突發疾病,甚至猝死。那麼,在上班期間突發疾病死亡的,算工傷嗎?先看看《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吧。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 疫情期間,公司如何組織英語培訓?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何持續組織企業培訓,尤其是原來的計劃如何執行,相信是眾多企業人力資源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作為一位為企業服務了10年的企業培訓師,談下自己的觀點。梳理企業英語培訓整體規劃主要指如下幾個方面:1、企業培訓目標:人才長期儲備,海外項目迫切需要2、培訓人群:核心技術骨幹、公司領導、基層員工(這決定替代方案培訓方式的選擇)3、培訓周期:半年或一年(需要根據周期制定可行性考核方案)
  • 員工籤字放棄社保,公司竟賠了13萬!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這既是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合法權利,也是用人單位和職工的應盡義務,不能根據職工或者用人單位意願而免除,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員工自願放棄社保繳納,企業如果不繳納,會導致哪些損失呢?下面就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 員工疫情隔離期間突發心梗去世,當地人社局認定為工傷
    奉化某公司處隔離期的1名員工因突發疾病死亡,經區人社局迅速響應並作出認定,該員工被認定為工傷。關印 製圖據介紹,奉化某公司為儘快有序推進復工,安排隔離設施,對外地召回職工進行隔離。袁某某為該公司食堂後勤工作人員,2020年2月2日接到返回公司的通知後,於2月8日乘坐飛機回奉,後由公司安排在公司職工隔離區隔離待上崗。
  • 職工上班時突發疾病下班後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
    職工上班時突發疾病下班後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其中,「突發疾病」包括各類疾病。職工如在上班期間已經出現病症,下班後不久病情加重,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應視同工傷。案情介紹周某系第三人常州某衝壓公司職工,衝壓公司為其繳納工傷保險。某日,周某上夜班並且擔任值班長。
  • 員工請假回單位宿舍休息期間死亡,是工傷嗎?(最高法院判例)
    根據此項規定,無論是經搶救無效死亡,還是未經搶救死亡,視為工傷的關鍵都在於,必須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死亡。通常理解,「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應當是指單位規定的上班時間和上班地點。職工在上班時間請假回單位宿舍休息,在宿舍死亡,該宿舍作為員工工作休息場所,可以視為職工工作崗位的合理延伸。
  • 64歲老人報低價團旅遊,突發疾病送入ICU!女兒:導遊應擔責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廣西臺新聞中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出門旅遊本來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但在近日,廣西南寧的杜女士向記者反映,11月15日,她64歲的父親跟團到雲南旅遊半夜突發心梗疾病,由於導遊沒有及時送醫錯過最佳救治時間,目前父親仍在醫院重症病房當中。
  • 員工凌晨猝死,曾連續兩個月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屬工傷範圍嗎?
    公司為所有員工投保了僱主責任險,於是在對阿龍家屬進行相應賠償後,公司向保險公司理賠。但保險公司以阿龍不屬於工傷,該險種應基於工傷為由拒賠。2019年12月25日,被保險人員工阿龍在家突發疾病死亡。公司與死者家屬達成補償和解協議後,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但遭拒絕。該公司於是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庭審中,被告保險公司辯稱,原告投保的險種為僱主責任險,該保險系基於工傷保險條例設立,即保險範圍也應當參照工傷保險賠償範圍。
  • 警方證實瀘州景區事故:某公司拓展訓練員工突發意外,確認3死1傷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喜歡搞員工野外拓展訓練,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提升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員工的心理素質,減緩工作中的壓力,鍛鍊員工的體能和意志力。「夢裡水鄉」推出的節目中,有不少都是遊客可以參加的,也正是這樣的節目出了事故。據網絡爆料,出事人員正是某公司開展野外拓展訓練的員工,當時在訓練中突發意外,多名員工在訓練中墜落河中,造成了重大傷亡事故。有官方消息稱:事故發生在11月20日下午,某公司有3名員工在拓展訓練中落水溺亡,另有1人受傷。
  • 員工非因工死亡(意外事故死亡、疾病死亡)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非因工死亡員工非因工死亡是指企事業單位職工排除工亡的情形下的死亡。主要分為意外事故死亡、疾病死亡兩類,意外事故死亡如自身摔倒、非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死亡、上下班途中本人負主要責任以上交通事故死亡、遭遇犯罪侵害死亡等;疾病死亡如心肌梗塞、腦溢血、癌症死亡等。員工非因工死亡可以享受的待遇各省、自治區規定不一致,全國通行的待遇為喪葬補助金、撫恤金。
  • 康寶萊王雙: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不畏懼承擔責任
    公司裡的女強人在生活中都是什麼樣的?是強勢的男人婆?風情萬種的嬌小姐?還是優雅聰慧的大家閨秀?我們要說的這一位,在員工眼裡,她是理性的決策者;而在閨蜜眼裡,她是一位愛美、敗家的」少女「;面對孩子和家庭時,她又是一個享受生活,熱愛旅遊的「小女人」;她的剛柔並進,她的樂觀豁達,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就是康寶萊財務與運營副總裁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