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吃腳撕紙敏感期,家長學會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2020-12-13 閃電新聞

如果我們帶孩子去上過早教,會發現早教其實就是讓孩子玩,比如玩一些感統的訓練,讓孩子玩搭積木,甚至讓孩子自由地塗鴉,還會美其名曰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事實上孩子的手腳靈活,確實可以刺激大腦發育。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鍛鍊自己大腦的動作和行為,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可能會錯過孩子這些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甚至加以阻攔,妨礙孩子的大腦發育。

三個月開始,孩子會慢慢出現喜歡吃手指的行為,在無聊的時候吃手指,在高興的時候吃手指,在不高興的時候也吃手指,好像除了睡覺和吃奶,吃手指變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非常平常的事情。到了孩子五個月左右,除了吃手指之外,孩子們還用手把腳丫拽起來,往嘴巴裡面送,臭腳丫也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七個月之後,孩子又迷上了撕紙遊戲。無論是紙巾還,是爸爸媽媽的書畫,建築圖的圖紙,都成了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少家長不太懂得孩子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不理解這些動作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加速器,就會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一、家長制止孩子吃手吃腳撕紙,主要有這些原因

1.有些家長覺得太髒了容易生病

確實是孩子的手會到處亂摸,而環境中有很多的細菌,也有很多的灰塵。孩子的手無可避免地會沾染上環境中的細菌和灰塵,放到嘴巴裡面,那就是直接吃細菌吃灰塵。孩子的腳也是容易到處亂碰。事實上,即使說孩子不吃手不吃腳,環境中的細菌也無可避免地會進入口腔,我們要做的是把孩子的手腳洗乾淨,讓孩子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是比較乾淨的。

2.家長怕會影響孩子手的發育

很多家長看到一些大的孩子,長大了還吸吮手指,被吸吮的那個手指都變形了,比如說變得比另外一個手指更小或者說經常會感染。就覺得從小就不能讓孩子吸吮手指,養成壞習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還會吸吮手指?更有可能的是在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給孩子吸夠,等孩子長大了,家長管不住了孩子會吸個夠。而孩子在小的時候吸吮手指,家長任由孩子吸吮,等過了口腔敏感期,孩子也吸夠了,自然就不願意再吸了。

3.家長覺得浪費

比如說孩子撕紙,很多家長就覺得這太浪費。在家長的認知裡,紙巾是拿來擦嘴巴的。紙張是拿來寫寫畫畫的,書本是拿來看的。

想想我們給孩子買一個玩具,都是大幾十甚至大幾百塊錢,拿這錢給孩子買些紙巾,或者說廢紙孩子都可以撕好久好久了。二、家長因為各種原因,阻止孩子吃手吃腳和撕紙,其實是在妨礙孩子的大腦發育

1.孩子有安全感,情緒穩定才能學習更多的東西

當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沒有一個東西在口腔裡面,會讓孩子很焦慮。這時候吃手或者吃腳,是為了滿足自己口腔的欲望,是孩子防止自己焦慮的方法。孩子在吃手吃腳的時候,內心會更平靜。內心平靜,孩子有安全感,有助於大腦神經的連接。讓孩子大腦更好地發育。孩子在撕紙的時候也會覺得很開心,很愉悅,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2.孩子吃手吃腳需要大腦的指揮

孩子在吃手的時候,需要手臂彎曲成小圓弧形,需要放鬆運動肌群把小手指伸出來,還要小手指準確無誤地放入嘴巴,這一系列的動作其實都是反射行為,都需要大腦神經的指揮。大腦越用越靈活,孩子吃手吃腳吃得多,對大腦的鍛鍊就越多,有助於大腦的發育。

3.孩子撕紙更勝於很多早教運動

撕紙的時候需要兩邊的手指相互協調,跟紙張進行對抗。對抗其實就增加了手指協調的難度,是需要大腦指揮的時候,要動用更多的神經。撕紙其實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書的形狀在孩子看來並不應該是方方正正的。可以是不規則的。孩子在撕紙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動用手眼協調創新的過程。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順勢而為,引導孩子,就可以讓孩子更聰明。在孩子對吃手吃腳敏感的時候,把孩子的手腳洗得乾乾淨淨的,讓孩子吃的時候不要太髒;給孩子穿稍微寬鬆的衣服,讓孩子更方便吃自己的手和腳;孩子吃完之後幫孩子擦擦手,擦擦腳;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對吃手和吃腳就沒有興趣了,家長不用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口腔發育。給孩子準備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紙張,提高孩子觸覺的敏感度。教孩子撕,拉,抓,揉各種撕紙動作,提高孩子手指的靈活度和協調能力。讓孩子觀察生活中的物品,並且用紙撕成這些物品的形狀,可以大大的增強孩子的想像力。

看到這裡,你就發現讓孩子更聰明,不需要上早教班,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在家給孩子玩,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呢?

相關焦點

  • 為你剖腹七層,你把我戳「獨眼」卻依然愛你,寶寶手敏感期咋引導
    引導孩子度過手的敏感期,避免傷害媽媽的行為,家長從出生做起1、出生時讓寶寶練習握力我們看到新生兒出生的圖片會發現,寶寶會緊緊地握住自己的小手,一般手上是握著一個小拳頭。這時候可以把玩具放在孩子的周邊,讓孩子想辦法拿手去拿玩具。5、九個月後給孩子撕紙孩子到九個月之後,可以給孩子一些紙巾,讓孩子用手去撕,這個過程極大地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讓孩子的手更靈活。
  • 抓住0~6歲孩子5大敏感期,成長路上父母不迷茫,孩子更聰明!
    敏感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經常聽到,可是怎樣把握孩子敏感期的成長,助孩子一臂之力,讓孩子更聰明呢?看到一個小故事,讓我心生悲哀,又強烈感受到孩子敏感期教育的重要性。「試想,如果在孩子的成長敏感關鍵期,父母加以科學引導訓練,孩子身體的各個器官將會發育良好,是一種理想的成長狀態。不給孩子留下成長的遺憾,因為欠缺的總是會在某一個階段補回來。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都在哪些階段,如何訓練呢?
  • 當孩子進入「人際關係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巧妙引導?
    著名的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論」中曾提到:2-6歲是兒童的人際關係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處尋找相同興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可當孩子在交往發生矛盾時,會有許多家長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孩子出頭。
  • 你知道手部敏感期嗎,這時常玩這5個遊戲,寶寶心靈手巧
    處於手的敏感期的孩子有什麼特徵當幼兒6個月大時學會了抓握東西,手的敏感期也就到來了。處於手部敏感期的孩子最頻繁的行為就是抓東西,扔東西。再大一點就喜歡這裡按按,那裡擰擰,還會對撕紙感興趣。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抓捏柔軟和黏稠的東西,比如香蕉、蛋糕、麵條等食物。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寶寶進入感官敏感期,家長們要對寶寶各個感官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促進寶寶更好的發育。家長們可以在家中準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比如:對寶寶味覺的刺激,家長們可以讓寶寶嘗試各種事物,給寶寶嘗一下山楂的味道,再給寶寶吃一塊糖,告訴寶寶哪個是酸的,哪個是甜的;味覺發育期的寶寶喜歡把什麼都放嘴裡品嘗,通過嘗周圍的事物,寶寶會對這些事物有新的認識;寶寶聽覺感官敏感期,寶寶會通過聲音來辨別來的人是誰,甚至會通過聲音感覺到父母或周圍的人是否在生氣,這時家長們要多傳遞給寶寶好的聲音,讓寶寶感知一些美好的事物
  • 孩子愛吃手?多半「口腔敏感期」作祟,適當添加輔食助力寶寶成長
    閨蜜給我打電話說最近她特別苦惱,她家5個月的寶寶總是把小手放在嘴巴裡吃個不停,有時剛給孩子穿上一件新衣服,結果口水流的到處都是。 而且閨蜜還認為孩子吃手特別不衛生,上面的細菌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我趕緊打斷閨蜜的話語並對她說:娃愛吃手並不一定就是壞事,而有可能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 為什麼每個孩子都吃手?一直給寶寶吃真的沒關係嗎?
    今天Dr.X就從心理和口腔發育上,來幫助大家解決寶寶吃手的難題。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寶寶吃手是好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1.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吃手你知道肚子裡的寶寶也會吃手嗎?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哦4~7個月寶寶,開始會用手和嘴來探索外面的世界,吃手不僅可以讓寶寶手的精細動作得到鍛鍊,也通過口腔刺激,促進大腦發育,所以吃手的寶寶真的更聰明哦。3. 吃手也是尋找安全感當寶寶遇到驚嚇或不安時,吃手可以緩解壓力,幫助寶寶自我安慰。這和有的孩子一緊張就搓手,揉眼睛等是同樣的道理。
  • 寶寶喜歡穿大人的鞋,說明進入「敏感期」,做好3點讓寶寶變聰明
    寶寶的出生,會給家庭增添很多歡樂,看到寶寶不斷成長,家長會感到特別幸福,寶寶每學會一項新「技能」,都會讓家長高興好幾天。很多小寶寶都會喜歡穿大人的鞋子,不管是媽媽的高跟鞋,還是爸爸的皮鞋,都會套在自己的腳上,模仿大人走路的樣子,特別可愛。
  • 寶寶頻頻把手當食物,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父母這樣引導就對了
    他開心地吮吸了起來,看著他吃得有滋有味的樣子,我眉頭都皺起來了:「BB,手手不是食物,不能放嘴裡吃的。」寶寶沒有理會我,我把他的小手拉開,他卻哭了起來。我只好又讓他把手放進嘴裡,他又認真地吮吸起來。當我不再阻止他,細心觀察他這個行為的時候,我發現兒子吮吸小手的時候,不像在把手當食物,更像在探索、在練習。
  • 寶寶手部敏感期,早教啟蒙怎麼做?三種親子遊戲簡單易行
    如果責罵寶寶,很容易對寶寶的心理成長造成不良反應。所以對於手的敏感期的寶寶,不僅不能訓斥,還要多加鼓勵呢。現實中有些媽媽,因為不懂育兒,發現寶寶愛撕東西的時候,為了避免寶寶把書撕爛就給寶寶購買撕不爛的布質的書,其實這種做法也欠妥。
  • 寶寶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關注
    有親自帶過孩子的家長就知道,寶寶們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種生物,有的時候他們會乖的像天使,也就是許多視頻裡看起來的那樣。安靜又可愛,甚至還會賣萌,這樣的寶寶簡直太惹人喜愛了。但是很多孩子又會調皮,可以天使和惡魔,就是一個人。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父母別誤會,寶寶這是到了"手部敏感期"了,。為什麼到手部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喜歡"動手"呢?其實這是孩子在驗證他的手的能力。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只有通過嘴巴與外界呼應,肚子餓了哭,不舒服了也是哭。當孩子第一次用嘴巴吸手的時候,他就開始進入手部敏感期了,他開始探索手的功能,驗證手的功能。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口腔敏感期 孩子在學會用手探索世界之前,處在「口腔敏感期」,口腔是他們用來探索的工具。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 孩子不說話,你覺得是貴人語遲?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其實不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自身情況不一樣,說話會有早晚之分,而且通常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一般4-6個月的差異都是正常範圍,但如果滯後時間太長,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就醫。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除了一部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部分就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時,家長是否有進行正確引導。
  • 孩子3歲前的這些「壞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孩子3歲前的這些"壞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家長不要盲目阻止1、 喜歡"吃手"寶寶在百天左右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喜歡"吃手"了。寶寶不斷"吃手"、用嘴"品嘗"食物的過程需要大腦協調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能夠刺激大腦的發育和思維的運轉。3歲前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家長不用刻意制止,儘量保證寶寶入口的東西乾淨、安全即可。
  • 美國兒科博士:寶寶身上這3處要多摸,會更聰明,很多家長都不碰
    每個寶寶出生後,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頭腦聰明,為了讓寶寶大腦發育好,只要是有能幫助寶寶提高智商的方法都會嘗試,例如聽早教音樂、吃核桃、吃魚等等都願給寶寶一試。可以說家長是抱著100%的熱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即使這些方法沒有什麼效果,作為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用來補營養也是好的。
  •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什麼是「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應不應該糾正?口腔敏感期與吃手有什麼關係?
  • 孩子吃手、咬指甲的習慣要怎麼戒除?家長用這3步引導,或能根治
    所以家長們不要小看孩子吃手這個小習慣,這個習慣對孩子的危害很大,家長們要學會科學地引導,讓孩子們改掉吃手的這個壞習慣,從而讓孩子的手指發育更順利。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改掉吃手的壞習慣1、滿足孩子的口欲孩子到了口欲期,為了讓自己能夠用充分的安全感,就會增強自己用嘴的頻率,所以他們就會尋找各種能夠放在嘴裡的物品,而手成為了最快捷的滿足方式。
  • 寶寶吃手怎麼辦?寶寶吃手的心理探秘
    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孩子吃手,對不對?在小區裡或者大街上,你們是不是也經常看到寶寶們坐在推車裡很專注的在吃手,甚至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看起來非常享受、放鬆的樣子呢?寶寶開始吃手的時候並不知道吮吸的是自己的手,慢慢地吮吸著就意識到了:「哦~原來這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呀!那我可以用用它啦!哈哈!」於是寶寶慢慢的學會用手去探索世界,這裡抓抓,那裡捏捏;這個撕撕,那個戳戳。
  • 4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別急,「翻身敏感期」了解一下
    醫生表示孩子現在還沒有學會翻身有絕大因素和孩子體重有關,因為現在孩子過小,太重的體重很容易造成孩子身體的不便,所以現在孩子還沒有學會翻身。希望小林回家之後儘可能的幫助孩子做一些鍛鍊,減少一些餵食,讓孩子的體重下降,在孩子翻身敏感期的時候幫孩子一把,孩子也許會加快翻身的動作。一、什麼是翻身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