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紅碗浸泡試驗後居然變白碗 來源/受訪對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顏色鮮豔、結實耐用的密胺餐具深受師生和家長喜愛,但有些密胺餐具居然在浸泡後褪色嚴重。今天,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近期對本市生產、銷售的密胺餐具的監督抽查結果,76批次中有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1.8%。
此次抽查對樣品的感官要求、總遷移量、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以Pb計)、脫色試驗、三聚氰胺特定遷移量、特定遷移總量(以甲醛計)、標籤標識等項目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5批次產品的「三聚氰胺遷移量(4%乙酸)」項目不合格,說明廠家可能使用了比較低劣的密胺樹脂。尤其是1批次不合格產品該項目檢測值為5.0mg/kg,遠超2.5mg/kg的標準限量。
此外,4批次的「特定遷移總量(以甲醛計)」檢測值為34mg/kg至548mg/kg,超出15mg/kg的標準限量。這說明,密胺餐具中溶出有機小分子和甲醛不符合標準要求。3批次產品的「高錳酸鉀消耗量」項目不合格,說明產品受到低分子量聚合體、助劑等的汙染。
圖說:不合格名單
在材質方面,2批次產品的「總遷移量(4%乙酸)」實測值分別為1300mg/kg和730mg/kg,遠遠超出60mg/kg限量。專家表示,不合格產品往往使用的是價格低廉的脲醛樹脂,而脲醛樹脂不能用於接觸食品。
最直觀的項目是「脫色試驗」。檢測中,有1批次樣品在浸泡試驗後從一個「紅碗」變成了一個「白碗」,說明產品著色工藝有很大問題,其著色劑在使用過程中易脫落並遷移至食品中。
市場監管部門表示,本次抽查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已移交企業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依法進行處理。相關部門提醒,根據多年抽查數據,相比於集貿市場和路邊攤販,大型商場選購的品牌產品基本都可以放心使用。同時,白色密胺餐具更安全,鮮豔餐具的染色油墨可能因高溫或劃傷而析出。如果密胺餐具出現明顯變色及裂紋,應儘快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