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什麼是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

2021-01-09 澎湃新聞

9月21日是國際和平日!

2001年9月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02年起,每年9月21日為國際和平日!

9月18日至20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就在全球第169座,中國首座且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南京舉行。

本次活動主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本文圖片 攝影 張健

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的共同願望。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問題提出要「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大慘案」發生地和世界「四大殉難城市」之一,南京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積極建設國際和平城市、傳播中國和平之聲,把國際關注、中國方案和南京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關於「國際和平城市」 南京是中國首座加入該組織的城市】

「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是什麼?

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是全球唯一的和平城市協會,得到了聯合國有關組織的正式認可。該協會致力於連接、促進和鼓勵全球開展和平活動的城市,實現世界和平的夢想。

南京是國內首座國際和平城市

過去幾年,南京一直在努力向國際和平城市協會發出申請報告,申請加入世界和平城市組織。去年8月31日,南京正式通過申請。9月4日,「國際和平城市協會」通過視頻向全球公告,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這也是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加入該組織的城市。

加入世界和平城市組織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南京大學教授劉成介紹說,比如在戰爭中直接受過創傷,發生過重大的有關和平的事件。南京大屠殺慘案中,侵華日軍屠殺了30多萬中國放下武器的士兵和平民,另有2萬多婦女被強姦。多年來,南京堅持和平理念,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做了大量工作,具備申請基礎。

【以國家公祭為統攬 開展系列和平活動】

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此後,南京主動擔當,以國家公祭為統攬,每年都積極策劃在國內外舉辦一系列和平主題活動。

去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自7月7日起,南京舉辦「抗戰家書」徵集暨誦讀活動、「南京國際安全區」公益徒步活動、「世界和平法會」、「燭光祭」等四大類28項主題活動,悼念死難同胞,祈願世界和平。

燭光祭

「南京國際安全區」公益徒步活動

當年國家公祭期間,協調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俄羅斯、德國、荷蘭、澳大利亞、東帝汶、波札那等400多個僑團在五大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同舉辦海外悼念活動,得到活動舉辦地人民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加拿大安大略省將每年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

南京在和平研究方面做大量開拓性工作

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南京成立了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這是我省重點高端智庫,主要對南京大屠殺、世界和平等課題進行研究。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與南京大學合作,在中國第一個建立和平研究中心以及和平學學科。研究院會同有關研究機構共同推進《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檔案》、《拉貝日記》(影印本)等出版物發行,積極支持中英文《世界和平城市》叢書等和平學著作出版計劃,為構建和平城市、傳播和平之聲構築理論支撐。

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南京大學設立「和平學教席」,充分發揮該教席作用,加強與國內外和平學研究機構的交流研討,並發布《中國和平學發展報告》。

【地方立法 保障國家公祭活動】

今年8月28日,在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草案)》提交審議。南京制定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在促進國家公祭活動保障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方面填補了立法空白。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儀式感是民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體驗。《條例(草案)》提出,參觀國家公祭設施或者舉行悼念活動,應當真誠緬懷逝者,保持言行莊重、安靜肅穆;愛護歷史文物,不得褻瀆、損毀國家公祭設施;衣著得體,不得身著與國家公祭設施環境、氛圍不符的服飾、圖標;服從現場工作人員的組織與引導,不得擾亂國家公祭設施及周邊公共秩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條例(草案)》特設了「宣傳教育」專章,提出了構建全面、完整的國家公祭宣傳教育體系,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其中明確,市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宣傳工作,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努力。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國家公祭主題教育納入本市國民教育體系,組織教材編寫和主題教學實踐活動。

資料圖

【主動「高站位」 講好「中國和平故事」】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走向海外

爭取國際社會認同

2016年10月至12月,《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法國岡城舉辦;2018年6月至7月,《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和《共同見證:1937南京記憶》展分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辦……近年來,在多方支持下,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走向海外,爭取國際社會認同。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與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的戰爭與和平主題博物館建立了和平與友好館際關係,與10餘個國家進行了和平交流。先後在美國舊金山、丹麥奧爾胡斯、日本大阪、法國岡城等30多座國外城市舉辦了展覽、證人證言集會及和平交流活動。

史實展現場

南京構建全媒體傳播路徑

傳播南京和平城市形象與文化

「以和平為主題,與國際城市開展交流互鑑,也為南京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機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南京的國際影響力。」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為了更好地在國際上發聲,南京構建全媒體傳播路徑,建立並完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絡平臺,建立專業化的英文網站(頁),開設並運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與傳統媒體構成媒體矩陣,傳播南京和平城市形象與文化。

據悉,圍繞國家公祭,南京協調組織境內外全媒體廣泛開展報導。2017年國家公祭期間,境內網上關於國家公祭的新聞已達3萬多篇,微博閱讀量超過17億,微信公眾號閱讀量超過6億,新聞客戶端閱讀量超過13億,網絡直播在線收看觀眾近2億人次。

「國際和平城市協會」項目執行會長弗雷德·寇茲先生表示,南京成為和平城市後,方便全世界所有國際和平城市的人們,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傳統,也會明白中國在構建世界和平城市目標中做出的努力。

(原題為《南京為什麼是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在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一張黑白的軍人照片,沿著臉上輪廓印著鮮紅色的「和平」二字,在這幅名為《和平》的作品面前不少觀眾停下了腳步,他們久久沒有移開視線,或許是被鐵骨錚錚的軍人力量所震撼,也或許是想起了在外保家衛國的親人,為他們祈求平安……《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今天,《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來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 向世界講述南京1937 他們是國際和平使者!
    姜哈娜等人是一群生活在南京的國際和平志願者,他們通過社交平臺傳播、接待遊客、演講等多種方式,向世界傳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也在傳遞守護和平的聲音。目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匯聚了200多位來自美國、韓國、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國際和平志願者。他們讓和平的理念在全世界生根發芽。
  • 今天起,這場展覽走進金鷹,邀你一起傳遞和平之聲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展應天大街888號金鷹世界6樓中庭Peace_靳埭強_中國香港_特邀作品2017年,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座、中國首座國際和平城市。南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蒙難最為深重的城市之一,南京更懂得和平的珍貴、南京人民也更理解和平的深刻含意。此次展覽,我們從2019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中挑選出52幅優秀作品。希望通過展覽的形式,把和平的種子播撒在國與國,城與城,人與人之間。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
  • 劉成:創建和平是對創傷歷史的最好記憶和修復
    兼任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兼和平學中心主任、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和平研究協會理事、國際和平城市聯盟理事。和平的內涵遠遠超過沒有戰爭「過去我們對和平的理解,認為沒有戰爭、沒有屠殺,就實現了和平。事實上,和平的內涵遠遠超過沒有戰爭。」
  • 匯聚青年力量,南京和平論壇推動和平種子全球播撒
    今年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作為慘案的發生地和世界和平城市,南京一直致力於傳播和平理念、開展和平行動、共築和平願景。2020年9月21日「國際和平日」至10月24日「聯合國日」期間,南京市人民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合作,成功主辦了首屆南京和平論壇。
  •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舉行:讓世界看到來自南京的和平之光
    12月13日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代代表、援鄂醫護人員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靜默肅立、寄託哀思,緬懷遇難同胞。 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現場。
  • 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區」 | 第五站: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部
    1937年冬,侵華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20多位國際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他們與中方人士一道建立了3.86平方公裡的安全區,託起了中國難民「生」的希望。
  • 奇雅國際產業集團助力南京匯港城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悠久燦爛的歷史,也是許多朝代的首都;南京鐘靈毓秀,鐘山風景區猶如城市綠肺,江北的綠水灣溼地公園也滋養著這片土地。匯港城坐擁獨特地理優勢,在「國家級江北新區+江蘇自貿區」的驅動下,南京濱江自貿區的未來註定不凡。
  • 南京的實力比西安強,為什麼西安是國家中心城市,南京卻不是?
    ,當然除了這兩個以外,我們國內對於一些城市還有著另外的劃分在我們國內有9座城市是我們國家的中心城市,這9座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廣州、上海、重慶、鄭州、武漢和西安,當然對於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我們也都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但是卻有很多人會提出一些疑問,為什麼杭州、南京、蘇州等等這些經濟實力非常強的城市卻沒有入選呢?
  • 青島涵碧樓將於8月開業 中國境內首座七星級酒店
    近日,記者在對臺灣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先生的採訪中獲悉,正在興建中的中國首座七星級酒店——青島涵碧樓大酒店將於2013年8月15日在青島開業。該酒店將成為中國境內首座七星級酒店。  據悉,青島涵碧樓位於青島市黃島區張屯嘴,是一處背山面海,突出於膠州灣的半島地形,基地面積14.15萬平方米,總建設經費達2.6億美元。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④| 南農教授翻譯史實:讓南京大屠殺成為...
    2020-12-11 11:05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展覽法國開展;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近年來,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正在更深切地進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 漫評:它是中國的 也是世界的——寫於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
    七年來,每年國家公祭期間,都有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俄羅斯、德國、荷蘭等數百個僑團在五大洲共同舉辦海外悼念活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與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的戰爭與和平主題博物館建立了和平與友好館際關係。
  • 韓國姑娘在南京做志願者:「我們都有責任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本文轉自【南京日報】;韓國姑娘在南京做志願者「我們都有責任為世界和平而努力」這名陽光率真的韓國姑娘叫姜哈娜,今年她從出生到現在,有一半時間都在中國度過。她是南京大學的留學生,也是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的一名國際志願者。 1995年,姜哈娜出生於北京。父母當時在中國留學,她在中國度過了童年時光。直到8歲那年,她才隨家人一同回國。「我幸運地出生在中國,小時候在這裡生活,對我來說,這裡是我的第一故鄉。」姜哈娜說。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②|傳遞愛與和平,韓國姑娘在南京做志願者
    她出生到現在,有一半時間都在中國度過。她是南京大學的留學生,也是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的一名國際志願者。2012年夏天,姜哈娜和弟弟來中國南京求學。第一次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2015年清明節那天。「那天來紀念館的人特別多,我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看到有關兩個日本士兵比賽殺中國老百姓的報紙報導,上面寫著他們的殺人數字105:106,我被嚇到了。」
  • 全球城市國際會議排行榜發布 南京排名提升三十五位
    2020-05-14 07:37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全球城市國際會議排行榜發布南京排名提升三十五位刷新曆年來最好成績  南報網訊 (通訊員 王韜 融媒體記者 曹麗珍) 5月12日,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發布2019年度全球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會議數量排行榜。
  • 她把中國的和平之聲傳遞到波蘭奧斯維辛
    ;公祭活動期間,曾給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會長亞門特做翻譯;前往波蘭奧斯維辛交流學習,給當地人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她叫範梓幸,河海大學英語專業大四學生。除了講解服務,範梓幸還兼任許多口譯工作,參與了多期國際和平學院活動,全程為留學生們進行講解和翻譯。2018年,在國家公祭活動期間,她負責接待了國際和平城市協會會長亞門特。範梓幸為亞門特做翻譯之外,也和他分享在紀念館的志願者生活。亞門特對她說:「小姑娘,你做得很好,謝謝你!正是像你這樣的一個又一個志願者的奉獻,推動了全球和平事業的發展。」範梓幸深受鼓舞。
  • 鼓樓幕府創新區擬建兩條地鐵、全國首座「長江博物館」
    這裡佔據了南京主城最寬闊的長江岸線,是南京主城區規模最大的 " 老片區 "。11 月 19 日,2020 中國(南京)未來城市創新峰會暨幕府創新區產業發布會舉行。高標準教育設施全覆蓋、創建全國首座 " 長江博物館 "、社區及以上級公園 500m 服務覆蓋率達到 84%…… 關於幕府創新區未來的規劃發布,一幅畫生活產業藍圖初顯。
  • 一絲千米《錦繡和平》_名刊精選_中國甘肅網
    「金陵不忘」通過文物複製和肖像再現等形式,講述了83年前外國友人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貝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與中國同胞守望相助的故事。「生生不息」以長明火、六朝松、紫金草為創作靈感,讓觀眾直觀了解南京這座城市對和平的理解與傳承。「和平永存」將蘇繡技藝與繪畫藝術相融合,以寓意和平的鴿子、荷花等為內容。  以南京大屠殺史實為題材的「命題作文」,對梁雪芳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 「地評線」國家公祭日:與世界一起挽緊和平的臂膀
    83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83年,金甌有缺的時代已經過去、民不聊生的屈辱不再重現,歲月可以撫平傷疤,可國殤永遠刻在骨髓。今天我們紀念遇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 《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南京開幕
    「中國人民紀念拉貝,是因為他對生命有大愛、對和平有追求。」國家公祭日,《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在紀念館開展。展覽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德國海德堡拉貝交流中心承辦,重溫拉貝在南京大屠殺時期與中國人民命運與共的歷史故事,號召人們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