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突厥公主,寧願在大唐當奴婢也不回突厥,後被玄宗逼迫而死

2020-12-14 騰訊網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突厥第二汗國在漠南的陰山一帶崛起,不斷發展壯大。公元696年,契丹舉兵侵犯大唐邊境,突厥的墨啜可汗派兵協助大唐退敵,事後被武則天封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確定了大唐與突厥的上下從屬關係。

後來幾年間,大唐與突厥相處還算和諧,墨啜的女兒毗伽公主嫁給阿史德氏族的覓覓,生活平靜而富足。可突厥在墨啜死後陷入內亂,他的侄子默棘連將墨啜一族屠戮殆盡,成功上位。毗伽公主與兄長墨特勤、駙馬覓覓僥倖逃脫,南下附唐。

他們在大唐頗受優待,墨特勤被賜姓「史」,加封右賢王,以番將的身份活躍於朝堂。而史書對覓覓的記載不多,大概因他仍與突厥暗通款曲,最終被殺。而毗伽公主並未跟隨駙馬叛唐,畢竟現任可汗默棘連與她有滅族奪位之仇,她也因此免於株連,只是沒入掖庭為奴。

突厥在默棘連的領導下再次興盛,使大唐北境面臨巨大的軍事壓力,但玄宗仍不願接過對方遞來的橄欖枝,堅持發兵圍剿突厥,卻因軍報洩露而慘敗。默棘連倒是很懂分寸,佔據上風后並未趁勢進攻,而是繼續求和,並且姿態極為謙卑,願把大唐當作父親來敬。這個臺階給得夠足,玄宗當然願下,但對默棘連和親的請求裝聾作啞,誰也不捨得讓金枝玉葉去草原受罪。

後來吐蕃寫信試圖與默棘連結盟,結果默棘連轉手就把信交給玄宗了,此舉既表忠心,也有些示威的意味——如果再不答應和親,我就跟吐蕃合夥鬧事了!這下後宮及宗室女子人心惶惶,為安撫親族,玄宗想出個荒誕的主意—將已沒入掖庭的毗伽公主釋放,並賜予她大唐公主的身份,讓她與默棘連和親。

當初毗伽公主寧願犧牲家庭、忍受大唐責罰也不肯隨駙馬歸附突厥,可見她對默棘連的仇恨之深,況且此時默棘連已年過古稀。她的兄長墨特勤多次參與討伐突厥,並積極充當先鋒,但這份功勞並未換來玄宗的垂憐,即使明知她回到突厥後難逃一死。

毗伽公主出嫁前被允許暫居兄長的府邸,嫁妝也在風風光光地籌備,她卻忽然毫無徵兆地死了。史書對她的死因並沒明確記載,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是自殺。諷刺的是,默棘連竟也成了這次和親的犧牲品,被本族的「主戰派」毒殺。

毗伽公主的慘死及這次和親的失敗,反映出玄宗在處理與周邊民族的關係時思慮欠妥、處置失當,他局限於「以華夏為中心」的民族觀,比起太宗提倡的「四海一家」明顯稍遜一籌。正因他的民族政策搖擺不定並漸趨消極,大唐與周邊民族的關係開始惡化,他不得不在邊境設立多個節度方鎮以防禦,如此「守外輕內」,最終釀成「安史之亂」,國運一落千丈。

相關焦點

  • 義成公主是楊廣妹妹,和親突厥嫁了四次,四個人還是父子
    而這種緊張的環境也同化了義成公主,她不相信無爭保平安,只有培養忠於自己的勢力才能在突厥站穩腳跟。 在公元615年,隋煬帝出巡北塞,這已經是義成公主嫁到突厥的第十七個年頭。啟民可汗早就死了,她被續嫁給了他的兒子始畢可汗。 隋朝和東突厥的和平條約早就暗地裡作廢,始畢可汗的陰謀正在醞釀,他想要趁機活捉隋煬帝,獲得更多利益。
  • 嫁過四任突厥可汗的隋朝公主,落到戰神李靖手裡,最後是什麼結局?
    義成公主劇照 義成公主並不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而是隋朝宗室楊諧之女,如果不是前去草原和親,她怎麼也不會得到「公主」之名。隋朝時期突厥勢力圖 但是啟民可汗不久之後就死了,啟民可汗的兒子咄吉取得了汗位,是為「始畢可汗」,按照草原上的習俗,女子和牛羊馬匹一樣,是男人的私人物品,可以由繼承人繼承
  • 突厥人的古代極簡史
    突厥,並非一個單一的種族概念,而是一個操突厥語的各個族群的統稱。這一點,與漢民族相似。突厥沒有消亡,突厥語民族至今仍是世界上一支有影響力的群體。主要分布在從中亞經高加索地區,到小亞細亞的六個國家: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亞塞拜然。
  • 她是最有血性的和親公主,嫁突厥可汗父子四人,為復國而籌劃直到獻身
    02史書沒有記錄下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隋朝的宗室女兒,封號「義成公主」,於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接替故去的安義公主,嫁給了突厥啟民可汗。雖說十五六歲的嬌貴千金和行將就木的蠻族首領之間不可能發生什麼浪漫愛情故事。但她的愛情對於王朝統治者來說,本就是最沒用的廢物。他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監視住、籠絡住、掌控住對手的工具而已。
  • 只見中國公主和親番邦,為何不見外國公主和親中國?
    後突厥汗國的可汗阿史那.骨篤祿病死了,他的兒子還年幼,他的弟弟默啜自立為可汗。默啜可汗的位置來得名不正言不順,還屢次興兵騷擾中國。當時的中國,是則天大聖皇帝武曌當朝的周朝。武則天也不含糊,派行軍大總管薛懷義領兵討伐默啜。 薛懷義,就是武則天的那個男寵。此君爵封梁國公,後來又爵封鄂國公。
  • 陰山之戰:蘇定方200精兵雪夜突襲敵營,俘虜突厥10餘萬
    從李淵起兵到李世民登基,突厥屢次南下侵擾,給唐朝造成極大損失。李世民,雄才大略之帝王,豈能容忍呢?待時機成熟,政局穩定,國力恢復,李世民決定來一次反擊戰,打出大唐之威風,以震懾草原遊牧騎兵。頡利可汗連續獲勝,但內部存在嚴重矛盾,突利可汗與他不在一個調上,時常摩擦,並發生武力衝突。
  • 北周武帝為何娶突厥公主為後?再給他20年,能否取代楊堅一統天下
    為了討好突厥人,北周便與阿史那燕都可汗聯姻,商量好了藉助突厥的力量,一起消滅北齊王朝。這對北周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突厥可汗的人馬實在是不好控制,他們沿途燒殺搶掠,什麼都幹,就是不正兒八經地打仗。只要南方的陳國不輕舉妄動的話,以北周當時的實力,絕對是可以擊敗突厥人的。甚至可以將突厥提前從北方趕走。02宇文邕會滅亡南陳,一統江山。公元578年,宇文邕去世,而公元582年陳後主陳叔寶就已經登基稱帝了,陳叔寶這貨是個荒淫無道的君主,他的上臺標誌著南朝陳的滅亡。
  • 昭陵六駿的產地、名號與突厥葬俗
    唐人在昭陵豎立六駿石像,不僅是模仿突厥遊牧民族愛馬的習俗,更重要的是借駿馬的英姿來謳歌唐太宗的戰功,既為大唐天子,而又「下行可汗事」,這恰恰是突厥喪葬風俗的特徵。河北的竇建德「重賂突厥,市馬而求援」。洛陽的王世充於武德三年(620)將宗女嫁給突厥處羅可汗,得聘馬千匹。此後,在平定北方群雄的一系列戰役中,唐軍特別注重騎兵攻擊戰術和馬匹的及時補充。但作為統一海內後的唐帝國,其首要對手仍是依賴大批戰馬流動作戰的突厥人,正如李淵所說:「突厥所長,惟恃騎射;見利即前,知難便走,風馳電卷,不恆其陳。」
  • 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為何會沉渣泛起?
    這個烏古斯可汗,是第一個清真突厥人,曾經暴打世界。土耳其磚家考證,就是匈奴冒頓單于。不過他們忘了,冒頓死800年,才有清真教。而成吉思汗,倒是播種機,有沒幹這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但是今天蒙古人,肯定不承認諾亞。靠譜歷史,大概兩條。第一條,中國史料記載,682年「熱海之戰」,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叛亂,樣磨人作為老區人民,紛紛送兒上戰場。
  • 突厥人為什麼以狼為圖騰
    第一種說法突厥以前是在匈奴的北面,突厥部落首領有十七個弟兄,有一個叫伊質泥師都的人,他是狼生的孩子。從這一個說法來看,突厥族是狼所傳下來的。第二種說法,《周書·突厥傳》中記載到,匈奴人這個種族當中有一個種族分支——突厥人,姓阿史那式。
  • 唐詩與唐史|《過晉陽宮》與大唐開國真相
    大唐開元二十年(732年)十一月初二,唐玄宗李隆基巡幸北都。唐朝北都即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是李唐王朝起家之地。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正是在晉陽誓師起兵,揭開289年大唐的序幕。打造出開元盛世的玄宗在晉陽宮城流連徘徊,遙想當年高祖、太宗艱難創業,撫今追昔,遂寫下《過晉陽宮》一詩: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俯察伊晉野,仰觀乃參虛。
  • 華希強:「泛突厥主義」的前世今生
    西方一些國家長期在反恐政策上實行「雙標」,只要是詆毀中國的言行它們常常支持,在長期受一邊倒的反華輿論影響下,這些體育和文藝名人出現不當言論並不奇怪;同時,作為在西方生活的土耳其裔,其言論又凸顯出泛突厥主義情結的影響。所謂泛突厥主義,又稱「大突厥主義」,是19世紀下半葉在突厥語國家興起的一股民族主義思潮,宣揚突厥人種族優越,主張實現所有突厥民族的大一統。
  • 與大將李靖出徵突厥有關?
    這種或婉約、或豪放的懷月之情,從當時大唐的中秋習俗之中,便可窺見一二。祭月中秋節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慶祝秋收,感謝神明,祈禱來年的慶典活動。所以即便發展到唐代時,人們心中仍然敬畏神明,祭月儀式是不可忽視的。「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
  •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古代民族今何在?
    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匈奴控制,後佔據蒙古草原,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遷居內地後,通過雜居,通婚等,大多先融合於鮮卑,最終被同化於中原漢族之中。河南洛陽、山西雁門、代郡等地閭氏、鬱久閭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他們的先祖就是柔然人。突厥突厥是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
  • 隋朝兩位公主到東突厥和親,姑嫂共事一夫,最終的結局差別很大
    兩年後,老男人啟民可汗死了。依照突厥習俗,義成公主嫁給了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始畢可汗是個野心家,而隋煬帝是個喜愛折騰的人。隋煬帝可勁地建東都、開運河、徵高麗、通西域、遊江都,搞得民窮財盡,天怒天怨,給始畢可汗提供了入侵的機會。
  • 匈奴與突厥的西遷,為何能看出中國古代的強大?
    而到了秦漢時期,蒙恬和衛霍等人更是將匈奴追趕數千裡,再也不敢正視中原。《漢書》: 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漢軍遠徵北方,匈奴潰敗而當這群匈奴人來到歐洲時,不僅打敗了歐洲的一些蠻族,甚至還一度攻打羅馬帝國,東羅馬不得不奉獻大量的財物來向他們求和,而當時匈奴人在歐洲還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 玄宗:千萬別膨脹
    比如我,每次瘦十斤後,就迫不及待要犒勞自己,因為堅信已經修煉成「易瘦體質」。三個月減下的肥肉,不到一個月會再次貼在我身上。 不過胖,我可不怕,反正沒吃你家飯。帝王將相不行,一生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則百姓安居樂業;一旦他想放鬆一下,享受生活,整點么蛾子,完了。輕則朝政混亂,重則戰亂四起,百姓遭殃。
  • 2016年,考古專家見到1位突厥女人,穿著繡花鞋,很美|百家故事
    我們一直有著這樣一個觀點,即真正的、純種的突厥已消失在了中國,被融入了中國北方民族,現在,那些自稱是突厥後代的人,不過冒牌突厥而已。這是史實也是事實,對於這個問題,在以前的文章裡我們介紹過多次,在此不贅述了。關於突厥的起源,我國的史籍裡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始終認為「高昌北山說」比較靠譜。高昌北山在哪裡?
  • 中東地區的帝國因波斯人開啟,阿拉伯人完善,突厥人使之達到巔峰
    突厥人入中東突厥人剛開始位於北亞地區,並建立了突厥帝國,然而突厥帝國在公元7世紀被唐朝所滅,為了躲避唐朝的鋒芒,突厥人踏上了匈奴人的老路——西遷。在西遷的路上,突厥人逐漸信仰了伊斯蘭教,開始了伊斯蘭化。
  • 草原強國要娶大唐公主,李世民:送四種動物做聘禮!該國因此亡國
    但是,很多人在國家層面上,有騙婚之計,其發揮者正是一代大帝——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30年,縣議會強國東突厥李世民派兵攻滅,迷倒數十萬eitm的人東突厥滅亡後,鐵勒的九姓之一薛延陀部落佔據突厥故地,成為新的草原霸主從語言風俗來看,薛延陀和突厥大致相同但是部落的實力卻遠遠超過了eitm如果說突厥是草原各部的徵服者,那麼薛延陀只不過是草原諸族的盟主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