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過四任突厥可汗的隋朝公主,落到戰神李靖手裡,最後是什麼結局?

2020-12-21 騰訊網

前言

從西漢開始,中原王朝就和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以和親的策略來維持關係,中原王朝將公主嫁到北方草原上,來穩定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關係。

比如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漢朝和匈奴和親的結果,到了隋唐時期,和親戰略一直奉行下來,不過這時候和親的對象已經不再是匈奴而成為了突厥。

昭君出塞

正文

在南北朝時期,北方的突厥人迅速崛起,到了隋朝開皇年間,突厥人已經佔領了整個草原,並且分化為東、西兩部突厥,為了穩定突厥人,大隋王朝也學漢朝的方式將公主送到草原上和親。

一開始,隋文帝楊堅將安義公主嫁給了東突厥的啟民可汗,但是安義公主到了草原之後,水土不服,僅僅兩年的時間就病逝了,享受過中原公主的溫存之後,啟民可汗再也看不上草原上的粗糙女子,於是就再次向隋文帝請求和親。

這一次隋文帝就派出了義成公主,去草原和親,嫁給啟民可汗。這位義成公主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一生致力於興復大隋,最終卻死於非命。

義成公主劇照

義成公主並不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而是隋朝宗室楊諧之女,如果不是前去草原和親,她怎麼也不會得到「公主」之名。

義成公主嫁到草原之後,憑藉著年輕貌美,很快就得到了啟民可汗的寵愛,啟民可汗對這個來自大隋王朝的妻子十分滿意。於是在隋煬帝繼位之後的第三年,啟民可汗甚至親自前來和到草原上「西狩」的隋煬帝道謝。

由於義成公主經常吹耳邊風,所以啟民可汗對於大隋王朝很是敬畏,在其在位期間,突厥與大隋邊疆相安無事。甚至啟民可汗還親自前往洛陽朝見隋煬帝,並與大隋籤訂文約,約定突厥始終臣服於大隋。

隋朝時期突厥勢力圖

但是啟民可汗不久之後就死了,啟民可汗的兒子咄吉取得了汗位,是為「始畢可汗」,按照草原上的習俗,女子和牛羊馬匹一樣,是男人的私人物品,可以由繼承人繼承,所以義成公主便又嫁給了始必可汗為妻。

在始必可汗繼位之後,大隋王朝已經陷入了混亂之中,因為隋煬帝的三次徵遼,使得中原大地民不聊生,烽煙四起,各路反王紛紛傭兵自重,大隋王朝也已經搖搖欲墜。

這時候遠在北方的突厥,自然不會放棄這樣好的一個機會,於是在大業十一年八月,隋煬帝巡視北長城的時候,史畢可汗集結大軍10萬,將隋煬帝圍困在了雁門。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義成公主派人捏造假信息,說始畢可汗的叔叔叛亂,始必可汗匆忙退兵,隋煬帝之圍得以解除。如此看來,義成公主還是隋煬帝的救命恩人。

隋煬帝劇照

大業14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將宇文化及所殺,蕭皇后落到了宇文化及手中,後來李密、宇文化及和竇建德三方混戰,宇文化及被李密所打敗,李密也元氣大傷,蕭皇后就陰差陽錯的落入了竇建德手中。

義成公主聽說之後,就派使者到竇建德處要人,竇建德的勢力範圍在今天河北一帶,過了北京,就是突厥人的地界,竇建德害怕後院失火,也不敢違背突厥人的意願,於是就將蕭皇后和小皇孫交給了義成公主。

就這樣義成公主又成了蕭皇后的大恩人,到草原上之後,因為有義成公主這一層關係,蕭皇后過得也不錯。

蕭皇后劇照

在蕭皇后到草原之上的第二年,始必可汗病逝,始必可汗的弟弟俟利弗通過強大的武力取得了汗位,是為「處羅可汗」,義成公主又成了處羅可汗的妻子。

但是處羅可汗在位不到一年就被義成公主給毒死了,這時候突厥的軍政大權已經掌握在義成公主的手中,於是義成公主又擁護處羅可汗的弟弟咄苾為突厥大汗,理所當然義成公主又成為了咄苾的妻子。

這時候大隋王朝已經滅亡,李淵已經佔領了關中地區,建立了大唐王朝,義成公主不甘心眼看著故國覆滅,於是不斷建議突厥人南下攻打唐朝,在大唐王朝建立初期,突厥人因此而時常南下,侵擾中原。

但是,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蕭皇后卻不願意再折騰了,這種追求平淡的思想與發誓為堂兄報仇的義成公主起了衝突,兩人因此而疏遠。

大唐貞觀三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和徐世績出兵攻打突厥,在陰山一戰中,大敗突厥,突厥大汗咄苾被活捉,東突厥就此滅亡,義成公主當然也不例外被唐軍捉住押往中原。但是在途中,義成公主仍然不死心,企圖禍亂軍心,最終被李靖在一片荒地中斬殺。

小結

觀義成公主的一生,背負著王朝和親的重任,從富庶的中原,遠嫁到苦寒的北境草原,為了遵守突厥人的習俗,一生先後侍奉父子四人。

義成公主將一個女子的堅韌,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作為一個宗室女子,她心向大隋,救隋煬帝一命,隋朝滅亡之後依然心念舊朝想要復國。

如此女子,真是一奇女子、烈女子、勇女子!

— — — —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歡迎關注海佑講史,點讚、評論和轉發。

參考資料:

[1] 蔡夢月:《義成公主:步步驚心的孤單信仰》,《各界》,2013。

[2] 馬鑫:《淺析隋朝義成公主四嫁突厥可汗》,《cnki》,2016。

相關焦點

  • 義成公主是楊廣妹妹,和親突厥嫁了四次,四個人還是父子
    隋文帝當政期間,他發展了和東突厥的外交關係,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嫁個公主過去和親。 他是捨不得自己女兒的,便從宗室裡選出良莠女子冊封了義成公主的名頭,帶著隊伍出嫁突厥。 這位義成公主和親的對象是東突厥的啟民可汗,他是個野心勃勃的男人。也許草原上的人都有一種野性,他們崇拜激烈的鬥爭。
  • 隋朝義成公主是什麼樣的人?
    有隋一代,突厥首領連娶兩位公主者,唯啟民可汗一人。義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後嫁給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後三個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
  • 她是最有血性的和親公主,嫁突厥可汗父子四人,為復國而籌劃直到獻身
    02史書沒有記錄下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隋朝的宗室女兒,封號「義成公主」,於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接替故去的安義公主,嫁給了突厥啟民可汗。雖說十五六歲的嬌貴千金和行將就木的蠻族首領之間不可能發生什麼浪漫愛情故事。但她的愛情對於王朝統治者來說,本就是最沒用的廢物。他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監視住、籠絡住、掌控住對手的工具而已。
  • 隋朝兩位公主到東突厥和親,姑嫂共事一夫,最終的結局差別很大
    這個女人是隋朝宗室女,開皇十九年,隋文帝為發展與突厥和好關係,將之封為義成公主,遠送東突厥和親,嫁給突厥首領啟民可汗。義成公主嫁啟民可汗時,才十幾歲;而啟民可汗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老男人了。大業三年,楊廣曾帶領五十萬大軍、十萬匹戰馬北巡突厥。
  • 陰山之戰:蘇定方200精兵雪夜突襲敵營,俘虜突厥10餘萬
    這也好理解,此時隋朝義成公主嫁給始畢可汗,對奪取隋朝江山的老表李淵十分痛恨,李淵不得不防備。妥協並未換來和平,突厥還是經常南下,侵犯唐朝疆域。621年,頡利可汗率10萬精兵進犯雁門關,打敗行軍總管王孝基,俘虜人畜數萬。622年,頡利可汗再次南下,聯合劉黑闥包圍新城,斬殺唐軍數千人,將領李大恩戰死。624年,頡利可汗出兵20萬,親率前鋒1萬餘出擊,包圍李世民。
  • 義成公主身嫁啟民可汗父子四人,欲興兵復隋,卻被正史汙為叛賊
    隋文帝為了北方安寧,與突厥啟發民可汗和親,和親又捨不得自已的親閨女,先是把宗女安義公主嫁出去,但水土不服,沒多久就去世了。然後又認同宗兄弟楊諧的女兒為義成公主,再次嫁給啟民可汗。現在年輕人處朋友,講究情投意合才能成婚。可義成公主沒那福氣。
  • 年輕弱質女子,在家族被屠盡殆滅後,擔任起復國大任,結局很慘烈
    千金公主出塞的時間是580年2月,一年之後,即581年2月,楊堅便大肆誅殺北周宗室諸王,建立了隋朝。噩耗傳來,千金公主悲痛欲絕,她發誓要報這國讎家恨。她向夫君沙缽略可汗大吹枕頭風,要沙缽略可汗出兵侵隋。於是,突厥正式向隋朝宣戰。
  • 古代著名軍事家李靖的人生經歷給我們什麼啟示?
    (一)幸遇明主,刀下餘生李靖生於官宦家庭,隋朝大將韓擒虎的外甥,本人忠厚誠實學習刻苦,有真才實學。韓擒虎對其評價很高,曾說能與自己談用兵之道者,除李靖外無二人。但以現代語言表述,李靖在思想上屬正統派,且書生氣十足。隋末社會動蕩烽煙四起,對於各處的農民起義他認為是盜賊生事。
  • 用一個不打算嫁出去的公主,徵服一國20萬精兵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建立唐朝後,中原地區才基本安穩下來。但隋朝的許多外在威脅,依然延續到了唐朝時期,李世民即位後,曾經差點把隋煬帝抓去殺死的突厥,又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 凌淵閣二十四功臣簡介,最受寵的下場最慘,最後被逼自盡
    第八衛國公李靖(571-649年)大唐不敗的戰神。李淵晉王起兵之前,李靖曾經喬裝潛行、企圖向隋煬帝告密。李淵攻下長安後,李靖差點被殺,幸虧李世民讚賞他的膽量和才氣,才將李靖救了下來。後來李靖戴罪立功,隨李孝恭經略巴蜀之地,先後滅隋末梟雄蕭銑、輔公祏。貞觀年間,李靖受封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統軍十幾萬攻擊東突厥,最終俘虜了頡利可汗,平定突厥之患;後來又統軍平定吐谷渾叛亂。
  • 只見中國公主和親番邦,為何不見外國公主和親中國?
    遍觀中國歷史,只有北周武帝娶了突厥公主為妻,並且冊封為皇后。北周是割據勢力,還是鮮卑族建立的朝代,因此不能代表中國。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朝代,秦漢晉隋唐,沒有一個朝代的親王,娶外國的公主為妻。 漢朝和隋唐,都有派公主和親番邦的事情。比如隋朝的義成公主,唐朝的弘化公主、文成公主等人,就是為了祖國,萬裡遠嫁和親異邦。
  • 她是突厥公主,寧願在大唐當奴婢也不回突厥,後被玄宗逼迫而死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突厥第二汗國在漠南的陰山一帶崛起,不斷發展壯大。公元696年,契丹舉兵侵犯大唐邊境,突厥的墨啜可汗派兵協助大唐退敵,事後被武則天封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確定了大唐與突厥的上下從屬關係。
  • 昭陵六駿的產地、名號與突厥葬俗
    獲其乙利達官並可汗所乘馬及甲,獻之,由是召拜太府卿」。武德八年九月,突厥入寇幽州,王君廓「俘斬二千餘人,獲馬五千匹」。貞觀四年,李靖擊敗突厥,「遂滅其國,殺義城公主,獲其子疊羅施,系虜男女十萬口,駝馬數十萬計」。「頡利乘千裡馬,將走投吐谷渾,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之以獻。」
  • 從「封」與「授」之間的四次轉變,看唐朝與東突厥之間的關係變遷
    從唐高祖到唐太宗,根據邊疆局勢的需要,唐朝政府對東突厥的處置態度也多次發生微妙的轉變,先後經歷了從冊封到授官之間的四次轉變,再結合軍事手段,最終比較徹底地解決了東突厥問題。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突厥始畢可汗派遣骨咄祿特勒來朝,唐高祖為之設宴於太極殿,奏《九部樂》,並請突厥使者「升御座」,以示對突厥可汗的重視,突厥政權受當年隋煬帝厚待啟民可汗,以及包括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先後迎娶隋朝義成公主,重用隋朝流亡人士的影響,多次入侵唐朝。「然驕氣,直出百蠻上,視中國為不足與,書辭悖嫚,多須求」。
  • 蕭美娘侍奉過6位帝王,被稱為紅顏禍水,為何她女兒卻成了菩薩?
    可能還嫌這樣做不過癮,《隋唐演義》中,蕭美娘還曾落入到了瓦崗山首領李密手裡,為此徐茂公專門寫了一首詩:心中惱恨西魏王(李密),玉璽換來蕭美娘,瓦崗山上散眾將,一統天下歸大唐。最終蕭美娘被王伯當殺掉了。但實則,蕭美娘根本就沒被李密佔有過,在她被竇建德接管後,由於突厥王妃義成公主,是楊廣的親妹妹,故而突厥可汗便派人向竇建德索要蕭美娘和楊廣的孫子。竇建德不敢得罪突厥,只能奉上。由此蕭美娘便帶著楊廣的孫子,去了突厥地盤,在那裡歷經了兩任突厥可汗。直至突厥被李靖擊敗,蕭美娘帶著楊廣的孫子,被李世民接回來。
  • 突厥人的古代極簡史
    突厥,並非一個單一的種族概念,而是一個操突厥語的各個族群的統稱。這一點,與漢民族相似。突厥沒有消亡,突厥語民族至今仍是世界上一支有影響力的群體。主要分布在從中亞經高加索地區,到小亞細亞的六個國家: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亞塞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