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除了讓我們身心放鬆外,還具有養生保健的功效:
泡溫泉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有排毒養顏、消炎止痛、安神助眠的功能。溫泉一般分為中性碳酸泉、鹼性碳酸氫鈉泉、鹽泉和硫磺泉四種。溫泉的水質不同,對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療效。如各種成分都有的單純泉,對於神經痛、風溼、皮膚病等有療養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則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有好處。
但是!千萬別以為溫泉可以隨意泡,其實體能消耗非常大。
急性病症、白血病患者,不宜泡溫泉,以防刺激新陳代謝,加速身體衰弱。
女性生理期來時或前後,懷孕的初期和末期,都最好不要泡溫泉。
皮膚有傷口、潰爛或黴菌感染,如香港腳、溼疹的患者,都不適合泡溫泉,以免汙染水質,引起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由於加速皮膚水分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而引發蕁麻疹。
睡眠不足、熬夜之後、營養不良、大病初癒等身體疲憊狀態下,都不適合泡溫泉,以免因為突然接觸過高溫度引起腦部缺血或休克。
有心腦血管疾病不宜泡溫泉,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泡溫泉。
一些泡溫泉者,在池子裡一直待著,短則半個小時,長則幾個小時,這其實對身體沒有好處。
因為長時間的浸泡在溫泉中也會對身體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毛細血管的過分擴張、心臟跳動的頻率時間太長還可能出現脫水昏厥的現象。
最正確的方法是泡一會然後上岸休息下,喝點水補充水分,然後再繼續泡。每次泡溫泉的時間為10-15分鐘最為適宜。
很多人在泡完溫泉後都有洗澡的習慣,有些人習慣使用沐浴露等物品來清潔皮膚,這是犯了很大的錯誤。使用沐浴露會衝走皮膚剛剛吸收的一些微量元素,這樣就等於你泡溫泉一點功效都沒有,其實正確的方法是使用溫水簡單的進行衝洗就可以了。
很多人一進溫泉,就直奔高溫池。你又做錯了!溫泉池的布局大都是有講究的,水溫高低不同,人的皮膚對於礦物質的吸收是不同的,泡溫泉尤其要注意水溫從低到高,循序漸進,讓皮膚有一個適應過程。
經常的看到有些人酒足飯飽之後去泡溫泉,還有一些已經醉的不行了,還要去泡溫泉。另外也有不吃飯就直接去泡溫泉的,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做法。空腹泡溫泉很容易出現頭暈的現象。吃的太飽就導致食物不消化造成消化不良,更有甚者發生以上的意外事故....
1、探試池溫。
先用手或腳探測泉水溫度是否合適,千萬不要一下子跳進溫泉泳池中。
2、腳先入池。
伸出雙腳慢慢浸泡,然後用手不停地將溫泉水潑淋全身,最後時不時讓全身浸入到泉水中。
3、先暖後熱。
溫泉區內設不同溫度的泳池,從低溫度泉到高溫度泉浸泡要循序漸進,逐步適應泉水溫度。
4、掌握時間。
一般溫泉浴可分次反覆浸泡,如果感覺口乾,胸悶,就上池邊歇一歇,做一做舒展體操運動,再喝一些蒸餾水以補充水分。有些人喜歡讓全身泡得通紅,但要注意是否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的現象。
5、按摩配合。
適當的穴位按摩會加強溫泉保健的功效,對一些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6、注意衝身。
儘量少用洗髮水或沐浴液,用清水衝身則可。
❤要記得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否則首飾很容易被硫化成黑色的。
❤皮膚乾燥者浸泡溫泉之後最好立刻抹上滋潤乳液,以免肌膚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適。
❤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溫度在30~45℃比較適宜。最好不要獨自一人泡,以免發生意外。
❤0-3歲是嬰幼兒過敏的高發年齡段。一般不建議家長帶著0-3歲的嬰幼兒去泡溫泉。3歲以上身體健康的孩子,可以去泡溫泉,但時間不宜過長。孩子每次的下水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
❤泡溫泉看似簡單,但也並非人人都懂得怎樣科學地泡。泡溫泉時,應該儘量合上雙眼,以冥想的心情,緩緩地深呼吸數次,才能真正達到釋放身心壓力。
❤愛美的女生泡時最好敷上面膜,或用冷毛巾擦臉。
❤泡完溫泉後,別馬上開車。因為泡溫泉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在身心得到全面放鬆的同時,靈敏度和注意力也有所下降,所以,泡溫泉後一定要休息一個小時以上才可開車。
粉絲福利
11月29日
大汖溫泉約泡
讓初冬有一絲溫度!!!
♥
買一送一
288元
丨丨
2人
AREYOU READY ?
GO GO GO GO GO GO GO GO
長按識別進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