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的夫婦: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_新聞...

2020-12-26 中國網新聞中心

「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

——記11年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的杜安東、曹曉花夫婦

「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40%的全國海拔最高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惡劣的自然環境令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對雙湖縣中心小學教師杜安東、曹曉花這對80後夫婦而言,這裡卻是實現理想的天堂。

「我們的夢想就是成為教師,教書育人。」杜安東和曹曉花是同鄉,在新疆大學就讀期間相識相戀。2008年大學畢業後,他倆看到西藏公開招聘教師的信息,雖然對遠離家鄉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心有顧慮,但初心和夢想最終還是讓兩人一致報考了那曲市的教師公招。2009年3月,兩人來到雙湖縣中心小學任教,一紮就是整整11個年頭。

從那曲鎮出發,驅車一路向西北整整一天後,在一處仿佛被風颳出的平原上,終於有了些許人間煙火,這裡便是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雙湖縣,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縣中心小學,是附近4個鄉鎮裡唯一一所完小,方圓100多公裡範圍內的數百名孩子大都在這裡念書。

「缺氧嚴重、到了晚上才有電、手機經常沒信號……經過整整一個學期,我們才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回憶起剛到雙湖時的情景,曹曉花感嘆一心嚮往的高原竟與內地氣候環境、生活條件有著天壤之別。她說:「高反經常讓人頭疼,走幾步路就氣喘籲籲,在雙湖的每一天對身體都是極大的考驗。」

牧區藏族孩子漢語水平普遍較低,師生間的溝通存在很大障礙。「不能總是講,還要配合著用手勢比畫,直到同學們聽明白、看明白為止。」

雙湖縣中心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由於學校離家路途遙遠,不少學生一個學期才能回家一次。於是,杜安東、曹曉花夫婦既當老師,又當父母。夜裡陪生病的學生去醫院看病、周末帶學生外出購置生活用品,幫學生洗頭、洗衣服……「這裡冬天氣溫常常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看著學生洗衣服的小手凍得紅通通的,就忍不住自己動手。」曹曉花說。

愛的付出,也收穫到更多的愛。「乾媽,你快回來,我想你了!」這是2017年9月,學生們在杜安東的車後窗玻璃上寫下的話。當時,曹曉花正在山東老家休產假,看到杜安東通過微信傳過來的照片,感到鼻子酸酸的,她沒想到,自己雖在幾千裡之外,卻一直被學生們牽掛著。

「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是我們在雙湖教學最大的動力。」杜安東說。在他任教的第一個學期,二年級學生漢語課平均分只有7.8分。「每次到課堂門口,心頭就像被壓了塊石頭。」

10多年來,杜安東和曹曉花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犧牲了無數休息時間,終於使他們的教學成績名列前茅。「在一次期末考試中,我帶的五年級(3)班漢語課平均分是82.3分。這個成績創造了雙湖縣教育局有成績統計以來的最高分。」杜安東自豪地說。

「洛桑卓瑪、扎西旺姆、央金拉姆……那一屆學生我從三年級開始帶起,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曹曉花記得,2014年上半年,正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夫婦倆堅持利用100多天的午休時間為學生補課,最終全班大部分學生都順利考入了內地西藏班。

2015年,杜安東被診出室性心律失常,醫生建議他儘快離開高海拔地區生活。現在,杜安東晚上必須靠吸氧才能入睡,但這並沒有動搖他堅守雙湖的信念。

11年來,遠離故土與親人的杜安東和曹曉花,因材施教,努力構建高效課堂,為推進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和學校「骨幹教師」「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為勉勵他倆在教育扶貧工作中作出的貢獻,今年年初,兩人被列入了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個人名單。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杜安東將心裡話寫在日記中。他說,送越來越多牧民孩子走出雙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正是他們在海拔5000米高處堅守、奉獻的價值和意義。

(尕瑪多吉 本報通訊員 張宇 謝偉)

相關焦點

  • 「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記11年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
    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40%的全國海拔最高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惡劣的自然環境令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對雙湖縣中心小學教師杜安東、曹曉花這對80後夫婦而言,這裡卻是實現理想的天堂。「我們的夢想就是成為教師,教書育人。」杜安東和曹曉花是同鄉,在新疆大學就讀期間相識相戀。
  • 燭光照亮的希望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任學龍的愛人日日以淚洗面,看著憔悴的孩子,心裡有說不出的苦楚和委屈。第一次做骨穿檢查,非人的疼痛讓孩子嚎啕大哭,她也只能默默的抱著孩子,哄著孩子,在充斥消毒水味道的醫院裡,她的眼淚轉在眼裡,難以滴落。她說:「上午十點入院,下午三點醫院就通知欠費,三萬塊,不到五個小時就沒了,還欠醫院七百塊,這也僅僅是檢查費用,那種感覺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 李玉:做照亮貧困孩子求學路的一點星光
    為儘快拉近和當地孩子心靈上的距離,李玉也想了各種辦法。比如新年時給每個孩子買水杯作為禮物;自費買來一些文具,獎勵完成作業的同學;還從天津買了一些當地難得見到的高級糖果、進口零食什麼的,只要背會一首詩、默寫字詞得了100分,都能得到獎勵。孩子們的積極性又高漲起來,學習成績也是水漲船高。
  • 海拔4600米堅守1000多天換來10w+生命之樹
    那曲頭狼郝偉帶領11位高原戰士,在海拔4600多米的生命禁區,堅守奮戰1000多個日夜,凝心聚力,種活了超過10萬株生命之樹。堅守那曲三年,他們讓生命禁區變成小森林在內地,良禽擇木而棲,但在那曲高原,由於高寒缺氧、氣候乾燥,這裡從來沒有自然生長的樹木,鼠鳥同穴成為了這裡奇特的生態現象。
  • 海拔2500米!威寧電力人破冰保電暖萬家……
    海拔2500米!連日來,受低溫天氣影響,威寧縣內多條電力線路覆冰嚴重,為確保廣大群眾的用電安全、溫暖過冬,威寧電力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電力工人堅守破冰保電一線,全力以赴開展觀冰除冰,有效應對冰凍給群眾帶來的不便,確保電網安全穩定和可靠供電。
  • 給女學生發衛生巾: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
    看到自己給學生分發衛生巾的視頻上了熱搜,楊飛凡有些意外,但也感到開心,「我覺得大眾對貧困地區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關注都在增加。」「父母從小不在身邊,我明白很多生活上的知識和問題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也了解在成長過程中留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希望將這些知識教授給他們。」楊飛凡坦言,在巴馬縣支教的這八年,人們對貧困地區孩子的關注在發生變化,「最開始人們主要關注物質生活方面,比如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否吃飽穿暖?現在大家會慢慢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成長,比如性知識的普及等等。」
  • 用青春的火苗照亮鄉村孩子前行的路——記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
    用青春的火苗照亮鄉村孩子前行的路——記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中心小學教師 侯瑩瑩 2020-11-14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海拔3600米的防疫堅守:缺氧不缺精神
    【解說】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的達久灘平均海拔3600米,四周群山環繞氣溫非常低,它與多地相鄰,所以這裡的疫情防控點非常重要。還有就是洗臉的問題,因為這邊海拔比較高,所以早上洗面奶、牙膏那些全部都凍住了,我們就隨便用水洗一下就上崗了。【解說】甘肅甘南州夏河縣桑科鎮副鎮張洪濤也是值守人員之一,他介紹這裡海拔高會稍有缺氧,沒法正常取暖只能在帳篷中生火,但是這裡不缺的是精神。
  • 微光暖中國 融信公益行照亮山區兒童成長道路
    徒步送愛心 以微光照亮山區  在這個十一假期,來自融信全國各區域的66位高管、從10個不同的城市出發,構成了5支隊伍,開啟了一場海拔4700m的公益徒步挑戰。融信公益人們踏過高原,邁過草甸,沿著崎嶇險峻的狹窄山路,走進了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
  • 全球海拔「最高的」城市,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就在中國
    我們都知道,在一些高海拔的地區中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那些地方很多都是不適合發展農業的,當地第一產業很多都是依靠畜牧業來發展的,而且這些地方還因為是地處於高海拔地區,因此這些地方對於外地人來說,很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
  • 中國「海拔最高」的村落,海拔超過5000米,如現實版「天空之城」
    青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有名的中華民族之源,古代既是炎帝也是伏發也是合作的神話人物,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古羌人,除了有著悠久的歷史基礎之外,遊客還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去青藏高原的遊客,都向波塔拉宮跑去,其實波塔拉宮也叫最亮的風景線
  • 給女學生發衛生巾的男老師: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
    視頻來源:受訪者提供(00:26)看到自己給學生分發衛生巾的視頻上了熱搜,楊飛凡有些意外,但也感到開心,「我覺得大眾對貧困地區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關注都在增加。」楊飛凡給學生上生理衛生課,帶學生一起做衛生巾吸水性實驗的照片。 受訪者提供33歲的楊飛凡是廣西巴馬縣東山鄉長洞小學的支教老師,今年是他支教的第八個年頭。
  • 樅陽縣白柳鎮:社會扶貧照亮貧困學子夢想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社會力量勇擔社會責任,關心愛護貧困學子,幫助他們解決眼前憂、心中困,給予他們向上發展的力量。  小章是樅陽縣白柳鎮人,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打工的收入微薄。小章是個要強的孩子,生活的苦難並沒有壓倒她,反而讓她更加刻苦學習,最終考入河海大學。
  • 走進雙湖:26載牽手綿延藏地情緣 5000米高原灑滿石油大愛
    自從1994年開始援建、2002年對口支援以來,中國石油先後選派14任援藏幹部奔赴雙湖,累計投入4.5億元,落地項目103個,創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建設美好家園的人間奇蹟。  生命禁區,因中石油的到來而改寫  在醫學界,平均海拔5000米的雙湖,屬極高海拔地區和損害健康的「生命禁區」。
  • 海拔5000米戈壁灘上的生死追逐:「連呼吸都帶著血腥味」
    海拔5000米的戈壁灘上,他和盜獵者上演生死追逐1997年,21歲的趙新錄從部隊復員來到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主動申請加入到了巡山隊員的行列。有「生命禁區」之稱的可可西裡,是一片4.5萬平方公裡的野生動植物寶庫,也是世界上除南北極之外最大的無人區。
  • 貴州貧困地區一村小提供早餐 學生增加一倍
    在貴州貧困地區,紅旗小學是「幸運的」,經過營養幹預,學生們的生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身高和體重發育仍相對滯後。5月8日,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布依族鄉開興村,一場持續兩天的暴雨剛剛結束。不足兩米寬的山路,早已被來往通行的車輛碾成了爛泥。早晨5點45分,9歲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徐向懷(化名)背著書包從家裡出發了。
  • 是什麼讓本無血緣的他們紮根貧困山區,默默「燃燒」自己
    肩負著教育祖國未來花朵的重任!孩子們需要他們!那麼你知道在祖國的深處,又有多少教師,在默默的付出,默默地堅守,這一堅守就是半個世紀!一、張桂梅老師張桂梅老師是一名貧困山區基層教育工作者,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的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是1600多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
  • 涪陵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或迎雪
    11月17日,涪陵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中心對外發布重要天氣預報:預計11月17日夜間至11月26日,涪陵區主要以陰雨天氣為主,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有雨夾雪或小雪。受北方冷空氣南下的影響,11月17日夜間和11月21日先後有明顯降溫天氣,其中11月21日至11月26日,大部分地區日最低氣溫將降至5℃至10℃。
  • 燭光下的網課 遇停電五旬老教師點蠟燭打手電堅持做直播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馮琳軻)昏暗的房間裡,微弱的燭光下,已年過五旬的女教師戴著老花鏡,一手拿著手電筒照明,一手拿著手機,用沙啞的嗓音給學生們上網課。這感人的一幕最近出現在汝州市一個普通的教師家中。
  • 西藏軍區某特戰旅海拔5000米開展雪山重裝行軍訓練慶八一
    近日,西藏軍區某特戰旅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雪山展開重裝登山行軍訓練。 王述東 攝中新網拉薩8月1日電 (張玉璽 王述東 何蓬磊)西藏高原已是盛夏,近日,西藏軍區某特戰旅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雪山展開重裝登山行軍訓練,在練兵備戰的實際行動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近日,西藏軍區某特戰旅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雪山展開重裝登山行軍訓練。 王述東 攝圖為官兵在重裝行軍訓練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