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記11年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

2020-12-26 新華網客戶端

「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40%的全國海拔最高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惡劣的自然環境令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對雙湖縣中心小學教師杜安東、曹曉花這對80後夫婦而言,這裡卻是實現理想的天堂。

「我們的夢想就是成為教師,教書育人。」杜安東和曹曉花是同鄉,在新疆大學就讀期間相識相戀。2008年大學畢業後,他倆看到西藏公開招聘教師的信息,雖然對遠離家鄉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心有顧慮,但初心和夢想最終還是讓兩人一致報考了那曲市的教師公招。2009年3月,兩人來到雙湖縣中心小學任教,一紮就是整整11個年頭。

從那曲鎮出發,驅車一路向西北整整一天後,在一處仿佛被風颳出的平原上,終於有了些許人間煙火,這裡便是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雙湖縣,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縣中心小學,是附近4個鄉鎮裡唯一一所完小,方圓100多公裡範圍內的數百名孩子大都在這裡念書。

「缺氧嚴重、到了晚上才有電、手機經常沒信號……經過整整一個學期,我們才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回憶起剛到雙湖時的情景,曹曉花感嘆一心嚮往的高原竟與內地氣候環境、生活條件有著天壤之別。她說:「高反經常讓人頭疼,走幾步路就氣喘籲籲,在雙湖的每一天對身體都是極大的考驗。」

牧區藏族孩子漢語水平普遍較低,師生間的溝通存在很大障礙。「不能總是講,還要配合著用手勢比畫,直到同學們聽明白、看明白為止。」

雙湖縣中心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由於學校離家路途遙遠,不少學生一個學期才能回家一次。於是,杜安東、曹曉花夫婦既當老師,又當父母。夜裡陪生病的學生去醫院看病、周末帶學生外出購置生活用品,幫學生洗頭、洗衣服……「這裡冬天氣溫常常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看著學生洗衣服的小手凍得紅通通的,就忍不住自己動手。」曹曉花說。

愛的付出,也收穫到更多的愛。「乾媽,你快回來,我想你了!」這是2017年9月,學生們在杜安東的車後窗玻璃上寫下的話。當時,曹曉花正在山東老家休產假,看到杜安東通過微信傳過來的照片,感到鼻子酸酸的,她沒想到,自己雖在幾千裡之外,卻一直被學生們牽掛著。

「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是我們在雙湖教學最大的動力。」杜安東說。在他任教的第一個學期,二年級學生漢語課平均分只有7.8分。「每次到課堂門口,心頭就像被壓了塊石頭。」

10多年來,杜安東和曹曉花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犧牲了無數休息時間,終於使他們的教學成績名列前茅。「在一次期末考試中,我帶的五年級(3)班漢語課平均分是82.3分。這個成績創造了雙湖縣教育局有成績統計以來的最高分。」杜安東自豪地說。

「洛桑卓瑪、扎西旺姆、央金拉姆……那一屆學生我從三年級開始帶起,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曹曉花記得,2014年上半年,正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夫婦倆堅持利用100多天的午休時間為學生補課,最終全班大部分學生都順利考入了內地西藏班。

2015年,杜安東被診出室性心律失常,醫生建議他儘快離開高海拔地區生活。現在,杜安東晚上必須靠吸氧才能入睡,但這並沒有動搖他堅守雙湖的信念。

11年來,遠離故土與親人的杜安東和曹曉花,因材施教,努力構建高效課堂,為推進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和學校「骨幹教師」「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為勉勵他倆在教育扶貧工作中作出的貢獻,今年年初,兩人被列入了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個人名單。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杜安東將心裡話寫在日記中。他說,送越來越多牧民孩子走出雙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正是他們在海拔5000米高處堅守、奉獻的價值和意義。

(記者 尕瑪多吉 本報通訊員 張宇 謝偉)

相關焦點

  • 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的夫婦: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_新聞...
    「做照亮貧困地區孩子未來的燭光」——記11年堅守海拔5000米講臺的杜安東、曹曉花夫婦「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40%的全國海拔最高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惡劣的自然環境令許多人望而卻步。
  • 用青春的火苗照亮鄉村孩子前行的路——記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
    用青春的火苗照亮鄉村孩子前行的路——記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中心小學教師 侯瑩瑩 2020-11-14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拔4600米堅守1000多天換來10w+生命之樹
    那曲頭狼郝偉帶領11位高原戰士,在海拔4600多米的生命禁區,堅守奮戰1000多個日夜,凝心聚力,種活了超過10萬株生命之樹。堅守那曲三年,他們讓生命禁區變成小森林在內地,良禽擇木而棲,但在那曲高原,由於高寒缺氧、氣候乾燥,這裡從來沒有自然生長的樹木,鼠鳥同穴成為了這裡奇特的生態現象。
  • 是什麼讓本無血緣的他們紮根貧困山區,默默「燃燒」自己
    肩負著教育祖國未來花朵的重任!孩子們需要他們!那麼你知道在祖國的深處,又有多少教師,在默默的付出,默默地堅守,這一堅守就是半個世紀!一、張桂梅老師張桂梅老師是一名貧困山區基層教育工作者,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的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是1600多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
  • 李玉:做照亮貧困孩子求學路的一點星光
    2018年9月,李玉告別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奔赴千裡之外的甘肅省清水縣第三中學,開始為期一年的扶貧支教生活。在甘肅,面對氣候、飲食和語言等方面的諸多不適,李玉及時調整心態,全身心投入工作。為儘快拉近和當地孩子心靈上的距離,李玉也想了各種辦法。比如新年時給每個孩子買水杯作為禮物;自費買來一些文具,獎勵完成作業的同學;還從天津買了一些當地難得見到的高級糖果、進口零食什麼的,只要背會一首詩、默寫字詞得了100分,都能得到獎勵。孩子們的積極性又高漲起來,學習成績也是水漲船高。
  • 走進雙湖:26載牽手綿延藏地情緣 5000米高原灑滿石油大愛
    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布,與中國石油「牽手」26載的雙湖縣就在其中。自從1994年開始援建、2002年對口支援以來,中國石油先後選派14任援藏幹部奔赴雙湖,累計投入4.5億元,落地項目103個,創造了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建設美好家園的人間奇蹟。
  • 微光暖中國 融信公益行照亮山區兒童成長道路
    「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也能照亮微光。」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這個特殊的節點之下,融信公益人緊跟著國家的戰略步伐,以自身的點點微光,為新時代的建設貢獻出屬於融信的一份溫暖。 10月伊始,以一場特殊的徒步行動為引線,融信首屆公益季「微光暖中國」拉開了序幕。
  • 照亮人生旅途的明燈——記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教師魏亞麗
    27載堅守,熱血丹心,成就萬千學子出彩人生,用大愛之心滋潤學生成長,用智慧之光照亮學子人生之路。所有的汗水、淚水詮釋對職業教育事業的信仰和追求。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差,讓每一個孩子因接受職業教育而精彩,讓每一個家庭因選擇職業教育而幸福。她,讓每個夢想的色彩更加斑斕。
  • 海拔5000米戈壁灘上的生死追逐:「連呼吸都帶著血腥味」
    海拔5000米的戈壁灘上,他和盜獵者上演生死追逐1997年,21歲的趙新錄從部隊復員來到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主動申請加入到了巡山隊員的行列。有「生命禁區」之稱的可可西裡,是一片4.5萬平方公裡的野生動植物寶庫,也是世界上除南北極之外最大的無人區。
  • 甘肅海拔3600米的防疫堅守:缺氧不缺精神
    【解說】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的達久灘平均海拔3600米,四周群山環繞氣溫非常低,它與多地相鄰,所以這裡的疫情防控點非常重要。還有就是洗臉的問題,因為這邊海拔比較高,所以早上洗面奶、牙膏那些全部都凍住了,我們就隨便用水洗一下就上崗了。【解說】甘肅甘南州夏河縣桑科鎮副鎮張洪濤也是值守人員之一,他介紹這裡海拔高會稍有缺氧,沒法正常取暖只能在帳篷中生火,但是這裡不缺的是精神。
  • 燭光照亮的希望
    在2016年12月以前,這個四口之家生活幸福美滿,年收入也可以達到五六萬元,就像任學龍所說:雖然比上不足,但是供兩個孩子上學,還是綽綽有餘。但是自2016年12月任志鑫患病之後,高額的醫療費令這個原本豐裕的家庭舉債數十萬,從小康之家變為貧困戶。病魔無情,自2017年該家庭被識別為貧困戶後,政策幫扶與社會救助接踵而至,治病的希望也重新喚起。
  • 全球海拔「最高的」城市,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就在中國
    我們都知道,在一些高海拔的地區中生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那些地方很多都是不適合發展農業的,當地第一產業很多都是依靠畜牧業來發展的,而且這些地方還因為是地處於高海拔地區,因此這些地方對於外地人來說,很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
  • 記者探訪|一幹就是12年!記海拔2108米處的「守林人」戎喜民
    戎喜民是石家莊駝梁景區的一名普通的護林員,他與妻子在海拔2108米處守護著森林,一幹就是12年,其間從未發生過山火,目前正值防火關鍵期,他們兩個吃住在山頂,寒冬裡堅守著這份責任。戎喜民與他的妻子。戎喜民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覺時間外,他每天都從海拔2108米的雲頂草原到海拔2281米的駝峰,從駝峰到五嶽寨交界處都是戎喜民的「巡視的領地」。戎喜民在密林中巡查。
  • 樅陽縣白柳鎮:社會扶貧照亮貧困學子夢想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社會力量勇擔社會責任,關心愛護貧困學子,幫助他們解決眼前憂、心中困,給予他們向上發展的力量。  小章是樅陽縣白柳鎮人,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打工的收入微薄。小章是個要強的孩子,生活的苦難並沒有壓倒她,反而讓她更加刻苦學習,最終考入河海大學。
  • 中國「海拔最高」的村落,海拔超過5000米,如現實版「天空之城」
    青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有名的中華民族之源,古代既是炎帝也是伏發也是合作的神話人物,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古羌人,除了有著悠久的歷史基礎之外,遊客還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去青藏高原的遊客,都向波塔拉宮跑去,其實波塔拉宮也叫最亮的風景線
  • 貴州貧困地區一村小提供早餐 學生增加一倍
    「很多孩子就只在學校吃一頓營養午餐,早晚都吃烤土豆。吃飽都成問題,更別提營養了。」「貴州貧困在畢節,畢節貧困在威寧。」記者了解到,我國2011年啟動了營養改善計劃,每個孩子每天有3元的午餐補貼。2014年,財政部進一步將營養餐補助標準提升至每生每天補助4元。
  • 讓更多「燃燈者」點亮鄉村孩子的心靈_新華報業網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員王烽認為:「張桂梅老師的事跡之所以感人,我認為是因為她即使有好的機會也不離開,為了這些孩子而選擇紮根山區40餘年,通過尋求各種社會資源支持一點點把學校辦起來。她不僅『留下來』,而且還做得這麼好,改變了如此多孩子的命運。做教育需要情懷,張校長帶著一顆『童心』、一種『痴迷』,真正踐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 失去手腳女教師堅守講臺12年 用雙臂寫板書批作業
    失去手腳女教師堅守講臺12年 用雙臂寫板書批作業 2020-11-02 09:55:21  來源:中新視頻
  • 燭光下的網課 遇停電五旬老教師點蠟燭打手電堅持做直播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馮琳軻)昏暗的房間裡,微弱的燭光下,已年過五旬的女教師戴著老花鏡,一手拿著手電筒照明,一手拿著手機,用沙啞的嗓音給學生們上網課。這感人的一幕最近出現在汝州市一個普通的教師家中。
  • 海拔4411米!ARJ21飛機從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飛回來了
    ARJ21飛機高高原機場試飛成功7月30日,ARJ21飛機103架機在全球海拔最高民用機場——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擴展試驗試飛返回上海。棒棒噠~超級優秀!!這標誌著ARJ21飛機運行範圍可覆蓋所有高原機場,為未來開闢高原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高原機場是指海拔高於1500米的機場,其中1500米~2438米範圍內的為一般高原機場,2438米及以上的為高高原機場。高原機場空氣稀薄、地形複雜、氣象多變,對飛機性能和運行支持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