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6次與37次南極中山站越冬人員順利交接

2021-01-12 澎湃新聞
中國第36次與37次南極中山站越冬人員順利交接

央視新聞12月31日援引雪龍探極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29日,經過10天緊張的交接準備,中國第36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和第37次越冬隊舉行交接儀式,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勝利完成歷史使命,中國第37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開啟光榮歷程。

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臨時黨委書記徐世傑、領隊張體軍出席交接儀式,向在南極中山站風雪中戰鬥一年的越冬隊員表示衷心地感謝,同時向考察隊員提出要求,一是責任在肩、使命光榮,要時刻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和敢於擔當的責任感;二是要加強學習、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防疫安全工作,確保安全圓滿完成各項任務;三是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踐行南極精神,以高昂的鬥志攻艱克難,確保站區安全運行;四是面對困難要泰然應對、團結包容,眾志成城。

(原題為《回家,從南極出發!中國第36次與37次南極中山站越冬人員順利交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南極中山站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回家,從南極出發!中國第36次與37次南極中山站越冬人員順利交接
    據雪龍探極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29日,經過10天緊張的交接準備,中國第36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和第37次越冬隊舉行交接儀式,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勝利完成歷史使命,中國第37次南極中山站越冬隊開啟光榮歷程。
  • 中國南極考察中山站兩支越冬隊12月12日完成交接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2月12日電(記者 徐磑)隨著五星紅旗和第29次中國南極考察隊隊旗在中國南極中山站主樓前緩緩升起,中國南極考察中山站第28次越冬隊和第29次越冬隊在12日完成交接。第28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越冬的隊員即將登上「雪龍」號,踏上回家路。
  • 探秘南極中山站:吃「硬菜」住「四合院」
    其實,自1989年中國南極中山站建站以來,已發展成為中國在南極規模最大的考察站,有十多棟建築,面積達到5800平方米。記者這段長鏡頭就全景展示了中山站的食宿條件,一起去看看。  中山站的餐廳位於綜合樓中,冬天有20名左右隊員在這用餐,夏天的人多一點,大約50人。為了照顧不同地方的口味,米和面每餐基本上都可以作為主食來供隊員們選擇。
  • 為了南極中山站能吃上新鮮蔬菜,這支施工隊今日出徵
    今天(11月2日),羅煌勳等22名來自中鐵建工集團的施工技術人員,乘坐「雪龍」號從上海極地科考碼頭出發,隨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再趕赴南極,承擔中國南極中山站和羅斯海新站臨時設施的建設任務。南極中山站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中鐵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其第16次出徵南極,選派的22名施工技術人員都是具備豐富南極施工經驗的「勇士」。
  • 「我在中山站做醫生」——附屬十院醫生秦忠豪駐南極中山站隨筆
    去年秋天,他隨我國第36次中國赴南極考察隊,奔赴中山站,當了一名駐站醫生,駐守該站整整一年。他把一年來的生活、工作和種種細膩的衷曲,都賦予了下面的文字。在他的眼裡,南極難不難,因為就在南之南,神秘的南極、南極上的那些勇士們,原來是這個樣子!
  • 張國立和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隊員們與南極中山站現場連線
    因在話劇《朱麗小姐》中出色表演,獲得第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南極考察二等功榮立者。回國後,又獲得一系列影視大獎,並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圖為中山站奠基之日,身著舊考察服,頭戴棉帽,舉著相機攝影。對堅冰實施爆破、為攪伴機添料搬水泥袋,重苦險活他搶著幹,被隊友們視為熱血青年。左起分別是郭琨、陸龍驊、澳大利亞隊友大衛·高博、國德宏、張邦亭。
  • 走進極夜:在南極越冬是怎樣的體驗?
    這是第三十六次南極考察越冬隊隊員眼中的極夜。 6月21日,夏至,北半球迎來白天最長的一天,南極洲卻迎來最長的夜。這一天被稱為仲冬節。 漆黑的極夜、刺骨的寒風、險象環生的冰山與冰裂縫……在科考班長、大廚、站管理員和隊醫的故事裡,我們得以窺見真實的南極越冬生活。
  • 極夜後,他拍下中山站的第一縷光
    這是在追拍2019年極夜後我國南極中山站第一縷陽光後,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考察運行部工作人員王文晶最深刻的感受,也是不少人觀看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短視頻大賽最佳拍攝獎《極地陽光》後的感受。自己拍攝的作品能獲獎,王文晶有點意外。 王文晶所在的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極地考察的科學研究和保障業務中心。
  • 南極中山站無土培育蔬菜試驗成功 解決吃菜難問題
    在南極,想吃到新鮮的蔬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前,身處南極中山站的考察隊隊員們卻吃到了採摘的新鮮蔬菜。由於蔬菜運輸保鮮水平有限,以往在「雪龍」船達中山站之前,中山站隊員除白菜、土豆、洋蔥、蘿蔔外基本吃不上新鮮蔬菜。
  • 南極科考站的中國廚師:很多外國人常來蹭飯
    原標題:武漢商學院13廚師南極掌勺 連續6年服務科考隊  湖北日報訊 昨日,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乘坐「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開始159天的南極科考之旅。記者昨從武漢商學院獲悉,該校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戴濤隨行掌勺科學家們的餐飲。這是戴濤第二次踏上南極,2009年他曾在中山站負責餐飲管理與服務,在南極待了555天。
  • 波司登助力第37次南極科考,「科技+專業」保暖裝備中國製造
    波司登助力第37次南極科考,「科技+專業」保暖裝備中國製造 來源:財訊網 • 2020-12-02 11:10:47
  • 新春走基層丨在中山站怎樣過春節?山西南極科考人告訴你
    此時,南極中山站外,風雪交加;中山站內,山西省五臺山氣象站工程師王俊傑正緊盯著眼前的氣象儀器,記錄著各項數據變化。這個春節,王俊傑過得簡樸而又忙碌。沒有精彩的電視節目,沒有朋友圈搶紅包的熱鬧,只有手頭上急需交接的工作。為了讓度夏隊員早點回家,王俊傑在春節期間要加班加點地工作。
  • 南極中山站餐廳「變身」記
    新華社「雪龍」號1月31日電 通訊:從排隊打飯到「五星級」自助——南極中山站餐廳「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  中山站的科考隊員這幾天都特別高興,他們的南極「五星級」自助餐廳「開張」了。中山站餐廳的華麗「變身」,折射出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水平和站區運行保障實力的不斷提升。  餐廳改造後,環境更舒適。中山站管理員吳雷釗說,餐廳原有餐桌、餐椅使用多年,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損,也存在安全隱患。現在用15天時間安裝了18張餐桌、100把餐椅、1套就餐檯、3組餐邊櫃、2組酒櫃以及果汁機、自助餐爐、粥煲等配套設施。
  • 在南極過個極晝中國年
    「12年來了10次」 這就是科考南極的工作狀況 在南極大陸的夏天,夜裡12點左右太陽落下,但天空依然明亮。這是極地科考的黃金期,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春節又將在忙碌中度過。
  • 中國南極中山站絢麗極光令人痴迷
    4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夜空出現神奇壯麗的極光,這也是南極入冬以來,爆發的最大一次極光。極光是發生在地球高磁緯地區的一種大規模放電現象。由於中國南極中山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天穿越兩次極光帶,而且周圍空曠無物,視線開闊,是世界上進行極光觀測的最佳場所之一。
  •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
    前不久,參加南極科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剛剛回到青島。近日,青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10多位科研人員又從上海出發,乘坐「雪龍2」號參加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回顧今年的極地科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給科考人員增加了許多困難因素。在這特殊的一年裡,南北極的「青島身影」又書寫了不同尋常的歷史紀錄。
  • ...成南極科考主力軍 他們會科研還會攝影,作品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1月20日,長江日報記者專訪了李航、肖馳等90後博士,聽聽他們在南極的故事。拍極光迷路拍冰山路被衝垮愛拍照博士連續駐守南極近500天1984年,中國科考隊員首次勇闖南極,將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洲。35年後,中國南極考察隊第36次朝著南極出發。
  • 「雪龍2」號完成中山站航道破冰 「雪龍」號冰上卸貨全面展開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4日電(記者劉詩平)「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時間23日凌晨1時30分完成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以連續破冰和衝撞破冰的方式,為「雪龍」號海冰卸貨開闢了一段約14海裡(1海裡約合1.85公裡)的冰上航道。
  • 37次南極遠徵,誰在背後支撐中國徵服世界三極?
    到了中午,它將載著中國最富探險精神的那一群科學家,開啟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  他們吃了一頓餃子,他們親吻了自己的孩子,登上「雪龍2」號。  船開出了長江口,就再沒有了網際網路,航行前方是孤寂無垠的一片汪洋。  隨行的,還有一位特殊的成員——波司登。
  • 波司登羽絨服攜手中國南極科考隊再戰南極 無懼寒風爭奪鰲頭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再次踏上探尋南極之旅。這是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踏上徵程,此次出發將繼續探索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答案。南極是一塊神秘大陸,有著很多人們尚未踏足之地。此次,中國南極科考隊依舊擔負著歷史重任。波司登作為民族品牌,多年來始終伴隨著中國登山隊以及中國南極科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