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文2200字,35張原創高清配圖,閱讀時間7分鐘。或許能幫助你節省10節私教課費用。文章讀到最後有驚喜~
圓肩幾乎是最為常見的體態問題。
圓肩指的就是雙肩向前,向內收,從側面上有點「虎背熊腰」「含胸駝背」的感覺。
你要是喜歡高端的叫法,你可以把這個體態叫做「上交叉綜合症」,你要喜歡接地氣的叫法,你可以把它稱為「含胸駝背」。畢竟對於從小到大伏案學習、工作的中國人來說,「圓肩」通常還伴隨著「頭部前引」、「翼狀肩胛」和「胸椎曲度增加」的問題。所以,這麼稱呼也不算太大的問題。
(頭部前引)
(翼狀肩胛)
(駝背)
1.虎口朝向測試法
首先,你要在手上拿一支筆。
第二步,像個神經病一樣,甩動自己的手臂,同時多次跳躍。
第三步,恢復站立姿勢,用自己平常的姿勢站立。然後低頭看自己手握的筆的朝向:
如果你筆的朝向接近垂直於身體,那麼圓肩的可能性就較小。
如果你筆的朝向的朝向接近於平行身體的方向,那麼圓肩的可能性就較大。
2.目測法
耳朵是否在肩膀的正上方。
如果你的耳朵在肩膀的正上方,同時你筆握的朝向又比較朝前,那麼圓肩可能性較低。
如果你的耳朵不在肩膀的正上方,同時你筆握的朝向接近於平行身體的方向,那麼圓肩的可能性就較大。
第一個危害是:不美觀。圓肩容易讓女生看起來「虎背熊腰」,讓男生看起來精神不振。
第二個危害是:你的肩關節和肱骨在上肢訓練中都更不穩定。你會更容易受傷。
圓肩的第三個危害是:你可能無法完成一些普通人非常容易完成的動作。比如圓肩的人無法舉過雙手,讓大臂越過耳後。(這也是一個測試胸椎活動度、肩關節活動度的方法)。因此,圓肩的健身者練習一些常規的動作也會有較高的受傷風險。
(正常的人上舉,雙手可以遮住耳朵)
(圓肩的人上舉,雙手較難遮住耳朵)
我們來看一下正常體態和圓肩體態下進行推舉動作的對比:
(正常體態的人進行推舉)
(圓肩的人進行推舉)
不難發現,圓肩的訓練者較難將槓鈴推向頭頂上方,容易將槓鈴推向頭頂前方。
我們再來看一下正常體態和圓肩體態下進行高位下拉動作的對比:
(一個正常人做的高位下拉)
(一個圓肩的人做的高位下拉)
簡單來說,一些正常人能做的的動作,圓肩者要麼無法完成,要麼完成的質量較差,容易受傷。這些會影響訓練者的動作有:
槓鈴推舉(無論頸前還是頸後)。
臥推(無論上斜還是平板或者是下斜)。
傳統硬拉和相撲硬拉。
雙槓臂屈伸。
高位下拉。
豎直推、豎直拉、水平推動作都會受到圓肩體態的影響。
圓肩第四個危害在於,你容易在胸肌訓練中遇到瓶頸,胸肌無法繼續增長。首先,那些胸肌的練習動作你都不方便練習。其次,就算你練習了胸部動作,你也會發現,你的胸肌生長的很慢。
為什麼呢?
因為胸大肌的止點在肱骨前方,如果你有圓肩體態,你的肱骨就會向身體中線靠近,這導致你胸肌的「生長空間變小了」,你每一次訓練,「胸肌的收縮距離都會比普通人短」。你更容易練出三角肌前束,而不是胸肌。你更容易產生各種肩部損傷,而不是獲得更好的身材。
一知半解的人會認為,圓肩是因為胸練的太多,背練的不夠所導致的。在這種推論下,「練背」,貌似成為了解決圓肩的途徑。
但這種說法非常片面、容易誤導小白。
圓肩的體態是肱骨前移、肱骨內旋。
在這樣的體態下,不難發現,肩胛內收肌群、肩外旋肌群、肩外展肌群、肩水平外展肌群過於薄弱,才是導致圓肩的「關鍵」之一。我們要強化的,無一例外的是肩帶周圍的肌肉,而不是常規的「背部」肌肉。
而關鍵之二,在於你日常的狀態和姿勢。如果你日常本身就一直處於含胸駝背的狀態,而且這樣的狀態已經保持了十幾年,那麼絕不可能通過幾次所謂的「體態矯正」訓練就讓身體恢復正常的狀態。這是一種妄想。
事實上,日常的姿勢和工作狀態,才是導致你圓肩的罪魁禍首。肌肉不平衡只是最終的結果,而不是誘因。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保持著「含胸駝背」的姿勢,那麼你很難解決圓肩問題。
要想解決圓肩問題。
首先,你需要培養的,是一種對於日常坐姿和站姿的「覺知之心」。
當你使用電腦,雙肩前探,含胸駝背時,你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從而調整姿勢到一個更加良好的狀態:
當你使用手機,低頭時,你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從而調整到一個更加良好的狀態:
如此反覆再三,從日常姿勢角度,培養姿勢的覺知之心,你才有可能解決掉產生圓肩的誘因。
其次,我們要解決的是當下存在的肌肉不平衡的問題。
步驟就是:
1.放鬆胸大肌
拉伸胸大肌的時候儘量讓你的胸部越過手扶的牆體。就像下面這個動圖一樣:
2.自我松解胸小肌
拿個「怪獸製造」的按摩球,放到你的鎖骨下方靠近腋窩的胸小肌處:
然後按照下面方法鬆開緊張的胸小肌:
3.強化中下斜方肌:寬握槓鈴划船
(寬握槓鈴划船)
請注意,寬握槓鈴划船的握距比較寬,基本等於平常臥推的握距,我們可以從背面看一下握槓的距離:
4.強化肩外旋肌群:招財貓、沒有錢
(招財貓)
找個「怪獸製造」的彈力圈,套在手上,完成「沒有錢」這個動作:
我們可以拉近一些看一下這個動作:
5.強化肩外展肌群:側平舉
(側平舉)
6.強化肩水平外展肌群:俯身側平舉
(俯身側平舉)
以上的訓練動作建議每次進行3-4組,每組15-20次。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動作很複雜,很繁瑣,那麼我推薦你一個6合1的神器動作:面拉!!!
(面拉)
關於面拉這個動作,我之前已經寫過詳細的文章,本篇就不多做闡述了,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可以點擊下圖查看《一個必練但是沒人練對的動作:FacePull面拉》一文:
希望本篇文章的內容對你有幫助!把本文分享給需要的人吧~
(本文完)
讀完本文的朋友,驚喜來了~只要你在本文下進行留言,並且點讚數排名前5,你就可以獲得「怪獸製造」隨機贈送的按摩球兩隻或者彈力圈兩條。本活動統計時間截止至2019年5月25日晚18點。
撰文/拍攝:陳柏齡
模特:陳宇
品牌贊助:怪獸製造、齡動體育
版權資訊:本文為原創撰寫,圖片為原創拍攝,原創不易,歡迎轉發朋友圈,但轉載文章請事先聯繫。作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求侵權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