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陽」意味著病毒沒消失?乳酸升高是患者死亡「前兆」?權威解答...

2020-12-23 映象網

現在,絕大多數新冠肺炎患者都已出院回家休養,並逐步回歸到正常生活工作當中。大家在高興之餘還是擔心,經歷這樣一個急性病毒性傳染病的衝擊,身體功能器官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面臨「復陽」的概率有多大?5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情況舉行發布會。

重症患者康復別著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一部分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例確實會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在衛健委發布的相關文件裡,已經對恢復期患者如何進行密切監測和隨訪,提出了明確規定。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出院回家隔離的要求不一樣。

輕症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後,回家隔離14天。要求有單獨房間,戴口罩,不要和家屬密切接觸等,防止可能潛在的傳播風險。

有基礎病的重症患者,達到出院標準,但自身基礎病需要進一步救治的,要到其他有條件的醫院或就地醫院進一步治療。這些患者中還可能存在著肺功能逐漸恢復,甚至個別可能會出現肺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鍾南山院士曾在4月14日的網絡直播中說明,不認為新冠肺炎康復者會有很明顯的肺部後遺症。跟17年前的非典患者比起來,他接觸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肺部纖維化程度較輕,恢復也較快。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總體來說,肺功能特別是彌散功能(肺泡裡通過屏障進行氣體交換的功能)有些下降,但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恢復。

因此,所有患者出院2周和4周後,都要到醫院複查,檢查肺功能、胸片、血常規等指標,並通過隨訪進行相應康復措施的介入,儘快恢復健康。

「復陽」意味著病毒沒消失

我們理解的「復陽」,就是達到出院標準,出院後核酸檢測又變陽性。

王貴強說,「復陽」的患者可能用「再檢出」更合適。這就意味著患者身上的病毒沒有真正消失,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下呼吸道在肺裡還有病毒。我們做屍檢時,可以看到死亡患者也有很多的病毒顆粒,提示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病毒存在時間比較長,這和SARS、MERS不一樣,這是這個疾病的特點。

出現「復陽」第二種情況,是檢測試劑的敏感性不夠強。這就是為什麼科技部仍在支持提高敏感性檢測方法的研發。在檢測敏感性不是很強的情況下,當處於低病毒水平、低病毒載量的時候,上呼吸道標本就可能查不到。

還有一種可能,一些重症、危重症的老年患者有基礎病,免疫功能低下,會導致持續陽性或者「復陽」。目前持續陽性的病例有一部分,也是醫生們高度關注的情況。

大部分「復陽」患者沒有症狀

「復陽」意味著患者尚未病癒,那麼「復陽」的患者仍然具有傳染風險,需要隔離。

目前,在我國的初步數據中,「復陽」的病例整體發生情況是5%-15%,其中有的地方比率不到1%。總體「復陽」人群不是特別高,但我們要隔離觀察。

臨床上,大部分「復陽」患者沒有症狀,只有極個別的會出現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進展,但病情比較穩定,隔離觀察就可以。王貴強表示,這部分患者我們還在做相應的研究,到底是免疫功能問題還是原來沒檢出,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對「復陽」的患者我們不能大意,要進行密切監測。

一些病例死亡前乳酸偏

高王貴強介紹,重症的病人,預測預警非常重要,我們強調早期幹預,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早期幹預?就是通過挖掘各種早期的預測閾值指標來進行判斷,幫助醫生發現病人病情變重的風險,比如乳酸的問題,我們當時在病例中發現一些死亡病例乳酸偏高,持續三五天,病人最後突然死亡,我們就把乳酸的檢測和它的價值在診療方案有所體現。

相關焦點

  • 乳酸升高是患者死亡「前兆」?復陽率各地不同?這些問題有待研究……
    一些病例死亡前乳酸偏高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科技攻關專家組成員王貴強介紹,重症的病人,預測預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強調早期幹預,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早期幹預?
  • 新冠患者復陽,是因為病毒整合到了他們的基因組?
    pixabay.com 撰文 | 計永勝 責編 | 陳曉雪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復後會出現核酸檢測復陽的情況
  • 新冠患者「復陽」謎局:有人不產生抗體,病毒或慢性攜帶
    視頻截圖武漢多家定點醫院的醫生告訴澎湃新聞,相當一部分「復陽」患者實則是核酸檢測誤差引起的「假陰性」,此外,患者體內病毒未完全清除,出院後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導致「復陽」。亦有數位受訪專家表示,有患者始終無法產生抗體,導致多次「復陽」。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現多例出院患者復陽;廣東省最早於2月25日通報,省內有14%的出院患者出現復陽現象;3月3日天津通報新增2例確診病例出院後核酸復陽,天津已累計通報5例復陽病例;北京市3月7日通報,有患者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但兩周後病毒核酸複查又轉為陽性。全國現有8萬多病例,出院後檢測出復陽的比例大概為0.1%。
  • 1個月近40例復陽,會傳染嗎?「拐點」到了嗎?權威回應!
    1月6日,浙江杭州通報1例新冠復陽患者,曾於2020年4月份在英國確診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12月從廣州入境,抵達杭州後復陽。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科技攻關專家組成員王貴強曾解釋復陽患者的出現,有三種可能:  1、新冠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病毒持續時間比較長。
  • 「復陽」到底什麼情況?
    是患者的陰性結果為「假陰性」,還是體內仍有病毒殘留,或出現間歇性排毒?目前,多名醫學專家認為,「復陽」涉及多方面因素,其原因有待進一步觀察。 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曾在新聞發會上表示,目前各地還沒有發現「復陽」者傳染他人的情況。 2月下旬以來,湖北武漢多名臨床醫生建議,重新評估、提高對患者解除隔離和出院的標準。
  • 上海、湖北復陽病例系再次感染?專家:復發可能性大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此前介紹,可能有一些用激素時間較長、量比較大的患者,病毒從人體清除會延遲,當時測是陰性,再測還會陽性。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認為,患者可能存在間歇性排毒現象。簡言之,「真陰性」並不能代表患者體內病毒被完全清除。 「最近復陽的病例,根據現有的信息分析,也存在幾種可能性。
  • 癌症患者「腿腫」竟是死亡前兆?
    癌症腿腫竟是死亡前兆? 互助君看見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禁嚇了一跳,腿水腫是很多疾病裡都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有時過度勞累都會造成水腫,怎麼到了卵巢癌這邊,腿水腫就變成死亡前兆了? 造成腿部水腫的原因有哪些?
  • 武漢抗疫新策:以出院集中隔離消除「復陽」隱憂
    在礄口區的出院隔離點,羅蘭照護過一名56歲的女性患者。2月17日,這名患者達到了第六版《診療方案》的標準被準許出院。但出院當天,她就找到了街道隔離點,主動要求接受隔離。「那時候,市裡還沒讓出院人員集中隔離。但她說知道自己沒好透,因為出院時醫生告訴她,(CT)片子上還有一丁點炎症沒吸收完。」羅蘭說。
  • 上海發現復陽病例!得過新冠的人會不會二次感染?看法國專家怎麼說
    沒想到,該病例於8月9日下午到上海,8月10日上午就醫,檢測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診斷為無症狀的復陽病例!這一消息再次引發對新冠復陽病人的討論,為什麼會出現復陽?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還會二次感染嗎?復陽病例有沒有傳染性?來看看法國專家怎麼說。
  • 出院後復陽?擔心超長潛伏期?後疫情時代,這五點你必須知道
    導讀 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對輕症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沒有意義 長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許存在,但影響局限,不必擔心 完全符合出院標準者,核酸復陽不代表復發,出院後在家隔離14天 空氣傳播需要特定條件
  • 愈後復陽患者是否有傳染性?打疫苗...
    8月21日晚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對近期外界關注的病毒變異、愈後復陽、冷凍生鮮頻頻被檢測出病毒陽性等問題,以及疫情防控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進行了解答。
  • 對話武大藥學教授丁虹:要正視「新冠病毒症候群」群體的存在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惡化、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炎症瀑布」。2003年後,我開始研究沒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炎藥——甘草酸及其衍生物。它與激素有類似的結構,有類似的抗炎作用,但不抑制免疫器官胸腺。鑑於病毒繁殖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會損傷重要臟器,就聯用了維生素C去抗氧自由基,配合甘草酸的抗炎作用,對組織器官發揮雙重保護作用。
  • 成都疾控的權威解答來了!
    成都疾控的權威解答來了!其中,接觸傳播又包括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指手或黏膜直接接觸患者或病毒攜帶者的痰液、體液、糞便等排洩物等。如果家中沒有確診的患者,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間接傳播:指手或黏膜接觸到患者或病毒攜帶者排出的排洩物汙染的物品表面、密閉空間、口杯碗筷等。這些是我們平時需要防範的重點。
  • 護士警惕:拔針30秒後,患者死亡!
    過了不到一分鐘,患者就倒下死亡。事發後,診所醫生還四處尋找急救藥品,但沒有找到,隨後報警。記者從袁女士處得知,丈夫平素身體健康,沒什麼疾病,唯獨對氟哌酸類藥物過敏。讓人遺憾的是,這是一家沒有任何手續,醫生也沒有行醫資質的黑診所。目前,涉案醫生因為涉嫌非法行醫已被刑拘,魏先生具體的死因,還在做進一步的調查處理。關於魏先生的死因,我們不便評論。
  • 義大利權威機構宣布,該國出現新冠病毒的時間,比中國早三個月
    由於我國率先宣布發現新冠病毒,並實施封鎖隔離措施,所以許多國家就認為,新冠病毒的源頭在我國,是我國導致了「病毒大流行」。曾經因為這個事情,美國方面還口吐狂言,叫囂著要我們進行賠償,這引起了外界的熱議。然而,在對新冠源頭進行追蹤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卻發現,新冠源頭並不在中國,早在中國發現之前,新冠病毒就已經存在了。而之所以各國不清楚這個事情,主要就是因為,當地政府沒有重視這個事情,就算有人確診了新冠,當地政府也認為這只是「普通流感」,沒有引起重視。有消息顯示,在2019年美國大流感期間,就有許多新冠患者被確認為流感患者。
  •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普遍存在腎功能異常?|鈦媒體科普
    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 Yoko Furuya 博士解釋道,隨著新冠病毒進入肺細胞,它開始複製並破壞細胞,最終導致病情急劇惡化,當自身免疫系統失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II(ACE2)就被病毒所「綁架」,會破壞患者肺組織並引起炎症,最終結果可能是肺炎。這意味著肺中的「氣囊」會發炎並充滿粘液,使其呼吸困難。
  • 脂肪肝患者鐵蛋白升高,是肝病惡變標誌?是確有其事還是虛驚一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脂肪肝患者鐵蛋白升高,是肝病惡變的標誌?陳先生本來就患有脂肪肝,再加上他到網上搜索後,看到這樣一條信息。血清鐵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貧血時降低,在急慢性肝臟損害和肝病惡化時升高,國內報導肝病惡變患者陽性率高達90%。他看到了肝病惡變時,覺得自己可能就是了,害怕的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 大竹首例患者復陽?已經到重慶去檢查了?……這些都是謠言!
    聽說大竹首例患者周某復陽了?好像身體很不好,都到重慶去檢查了?……近段時間,關於大竹新冠肺炎患者周某的傳聞,在一些微信群傳得沸沸揚揚。昨天(6日),大竹首例確診患者周某通過當地一微信公眾平臺發聲——最近,大竹流傳許多關於我的謠言,有人說我又有肺炎了,檢查陽性;也有人說,我去重慶了,身體很不好,更有甚者還有人說我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