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對輕症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沒有意義
長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許存在,但影響局限,不必擔心
完全符合出院標準者,核酸復陽不代表復發,出院後在家隔離14天
空氣傳播需要特定條件,沒有必要因此升級防護和消毒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即可
通風良好的區域,在地面噴灑消毒劑意義不大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各方勢力的共同努力下,國內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後疫情時代,北大醫院副院長、呼吸科專家李海潮教授就大家關注的幾個問題給出解答。
一、關於抗病毒藥物
就目前證據來看,仍未出現明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至於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是否有效,還有待論證。
因此,對於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輕症患者,用各種抗病毒藥物沒有意義,反而可能有不少副作用。輕症患者絕大多數可以自愈,只需要對症處理即可。
二、關於長潛伏期
目前公認的潛伏期是1~14天,最常見的是3~7天,現在所有的隔離觀察時間都是據此設定的。
至於有報導說潛伏期長達20餘天,個人觀點:
首先,這些都是極少見的個案,而且新聞工作者不是流行病學家,不一定能把可能接觸的情況搞得非常清楚(當然流行病學調查也可能不一定搞清楚,何況還存在故意隱瞞信息的情況),所以,對潛伏期是否真有這麼長,持懷疑態度;
其次,即便真有超長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者,也是極小概率事件,其影響非常局限的,目前還沒有發現超長潛伏期者到處傳播的情況。
總而言之,超長潛伏期也許存在,值得警惕,但從整體來看,其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至少不必因此過度驚慌。
三、關於出院後核酸復檢陽性
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如果經治療後症狀顯著改善、胸部CT顯示陰影明顯吸收,或遺留纖維索條影(以後還會再吸收一些)呈現為恢復期改變,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就可以出院(最近出院標準還增加了抗體陽性)。
這些患者即使出院後核酸復檢為陽性,也並不說明疾病復發!有些患者恢復期相對較長,肺功能未能完全恢復,因此還會覺得易疲勞,活動後氣短,但只要情況在持續好轉就沒有問題。
出院患者如核酸檢測陽性,提示還可能攜帶病毒,也有可能排出病毒。但這些「帶毒者」的傳染病學意義有待進一步觀察,因為核酸陽性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傳染他人。核酸檢測是非常敏感的定性測量,不是定量測量,而病毒傳播效果和病毒數量關係非常大,如果存在病毒,但數量很少,基本就沒有意義。因此大家擔心的「會不會出現類似傷寒瑪麗的持續排毒者」,個人認為可能性極低。
基於目前的證據,複查陽性的恢復期患者,第一,不要擔心疾病復發,耐心康復;第二,出院後隔離觀察14天。
四、關於個人防護
新冠病毒最重要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在公共場所(有確診感染患者的地方)注意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沒必要佩戴N95口罩,把它留給進感染病房的醫務人員吧),儘量避免觸摸公眾設施,觸摸後更不要觸摸自己的顏面五官,回家後正確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