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教育和成長的電影。這是一部曾經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電影,英文名叫Dead Poets Society,直譯為死亡詩社,但是我更願意叫它另一個版本的譯名,春風化雨。這個譯名更能貼近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雖然這是一部外國片,但是跟中國學生的校園生活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每一個場景出現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像每一個進入新的學習階段的我們一樣,隨著校長那一句「金秋九月,桂花飄香,我們迎來了新一屆的學子們」的開始,到給同學們的幾點要求,謹遵學校的校訓,希望你們開啟新的學習生活的篇章。就這樣,我們結束了開學典禮。
影片的開始是威爾頓學院的開學典禮,博士講述學校的傳統,在第一年,威爾頓學院有五位畢業生,去年,我們則有51位畢業,其中,超過75%的畢業生申請到常春藤聯盟的大學。威爾頓學院的四大宗旨是傳統、榮譽、紀律、卓越。典禮上大聲喊出來的宣言,私底下卻被學生們戲稱為「模仿、恐怖、頹廢、汙穢」。這種學校對學生的壓制和學生自嘲式的反抗,在我們的校園生活裡比比皆是。小團體裡,總是流行著各種關於老師和學校的戲謔之談。
繁重的任務,單調枯燥的上課形式,一如既往地開展著。
直到英文老師基廷的出現,改變了這群年輕人。
基廷先生吹著口哨走進來,把學生帶出了課堂,帶他們來參觀往屆畢業生的展覽,告訴他們:「同樣的髮型,和你們一樣精力旺盛,和你們一樣不可一世,世界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他們自以為註定要成就大事,和大多數的你們一樣,他們的雙眼充滿了希望,和你們一樣。他們是否虛度時光,到最後一無所成,就像各位所見到的,這些男孩現在都已化為塵土了。如果你們仔細傾聽,便能聽到他們在低聲耳語,附耳過去,仔細聽,聽見了嗎?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的生命超越凡俗。」基廷先生還教會他們撕掉課本裡關於詩的評價,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
在基廷先生的啟發下,學生們重新組建死亡詩社,開始一步步地覺醒。
片中主要講述了三個學生的覺醒。
尼爾,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有著望子成龍的父親,給他報暑期學習班,為了他的學業砍除他的課外活動,不顧他的意願為他安排好前途,告訴他你只要努力就好了。在父親絕對的威嚴下,他不能在公眾場合頂嘴,不能參加他喜歡的演出,甚至要中斷在威爾頓學院的學習。在得知所有的抗爭都徒勞無力時,他選擇了結束生命。然而,他的悲劇卻被校方怪罪到了基廷老師的身上。
託德,他有著哥哥是威爾頓學院最傑出畢業生的巨大壓力,內向而敏感。他害怕基廷先生布置給他的詩歌任務,他沒辦法放開地表達自己。陶德生日時,他的父母送了他一套桌上文具,和去年的生日禮物是一樣的,可這份禮物,陶德第一次見到就不喜歡。然而陶德的父母卻從沒想過兒子喜不喜歡的問題。他在詩社裡只參與而不發言,他在內心渴望著自由,卻無法勇敢地釋放。直到舍友尼爾的離世和校方對真相的扭曲,讓他瞬間爆發了。在雪地裡痛苦掙扎的他,徹底地醒悟了。最後在基廷先生被迫離開的時候,他第一個站上了桌子,高聲喊出「噢,船長,我的船長!」
查理,這個充滿了浪漫和自由氣質的少年,他積極響應詩社的活動,冒著生命危險勇敢追求自己的真愛。在校刊上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站出來承認了自己的作為,即使受罰也在所不惜。當基廷先生讓大家練習走路,走出自己的風格時,只有查理自信微笑地靠在柱子上,基廷先生問他為什麼不走,他淡淡地說:「我在練習不走路的姿態,基廷先生。」
我們遇到過數不清的老師,他們或許是中學階段嚴肅不苟言笑的教師;又或是大學階段對著課件念稿子不管學生感受的某某教授。但是幸運的人才能遇到那個帶給他靈魂震撼,思想啟蒙的老師,正如基廷先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