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市紮實推進產業扶貧,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農戶在東方板橋鎮的水果島火龍果基地務工。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見習記者 肖開剛「致富花」添香小康路。12月16日,走進東方市大田鎮樂妹村蘭花文化產業園,盛開的蘭花爭奇鬥豔,芬芳氣息撲面而來。「依託蘭花種植基地,村民既能獲得分紅,又能在『家門口』打工,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樂妹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聯春說,發展起來的蘭花產業,幫助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摘掉了貧帽,如今又成為村民奔小康的有力支撐,「真正實現了『造血式』扶貧。」
-
三年時間,近8000人因他走上「致富路」,東方這位「蘭花王子」
他是東方迦南蘭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法祥,2020年4月,他入選了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計劃第二批「南海鄉土人才」。創業幾多坎坷 終成蘭花行家黃法祥是東方市感城鎮寶上村人,小時候家裡比較貧困,輟學後,他跟隨一名經營園藝生意的老闆打工。
-
【外宣窗口】《閩西日報》連城:打造蘭花產業帶 拓寬鄉村脫貧路
,「前店後圃」模式的花卉種植、銷售大棚沿著國道一字排開,走進連城縣聯興蘭花專業合作社的扶貧大棚,上百種、成千上萬盆蘭花琳琅滿目、次第盛開,工作人員在視頻直播區通過直播帶貨,將連城蘭花銷往全國各地。示範區始建於2018年,以「蘭花產業+網際網路+黨建+扶貧+創業」為主導,依託「前店後圃」生產銷售為一體發展模式建設,現有蘭花智能溫室大棚3萬多平方米,蘭花展示區門店6家,2019年蘭花產值1000多萬元,銷售額達400多萬元,帶動13戶貧困戶致富,成為帶動當地群眾經濟收入增長的重要方式。
-
河南駐馬店市驛城區板橋鎮:生態扶貧樹 脫貧路子寬
我們要大力扶持發展林業產業,拓寬扶貧路子,讓林業成為企業和合作社的搖錢樹,成為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的生態扶貧樹。」五彩斑斕、豔麗醉人的楓香林中,板橋鎮黨委書記王建華和鎮扶貧辦負責人一起,查看楓香長勢,梳理該鎮林業發展思路。
-
展扶貧成效|臺北村的「前世今生」
展美麗鄉村畫卷譜脫貧致富華章今天【展扶貧成效】小布帶給大家的是臺北村的「前世今生」2015年,蘭花集團莒山煤礦與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開展結對幫扶以來,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先後投入資金物資近100萬元、協調引進資金近500餘萬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速度,盡銳出戰,勠力向貧困發起猛攻,帶領貧困群眾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階段性目標,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退出。如今的臺北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日新月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美麗鄉村的嶄新藍圖完美展現,脫貧致富華章振奮人心。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扶貧基地小站點 村民增收大產業
月臺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海說:「我們扶貧基地每天參加務工人員200多人,其中附近的、鄰村的有四五十個人,貧困戶有90多個,每月的工資達到2000以上。」像常村鎮月臺村這樣的扶貧基地站點,葉縣共有117個,直接帶貧總人數1627人,輻射帶動近6000人家門口就業。
-
關注2020·冬交會|釋迦果燕窩果等38種特色熱帶農產品亮相東方展館
東方展館吸引各地客商和市民遊客駐足田麗霞強調,東方依託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熱帶特色高效產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政府扶持、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產業扶貧格局,實現組織化產業幫扶全覆蓋。堅持產業扶貧,發揮龍頭企業幫扶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增收。
-
雲南陸良:板橋鎮因村施策實錘戰貧
舊州村陸興糕點廠富裕的村子總相似,貧困的村子卻各不同。雲南省陸良縣板橋鎮是傳統農業大鎮,蠶桑、蔬菜、畜牧是支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板橋鎮因村施策,實錘戰貧力正酣。民族團結聚合力,回漢同心戰貧困板橋鎮舊州村,是陸良縣最大的回漢聚居村,村中一顆歷經600年的古銀杏樹,守望著舊州村的滄桑巨變,也見證著回漢同胞同心戰貧的手足之情。舊州村民趙懷見和陳所英夫婦,創辦陸興糕點廠二十多年,見證了舊州餅業的發展壯大。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經街道辦多方調研考察,逐漸摸索出了利用自主優勢資源發展經濟,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入股轄區發展前景好的涉農企業,以企業託管的方式發展扶貧產業兩種模式。先後投入資金175萬元,分別在星火、陳南、南焦、任李、郝家、蒼渡、信義等7個村建立產業發展基地,集體經濟規模初步形成。
-
東方消防支隊扶貧主題微電影《藍色暖陽》榮獲全國二等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2日消息(記者 李紹遠)近日,根據全國《2020年扶貧日活動方案》安排,由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和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指導,《中國扶貧》雜誌社和新華網主辦的「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活動產生獲獎建議名單,其中海南省東方市消防救援支隊拍攝的扶貧主題微電影
-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 打造「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山西文旅集團著眼長遠,選擇以產業扶貧培育「造血」功能,進而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偏關縣窯頭鄉韓昌溝村農牧業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後。山西文旅集團所屬山投集團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積極探索扶貧產業項目。多次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赴韓昌溝村開展了取土化驗、種植中藥材品種等前期工作,最終確定建設韓昌溝村中藥材種植產業扶貧基地。
-
廣東交通產業扶貧蹚出金光道
金光村是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對口幫扶村。2016年,省交通運輸廳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制定了「強一個支部、修一條道路、建一個基地、推一個品牌、富一方群眾、樹一個示範」的扶貧脫貧攻堅方案。目前,金光村33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八有」,全部達到貧困戶退出標準。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建議省級層面出臺扶貧資產管理與監督辦法,明確主管部門、責任分工、範圍類別、權屬界定、收益分配、經營管護、處置監督等內容,從制度層面確保發揮產業扶貧資產的最大效益;三是探索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扶貧資產管理模式和運營方式。比如開展村集體自營、租賃、委託、入股等運營模式試點,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不流失。促進市場對接,增強產業升級原動力。
-
駐村「幫」丨強產業、引能人 他「織出」雅江扶貧產業
有這麼一幫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走東家、進西家,把村裡當成自己的家;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他們嚴肅黨組織生活,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近年來,衡陽市共派駐扶貧工作隊1481支,派駐村工作隊員3432名,湧現了大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有擔當有作為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隊員
-
中山大學對口扶貧「開」出新花樣
中山大學扶貧工作組與紅塘村「兩委」通過調研,選定集食用、觀賞、藥用價值一體的金絲皇菊作為先期植入產,希望使產業基地能夠衍生出生產與觀光價值。通過菊花園的建設,吸引鳳慶縣城客群,激活城郊周末經濟。經過前期準備工作和地校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高原生態金絲皇菊基地從2019年12月啟動土地整理,今年2月開耕,不到一年這裡就成為了遊人的「打卡地」。
-
「東西部扶貧協作」白果樹村,產業路上「黃金果」
清江南岸白果樹村,盛產椪柑、玉皇柚,種植歷史悠久。10年前,這裡交通不暢,果農靠背或挑提籃小賣,信息閉塞,賣不出好價錢,果農比喻「黃金果」賣成傷心果。2016年,白果樹村春風如雨,建始工商銀行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
-
產業扶貧長期「造血」 貧困戶有了新奔頭
自結對幫扶都平鎮都平社區、大灘、清水灣、三洲4個村(社區)以來,肇慶市政協重點圍繞產業扶貧發力,因地制宜發展香蕉種植項目、蜜蜂養殖、肉牛養殖等「造血式」扶貧產業,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36戶146人通過自己的雙手達到脫貧標準,並為長遠脫貧、防止返貧打下堅實基礎。
-
「小土豆」催生扶貧「大產業」
自山東省棗莊市與重慶市豐都縣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係以來,兩地在「豐都所需、棗莊所能」總基調指引下,豐都縣藉助「滕州—中國馬鈴薯之鄉」金字招牌,引入滕州馬鈴薯種,著力解決豐都傳統馬鈴薯品種個頭小、外觀差、產量低等問題,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助力兩地產業扶貧協作不斷走深走實。
-
中國光大集團《「湯農民」的扶貧路:五年,五個村》
經過簡短的歡迎、見面後,村裡迎來了央企派駐的扶貧第一書記,大家眼裡有了朝向未來的光。往後的五年,湯道財同志先後赴光大集團定點扶貧縣新化縣洋溪鎮山聯村、六竹村、精化村、雙星村、油溪鄉東方紅村任第一書記,積極開展黨建扶助、水災救助、愛心慰問、道路修建等扶貧工作,五年來,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中的多個歷史難題,帶領群眾走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
白沙構建「綠色銀行」產業體系,讓生態紅利惠及百姓
尤其是2019年以來,白沙在已派駐脫貧攻堅中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組建74個駐村扶貧工作隊以及85個鄉村振興工作隊,所有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兼任駐村第一書記,74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全部兼任脫貧攻堅中隊副隊長,構建了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鄉村振興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