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會被未成年親兒子殺死?
太過美麗的妃嬪往往都有毒,她生的孩子也一樣,拓跋珪橫死在親兒子手上時,心裡或許是這麼想的。
天賜六年即公元409年十月十三日,北魏帝國第一任皇帝,時年三十九歲的拓跋珪被他十六歲的拓跋紹殺死,結束了稍顯短暫而卻豐富的一生。
父親被兒子殺害,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是正常事件,即使這個父親於萬民而言,是個暴君,那也不該由兒子親自動手斬殺,可是,拓跋紹就那麼眼睜睜地看著他老父親斷氣。
拓跋紹殺了他父親後想上位,太子哥哥和群臣不幹了,四天後他們就把拓跋紹等一小撮反動派誅滅,拓跋紹終為哥哥作了嫁衣。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會問,為什麼拓跋紹要結果他父親的生命?
事件已過去一千六百多年,當年具體過程,已無人知曉,史書所載,也只能是作為參考。
按常理來說,拓跋珪應該是天命所歸,畢竟他的出生可是很神奇的。某一天賀氏夫人(獻明皇后)遊於雲澤,晚上休息時,夢見太陽從室內升起,她驚醒後看見一道光芒透過窗戶射向天空,賀氏夫人感覺腹內一動,似乎有什麼不同。公元371年七月初七,拓跋珪出生,當夜又有一道光芒照耀夜空。
熟知歷史典故的人,這其實算不得特別稀奇,漢人帝王出生自帶光環的多了去了,可拓跋珪是鮮卑人,也有這麼古怪,看來老天爺還挺忙,各民族的頭頭腦腦都要來一點特別。
拓跋珪能徵善戰,哪怕是不斷地有奸人想要謀害,也常有天助,總能逃出生天,最終建立帝國。
勇猛無敵的人,出生時就與眾不同的人,行事和常人總得不同。比如,他就敢納賀夫人為妾室。
賀夫人是獻明皇后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媽,長得特別美麗。——賀氏估計出美女,當年賀氏夫人也是因為特別美麗,才成為拓跋寔的世子妃。拓跋珪以前沒見過這位姨媽,他前往賀蘭部時,一見姨爹帶著的姨媽,驚為天人。被愛情的箭擊中後的他對母親說,要納姨媽為妾室。賀夫人強烈反對,天底下哪有文明人納自己姨媽為妾的呢?何況當時賀氏已嫁作人婦,不是雲英未嫁的姑娘,哪怕是愛得發了瘋,也不能做下這等事。
拓跋珪才不管那麼多呢,他秘密派人去殺掉了那個可憐的姨爹,然後把他的姨媽接進了宮,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賀夫人的肚子也爭氣,登國九年(394)生拓跋紹。
人長得美,還生了可愛的兒子,賀夫人專寵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拓跋珪忙於治國,對兒子們的管教,實在是乏善可陳。他能給的,無非就是官職和稱號。
天興六年即公元403年十月,他封長子拓跋嗣為齊王,拜相國,授車騎大將軍,比他還小二歲的拓跋紹則被封為清河王,加封徵南大將軍!
他的長子拓跋嗣還不錯,聰明睿智,寬厚弘毅,有聖君風範。可是拓跋紹就不怎麼樣了。拓跋紹為人兇惡殘忍,陰險叛逆,完全不遵守教導,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大街小巷遊逛,搶劫行人,射殺人家的豬狗,有一回看到街邊行走的孕婦,就直接派人抓住,把她肚子剖開,看看胎兒的性別。
拓跋珪知道後,大為惱火,把拓跋紹抓起來,倒懸在井中,眼看快死時才把他拉上來。拓跋珪對犯下大錯的兒子,沒有什麼引導,上來就是一頓暴揍,事後也不有進行反思,沒有讓人教育,倒是拓跋嗣,多次給弟弟講道理,可這弟弟哪裡會照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人本就是敵人,怎麼可能聽得進?
拓跋紹到底有多少次犯錯被罰,後人不太清楚,但是依拓跋珪的行事,想必不少。
自從寒食散傳開以後,拓跋珪就愛上了這東西。原本他就是一個超級自信的人,長年服用寒食散以後,他變得更剛愎自用了。大臣稍不如他的意,他就喊打喊殺,整個朝中瀰漫著惶恐,甚至於有人悄悄地帶著宮裡的東西偷走逃跑。
天賜四年到六年間,拓跋珪先後殺了庾嶽、賀狄乾等七八位大功臣。
拓跋珪毒發起來,應該是極為可怕。昔日功臣人人不安,後宮中人與他相處時間更久,更是人心惶惶。天賜六年十月十三日,賀夫人犯了錯,拓跋珪破口大罵,罵完了仍覺得不解恨,揚言要把她殺掉。只是因為天色已黃昏,行刑不便,所以還在等待中。
賀夫人想到天亮自己就會身首異處,怕得要死,讓人傳信給兒子來救自己。
拓跋紹得知母親有難,與宦官及守衛串通,趁著天黑直接翻牆入宮,直奔天安殿。拓跋珪被驚醒,急忙找自己的隨身腰刀和弓箭,可是怎麼也找不到——怎麼能找得到呢,早被人拿遠了,不但武器找不到,隨從們也都躲遠了,拓跋紹上前,向父親舉起了刀,送他上了西天。
拓跋珪的死,令人唏噓。教子之法不當, 得自吞苦果,但是史上被兒子殺掉的,並不多見。臨死之前,如果他還有知的話,會不會也體會到當時賀夫人丈夫的感受?雖然那個倒黴的男人是因為妻子太美,而他,或許是因為他本身太可怖結果被人幹掉了。
拓跋珪的脾氣向來是不太好的。在立太子以前,他仿效漢武作法,把拓跋嗣的親娘劉貴人賜死,可憐的孩子感嘆自己失去的親娘,哀哀哭泣。拓跋珪大怒,把他召進宮,拓跋珪不想去卻又不敢不去,拓跋珪的侍從說:「孝子事父,小杖則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測,陷帝於不義。不如且出,待怒解而進,不晚也……」就這樣,他心愛的太子一經召喚,在高人的指點下,逃得遠遠得。
賀夫人有沒有犯下大錯?或許並沒有,從她被困只能向年幼的兒子求助可知,幹政的事她是沒做過的。拓跋珪之所以要殺掉她,可能還在於他暴躁多疑。要知道當年的賀夫人,可是他不懼流言求來的心心念念的寶貝啊。退一步講,真的犯下必殺之罪,又讓人飽受等待死亡的煎熬,這就更不對了。
於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原本兇惡殘忍的兒子,扛著替母親打抱不平的旗幟,磨刀豁豁就砍向並不年老的父親了。
拓跋珪終究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