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不管他是作為南唐君主,還是作為詞人,大家都有所熟知。南唐在亡國之後,李煜作為君王就已經不存在,他在詞這方面反而有了一定的成就。
李煜的詞是充滿哀怨的,可謂滿腹愁腸,也正是因為他的經歷,也使得他的詞有了更多的悽美的感覺,即便是落花也有了悲涼之感。
對於李煜的詞,後世人是有很多爭議的,有些人說李煜的這種悽美相思的詞,幽怨悽迷,登不了大雅之堂。
他們認為作為君王總是悲春傷秋,多愁善感實屬不該,事實上,君王也是肉體之軀,真情實感的表達未嘗不可。
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是很清新的,也有讓人陶醉的絕美詞句。而李煜在早期的一首《長相思·雲一緺》可以讓大家解讀他的絕美之詞,有著欲言又止的相思之感,這首詩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的。
第一個角度理解
這首詞從詞牌來看是寫相思的,但是詞牌並不是概括整首詩,因此不一定是寫相思的。這種理解是一般我們常用的解讀詞句的方法,詞人通過描寫一個秋雨的夜晚當中的一位有著相思之苦的女子。
大概的意思就是:姑娘盤著的頭髮,上面有一個精緻的玉簪,姑娘淡色的衣裳搭配著飄逸的羅裙。
可這麼美麗的姑娘呀,卻微微緊皺眉頭,滿臉的愁緒。而窗戶外面秋風蕭瑟,秋天的雨也是滴滴嗒嗒地下著,那稀稀疏疏的芭蕉被雨水打溼了。這樣的場景中,這夜晚這麼漫長,奈何這滿臉愁緒的姑娘怎麼也睡不著!
從這首詞來看,是通過秋天的各種景象去表達一個深閨中的姑娘的滿臉的愁容和心事,這樣的場景讓人心疼不已。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這首詞的上闕寫的是滿肚子心事的姑娘,懷揣相思之苦的姑娘的形象。
然而這首詞不是單刀直入去寫姑娘的容貌和表情,而是從她的穿著以及頭飾等去描寫,更是體現李煜文筆是極其深厚的。
盤起頭髮的姑娘,可見她已經嫁人,但是從「淡」、「薄」這些字眼可以看出姑娘是一個清新淡雅的人,和她滿臉愁緒,多愁善感的性格是很契合的。這樣的一位淡雅的女子之所以滿腹心事,是因為內心有著淡淡的相思之苦。
而這首詞的下闋,就是對環境的描寫,環境的描寫,把相思之情寄於環境和景物中。比如秋風以及秋雨,還有被雨打溼的稀疏的芭蕉,任誰看到此情此景都會難免生出淡淡的愁緒。
也難怪作者一句「夜長人奈何」讓人感覺到了深深的無奈,這慢慢的長夜呀,怎麼也沒有辦法入眠。
整首詞都是充滿愁緒和悵惘之情的,但是沒有很直白地說「愁」,這首詞不得不說是相思這類作品的經典作品,從中也體現出作者文採的出眾。
第二個角度理解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更是看出李煜這首詞的高明之處。上闕寫的是在男人的角度去欣賞美人的姿態和神情,淡色的衣裳加上薄薄的羅裙飄逸著。
女子輕輕皺著眉頭更是她的嬌羞的神態之美。而下闕是對窗外精神的描寫,也就是屋簷下是痴情的男子欣賞著羅裙嬌羞的美人。
而屋外下著雨,滴答打在芭蕉上,屋裡多愁善感的女子嘆息著,看著滿臉愁容的女子,男子滿臉憐惜之情。因此很多人說李煜這首詞是體現了「豔」,上不了大雅之堂,這是後話。
李煜,字重光,生於金陵,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於961年繼位,尊宋為正統,在宋太祖滅南漢後,改稱「江南國主」。
李煜的詞獨樹一幟,甚為後人稱道。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語言樸素自然,個性鮮明,藝術技巧極高,具有很強的欣賞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李煜是個才華橫溢風流與瀟灑的詞人。這套詞傳寫出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為讀者展現了李煜其人、其詞、其性、其情。
這套詞傳還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歷史微藍總結:
這首李煜的詞可以從兩種角度去理解,從這兩個層面去解讀,也是會有不同的感受。事實上,對於這首詞從古到今都會有爭論,然而事實上究竟是怎麼樣的,只有詞人本身才能夠知道。
但是從這首詞來看,所描述的是多愁善感的女子的絕美相思,還是一首很具爭議的豔詞,相信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如果你也喜歡李煜的詞,不妨多去解讀和理解,或許你能讀出一番不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