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帝李煜,這首詞頗具爭議,是相思之苦,或是不雅之豔詞?

2020-12-06 歷史微藍

南唐後主李煜,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不管他是作為南唐君主,還是作為詞人,大家都有所熟知。南唐在亡國之後,李煜作為君王就已經不存在,他在詞這方面反而有了一定的成就。

李煜的詞是充滿哀怨的,可謂滿腹愁腸,也正是因為他的經歷,也使得他的詞有了更多的悽美的感覺,即便是落花也有了悲涼之感。

對於李煜的詞,後世人是有很多爭議的,有些人說李煜的這種悽美相思的詞,幽怨悽迷,登不了大雅之堂

他們認為作為君王總是悲春傷秋,多愁善感實屬不該,事實上,君王也是肉體之軀,真情實感的表達未嘗不可。

李煜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是很清新的,也有讓人陶醉的絕美詞句。而李煜在早期的一首《長相思·雲一緺》可以讓大家解讀他的絕美之詞,有著欲言又止的相思之感,這首詩是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的。

第一個角度理解

這首詞從詞牌來看是寫相思的,但是詞牌並不是概括整首詩,因此不一定是寫相思的。這種理解是一般我們常用的解讀詞句的方法,詞人通過描寫一個秋雨的夜晚當中的一位有著相思之苦的女子。

大概的意思就是:姑娘盤著的頭髮,上面有一個精緻的玉簪,姑娘淡色的衣裳搭配著飄逸的羅裙。

可這麼美麗的姑娘呀,卻微微緊皺眉頭,滿臉的愁緒。而窗戶外面秋風蕭瑟,秋天的雨也是滴滴嗒嗒地下著,那稀稀疏疏的芭蕉被雨水打溼了。這樣的場景中,這夜晚這麼漫長,奈何這滿臉愁緒的姑娘怎麼也睡不著!

從這首詞來看,是通過秋天的各種景象去表達一個深閨中的姑娘的滿臉的愁容和心事,這樣的場景讓人心疼不已。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這首詞的上闕寫的是滿肚子心事的姑娘,懷揣相思之苦的姑娘的形象。

然而這首詞不是單刀直入去寫姑娘的容貌和表情,而是從她的穿著以及頭飾等去描寫,更是體現李煜文筆是極其深厚的。

盤起頭髮的姑娘,可見她已經嫁人,但是從「淡」、「薄」這些字眼可以看出姑娘是一個清新淡雅的人,和她滿臉愁緒,多愁善感的性格是很契合的。這樣的一位淡雅的女子之所以滿腹心事,是因為內心有著淡淡的相思之苦

而這首詞的下闋,就是對環境的描寫,環境的描寫,相思之情寄於環境和景物中。比如秋風以及秋雨,還有被雨打溼的稀疏的芭蕉,任誰看到此情此景都會難免生出淡淡的愁緒。

也難怪作者一句「夜長人奈何」讓人感覺到了深深的無奈,這慢慢的長夜呀,怎麼也沒有辦法入眠。

整首詞都是充滿愁緒和悵惘之情的,但是沒有很直白地說「愁」,這首詞不得不說是相思這類作品的經典作品,從中也體現出作者文採的出眾。

第二個角度理解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更是看出李煜這首詞的高明之處。上闕寫的是在男人的角度去欣賞美人的姿態和神情,淡色的衣裳加上薄薄的羅裙飄逸著。

女子輕輕皺著眉頭更是她的嬌羞的神態之美。而下闕是對窗外精神的描寫,也就是屋簷下是痴情的男子欣賞著羅裙嬌羞的美人。

而屋外下著雨,滴答打在芭蕉上,屋裡多愁善感的女子嘆息著,看著滿臉愁容的女子,男子滿臉憐惜之情。因此很多人說李煜這首詞是體現了「豔」,上不了大雅之堂,這是後話。

李煜,字重光,生於金陵,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於961年繼位,尊宋為正統,在宋太祖滅南漢後,改稱「江南國主」

李煜的詞獨樹一幟,甚為後人稱道。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語言樸素自然,個性鮮明,藝術技巧極高,具有很強的欣賞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李煜是個才華橫溢風流與瀟灑的詞人。這套詞傳寫出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為讀者展現了李煜其人、其詞、其性、其情。

這套詞傳還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多一分書卷氣,感受詩詞的飄逸和靈氣。

歷史微藍總結:

這首李煜的詞可以從兩種角度去理解,從這兩個層面去解讀,也是會有不同的感受。事實上,對於這首詞從古到今都會有爭論,然而事實上究竟是怎麼樣的,只有詞人本身才能夠知道。

但是從這首詞來看,所描述的是多愁善感的女子的絕美相思,還是一首很具爭議的豔詞,相信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如果你也喜歡李煜的詞,不妨多去解讀和理解,或許你能讀出一番不同的滋味。

相關焦點

  • 李煜的「封神」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詞中道出他無盡愁苦
    王國維評價李煜時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在中國文化長河中,「不務正業」的君王也就李煜了,提到李煜想到的不是他是什麼皇帝,而是他那30多首詞作品。對於一個古代的大詞人,我說只有30首作品,大家是不是還有點不相信啊?的確如此,出自他手的只有這30首作品,他在文壇留下的作品加起來也只不過幾千字,但是就是這區區的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最的地位!聽到小編這樣誇李煜,是不是覺得他比蘇軾,辛棄疾牛多了。
  • 清代才子本是上門女婿,卻愛上妻妹,一首詞道盡相思之苦
    在詞壇上,他開創了「浙西詞派」,和陳維崧並稱;在詩壇上,他和王士禎被稱為「詩宗」,人稱「南朱北王」。 他喜歡金石學,好收藏,和王時敏、鄭簠被譽為「清初藏書三大家」。 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曾祖父是明朝的大學士朱國祚。
  • 李煜這首詞,共4句無一不是千古名句,最後9個字也就他寫得出來
    在千年文壇,李煜在「不務正業」的問題上真正達到了極致。說到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當國王時的所作所為,而是他的30多首詩。目前只有30多首歌,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覺得有點意外:就這麼一點點嗎?對!他只有這30件作品可以確定是他的作品。他在文壇上的作品加起來只有幾千字,跟一篇散文差不多。就是這幾千字,將李煜捧上了詞中之帝的寶座。
  • 看詞人筆下,如何妙筆生愁,李煜無愧為詞中之帝
    但是,愁是一種情感活動,沒有色香味形等外殼,什麼樣的事物跟它有相似或相同之處呢?古代詩人並沒有被這個問題難住,他們利用愁緒沒有形狀沒有質量的特點,別出心裁,使用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幾首詞就是比較典型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溫庭筠很經典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美到讓人心碎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作品雖多為書寫女性對遠行丈夫或戀人的相思之苦,但絕大多數是由文人模仿思婦的口吻創作而出。如唐代詞人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便是其中一首經典。所以在《望江南·梳洗罷》中,溫庭筠便以江水、遠帆、斜陽為背景,人物倚樓遠望為主體,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雖然《望江南·梳洗罷》只有短短27字,但可謂寫盡了相思之苦。加上溫庭筠一貫穠豔精巧的風格,此詞又可以說美到讓人心碎。
  • 李煜的這首詞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又一篇佳作誕生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華的亡國之君。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個皇帝,李煜在政治上顯然是非常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李煜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有很高的造詣。
  • 宋詞中的「雅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本文帶你了解一下「雅詞」
    黃升又稱讚張孝祥(兩宋之際的南渡詞人)的詞「無一字無來處,如歌頭、凱歌諸曲,駿發蹈厲,寓以詩人句法者也」。黃升以市井俚俗語為不雅,琢句精麗為不雅,詞語不典為不雅,而又歸結於要求以詩人的句法來作詞。從以上這些言論中可知:在北宋後期,對於詞的風格開始有了要求「雅」的呼聲。
  • 李煜最絕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
    後世有多少人模仿和借鑑過這首詞,史書沒有統計,但是我們從明代文人、評論家卓人月的《古今詞統》中可以窺見一、二,卓人月對這首詞的評價是「: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他說的這個「又」字,正是「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抄到後人都看煩了,可見數量之多。可惜這些模仿之作,我們卻一首都不記得,所以這首詞真正詮釋了那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如果不曾愛過就不會相思,納蘭性德此詞道盡相思之苦,字字皆是淚
    盧氏逝世後納蘭性德心灰意冷,寫過了無數的悼亡詞,以此來紀念他們的愛情,其中大家公認寫得最好的是這首《臨江仙·寒柳》,這首詞情深意重,字字皆是淚,道盡了相思之苦。納蘭性德的是名門之後,以他的身份只要想要妻子,無數的名門閨秀想嫁給他,可是他就是愛盧氏,即使是在他逝世後,也依舊還在思念著對方。
  • 開創寫愁新題材的李煜,600年不曾被人模仿的詞,結果被人截胡了
    李煜的這首《長相思重山》開創了寫愁的新境界,新題材。在李煜之前,文壇中的詩人從未以這樣一個愁字都沒有,卻能句句表現出愁的詩詞。這首名作是李煜後期所創,它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
  • 豪放派辛棄疾的婉約詞,文筆細膩,把相思之苦寫到極致,美到心坎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詞其實是一首"代人賦",也就是說他是代替別人而做,所以這首詞中所提到的主人公也不是他,而是他代寫的那位女子。在這首詞中,他將女子心中的那種相思之苦寫到了極致,令人心碎。《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豔詞」並不是露骨的情慾,而是雅而美的文體
    來源 | 網絡   整理 | 淘小編「豔詞」也叫「側豔之詞」,起源於隋唐到五代這一時期,本來是個正經的本來詩詞體裁概念。但是後來不知道怎麼著,竟成為題材豔冶、辭藻豔麗詞作的專稱,變成了詞的內容、風格的分類概念。
  • 末代帝王李煜這首詞:全篇不用一個愁字,卻寫盡了一世的悲情
    一生波瀾起伏不定,身世變化巨大,連帶著李煜一生的詞作也因此而發生轉變。當年他還生活在宮闈之中,南唐政府穩定繁榮,那是他怎麼會想到有一天會成為階下囚徒,當時李煜的詞中多表現的是花間行樂,兒女私情。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這首詞全部只有四句,李煜並沒有明確的說出「秋天」,也並不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愁怨,全部都是運用側面的事物來表達,整首詞只有一個主要人物,那就是婦人,她在思念盼望丈夫回家。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已經到了哪種地步?即便是萬裡迢迢,也要每天堅持去看一下丈夫歸來的道路。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日就和大伙兒分享被稱作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隨便便拿出來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沒被超越!到底是什麼詞呢?居然能有這般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這8首詞,說盡了一生,美到極致!
    他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但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他坎坷不平的一生,都濃縮在這8首詞裡。01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長相思·一重山》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年幼生活的全部皆是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享樂,心裡只有男歡女愛的情感。這時的李煜,純淨、淺薄,過著悠閒享樂的生活,他還不明白命運所贈與的一切,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 李煜很「香豔」的一首詞,刻畫歌女之輕薄風流,最後9字動人心魄
    到現代,對李煜這樣的評價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我們對於李煜的了解,好像還是停留在他亡國之後的幾首千古名篇上,很少會觸及到李煜做皇帝時期的創作。原因大概是是那時候的創作題材庸俗,詞筆爛豔,不僅會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也不符合自古以來儒家的思想理念。
  • 晏幾道最冷門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太過飄渺迷離,連道學家都被誘惑
    北宋詞風初盛之時,不論是高居廟堂的文人政客,還是市井酒肆的歌女遊人,都很喜愛填詞聽曲。不過在朝的文人多填雅詞,而在野的騷客多寫俗詞豔詞。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豔詞者如才子柳永。彼時,雖有「詞為豔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豔詞」很是鄙夷。
  • 《生查子》相思苦不苦,常常詞中的幾味藥就知道了
    舅舅是位懸壺濟世的郎中,家裡開了一間中藥鋪,陳亞從小跟著舅舅學習司藥,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將這些藥名熟記於心,並時不時地在詩文中活用出來。其中很著名的一句詩叫「花月前湖夜,軒窗半夏涼」,為後人稱道。這兩句詩在描繪出花月掩映小窗的清幽夏夜風光的同時,還巧妙地在其中嵌上了「前胡、半夏」兩味中藥,令這首靜謐的小詩發出淡淡藥香。
  • 辛棄疾的這首詞,被認為是「情詩」,實則暗含處世之道
    這首詞就是宋代的偉大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也許有曾讀過此詩的人覺得這明明是首描寫情愛的詩詞,與處世之道好像不太相關。但要經過細心品讀,你才會真正領悟這其中的奧妙之處,足以讓讀過此詩的人回味許久。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