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獲取更多與美食相關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食小斯
【吃麻辣燙時,就挑這5種不壓秤的食材,服務員:不是同行就是吃貨】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我們更願意吃一些熱乎乎的食物,針對上學和上班一族,午休的時候吃一份麻辣燙,就成了很好的選擇,選幾種喜歡吃的菜,加上一大碗湯,吃進肚裡,又暖喝又舒服,關鍵是價格實惠。#麻辣燙#
麻辣燙基本上都是稱重賣的,葷素分開稱,價格也不一樣,但菜是全都擺出來的,沒了會及時補給,想吃什麼可以自己挑,挑好了稱重結帳,後廚煮熟了之後,湯和食材泡在一起,自己再調製一碟簡單的湯汁,午飯就被安排得妥妥的了。
隨著麻辣燙越來越受年輕人的喜歡,食材也變得多了起來,可是與此同時,價格也越來越貴,以前十幾塊錢能吃飽,現在隨便拿一點點東西都得二三十,並且還吃不飽,要是甩開腮幫子往飽了吃,怎麼也得四五十,如果這樣的話,吃麻辣燙就不划算了。可是,明明葷菜和素菜的價格沒變啊,怎麼一下子就貴了那麼多呢?而且基本也沒怎麼點肉,價格怎麼就差那麼多?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儘管素菜價格便宜,但這些菜,要麼泡在水裡,要麼像是剛剛被洗過,上面有很多的水珠,而且我們挑完之後,都裝在盆子裡,這些都是變相的壓分量。所以這樣算下來,即便沒挑幾片肉,也得二十來塊,真的是連麻辣燙都要吃不起了。然而,我們既然知道了素菜中的這些「貓膩」,自然也就有「應付」的辦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吃麻辣燙時想要吃飽吃好,就挑這5種不壓秤的食材,服務員:不是同行就是吃貨了。
一、手切肉
我自己吃麻辣燙的時候,像豆製品或者肉類,我都會聞一下,雖然有些不雅,但起碼會安全一些,防止商家用一些存放時間比較長的食材以次充好。關於肉類,我覺得手切肉是可以選一些的,選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看一下顏色,聞一下味道,確定新鮮度,之後觀察一下肉的紋理,這樣選出來的肉,基本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肉卷就不要選了,因為正常情況下,一斤牛羊肉的價格是三十塊錢左右,而一份肉卷是100克,500克肉卷的價格還不到20塊錢,這樣的肉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吃的好,真假都不太好判定。
二、粉絲
麻辣燙中的粉絲通常是必選的,而且粉絲非但不壓秤,還有很強的飽腹感,女生要一團粉絲就夠了,煮熟的粉絲又好吃又能代替主食,何樂而不為呢?
三、油豆皮
油豆皮是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壓秤,且營養豐富很能解飽,尤其是煮熟之後,涮在麻醬蘸料中,解饞有好吃,是麻辣燙食材最好的選擇。
四、鵪鶉蛋
鵪鶉蛋素來有「動物中的人參」的稱號,營養價值可比雞蛋,並且無法造假,即使泡在水中,撈出來之後也不「拖泥帶水」,可以放心吃。一顆鵪鶉蛋的分量,通常也就十幾克,不用擔心太重或者壓秤,所以吃麻辣燙的時候,這個「卵中佳品」是一定要選的。
五、菌類
我個人比較喜歡吃菌類,平時吃火鍋的時候,點了菌類鍋底,都會盛出一些當做湯喝。菌類煮熟之後是非常鮮香的,而且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比較多,對人體非常有益。我們常吃的菌類有金針菇、平菇、杏鮑菇、木耳等,這些都屬於素菜,價格比較實惠,煮熟之後的味道是相當棒的。
綜合這5種食材下來,一共也花不了多少錢,再隨便選些其它的菜,20塊錢怎麼也夠了。如果每個吃麻辣燙的朋友都選這些不壓秤的食材,服務員可能就會懷疑,要麼是有經驗的吃貨,要麼就是同行了。
結語:
我是食小斯,愛美食愛分享的90後,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與鼓勵,獨享不如眾享,喜歡可以【分享】【關注】【收藏】【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