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一代王朝落幕。它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卻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衍生了不少時勢造就的英雄。其中最有名的晚清人物,莫過於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在這些曾出現在歷史教科書裡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中,曾國藩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憑藉的就是他卓越的能力。
實際上,曾國藩的仕途並不順,按照他自己說的,在30歲之前,他都是庸人一個: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二是為人傲慢,修養不佳;三是"偽",面對人能有好幾副面孔;四則是好色。
直到直到有位廣敷先生的出現,不僅醫治了他的身病,更醫治了他的心病。這心病的醫治,靠的就是世人皆知的《道德經》。曾國藩苦苦研讀這本集老子智慧於大成的書30年,最終悟出3句話:
"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這句世間真理,直至如今還被不少後世職場人奉為自己的座右銘,希望能時刻注意做到這三點,助自己走上人生巔峰。
勿與君子鬥名
大多數有作為的君子,他們幾乎沒有什麼不良的習慣,但是這類人有一個通病,就是比較看重自己的名譽,並且將名譽看的很是重要。所以和君子爭名譽,無疑是將一群有作為的人當做了自己的對手,這不是聰明人的做法。
如果我們能夠給君子讓名,那結果就不一樣了,這是可以讓自己獲利的一件事情,遠遠大於我們去和君子爭名。
勿與小人鬥利
如果說,不與君子鬥名,是為了避其鋒芒。而不與小人鬥利,則實在是為了減少麻煩之舉。小人者,行事不光彩的人。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對於小人,我們往往都是痛恨的,因為你從來不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背地裡捅你一刀。即使他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暗地裡做點什麼潑糞的事,也實在令人噁心。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不妨讓他三分地,不與其過度牽絆。讓一分利,得一片天空海闊。當然,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還不算是小人,只是為了各自利益的自私人,我們只要謹防不要吃太多虧便罷。
勿與天地鬥巧
有個律師,專做交通賠償這一塊。要是出現問題,他就給人打官司,讓人得到賠償,自己從中獲取利益。他的一個報應,就是很愛賭博,不僅不剩下錢,還到處欠債。為什麼?好比出現問題,比如車出問題,本來是化解惡因的機會,但現在人很聰明,出了問題,就找賠償,錢賠償來了,災禍也一樣來了。
可嘆,世間少有人能懂這個道理。現在人動不動就想著爭取利益,用各種手段,但你爭不過天道的規律。你不知道,凡是各種心機手段爭取到的,都是帶著惡因所以修道人不要爭好處,爭利益。你有福報,自然會給你;沒有福報,你爭到了,都是災禍。這就是現實。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而面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運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對症下藥。你才能永遠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道德經》短短五千言,卻蘊含大智慧。
曾國藩憑藉《道德經》,從這種痛苦中剝離出來,贏來了新的機遇。在讀《道德經》五千字的經典中,曾國藩慢慢悟出了老莊之術的真正奧秘。
《道德經》裡面只有5000多字,卻總結出了無上的人類智慧,涉及政治、哲學、經濟、管理、軍事、倫理、環保、養生以及藝術等各個方面。
尼採將道德經奉為至寶,曾評論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魏源說:"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李嘉誠說:"我一生從未失敗,靠的就是源自道德經的建立自我,追求無我";馬雲多次公開推薦,並說"道德經真是讀到了我的內心深處"......
有人說,《道德經》就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書中很多話語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是意義非凡。
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道德經》字字珠璣,非常深奧,因此對這本書,很多夥伴都說看不太懂,所以,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白話文圖解的版本的《道德經》,內容簡單易懂,不但自己可以在書中尋找做人與處事的大智慧,還能跟孩子一起感受國學文化的薰陶,弘揚中華文化。
書中注釋完整,除卻原文外,還有完整版的解析,難得的是,書中還有600多副的彩圖,所以不用擔心會枯燥。
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覆閱讀,結合自身的情況,就能在無形中,給生活帶來其他的出口。
有時間能在這繁雜的社會沉澱下自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而且書並不貴,只需要69塊錢,現在隨意吃個工作餐都要幾十塊錢了,而這套書卻能看很多年,終身受益。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