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做好這個訓練,你苦練的LSD和間歇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2021-01-17 騰訊網

提升耐力,參加馬拉松比賽,進而在馬拉松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是許多成熟跑者的重要目標;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科學合理地訓練是根本,那麼怎樣才算科學與合理呢?

看完本文你的訓練會更加清晰和有效。

一、LSD本質是打好有氧基礎,間歇跑本質是提升最大攝氧量

長距離慢跑訓練LSD(long slow distance)常常被理解為積累跑量,LSD不追求快,主要以比較輕鬆的慢速跑為主,把時間和距離拉到足夠長,這樣就可以積累相對較多的跑量。

通過LSD訓練,可以有效增強心肺功能、有效燃脂,提高脂肪利用率,節約糖原,提高身體抗疲勞能力,為後期耐力進一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量上去了,自然能力也就慢慢上去了,正所謂由量變到質變。

間歇跑顧名思義,就是帶有間歇休息的跑步,正是因為有了間歇,所以在跑的過程中,你就要跑得較快,通常幾分鐘你就會快速疲勞,這時通過休息幾分鐘,你就能緩過來,然後進行多次重複,這樣的訓練就是間歇跑。

通過間歇跑可以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而最大攝氧量是衡量耐力的「金標準」指標,最大攝氧量提升意味著耐力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

此外,間歇跑還能提升跑步經濟性,讓你以更加省力的方式跑,並且提升身體抗乳酸能力。

二、LSD和間歇跑都是手段,真正實際比賽並不可能像LSD那麼慢也不可能跑到間歇跑那麼快

LSD是一種低強度訓練,是有氧跑,而間歇跑則是一種高強度訓練,是無氧跑,大多數跑者會以低強度訓練為主,將高強度間歇跑穿插其間;

而在實際馬拉松比賽中,你既不可能跑得像LSD那麼慢,除非你是以完賽為目標的佛系跑者,你也不可能跑得像LSD那麼快,你會跑得比平時LSD更快,但比間歇跑慢得多。

這說明一個道理,LSD訓練和間歇跑訓練都是一種提升耐力,提升馬拉松表現的手段。

在馬拉松比賽中,你實際表現出來的配速稱之為馬拉松配速,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而言,其本質是一種混氧跑,也就是說混氧跑會比有氧跑強度高,但又比無氧跑強度低。

通過系統的LSD和間歇跑訓練,其終極目標是提升你的混氧跑能力。

三、究竟什麼是混氧跑

從字面上理解,混氧跑就是混合了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一種跑法,也即並非純粹的有氧運動、也非純粹的無氧運動,其強度在有氧運動之上,又在無氧運動之下。

體內在運動時是否產生乳酸,以及乳酸濃度高低是評價運動究竟是有氧運動、無氧運動還是混氧運動的重要指標。

當運動強度比較低的時候,糖和脂肪充分氧化分解,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以外,基本沒有其他代謝廢物產生,這時就是純粹的有氧運動,我們所說的LSD、輕鬆跑、養生跑、健康跑,往往就是這種情況,這種狀態理論上可以維持很長時間。

在安靜狀態下,體內正常血液中也有一定血乳酸濃度,大約為1mmol/L,而在純粹有氧運動狀態下,體內血乳酸濃度一般為2mmol/L左右。

而隨著運動強度提升,糖開始無氧酵解,此時就會產生乳酸,你這時就會感覺有點難受,但還是能夠堅持的,因為這時乳酸不斷產生,又在不斷被清除,也就是說血乳酸能保持恆定的濃度,同時濃度又不是那麼高,一般介於3-4 mmol/L,有些人介於3-6 mmol/L,此時就稱為混氧運動。

只要糖開始無氧酵解,就標誌著著機體進入了無氧供能參與的運動狀態,但這時無氧供能佔比不是太高,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有氧供能,這就是所謂混氧運動。

混氧運動時,血乳酸雖然有所升高,但處於一邊產生一邊消除的動態平衡狀態,也就是說沒有乳酸越積越多的情況。在馬拉松比賽中,你會竭盡全力跑上3-4個小時,這時的狀態基本就是混氧狀態,這個狀態下你能堅持比較長的時間,但又比較累,絕對談不上輕鬆。

隨著運動強度進一步提升,由於所需的輸出功率越來越大,只有糖酵解才能滿足輸出功率的需要,因此糖酵解供能佔比越來越大,脂肪分解佔比越來越小,乳酸產生越來越多,乳酸產生的速度大於清除的速度;

可以想像,血乳酸濃度會越來越高,可以達到6 mmol/L以上,當高到一定程度,你就會感到極度難受,並很快敗下陣來,跑不動了,間歇跑時基本就是這種狀態,這時就稱為無氧運動。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總結:

有氧運動時,乳酸產生很少,強度中等偏低,這就是所謂LSD訓練;

混氧運動時,乳酸會產生,但濃度不高,乳酸產生和清除保持動態平衡,強度中等偏高,這就是所謂馬拉松配速跑;

無氧運動時乳酸大量產生,乳酸產生速度大於清除速度,乳酸在體內不斷堆積,強度很大,這就是所謂間歇跑;

四、重新認識乳酸閾跑

乳酸閾又稱為乳酸門檻,所謂閾值,門檻,其本質就是指一條分界線。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乳酸閾就是指從用氧運動到無氧運動的臨界點,在這個臨界強度以下就是有氧運動,而在這個臨界強度以上就是無氧運動。

但事實上,如果進行逐級遞增運動負荷測試,科學家們發現,存在兩個乳酸閾拐點,分別是第一拐點和第二拐點:第一拐點位於2 mmol/L左右,此時表明身體從有氧運動進入混氧運動;

第二拐點位於4-6 mmol/L,此時則表明身體從混氧運動進入真正意義的無氧運動。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乳酸閾其實僅僅指的是第二乳酸拐點。

由於乳酸閾存在兩個閾值,分別是第一乳酸閾和第二乳酸閾:

第一乳酸閾代表身體從純粹的有氧運動進入混氧運動,這個閾值血乳酸濃度為2mmol/L左右;

而第二乳酸閾則代表身體從混氧運動進入無氧運動,這個閾值血乳酸為4-6mmol/L左右。

第一乳酸閾和第二乳酸閾表達過於複雜,還不如用更為簡潔的有氧閾和無氧閾來表示。

有氧閾代表第一血乳酸拐點,無氧閾則代表第二血乳酸拐點。

有氧閾值以內的運動屬於純粹的中低強度有氧運動,而有氧閾值以上、無氧閾值以下的運動屬於中高強度的混氧運動。而無氧閾值以上的運動屬於高強度的無氧運動。

事實上血乳酸有兩個拐點也即兩個閾值

五、混氧跑的心率期間

混氧跑是一個強度範圍,丹尼爾斯訓練法定義從79%-90%最大心率區間都屬於混氧跑;

而乳酸閾跑更多是一個臨界強度的訓練,丹尼爾斯訓練法界定的乳酸閾跑心率區間非常窄,僅僅為88%-90%最大心率;

為什麼乳酸閾跑心率區間極為狹窄?

那就是因為乳酸閾跑本質是混氧跑的一種特例,是從混氧跑到無氧跑的臨界值,強度稍大就變成無氧跑了,而強度稍低又變成了普通的混氧跑,所以乳酸閾跑強度極難把握。

混氧跑包括馬拉松配速跑和乳酸閾跑兩種

備註:最大心率採用220減去年齡計算,但該值與實際最大心率存在差異,建議實測最大心率。

六、把握好混氧跑讓你在馬拉松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混氧跑包括馬拉松配速跑和乳酸閾跑,可以理解為乳酸閾跑是混氧跑的一種特例,也即從混氧到無氧的臨界強度。

馬拉松配速跑是一種馬拉松專項強度訓練,其要求

心率控制在79%-87%最大心率;

每次的訓練時間控制在40分鐘~110分鐘(1小時50分鐘)

單次訓練控制在周跑量的15%~20%

乳酸閾跑相對強度更難控制,因為強度稍大就變成無氧跑,強度低又變成馬拉松配速跑

心率控制在88%-90%最大心率;

訓練時間方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我們稱之為節奏跑,適合水平較高的跑者,要求中高速奔跑20分鐘不停歇,然後進行休息,也可以休息4-5分鐘後再進行下一組訓練。另外一種我們稱之為巡航間歇,巡航間歇針對普通跑者,每組5分鐘,組間休息1分鐘,可進行4組;

單次訓練不超過周跑量的10%

七、總結

混氧跑是真正的馬拉松專項強度訓練,是銜接LSD和間歇跑的重要訓練形式,做好混氧跑,才能真正提升馬拉松賽場上的表現。

相關焦點

  • 如何提升最大攝氧量?間歇訓練和亞索800訓練法對跑者的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擁有更高最大攝氧量速度的跑者會跑得更快的原因。提升訓練的方法最大攝氧量的大小受到身體素質本身影響外,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兩種能夠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方法:間歇跑和亞索800訓練法。
  • 間歇跑不算什麼,做過這種訓練你才能真正無所畏懼
    所謂高度專項化的訓練指的是動作模式、供能特點都要與實際比賽高度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說,間歇跑由於速度快,動作幅度會比馬拉松比賽時大很多,供能特點與比賽也有所不同,所以間歇跑很有用,但也並不能神話其作用。
  • 只有吃過間歇跑的苦,你才能迎來PB時的快樂!
    簡單來說,最大攝氧量就是在運動時身體處理氧氣的最大值。它能夠有效地評價一個人的有氧能力。怎麼測試你的最大攝氧量呢?有一個方法叫做12分分跑,你要用盡全力地跑個12分鐘,記錄下你所跑的距離。簡單來說就是跑跑停停,不過在跑的時候,要用上最大有氧心率的90%來跑,在跑完之後,休息同樣的運動時間,再接著跑下一組。在間歇跑的過程中,由於我們在不停的變速衝刺,能夠大大的刺激心肺能力,從而提高最大攝氧量。另外,在間歇跑過程中,因為快速的奔跑中,身體產生的乳酸也會增多,很容易疲勞。在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抗乳酸能力也變強了,從而變得更能跑。
  • 經典12分鐘跑體能測試,計算跑者的最大攝氧量和間歇跑訓練配速
    他設計了一個時間範圍,然後讓測試者在這個範圍內跑步,最後用完成的距離來估算測試者的最大攝氧量和體能水平。肯尼斯醫生把自己的研究發布在1968年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和自己撰寫的關於有氧鍛鍊的暢銷書裡,立刻引起了廣大跑圈的關注和應用。
  • 在跑步訓練中,長距離跑或間歇跑哪個更適合你?
    跑步一段時間後,當我們想要繼續提升自己的跑步水平時,往往會聽到兩個新的名詞——「長距離」以及「間歇跑」。今天就分別來說說長距離跑和間歇跑是什麼?長距離跑在跑步訓練中,長距離跑通常指的是超過26公裡的訓練。
  • 深度解析基普喬格間歇跑訓練原理:背後訓練邏輯值得跑者學習
    間歇跑在許多大神乃至高級跑者中都被視為一種高難度同時高效率、對於耐力提升收效顯著的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練不練間歇跑成為區別你是高級跑者和中級以下跑者的標誌之一,這種劃分也許有些絕對。誠然,不練間歇跑照樣有人能跑進全馬330以內。
  • 間歇跑的特點及訓練計劃
    間歇訓練法是對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統進行訓練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在間歇期內,運動器官得到休息,而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活動仍處於較高水平。如果運動時間較短,練習期間肌肉運動引起的內臟機能的變化,都是在間歇期達到較高水平。因此,無論在運動時還是在間歇休息期,都可以使呼吸和循環系統承受較大的負荷。
  • 間歇跑對於跑步的好處有兩個:一是提高耐力,二是提高跑步經濟性
    所以,想要不停地突破自己,就必須刺激心肺系統讓其達到更高的強度,今天要說的這個方法不管是業餘跑步大咖還是職業運動員都在用,這是一個非常高效的訓練方式。這個訓練方式大家並不陌生,它就是「間歇跑」!「跑步虐我千百遍,我待跑步如初戀」,用這句話來形容間歇跑挺合適的,因為間歇跑的確很「虐」,但只有虐才能讓身體更強。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要提升跑步配速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進行間歇跑練習,提高你的耐久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開始跑步,總是感覺呼吸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自己沒跑多遠就會覺得累了,然而後來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後,自己回過頭來發現現在自己跑一樣的距離並不會覺得很累。
  • 間歇訓練的八大常見問題,讓你正確訓練跑步
    間歇越長,對你有氧系統的發展就越有幫助,對耐力的提高也很有作用。間歇越短,則越有助於無氧系統的發展,更能提高速度。要想跑得快,耐力和速度都不可或缺。間歇訓練中的部分通常選取的長度從200米到800米不等,有些跑者喜歡更長的距離。無論如何,最常用的長度還是400米,因為這方便計算。二.間歇的時候該走多久,或者慢跑多久?
  • 掌握間歇跑訓練方法,提高肌肉耐力,突破減肥瓶頸期!
    不過,慢跑跟間歇跑又是不同的,而慢跑適合新手進行入門訓練,門檻比較低,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速,一般建議6-8公裡/小時的速度是比較理想的。間歇跑訓練強度高於慢跑訓練,熱量消耗更高,間歇跑在分解脂肪的同時不會造成肌肉流失,可以有效鍛鍊肌肉,提升身體的代謝水平。但是,間歇跑需要有一定的體能基礎的人進行訓練,才能駕馭得住,否則很難完成規定了訓練模式。
  • 怎樣才能越跑越快?原來還需要這個訓練!
    怎樣才能越跑越快?原來還需要這個訓練!所以,要想跑得快,就得進行快跑及衝刺跑的訓練。刺激跑步的磷酸原供能系統和糖酵解供能系統,這樣才能越跑越快,不斷突破個人PB。在我們跑步過程中,還有另一個指標是: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是指在人體進行最大強度的運動,當機體出現無力繼續支撐接下來的運動時,所能攝入的氧氣含量,簡單說就是評價一個人運動能力的標準。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提升最大攝氧量,那跑步實力自然能夠提升。
  • 簡談間歇跑
    那麼,間歇跑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揭開間歇跑的防霾口罩,近距離研究一下它的神秘容顏。 速度與乳酸的曖昧 作為鋪墊,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一下跑步速度和乳酸閾值之間的曖昧關係。關於乳酸閾值,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曾經講過,就是指體內開始堆積乳酸的門檻(參見:排酸跑真的能排酸嗎?)。
  • 間歇訓練「跑崩」原因分析
    間歇訓練法——是德國中長跑教練員波·格施勒和生理學家萊茵德爾於20世紀40年代共同創造的。捷克著名長跑運動員扎託皮克運用此方法創造了18項世界記錄。 間歇訓練是指兩次練習內容之間有一個間歇(休息)階段。間歇(休息)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本堂訓練課的訓練目的。 間歇訓練的最大特點:通過較高運動負荷的心率刺激,使運動員機體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在運動員心率未完全恢復到安靜水平時,開始進行下一組練習。
  • 怎樣才能越跑越快?原來還需要這個訓練!終於知道了!
    很多小夥伴,3月就開始堅持跑步打卡了,經過近一個月的跑步訓練,日漸恢復了從前的跑步實力。但是,我們還是遇到了另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越跑越快?當然,這個問題只針對於想突破個人PB的跑友。如果平時只是簡單地跑個步,運動一下,也可以不用理會這篇文章。不過,既然熱愛跑步了,多深入了解一下跑步知識,總歸還是好的。
  • 間歇跑:每個跑者的魔鬼訓練,為什麼這樣說?
    間歇跑:每個跑者的魔鬼訓練,為什麼這樣說? 在跑步中,我們的間歇跑又是什麼?
  • 挑戰傳統間歇,更好地刺激乳酸能量系統:「湯普森新間歇跑」
    為什麼要用更快配速來跑過恢復間歇  大部分跑者都知道,間歇跑的速度階段基本上會出盡全力,達到個人最大攝氧量的90%以上,所以在兩次速度跑之間,一般需要幾分鐘時間讓心率回落,能量再生,為下次速度跑做好準備
  • 提高速度和耐力,LSD如何訓練?
    許多跑者在日常的跑步訓練中,總會遇到跑步能力如何提高的瓶頸。間歇跑和力量訓練可以從速度和距離上提升跑步能力。在如何跑得更遠的問題上,除了這些訓練外,一個很重要的訓練便是LSD練習。它是低強度,長距離的有氧訓練,在半程和全程馬拉松的訓練中經常被使用。身體中是依靠什麼物質來進行有氧氧化來供能的呢?一個是糖,另一個是脂肪。由於脂肪氧化需要更多的氧氣,且產生過多的酸性堆積不利於維持體內平衡,因此較好地動員脂肪供能,節省糖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
  • 是時候練間歇跑了!
    間歇跑的好處 1、提升最大攝氧量,增強跑者的心肺功能 最大攝氧量指當你達到運動極限時,你能夠攝取的最大氧氣量,這個值越高,代表你的耐力越好。
  • 如何執行一個有效的跑步間歇訓練?
    什麼是間歇訓練?  間歇跑是一種高低強度交錯進行的跑步訓練方式,它把大運動量和高強度的練習拆解成小部分,在每個部分之間安排休息時間,能夠有效地增強體能。對於馬拉松訓練來說,一般選擇每組800到1500的距離。  間歇訓練的原理?  間歇訓練的主要作用是刺激心臟和供氧系統,提高跑步能力。反覆在最大心率和最大心輸出的水平上跑步,心臟會逐漸適應這種節奏,從而提高生理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