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前,一位朋友因有了孩子,想把自己的福克斯賣了,買了輛空間大些的車,因為考慮到實用性。他首先想到的是旅行車,因為習慣了轎車的操控感,且旅行車空間也更大一些。但是思前想後,對比了多款旅行車後,最終還是放棄了,選擇了一款MPV,原因是不保值。但至今還略微遺憾地表示,真的喜歡旅行車,感覺旅行車更有品位。
是呀,在中國,有很多人特別喜歡旅行車,都覺得開著一輛旅行車很有腔調。但真正去買的人卻不多,即便這樣的車在歐洲滿大街都是。正因如此,引入到國內的旅行車也沒多少,大眾蔚攬、奔馳C旅行版、寶馬3、5系旅行版、沃爾沃V60等,且都不便宜。
新技術運用
相比之下,奧迪的旅行車還多點,除了A4 Allroad、A6 Allroad,還有地球最強買菜車RS6 Avant。奧迪很聰明,中國人太喜歡SUV車型了,滿大街都是,理由就是底盤高、空間大。所以A4 Allroad這種介於一般旅行車和SUV的跨界旅行車,還是很討巧的。其實奧迪一直想將介於旅行車和SUV的這種細分市場做到一家獨大。於是,Allroad quattro由一款車演變為一個家族,A4 Allroad是其中一員。
這一代A4 Allroad的底盤高度提升了23毫米,這樣對付一些坑窪路面山路完全沒問題。另外,A4 Allroad還採用的奧迪家族的Quattro四驅系統,且是帶了ultra技術的。這是今年奧迪發布的一款全新的四驅系統,稱之為「quattroultra」,帶有「ultra」的奧迪車型,則意味著它們擁有更加出色的燃油經濟性。因此,quattroultra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用來提高車輛的動態性能,而是追求更低的燃油消耗。
這套系統的節油原理在於,可以實現100%的前驅模式,如果採用自動的駕駛模式(駕駛模式有越野、經濟、舒適、自動、動態、個性化6種模式),在平順的道路上行駛,一般採用的是前驅,如果遇到打滑、坑窪路面時則自動切換為四驅系統。這個切換時間僅僅需要200毫秒。在這種切換下,2.0T的A4 Allroad 在日常狀態下百公裡油耗可以降低0.3L。
當然,這套系統也並非十全十美,例如在日常行駛的鋪裝路面上,後軸最大只能分到一半的扭矩,不能實現之前託森及冠狀齒輪結構的quattro系統的40:60分配比。也就是說,這套系統失去了之前的偏後驅的特性。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內飾變化很多
新一代的A4 Allroad外觀和新A4L很像,從前面看,除了進氣格柵不同,其他幾乎一樣。A4 Allroad前格柵並非像A4L那樣橫條,而是變成豎條瀑布狀,這種造型和奧迪家族的SUV車型相同,估計也是想強調自己的通過性、越野性比普通的旅行車、轎車更強一些吧。當然如果細看的話,變化還是有的,例如翼子板隆起的線條,設計小巧放在門上的兩個後視鏡等。
變化最大的地方,還是在於內飾,確實算得上科技滿滿。MMI、虛擬駕駛艙、無邊框內後視鏡、全景天窗等都是標配。其中運動型(高配)車型配備的是B&O音響,而時尚型(低配)為選裝。運動型還擁有S Line皮革與翻毛皮搭配的運動座椅,還帶有肩部支撐,手感很贊,包裹性很強。
車內最大的亮點是用上了虛擬駕駛艙,車輛信息、導航、娛樂等各種功能整合在了一塊,顯示在液晶儀錶盤,提升用戶體驗。其中導航的顯示在儀錶盤上確實挺炫酷的,但用戶體驗好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首先要把導航做好。目前絕大部分的車載導航,只是個擺設。一年中我開啟車載導航次數為個位數,幾乎都用手機導航。
因為大部分的車載導航太難用了,不僅輸入不方便,而且不準,甚至出現錯誤。記憶最深的一次,去年國慶回老家,使用車載導航,結果路線顯示錯了,居然走錯了100多公裡,導航進入一片荒無人煙的田裡,當時想把顯示屏砸了的心都有,至於具體哪款車就不說了。
而這一代集成在奧迪虛擬駕駛艙中的導航,明顯更加智能,輸入目的地後,也像手機高德導航一樣,提供三種路徑供選擇,且輸入方法也更加方便,是為數不多的幾家能做好車載導航系統的。其實這種虛擬駕駛艙中的導航,在安全性方面確實很有幫助,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在盤山公路上行駛,由於道路盤區,駕駛時必須眼疾手快,此時若在液晶儀錶盤上能顯示後面道路的方向,真的就太省心了。
這一代A4 Allroad也終於用上了電子檔杆了,看上去就高大上好多,手感也非常出色,同時檔杆後方可有調節的高度的手扶箱,這樣握檔杆時胳膊很自然地就有了放的地方。此外,由於電子檔杆變矮變寬了,在操作MMI旋鈕時,手腕可以自然地搭在檔杆上。類似這樣增加用戶體驗的細節還有很多,例如中控臺下面的操作按鈕,具有感應功能,手指剛碰到,對應的圖標就會變大;例如外側門把手開啟方式是協向上拉開方式,這既符合正常的拉門姿勢習慣,也能夠防止兒童誤開車門。
由於A4L是加長版的,所以後排空間自然要大些。A4 Allroad長度4.75米,比A4L短了近7cm,那麼短了的這部分則幾乎全部體現在後排空間上,所以如果真的對比起來,A4 Allroad後排比A4L要小一些。不過這個級別的車型後排即便小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擁擠的。為了讓後排空間看起來大一些,A4 Allroad還在前排座位後面掏空了一塊,不過其後排中間位置比較尷尬,凸起太高,幾乎不能坐人,差不多只能騎在上面了。
雖然後排空間不是優勢,但A4 Allroad的後備箱絕對佔優,這也是旅行車最大特點之一。其正常後備箱空間505L,放倒後可以達到1510L,這樣的空間可以放超過4個登機行李箱。普通的家用物件幾乎都可放進去,這一點比轎車甚至SUV都具有實用性,因為其儲物空間的深度更長。
說說駕駛感受
剛剛推出兩個版本的A4 Allroad動力系統相同,都是2.0T的第三代EA888發動機,配合7速雙離合溼式變速箱,以及配備ultra技術的quattro系統。最大功率252馬力,最大扭矩370牛.米,數據較上一代有所提升。這一代的EA888發動機已經搭載在大眾的一些車型上,表現已經很突出,之前被詬病的一些問題幾乎都得到了解決。
7速雙離合變速箱反應足夠的積極,和發動機配合的很默契,此前的頓挫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在剛起步時如果你加速迅速的話,其實還是能夠感覺到一點點稍微的頓挫,主要體現在1檔到3檔的換擋過程中。但這是微乎其微的,客觀地說,在雙離合領域,比大眾集團做得好的,貌似還沒有。
轉向依舊是奧迪的風格,低速轉向很輕盈,高速時開始加重。指向性很清晰,尤其是在運動模式下:油門反應十分積極,方向很清晰,懸掛的支撐性很好。這種狀態下行駛在盤區的山路上真的很酸爽。
在普通的道路上行駛,懸掛能夠將細微的顛簸過濾掉,即便是很大的顛簸,也不會讓你有輪胎撞擊的感覺。一句話,懸掛儘量在抑制顛簸,但這種抑制不是靠軟綿綿的懸掛來過濾的,而是在於調教手法。
AL頻道小結
目前在國內,旅行車依然比較小眾化,但這一小部分人的熱愛是深沉的,正是他們一點點地傳播著旅行車的文化,逐漸地讓更多的人熱愛起來。同樣,車企也開始重視旅行車,讓旅行車不再僅僅是一種情懷,而更多的考慮到實用性。其中奧迪A4 Allroad則很具有代表性,其更高的離地間隙、更大的儲物空間,以及更加重視用戶體驗的設計功能,足夠吸引追求實用性的消費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