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抒寫一首《清平樂》,僅46字,一氣呵成,道盡世間滄桑

2021-01-13 一盞茶吧

寫文章,對於孩童時期的我們而言,老師們教導的,極其重要的,就是「語句通順」,並不一定非得用上多華麗的辭藻。而重點在於把事情簡單明了地講清楚,梳通順了。

但是,越長大了,文章越寫越多了之後,我們就容易陷入誤區。認為最開始所學的「通順」,已經不需要了,小兒科,如今追求的是「華美」、「高級」。後者似乎才是我們評判文章好壞的標準。

而對於真正有能力、會寫詩詞文章的古代文人墨客而言,他們更多秉承的,還是最初的標準,「簡潔」、「順暢」。如同千古大詞人辛棄疾,他的一首僅46字的《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就被不少後世人評價說,「語言流暢通順,可讀性強」、「句意連貫,詞境不絕」。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

這首詞寫的大致意思是:飢腸轆轆的老鼠,圍繞著床,上躥下跳,蝙蝠圍著昏暗的油燈,上上下下不斷飛著。屋外的狂風怒吼著,還不時夾雜著松濤,加上大雨瓢潑,急促地拍打著屋頂,糊在窗子上的紙都被風撕裂了,就像是它們在自言自語一樣,呼呼地響著。

詞人辛棄疾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到了山林間,已是華發蒼蒼,面容衰老。一陣悽冷的秋風吹來,單薄的布被涼透了。這突然之間,也把自己驚醒,看見的眼前世界,依稀還是夢中的萬裡江山。

辛棄疾在這首詞當中,先是描述了自己房屋的景象,小生物上躥下跳,各自在房屋中歡脫。而這並不屬於它們的生存之地。而屋子之內是這般模樣,屋子之外,還風雨交加。面對著這樣破敗蕭條的居住環境,居住於此的人,想必身心都不會健康與快活。的確,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思緒也尤為複雜。

之後,辛棄疾又說到了自己被罷官,歸隱到山林間。這時候,年紀也漸漸大了,夜間被秋風的寒意吹醒了,想到的、看到的,卻依舊是「萬裡江山」。在自身現狀得不到保障的時候,辛棄疾心心念念的,永遠是國家。

所以說,為什麼當我們在提到辛棄疾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前綴「愛國詞人」。因為當遭逢此種境遇之時,還能夠忘卻當下,心繫國家,實在是少有人能如此。

在這首詞當中,詞人辛棄疾用非常簡短的話語,描繪了自己周邊的環境,多麼破敗與蕭條,與「家徒四壁」,其實也大同小異了。即使當時所出境地不過是「借宿」,但也能夠從一戶人家中,感受到整個國家的興盛與衰敗。

上片的這四句,讀下來,畫面感就非常強烈,而且每一句都是一種動態事物的展現。它們組合在一起,喧鬧但寂寥、蕭條。而且,在這些景象的結合之中,辛棄疾只是作的事物位置的安放,並沒有加上「連接詞」,但卻使得詞句連貫有序,意蘊深刻。

下片,同樣如此,只不過辛棄疾把自己的境遇添加了進去。寥寥幾字,就包含了自己為官、被罷官、歸隱、年老等的意思在裡面。

下片的前兩句,說的是這些年的境遇,而末尾的兩句,說的就是內心,理想破滅和依舊抱有追尋的心態。寥寥幾筆,一氣呵成。辛棄疾在這首詞中,蘊含了太多的現狀與自己所追尋之事。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更深的含義,這是辛棄疾詞作的偉大之處。非常簡短的幾十個字,能夠道盡人世間的滄桑,這也是辛棄疾在經歷了數十年鬱郁不得志地而生出的蒼涼之感。

語言平平淡淡,氣氛卻在字裡行間中都渲染透了。其實,這亦是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在數不盡的詩詞大家中,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多樣,內涵也深刻。

他總能夠在一篇篇的詞作當中,讓我們感受到他內心心緒的強烈奔湧。這都源自於他對國家、對土地的那份永恆不變的忠誠與愛的守衛。

相關焦點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公元1181年~公元1192年,辛棄疾被彈劾後,便被免去了官職,隨後一直在帶湖一帶居住。在這期間,辛棄疾看起來已經是閒散之人了,沒有朝堂之事來煩憂,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是猶豫的。他是個極為愛國的人,國家的局勢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卻也遭受免職。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辛棄疾的一首詞,並竹尋泉,和雲種樹,最後10字更顯恬靜閒適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稼軒性格直爽,為人磊落,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奔騰姿肆、慷慨悲歌。但辛棄疾在創作過程也非常注意意境的設計、色彩的渲染,以及感情的變換,從而使其作品可以收放自如。
  • 電視劇《清平樂》落幕,這15首經典《清平樂》詞,一定要讀一讀
    王安國這首《清平樂》就是這樣的好詞。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傷春、惜春、慨嘆美好年華逝去的情懷,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融情於景,寫景中融進了自己的生活,寫出了自己的性情與風骨,堪稱一首出類拔萃的傷春詞。
  • 辛棄疾最憤世嫉俗的一首詞,罵盡人間、罵盡古今!
    詞帝李煜、詞仙蘇東坡、風流才子柳永、第一才女李清照、詞中之龍辛棄疾……諸多名家,各有千秋,也都為宋詞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更何況讀者各有偏好,實在難分高下。單說詞中之龍辛棄疾,繼承了蘇東坡以詩為詞的主張,更進一步地以文為詞,使的詞之語言更為靈活、題材更為深廣,抒情更加自由。
  • 辛棄疾不多見的一首詞,一波三折,最後12字更顯惆悵情懷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年少時胸懷壯志,青年時代就曾拉起一支隊伍,壯年時更發誓要收復河山。稼軒能文能武,他金戈鐵馬、醉裡挑燈,一把利劍在空中揮舞,令對手見了就膽寒。而作為詞人的辛棄疾,又慷慨悲歌,字裡行間都滿溢著熾熱的愛國情懷。
  • 李煜哀怨的一首宋詞,僅56字,說盡身世之怨、人生之愁、故國之思
    李煜哀怨的一首宋詞,僅56字,說盡身世之怨、人生之愁、故國之思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清平樂》:一個詞牌的前世今生
    也有學者根據「解舞清平樂,如今向誰說」等詩句,認為《清平樂》同《霓裳羽衣曲》一樣,是唐代教坊樂官創作的舞曲。  關於「清平」二字的含義,有學者認為,溫庭筠《清平樂》詞中有「新歲清平思同輦」之句,詞中「清平」即班固《兩都賦序》中「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廷無事」之意。又據《敦煌雜錄》下《願文》中「社稷有應瑞之祥,國境有清平之樂」一句,認為《清平樂》即「清平之樂」,有海內清平之意。
  • 以豪放詞著稱的辛棄疾,他的《清平樂·村居》為什麼描寫田園生活
    《清平樂·村居》是辛棄疾的一首詞作,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清平樂·村居》原詞如下: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楊雨34: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這就是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說實話,唐宋詞是愛情題材的主要領地,親情主題在詞當中出現的概率比友情還要少,可以說簡直是非常罕見,描寫幼兒幼女童趣的作品又更加罕見了!正因為罕見,才尤其顯得珍貴。辛棄疾的《清平樂》就是這樣一首罕見而珍貴的親情詞。
  • 辛棄疾最悲涼的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讀完潸然淚下
    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涼與感慨的佳作——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讀完讓人潸然淚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
  • 詞牌清平樂,樂在清平中。這麼多清平樂詞裡,你最喜歡哪一首?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 多情未必不丈夫,辛棄疾最經典八首婉約詞,每一首皆為佳作
    辛棄疾以他豪邁的詞風,壯懷激烈的文字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但是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多情未必不丈夫。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辛棄疾最經典的八首婉約詞,了解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另一面人生。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 秋風秋雨秋魂,孤身孤影孤人;秋雨,是飄灑在我心裡的一首詞
    秋雨秋雨雖然不那麼纏綿,卻美得悽涼優雅。秋雨洗刷了過往的悲涼與孤單,仿佛在用滄桑的聲音,敘述自己經歷的風風雨雨和數不盡的傷痕。《太常引·秋雨瀟瀟》(詞林正韻第八部 辛棄疾體)陰雲密布雨瀟瀟,處處見蕭條。落葉逐風飄,可憐樹,殘枝亂搖。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辛棄疾很「戲謔」的一首詞,向兒孫交代後事,最後13字卻痛到刻骨
    【臨其詩境】宋代的逆行者,有三位大名鼎鼎,是嶽飛、辛棄疾和陸遊,今天要講的是辛棄疾。辛棄疾也是經典的「馬背上寫詩」,不同於那些文人寫軍旅題材,辛棄疾所寫的軍旅詞乃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是自己的熱望所在。終此一生,辛棄疾所想的就是如何培養兵馬,替朝廷打回中原故土,如果說邊塞在其他詩人的眼裡,是壯麗的景色和取得功名的地方,在辛棄疾眼中,就是實現自己一生夢想的唯一途徑。孰輕孰重呢?但是辛棄疾的結局並不好,年少時雖然意氣風發,做出過不少事跡。
  • 辛棄疾筆下最惆悵的一首詩詞,語言樸實,卻耐人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寫這首詞時,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此時的詞人早已不是少年模樣,漂泊大半輩子,終究是沒能實現自己的心願。此時的他,看透了世間,看透了朝廷,也看透了自己的前半生。被彈劾免職的他閒居在帶湖期間,雖時常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
  • 辛棄疾安慰自己的一首詞,短短4句,寫盡年少的風光,晚年的無奈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歷史名人辛棄疾多以詞人著稱,事實上,他還是個文武全才,他的詞作中經常寫有自己叱吒戰場的風光場面,根據《宋史》記載,他所言應非虛。今天,我們一起看看辛棄疾的一首《鷓鴣天》。這句詞中,辛棄疾回憶了自己年輕時的事跡。《宋史》花了一百八十字左右記載辛棄疾的義軍經歷,他追隨耿京起義,擔任掌書記一職,斬殺叛徒義端和尚。後來,辛棄疾被宋高宗召見,被授予職務,後又斬殺叛徒張安國。此時,辛棄疾最多不過二十三歲。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傑並起。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南宋詞人20年後回憶往事,寫下一首《臨江仙》,道盡了世事滄桑
    南宋詞人陳與義,20年後回憶往事,寫下一首《臨江仙》,道盡了世事滄桑。和李清照一樣,陳與義是個橫跨兩宋的文人,他出生於北宋哲宗皇帝年間,經歷了那場對很多人來說的噩夢——「靖康之難」。一個夜裡,輾轉難眠的他登上了小閣樓,想起20多年前北宋繁華的洛陽,一時感慨萬千,便寫下了這首詞,道盡了世事滄桑。詞的上半闋是對昔年美好生活的回憶。他想起當年常和友人在洛陽南面的午橋宴飲,座中全是英雄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