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 侵權賠償與工傷賠償能否兼得?

2020-12-21 湖南民生網

職工在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交警大隊事故科受理認定對方負全責。其後,職工被依法認定為工傷,並評定了傷殘等級。那麼,該職工在取得交通事故賠償後,能否同時要求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醫藥費、誤工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等費可以要求雙賠償嗎?我國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

■事件:

未及時為職工申報工傷

雙方對簿公堂

袁某為邯鄲市某學校的正式在編職工。2018年9月5日早上,袁某在上班途中行至單位門口時,被一輛電動車撞傷,造成左側三踝骨折、韌帶脫落。事故發生後,袁某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他首次住院16天,其後因病情需要,再次住院14天。

袁某表示,事故發生後,在要求單位為自己申報工傷無果後,他自行向當地的人社部門申請了工傷認定。2018年12月7日,袁某被邯鄲市人社局認定為工傷。2019年3月20日,袁某被邯鄲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工傷九級。

袁某認為,由於學校未能及時為自己申報工傷認定,致使自己在這次工傷中自負了醫療及相關費用5.5萬餘元。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相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責」。2019年11月底,袁某向轄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學校支付自己兩次住院治療期間的住院夥食補助費、醫療器具費、營養費以及護理費等。勞動仲裁委以「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不予受理。袁某隨之提起法律訴訟。

■用人單位: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已發放到位

某學校表示,事故發生後,經交警大隊事故科受理,判定對方負事故全責,負擔全部醫療費用。袁某和妻子曾找到學校,表示被認定為工傷後,其醫療費用應該由單位支付,這和事故責任賠償並不衝突,用人單位應該同時按工傷待遇進行賠償。為此,學校指派專人就此事負責溝通協調,並多次陪同袁某到人社部門諮詢。人社部門表示,由於袁某發生的是交通事故,經交警大隊事故科判定對方為全責,其醫療費用應該由事故責任方負責賠償,工傷保險基金只負責事故賠償後與實際醫療費用產生的差額部分。袁某的交通事故發生後,單位及其本人均未在三日內報工傷科備案,但因為交通責任事故造成的工傷,工傷保險基金只負責事故賠償後與實際醫療費用產生的差額部分,因此,該事故未及時備案對事故賠償並沒有產生影響。目前,袁某進行的傷殘等級認定為九級傷殘,傷殘一次性補助金60067.5元已經補償到位。工傷科需等待袁某上報事故責任賠償數額和醫療費用單據並核算差額後,再進行相關賠償。

■一審:

在編職工人事爭議

不屬法院勞動爭議案件受理範圍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本案系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單位在履行聘用合同過程中因工傷待遇發生的爭議,屬於人事爭議。學校已為袁某繳納了工傷保險,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河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的規定,袁某得醫療費、住院夥食補助費、交通費、傷殘輔助器具費等,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屬於社會保險範疇,依法不屬於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受案範圍,故法院對此不予處理。

對於袁某主張的第一次帶薪休假期間的護理費用,由於其未能提供停工留薪期認定、護理依賴、護理期限的鑑定意見及其他證據,故法院按照袁某受傷之日的河北省居民服務業標準計算,認定袁某的護理費為1751元。

袁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二審:

工傷職工要求醫療費用雙賠

並無法律依據

二審庭審中,袁某表示,本案承擔工傷醫療費用的主體是學校,並非工傷保險經辦部門,故案件應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且應由學校支付相關費用。他認為,《河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條規定:「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到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未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急救,經急救脫離危險傷情穩定後仍需治療的,應當轉到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職工到未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急救的,用人單位應當自職工受到傷害之日起7日內向經辦機構報告。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期限內向經辦機構報告,或者職工經急救脫離危險傷情穩定後未及時轉到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的,職工的工傷醫療費用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事故發生後,袁某的就醫機構並非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恰恰是因為學校沒有在袁某受到傷害之日起7日內向經辦機構報告,導致相關費用未得報銷,因此袁某的工傷醫療費用應當由學校承擔。

二審本院認為,袁某的工傷是由第三人侵權造成的,且學校為其繳納了工傷保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袁某在庭審中自認「交通事故對方當事人陸續向其賠償11500元住院費。」因此,袁某上訴請求學校支付其因第三人侵權造成的工傷醫療費用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此外,二審法院還認為,雖然一審判決學校支付了部分護理費,但由於學校未提起上訴,故法院予以維持。據此,二審法院駁回了袁某的上訴。

■解析:

法無禁止工傷職工可同時要求

侵權賠償及工傷待遇

北京市信利(石家莊)律師事務所陳鑫律師表示,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的,勞動者在向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後,是否還可以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賠償的問題,現行法律並沒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工傷保險關係與交通事故侵權賠償關係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係,勞動者可既以依《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又可依《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獲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規定: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這些規定意味著,在因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的情形下,第三人的侵權賠償,不能減輕或免除工傷保險機構或用人單位的相關責任,但受害人就醫療費不能重複主張。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勞動者因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同時又構成工傷,即使侵權人已賠償,勞動者仍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除醫療費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者獲得交通事故賠償後仍可以依據此條款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賠償。

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其主要責任在於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並及時向工傷保險機構提出申請。工傷賠償是單位職工的一種保險待遇,是為儘快解決賠償而設,也不當然免除侵權人的侵權責任。

相關焦點

  • 上班時請假回家辦私事,返回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還能算工傷嗎?
    小編按:《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工傷」關於如何認定「上下班途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法律講堂】工傷認定+賠償標準
    工傷的定義:工傷指在工作過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患有職業病。工傷只存在於勞動關係中。所以工傷不是你說了算法律有明確規定!那麼到底哪些屬於工傷呢趕緊往下看這些情形屬於工傷《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 ...假期最後一天回公司的路上發生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能否...
    理由是:不是上班路上!張某起訴。一審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潘甲發生交通事故是否是在上班途中。所謂上班途中應當是指在合理時間內,職工從住處到工作崗位的途中。本案中,2011年10月7日處於單位安排的國慶假期期間,潘甲從老家回滬的目的是為了到其上海的住地即單位宿舍休息,以便次日上班,而並非直接到工作崗位上班。其在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的時間不符合上班的合理時間,故該事故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的職工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的情形,不應當認定為工傷。
  • 勞動者的工傷指南:遇到工傷,怎麼辦?|勞洞課堂
    服務業和製造業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可能的職業傷害,包括垃圾中的化學品傷害、流水線機器導致的身體傷害、高溫導致的嚴重中暑、銳器或搬運物品中導致的外傷,以及頻繁發生的交通事故,都屬於工傷的保障範圍。
  • 「受傷了就辭工好好在家休息吧」,員工下班後發生意外如何獲賠
    我們認為容易發生工傷的建築業、運輸業、製造業只排在了第四五類,所以實際上每個企業和勞動者都應該對工傷有一定的了解。發生工傷後引發勞動爭議的概率非常高,特別是上述案例中這種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的情形。大部分企業和勞動者都會認為,已經下班了,員工受傷企業應該沒有賠償的責任。
  • 上班期間回家吃飯 返崗途中發生車禍算不算工傷?
    原標題:上班期間回家吃飯 返崗途中發生車禍算不算工傷?案 情鄧某在一家超市上班,這家超市對員工實行白、晚班兩班制管理,白班時間為7:30-14:30,晚班時間為14:30-21:30,每班7個小時。上班期間,超市未為員工提供夥食,只是規定了每位員工40分鐘的輪流吃飯時間。鄧某因上班地點離家不遠,平時都是回家吃飯。一天,鄧某中午回家吃飯後,駕駛著電動車到超市上班。途中,駕車的鄧某與一輛輕型貨車發生碰撞而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經院方診斷,鄧某有骨折,還有多處軟組織擦挫傷。當地交通管理部門認定鄧某對該次交通事故無責任。事後,鄧某被認定為工傷,超市不服,提起上訴。
  • 保定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鑑定標準及賠償
    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鑑定標準及賠償交通事故傷殘鑑定需要多少錢?但最好不要自己做,最好是在交通事故賠償進入法律程序後通過法院委託做,因為一般情況下,自己做的到了法院程序中,對方不予認可的,但你們可以去問問具體能否構成傷殘或是幾級傷殘等情況。
  • 2020版最全工傷認定及賠償標準!
    那麼到底哪些屬於工傷呢趕緊往下看這些情形屬於工傷《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 工傷賠償,記住這7個時限
    職工在工作中受傷後,怎樣才能使受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最有效的保障呢?在工傷賠償中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要把握好工傷認定、鑑定、賠償過程中的7個重要時間節點。-「01」-提出工傷認定的時間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傷害發生之日或被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應當向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外賣小哥送餐途中撞傷路人 事故賠償由騎手承擔?還是平臺負責?
    經過交警認定,小王駕駛的電動車速度過快,未注意觀察路面情況,負事故主要責任;老張違反規定橫穿道路,負次要責任。 小王認為他是想趕緊把外賣送到客人手上,所以車速才快,而這是在工作途中發生的事故,公司也有必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某配送平臺公司則認為,雖然交通事故是在送餐途中發生的,但主要原因是小王撞傷了老張,與公司無關,而且否認與小王籤訂過勞動合同及僱傭合同。
  • 城鄉統一,誤工費調整……紹興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發布!
    為妥善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統一裁判思路和標準,促進矛盾糾紛就地源頭化解。紹興中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結合紹興本地實際,於9月8日正式印發《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事故發生於2020年1月1日之後:上一年度浙江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害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標準與事故糾紛處理地標準不同的,以標準高者為準)×20年(受害人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傷殘賠償指數。3.
  • 交通事故「私了」賠償協議書範本
    甲乙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本著公平公正,合理合法,以人為本的原則,就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_____地段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就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害達成賠償協議如下:  一、甲方自願一次性賠償乙方各種法定人身損害賠償項目共計人民幣大寫:_____ (小寫:_____元)。
  • 深圳男子上班隔天身亡,家屬要按工傷索賠
    家屬和公司就該男子是否屬於工傷死亡產生爭議,在調解員和社區法律顧問介入後,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協議:商某的死亡不屬於工傷死亡,由公司一次性支付非因工死亡補償款共計36萬元。律師認為,該男子猝死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認定工傷或視同工傷的情形。
  • 為農民工工傷死亡賠償提供法律援助
    司法部近日發布的一起農民工工傷死亡後,其家屬在法律援助下獲得賠償的案例引發關注。餘某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一名機修工。2020年2月22日,公司通知餘某等員工復工復產。餘某當日回公司上班,在進行廠房衛生清掃時不慎跌落致傷,於2月24日經醫院治療無效死亡。
  • 企業篇 | 外賣員送餐途中遭遇車禍,平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後小A在外賣派送途中與他人駕駛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了人身損害,事後交警部門出具了《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小A無責,機動車一方負全責②。      本案中,首要的爭議焦點就是當事人與公司是否成立勞動關係?       外賣配送員系外賣平臺的終端從業人員,與傳統勞動關係有所區別。
  • 全國各省市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匯總(2020年11...
    全國各地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匯總表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授權開展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統一試點的通知》的要求,經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2020年第8次會議審議,決定在全市法院開展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統一城鄉居民賠償標準試點工作,具體事項通知如下:一、全市法院受理的侵權行為發生於2020年4月1日(含本日)後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不再區分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
  • 職工上班時突發疾病下班後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
    職工上班時突發疾病下班後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情形視同工傷。職工如在上班期間已經出現病症,下班後不久病情加重,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應視同工傷。案情介紹周某系第三人常州某衝壓公司職工,衝壓公司為其繳納工傷保險。某日,周某上夜班並且擔任值班長。上夜班期間,周某向與其一起上夜班的同事石某反映腰疼、身體不舒服,其他職工未發現其身體異常,但有職工證明周某死亡前幾天開始就已經出現腰疼、身體不舒服的現象。
  • 車禍致人死亡,一定要民事賠償嗎?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對於致害者,可能會承擔三種責任,一是刑事犯罪責任,二是行政處罰責任,三是民事賠償責任。三種責任可以同時存在,並分開執行。有人會問,一定要民事賠償嗎?《侵權責任法》第18條規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主張賠償,但權利是固定的,如果權利人不行使,那麼就不會發生承擔義務的人。事實上,很多死者家屬寧可不賠償,也要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責任,這是很片面地,也存在較大的錯誤認識。
  • 重磅: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試行)》和《陝西省...
    陝高法﹝2020﹞45號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試行)》和《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情形損害賠償責任比例(試行)》的通知各市中級、基層人民法院,西安鐵路運輸中級、基層法院,本院各部門:《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試行)》和《陝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情形損害賠償責任比例(試行)》已於2020年3月25日經省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審判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交通事故無責任交強險也必須賠償嗎,相關法律規定是什麼?
    交強險的全稱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車人員和被保險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那麼,交通事故無責任交強險也必須賠償嗎,相關法律規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