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外婆再給娃吃鹽,就做這個給她試試

2021-02-17 年糕媽媽育兒

最近,麥麥在超市裡發現了一種超級下飯的無敵拌飯料,拌在米飯裡真的特!別!香!光靠這個料,就能吃下三碗白米飯的那種。

但是!鈉含量真的高到想哭,每100g含有3600mg的鈉,簡直可以和醬油媲美,肯定是不適合給寶寶吃的。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這個「米飯之友」真的是很實在很有用,不管是吃飯、吃麵、喝粥、煲湯.加一點都能香到姥姥家。

那就自!己!做!

麥麥用家裡無添加的頭水紫菜、白芝麻還有豬肉酥,做成了這道1歲寶寶就能吃的無敵拌飯料,簡直是讓寶寶愛上吃飯的神器。

如果你在廚房做這道菜,相信孩子和老公一定忍不住過來偷吃,因為真的超!級!香!如果在村口做這個拌飯料,整個村子都會飄香的那種。一試便知

這個拌飯料也是一道很厲害的調味品。每次發輔食菜譜的時候,總有一些媽媽來問:

嗯,不用加!1歲之前禁鹽,3歲之前儘量保持清淡,能不加的話最好不加。(感覺說了800遍,已經不想再說了

但是很多媽媽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還是忍不住啊——不加鹽、不加醬油等調味料,寶寶根本不賞臉,還是加點吧,反正也不會出什麼事,多吃點比什麼都強呀。

但我們還是要提倡不加鹽,鹽過量危害也多,而且都是慢性的傷害,比如:不利於鈣的吸收、加重腎臟負擔等,不像發燒、咳嗽有明顯的症狀,所以這種危害寶媽們很難察覺。

一日三餐做到健康飲食,寶寶身體正常發育才會有保障哦。小寶寶需要的鈉,從飲食中就能獲取,沒必要額外吃鹽的。

紫菜、肉鬆可以為寶寶補碘補鐵(看吧,不吃鹽也能補碘哦),芝麻自帶醇香。下次奶奶外婆還想給寶寶加鹽的話,就拿出這個殺手鐧!

其實吧,少鹽應該是全家人的行動。尤其對老年人來說,重口味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害無益。所以答應我,一定要做這道拌飯料哦。

菜名:無敵拌飯料

月齡:12m+

食材紫菜、白芝麻、肉鬆

工具:普通鍋

1.食材準備:

2.紫菜用料理棒打碎(也可以直接用海苔);

3.鍋中放入白芝麻,小火炒至微微發黃,加入紫菜碎,翻炒一會兒,紫菜熟了可以看出顏色有些綠色,出鍋前加入肉鬆拌勻即可。

完成:

想讓寶寶覺得飯好吃,真的沒那麼難。今天這道芝麻海苔肉鬆拌飯料,做好後裝入乾淨的密封罐,放到陰涼乾燥處保存,可以吃很久哦~

還有什麼步驟上的疑問,趕緊來留言區提問呀。

【更多推薦】

媽媽們在給娃選擇食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低鈉的。如果你是個特別懶的懶媽媽,那我們也給大家準備好了低鈉的紫菜、肉酥,懶媽媽可以戳下面的小卡片一鍵買齊

低鈉補碘的頭水紫菜,做這道拌飯料必不可少,免洗無沙高品質哦▼

寶寶輔食好伴侶,星球農場肉酥,豬肉酥、鱈魚酥、三文魚酥任你選,讓寶寶愛上吃飯沒那麼難▼

相關焦點

  • 外婆奶奶輪流帶娃,奶奶很淡定外婆卻抱怨帶娃累,原因就在這裡
    薇薇產假結束上班後,就叫外婆和奶奶輪流過來帶寶寶。外婆和奶奶每人都是一替一個月,雖然外婆比奶奶還年輕幾歲,奶奶來帶寶寶從來都沒說什麼。可是外婆卻時常對女兒抱怨:「幫你帶孩子太辛苦,換作是你小時候,帶寶寶的精力我可以帶10個。」為什麼同帶一個寶寶,外婆和奶奶的反應卻不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奶奶以前帶的是男孩,而外婆帶的卻是女孩。
  • 這個東西吃太多,娃更容易生病
    後來又做了人體試驗,科學家們讓健康的志願者每天額外多吃 6 克鹽。下次奶奶外婆還是不聽勸,要吃給娃吃鹽的話,試試說:「科學家們研究出來,鹽吃多了,身體抵抗力會變差,這樣娃會更容易生病的!」也許比跟她說「吃鹽傷腎、容易得高血壓」要來的更戳一些。另外,鹽吃太多,還有一點很不好。它會帶走身體裡部分鈣,一起隨尿液排掉。
  • 奶奶、外婆與廚房
    而後翻過幾年,爸媽經商了,媽媽與奶奶開始輪流執掌廚房大權,那個時候家裡還沒有吃午餐的習慣,中午就隨意做點吃的墊巴墊巴,餈粑、甜酒、糯米、炒麵、灰面粑粑.每一天,奶奶都能在小小的廚房裡端出不同的食物,多元且有滋味。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關於懷孕:姥姥:算著點日子,儘量別到七八月份生孩子,那時候天氣又熱,人又受罪,坐月子都坐不好,以後身體落下病就麻煩了。
  • 聰明的外婆都會這樣做,孩子3歲前可以帶,3隨後就要交給奶奶帶
    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開支,多數的年輕夫妻不得不一同外出工作,家裡的孩子,就只能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在國內,老人帶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公園裡那些遛娃的,十之八九都是一些老年人,本該頤養天年、盡享天倫的年紀,卻還要承擔起帶孩子的職責,究其原因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只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 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如今,特別是在大城市裡面,很多帶娃的老人聚在一起一問,十之八九都是外公外婆,而爺爺奶奶的比例非常少。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來聽聽大家怎麼說。來自上海的安純媽媽:主要原因是心疼女兒,避免婆媳矛盾。
  •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都是外婆帶孩子?這位媽媽的回答一針見血
    難以想像,這是一個外孫對外婆的態度。 他從來不吃外婆做的飯,嫌棄髒,只吃自己帶的速食米飯、巧克力。帥媽我媽做雞蛋羹,一盤子,做好了說你和孩子一人一半。我婆婆做雞蛋羹,一小碗,這麼多年都不知道啥味兒。嗯,想吃可以自己做,婆婆幫我孩子做就挺好了,要懂得感恩。
  • 趁娃睡午覺,寧波這位外婆出了趟門,回來發現孩子不見了!「小
    有一次,孩子睡午覺,外婆出去洗東西了。孩子醒了,發現外婆不在,哭啊喊啊,光著腳一直走到了小區門口。外婆回來發現孩子不見了,還打電話給我說有小偷偷孩子……最後還是被警察叔叔送回來了。給孩子吃冰箱裡的河蝦,結果腹瀉了一個月,臉都黃了,我請假一個月回家帶娃……時過境遷,那些心驚肉跳、哭笑不得的故事,早已成了一個個雲淡風輕的段子。
  • 寶寶到底多大可以吃鹽?是親生的就千萬別這麼做︱健康日曆
    寶媽說孩子太小不用吃鹽,長輩卻說: 不吃鹽哪有勁,腿腳都沒力氣 一點味道都沒有,寶寶都不愛吃 哪那麼多講究,孩子他爸就是這樣餵大的 …… 究竟吃鹽對寶寶健康有沒有影響?怎么正確給娃吃鹽?別急,往下看。
  • 散文||李維維:回憶我的外婆
    時值清明之時,我寫了回憶爺爺奶奶的文章表達對他們的哀思。同樣外婆也和爺爺奶奶一樣在我心目中佔同等重要地位。找岀當年的紙質版文章修改完善變成電子版以告慰外婆的亡靈,願她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永遠安好!外婆的一生和許多平凡的北方婦女一樣忠厚,老實,勤勞,善良。但她的路比別人坎坷的多,她精神上受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承受的。
  • 實錄 | 狼外婆
    外婆,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不,應該說是一個獨裁者。家裡所有人,所有事都必須由她發號施令才行。母親家裡兄弟五個,大舅二舅已經結婚,二姨三姨也已經出嫁!大舅媽和外婆那是水火不容。不得己分家單過了。二舅媽生了三個女兒,明裡暗裡也不知道吃了外婆多少虧,經常偷偷一個人抹眼淚,直到第四胎生了個兒子,日子才稍微好過些。二姨夫呢,家底殷實,在鎮上做生意。
  • 兒童病房外婆圖鑑
    這時,娃又是一陣劇烈咳嗽,護士端著散發著臭雞蛋氣味的霧化藥水而來。中學化學課上,老師千叮嚀萬囑咐要小心地用扇聞法聞臭雞蛋氣味。做霧化,偏要大口呼吸這不可描述的氣味。 電光火石間,外婆找著靈感,扳回一局:「愛派看了要咳嗽的。你看愛派就咳嗽了,我沒看就沒咳嗽。」到底是4歲的娃,實在想不到理由來反駁。
  • 為啥帶娃的總是外婆?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今天我們就來認真八卦一下這個話題。姥姥奶奶帶娃和進化有關鏘寶還很小的時候,我推著他在小區散步,遇到一位怒氣衝衝的姥姥。她對我說:「早晨她剛跟老姐妹約了去公園,結果女兒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把小傢伙丟給她了,害得她在這麼美好的上午還要遛娃。」
  • 別再吐槽老人帶娃了! 進來看看奶奶的一天...
    在婆婆的調教下,寶寶吃飯還算乖,但婆婆餵完寶寶後,自己就胡亂吃一點,饅頭、泡飯,有幾次聽婆婆說胃疼。吃完午飯哄寶寶睡午覺,公公婆婆趁這個時候休息會,或者再做點家務。午睡完,老人帶他去對面公園逛逛,最近他們還會找些自然博物館、西郊公園這些比較遠的地方玩,可能是覺得老去一個地方,寶寶會厭。有時候還會拍些照片和小視頻來匯報下動向。
  • 馬雨陽《小娃》2.0首發!聽完我想再做回小娃
    記憶裡那些無意放大或修飾過的景物變得粗陋而真實,小溪葷成了泥土黃,水滴濺到身上都會覺得髒汙,再不會探下身去。鄰屋的同齡年前已結婚生子,一家人搬進了城裡的開發區,小娃的咿呀聲隔著房門仍清晰可見,而當年石橋邊的其他玩伴早已不知所蹤。院門外銀杏結的球花掉落一地,房簷上還有燕子築過巢的痕跡。
  • 這些「藏鹽大戶」別再給娃吃了,想要飯更鮮,這樣做就行
    在開始今天的菜譜前,咱先來看一條留言▼emmm.確實,像醬油、雞精、味精、蠔油、醬料等,都不建議給小寶寶吃。因為它們鈉含量很高,妥妥的「藏鹽大戶」。。它們那麼會藏鹽,你說是不是比添加劑和垃圾食品更難控制?
  • 不加醬油不加鹽,飯菜裡加點這個,娃能多添一碗飯
    (△圖片來源網絡)不過,這個「米飯之友」真的是很實在很有用,不管是吃飯、吃麵、喝粥、煲湯.加一點都能香到姥姥家。那就自!己!做!如果你在廚房做這道菜,相信孩子和老公一定忍不住過來偷吃,因為真的超!級!香!如果在村口做這個拌飯料,整個村子都會飄香的那種。一試便知
  •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給紅包?寶媽說出原因令人無法反駁
    但是隨之而來的又有一個問題,老人,爺爺奶奶是老人,姥姥姥爺也是老人,那麼孩子是給哪一方老人帶呢?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要感恩?這不快周末了,和同事閒聊到了周末怎麼安排,她說準備去買點禮品和幾件衣服,去看看孩子外婆。
  • 原來,外婆不叫「外婆」
    小時候,大部分的蘇州小孩是與父母一同生活,與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基本是逢年過節的「交情」,但也有部分父母因為忙著打拼,孩子就交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輩人帶大。@小AA要上北大:新的一年已八十多歲的外公外婆又老了一歲,怎麼能讓他們開心,我是一個不太擅於表達感情的人,很想為他們做些什麼,可幫忙做點家務遠遠不夠我們經常為朋友為父母準備禮物卻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一想到他們的年歲和幾年前就準備的壽服,心裡說不出的難受@桃可愛多給麻竹咯
  • 看了這個媽媽做的快手營養美食,我決定對娃再好點……
    從孩子添加第一口輔食,到上幼兒園不在家吃飯,將近三年時間,孩子的每餐口糧基本都是我這個老母親親力親為做出來的(當然,期間也少不了姥姥奶奶的幫襯和教學結婚前的十指不沾陽春水,養娃後的天天在家練刀工,剝紅棗(最苦的差事沒有之一)、煮豬肝(味道觸感絕對一流)、發麵食(天知道原來做個饅頭這麼難)、做蛋糕(一如烘焙深似海)……中式西式樣樣精通、煎烤烹炸十項全能,嘖嘖,娃再不上幼兒園,我都要進化成「中婦家」了(中年婦女版「中華小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