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奶奶輪流帶娃,奶奶很淡定外婆卻抱怨帶娃累,原因就在這裡

2021-02-07 智慧奶奶蘇俠英

薇薇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生兒子天天時,媽媽和婆婆都來伺候月子,由於兩位老人生活習慣不一樣,時不時就弄得不愉快。薇薇產假結束上班後,就叫外婆和奶奶輪流過來帶寶寶。外婆和奶奶每人都是一替一個月,雖然外婆比奶奶還年輕幾歲,奶奶來帶寶寶從來都沒說什麼。可是外婆卻時常對女兒抱怨:「幫你帶孩子太辛苦,換作是你小時候,帶寶寶的精力我可以帶10個。」

為什麼同帶一個寶寶,外婆和奶奶的反應卻不同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奶奶以前帶的是男孩,而外婆帶的卻是女孩。

男娃女娃都是娃,帶娃的感覺卻不同

1、帶女娃比帶男娃省心

幾位媽媽帶寶寶玩沙,快到做午飯的時間了,媽媽就喊寶寶快收拾東西回家。麗麗媽只叫了一聲麗麗就急忙拿著小桶小鏟子屁顛顛地跑過來。而豆丁媽喊破了嗓子,豆丁就像沒聽見一樣一動不動。媽媽走過去一把拽起豆丁的小耳朵,嘴裡還不停地抱怨:「你看妹妹多聽話呀,比你還小呢,媽媽一叫就過來,你這耳朵咋回事,怎麼聽不見媽媽的話?」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媽媽們的抱怨:「人家寶寶都聽話,我家娃你喊他像喊那家人似的。」一般情況下,說這話的大多是男寶寶的媽媽,如果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區別,這些家長就不會抱怨了。

女孩在顳葉中擁有更強大的神經連接,促進了更多複雜的感知記憶的存儲,以及更好的聽力,所以女孩對聲音的語調特別敏感。而男孩則較少聽到迴響在耳畔的聲音,特別是當聲音以語言的形式出現時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男孩的胼胝(pian zhi)體(連接兩個半球的纖(xian)維素束)與女孩的體積不同,女孩的胼胝體能容許兩個大腦半球間進行更多的交叉信息處理,可以同時同質量地完成多項任務,而男孩同時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寶寶們在玩沙的時候,女孩子聽到媽媽的喊聲立即過來,而男孩子卻像沒聽見一樣。

這在媽媽看來,男孩子沒有女孩子聽話,帶男孩沒有帶女孩省心。其實,這是男孩子的生理特質決定的,遭到家長的責怪孩子真的太無辜。

2、帶男孩比帶女孩累

當過媽媽的都知道,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女寶寶吃飽之後很快就會入睡,而男寶寶就比女寶寶睡的時間少,相反男寶寶不僅哭起來比女寶寶聲音大,而且還不女寶寶哭的次數多。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男寶寶和女寶寶的表現也會越來越明顯。

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當寶寶自己會玩的時候,女寶寶常常是拿個娃娃玩過家家,一玩就是老半天;而男寶寶總是坐不住,男寶寶喜歡翻箱倒櫃,男孩子喜歡跑、跳、蹦,還愛舞槍弄棍的,給家長的感覺是男孩子調皮。

之所以男寶寶和女寶寶存在著這麼大的差異,就是因為男孩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多得多,這就使男寶寶的精力比女寶寶更旺盛,體力更出色。

由於男孩子天生喜歡運動,外婆就感覺現在帶男娃要比當初帶女娃累得多。

男娃女娃有區別,要正確對待男寶寶

1、正確對待男孩子的不理睬——保護男寶寶的專注力

由於男孩和女孩性別上的不同,處於同一年齡的男寶寶和女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就會體現出明顯的差距來。一般來說女孩子偏愛觀察人物,而男孩子則喜歡觀察物品。所以家長在帶男寶和女寶的時候也要有所不同。

媽媽們都知道女孩子比男孩子乖,比男孩子聽話,女孩子能做到聲叫聲應,而男孩子你喊老半天他都會不回應。了解的男孩子與女孩子的差異之後,對於家長喊叫男孩子的不理睬,家長千萬不要去責備甚至揪耳朵打罵,否則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要知道正是男孩子大腦處理信息的單一性,才使男孩子做事情注意力更加集中,這種專注力的優勢讓男孩子將來研究成果更加顯著。

2、正確對待男寶寶的破壞力——給男孩子留足探索的空間

曾經有人做過試驗,用一件玩具去逗引寶寶的時候,男寶寶會專注於那件玩具。因為男寶寶對物品比較感興趣,也樂於接受新的事物。例如我家寶寶,平時只要見到之前沒有見到的東西,兩眼都會放光。看見一個盒子便會立即打開來看,看看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剛買回來的新玩具,立即就要拆開,還拿起說明書看看到底是怎麼玩的。看見一個物品總想知道物品的用途等等。

男孩子喜歡敲敲打打,拆拆裝裝,喜歡拆開玩具看究竟。有些家長看到後就責備孩子搞破壞,有的甚至以下次再也不給寶寶買玩具作為懲罰,這就是大錯特錯了。

男孩子的這種表現,並不是說男寶寶天生就具有較強的破壞力,而是男孩子天生愛探究竟,想了解物品的內在原理,比如電筒為什麼會發光,玩具汽車為什麼會自己跑,小兔子為什麼會唱歌等。

專家認為,破壞力強的寶寶往往創造力也強,因為他們探索的機會比別的寶寶更多。

3、正確對待男寶寶的多動——關愛呵護男孩子的心靈

我以前有個同事,因為兒子天生好動,逢人就說孩子有多動症,孩子因此在幼兒園有個外號叫「多動症小朋友」,為此時兒子經常在幼兒園跟別人打架。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總覺得男孩是堅強的,隨口給孩子貼標籤,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就大腦而言,男孩卻要比女孩脆弱得多。男孩的大腦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襲,也更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由於他們的大腦額葉比女孩發展的要緩慢一些,男孩子的自制力也會比女孩弱一些。所以男孩子愛跑愛動愛翻箱倒櫃,這一切都需要媽媽更多的理解、關注和安撫。而不能認為男孩子頑皮搗蛋,就對男孩子大吼大叫,並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制止。別以為男孩子心大就忽略他們的感受,要知道無論男孩子多大,都要記得他們同樣是需要關心和安慰的!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男孩女孩因為性別的不同,生理特質存在著差異,所以家長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公正哦!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我是智慧奶奶蘇俠英: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育兒達人,時光流影籤約作家。現在是兩個孫子的奶奶,專注養兒育孫、隔代教育經驗的分享和傳播,希望這篇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喜歡我文章的請關注@智慧奶奶,同時歡迎您參與討論,謝謝!

相關焦點

  • 聰明的外婆都會這樣做,孩子3歲前可以帶,3隨後就要交給奶奶帶
    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開支,多數的年輕夫妻不得不一同外出工作,家裡的孩子,就只能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在國內,老人帶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公園裡那些遛娃的,十之八九都是一些老年人,本該頤養天年、盡享天倫的年紀,卻還要承擔起帶孩子的職責,究其原因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只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 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如今,特別是在大城市裡面,很多帶娃的老人聚在一起一問,十之八九都是外公外婆,而爺爺奶奶的比例非常少。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來聽聽大家怎麼說。來自上海的安純媽媽:主要原因是心疼女兒,避免婆媳矛盾。
  •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給紅包?寶媽說出原因令人無法反駁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要感恩?這不快周末了,和同事閒聊到了周末怎麼安排,她說準備去買點禮品和幾件衣服,去看看孩子外婆。因為前段時間孩子奶奶有事回老家了,自己和老公又都要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於是就讓孩子姥姥過來照顧了孩子一段時間。
  •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都是外婆帶孩子?這位媽媽的回答一針見血
    相宇的媽媽把他送到這裡,沒過多久也走了。鄉下的生活遠比城市無聊,枯燥乏味。 小男孩相宇很討厭這裡,他對外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遲鈍!」 我沒有女兒,我兒子六歲,現在我就開始愁了,將來讓我去帶孫子我可怎麼辦,能不能只給錢人不去,或者,孩子接我這裡來,我不願意去別人家啊,兒子的家也是別人家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為啥帶娃的總是外婆?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最近帶娃回娘家小住,上午天氣不錯,姥姥就帶著我們去小區裡散步。小廣場上滿是帶娃的阿姨,隨便閒聊幾句,幾乎都是孩子的姥姥。大家忍不住感嘆:「媽媽生,外婆帶,奶奶定期來參觀。」一位姥姥感嘆道:「老大之前就是我看的,現在輪到老二了。
  • 奶奶帶娃VS姥姥帶娃,到底有什麼不同?這4點問題很現實
    於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選擇讓老人來帶孩子,孩子由誰帶?到底是奶奶帶孩子還是姥姥帶孩子呢?就成為了一個困難的話題。丈母娘搬我家住,說是給我帶娃做飯,分明就是監視我一位姥姥接受採訪時抱怨:女兒和女婿都是90後獨生子女,婚後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考慮到小夫妻照顧孩子沒有經驗,我主動提出去家裡照顧。
  •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鄰居趙大媽前兩天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來找我訴苦了,原來是因為兒媳。趙大媽當年為了給兒子結婚買房,每天起早貪黑地打工掙錢,終於給兒子成家了,趙大媽的的身體也累垮了,常年吃藥。
  • 奶奶、外婆與廚房
    奶奶和外婆曾是那裡的主人。她們都是諳熟人間風味的老江湖,下起廚來講究舉重若輕——圍裙一系,火一開,方寸之間有條不紊地將原材料一一放入鍋中,瘦弱的臂膀把控著翻炒的節奏與五味的調和,不論材料的多寡,她們總是能賦予平淡的食物以驚喜的滋味。 那是遙遠的2000年左右,記憶的始端。 沒有零食、沒有泡麵、沒有外賣的年代。
  • 別再吐槽老人帶娃了! 進來看看奶奶的一天...
    看我們白天上班累,老人總想著燒點好吃的給我們補一補,另外寶寶吃的得和大人分開來,因為我說不能加鹽、加醬油,可是公公習慣了重口味,經過這一年多時間,他跟著口味也變得清淡了。這裡要說明一下,為了方便照顧寶寶,老人特地在我們家附近買了套小房子,走路大概20分鐘的樣子。之前在郊區的房子很大,所以一開始住小房子還有點不習慣,這點覺得特別對不起兩個老人。不過婆婆經常安慰我們說,市區買東西方便。
  • 奶奶外婆再給娃吃鹽,就做這個給她試試
    )但是很多媽媽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還是忍不住啊——不加鹽、不加醬油等調味料,寶寶根本不賞臉,還是加點吧,反正也不會出什麼事,多吃點比什麼都強呀。下次奶奶外婆還想給寶寶加鹽的話,就拿出這個殺手鐧!其實吧,少鹽應該是全家人的行動。尤其對老年人來說,重口味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害無益。所以答應我,一定要做這道拌飯料哦。
  • 奶奶帶娃身高猛長,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都是午睡惹的禍
    01奶奶帶娃身高猛長,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問題出在午睡上曾有這麼一件事,金女士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由於事業正處於上升期,金女士帶娃的時間少之又少,正好兒子奶奶閒暇時間很多,也表示樂意幫帶娃,所以她就將兒子交給奶奶帶一陣子。奶奶十分喜歡這個小孫子,經常帶著孫子到處去逛,給他買些好吃的好玩的。在奶奶帶的這段時間裡,娃身高猛長,一個不留神就超越了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了。
  • 奶奶帶娃更放心?一大批奶奶「假帶娃」被揭穿,年輕父母悔青腸子
    最近卻有一批奶奶「假帶娃」行為被揭穿,很多年輕父母看完後腸子都悔青了。張曼生完孩子就一直待在家裡,現在女兒已經5歲了,已經上學了,不需要有人時時刻刻地照顧她。於是張曼就想著出去工作,把孩子給婆婆照顧,畢竟現在家裡只有丈夫一個人的收入,壓力還是有點大的。
  • 趁娃睡午覺,寧波這位外婆出了趟門,回來發現孩子不見了!「小
    還有一些老年人,他們致力於對娃進行審美改造。只要被他們拗過造型,必然就會成為這條街上最靚的崽。悠悠媽我家奶奶總能把我買的服裝單品,以最意想不到的形式呈現出來。有一次,孩子睡午覺,外婆出去洗東西了。孩子醒了,發現外婆不在,哭啊喊啊,光著腳一直走到了小區門口。外婆回來發現孩子不見了,還打電話給我說有小偷偷孩子……最後還是被警察叔叔送回來了。給孩子吃冰箱裡的河蝦,結果腹瀉了一個月,臉都黃了,我請假一個月回家帶娃……時過境遷,那些心驚肉跳、哭笑不得的故事,早已成了一個個雲淡風輕的段子。
  • 如何一眼認出媽媽帶娃,還是奶奶帶娃?這些圖幫你一眼識人
    現階段,提到帶娃的主力軍,非媽媽和奶奶莫屬!然而,媽媽和奶奶跨別一個時代,育兒理念不同,帶出的娃自然也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下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的差別之處吧,簡直不能再形象了!你們能做到一眼辨識誰帶的娃嗎?
  • 散文||李維維:回憶我的外婆
    時值清明之時,我寫了回憶爺爺奶奶的文章表達對他們的哀思。同樣外婆也和爺爺奶奶一樣在我心目中佔同等重要地位。找岀當年的紙質版文章修改完善變成電子版以告慰外婆的亡靈,願她老人家在九泉之下永遠安好!外婆的一生和許多平凡的北方婦女一樣忠厚,老實,勤勞,善良。但她的路比別人坎坷的多,她精神上受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承受的。
  • 致爺爺奶奶的一封信:關於養娃,想對您說這3件事
    粉哥導讀:新生兒的誕生,會給家中帶來無盡的喜悅,但在養娃之路上,也存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尤其是中國家庭受傳統文化影響,多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幫新手寶爸寶媽一同帶娃的習慣,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小夫妻育兒的負擔,但由於兩代人的育兒觀念與方式不同,鬧出的矛盾並不少。有研究顯示,那些得到過(外)祖父母看護的孩子,在整個嬰兒時期以及以後的成長發育得更好。
  • 姥姥帶娃有三大優勢,奶奶怎麼都比不上?過來人一句話揭示真相
    許多過來人都抱怨說:給兒子帶娃是自找苦吃,給女兒帶娃是費力不討好。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有很大的區別,在許多寶媽的心中,婆媳關係是最為難處理的部分,姥姥帶娃就能夠很好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同時,由於母女關係更加親近,寶媽對於姥姥帶娃 會更加安心。
  • 兒童病房外婆圖鑑
    雙職工家庭,平時苦點累點都能撐,一旦碰上孩子生病住院,那真是直接停擺。年休假事假是說請就能請的嗎?甲方爸爸就不用伺候了嗎?客戶就不用跟進了嗎?月度考核就可以打折扣了嗎?單位集體學習就能不去了嗎? 就算老母親再想留在病房,抱著燒到滾燙的娃說「不怕,媽媽在」,很多時候也只能狠狠心往單位趕。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但是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媽媽們都是一個人帶好幾個娃,但是再看看我們自己,一個人帶一個娃就累得不想說話,這還是有奶奶或者姥一起帶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