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一輩人都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太「矯情」,他們覺得我們那一代養育四五個孩子都能養活,而現在的年輕人養育一個孩子,卻總是抱怨壓力太大養不起。這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矯情」,而是現如今,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確實很大。
小夫妻們常常被房貸、車貸、奶粉、尿不溼、各種嬰兒用品等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開支,多數的年輕夫妻不得不一同外出工作,家裡的孩子,就只能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
在國內,老人帶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公園裡那些遛娃的,十之八九都是一些老年人,本該頤養天年、盡享天倫的年紀,卻還要承擔起帶孩子的職責,究其原因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只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孩子在3歲之前,多是由孩子的外婆在帶,等到了3歲之後,就會交給孩子奶奶來接受。對此,很多人認為奶奶的這種做法「很不地道」,畢竟3歲前的孩子最是磨人,也最不容易帶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也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據國家衛建委最新發布的一項數據表明,目前國內有近2000萬的隨遷老人,而這些老人之中,近一半隨遷的目的就是為了照顧孫輩。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男女結婚後,多是女方遷居到男方所在的城市居住。很多女性外嫁出去,第一次生育後,總是照顧不好孩子。因為孩子3歲前特別不好帶,衣食住行都需要照顧,幾乎24小時都要有大人的陪同。多數婆婆對此避之不及,而作為孩子的外婆,卻因為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只能接下這樣的「苦差事」。
無論是孩子的奶奶還是外婆,都有帶娃的經歷,都是過來人,剛出生的孩子有多難帶,她們比誰都清楚。這個時候,就看誰的心裡最心疼女兒了,不用說,自然是做外婆的,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自己的「心頭肉」。
而且剛生產完孩子的女性,一般多少都會有點產後抑鬱,這個時期最容易跟丈夫發生矛盾。當夫妻二人吵架時,比起奶奶,外婆顯然更適合從中調解,這一點結過婚的人自然都有心得體會。因為很多時候,女兒更願意聽媽媽的話而不是婆婆的話。
那麼為什麼孩子到了3歲,外婆又要離開而讓奶奶接手呢?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個道理,老人跟小夫妻倆長期住在一起,總會產生各種矛盾和摩擦的。婆婆兒媳如此,丈母娘和女婿也不例外。
外婆長期駐足在夫妻二人的生活中,就算女婿不說什麼,也會感到恨不自在,有些彆扭的。所以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等到孩子能夠上幼兒園的時候,明理的外婆就會主動「功成身退」了。
孩子3歲後讓奶奶接手,還有一層深意。要知道,孩子到了3歲之後,就是培養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讓奶奶接手,也能很好地避免奶奶「吃醋」,這也是從女兒家庭和睦的角度出發的。
從這幾點來看,這樣明理的外婆,真的很偉大。其實小編覺得,外婆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3歲後孩子不一定就要讓奶奶接手,應該將孩子交給性格好、受教育好的一方來帶,這樣對孩子更有利一些。
當然了,其實不管是外婆帶也好,奶奶帶也罷,作為子女,都要心生感激,不要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他們都已經老了,就像上文說的,到了晚年享清福的時候了,而且帶孩子也不容易,很費體力,老人有時候難免會出錯,做子女的一定要體諒,不要呼來喝去,這樣會對老人造成很大的傷害,一定要謹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