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奶奶帶更聽話,不是奶奶帶得好,三個原因媽媽知道後會心疼

2020-12-21 豌豆媽媽育兒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不聽話,在奶奶面前比較乖。所以很多老人總是會責怪孩子母親,覺得是年輕人不會帶孩子,如果父母了解了孩子在奶奶面前乖巧的原因,是真的會心疼孩子。

我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孩子平時是奶奶帶,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吃手,很少離開奶奶身邊,奶奶的話也十分的少。但是和媽媽在一起,孩子立馬回變得很活潑,甚至偶爾很頑皮。

一旦孩子被老人帶著很乖,家長總有兩個錯誤的認識。

孩子在奶奶面前更乖不是這兩個原因

錯誤認識一、家長的溺愛

很多老人覺得,自己帶孩子孩子很聽話,孩子很少做出叛逆的選擇,甚至很多老人帶孩子,可以讓孩子呆在車子上一天,但是換到孩子父母帶孩子,孩子就會特別的不聽話,這是因為父母總是給孩子太多的選擇,所以時父母過於溺愛自己的孩子,導致的孩子習慣性調皮不聽話。

錯誤認識二、老人管教得更好

老人帶孩子,孩子又乖又聽話,這可不一定是老人管教得更好。畢竟有時候有的老人只能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至於對孩子的管理,很多都是老一輩的方法,訓斥或者打罵,更多的時候,老人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之所以孩子在老人面前更加安靜,真實的原因會讓很多媽媽比較心疼。

為什麼孩子在老人面前會更加安靜

在父母跟前安全感更加充足

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聽話,在奶奶面前更聽話,這可能是孩子在父母跟前的安全感會更加充足。在心理學上,只有我們的內心安全感充足的時候,才有勇氣和信心去做新的嘗試,甚至去試探父母的底線。如果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或者並不知道底線在哪裡的環境中,孩子會保持安靜和乖巧,和我們成人一樣,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環境保持更高的警戒性。

老人對於孩子或許過於嚴厲

2-3歲的孩子,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好奇心最強的時候,如果父母願意給孩子更多鼓勵,孩子會更加願意去嘗試。

相反,老人對於孩子的好動,往往抱有一種:危險、不能動的想法。很多時候,孩子想要去嘗試新事物,都會被老人嚴厲的制止,久而久之,孩子的活動性會被限制,尤其是本身活動量不足的孩子,性情偏於乖巧,老人的不斷制止,阻礙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行動力。

老人體力有限,總是習慣束縛孩子

曾經在樓下看到一個老人,孩子總是想從車子裡出來,但是老人一直在強迫孩子坐在車子裡,出不來,孩子就站在車子裡,老人一邊哄著孩子,一邊推著車子。

很多老人帶孩子,因為體力不夠,都不喜歡孩子下地活動,或者頻繁的運動,害怕自己跟不上孩子的腳步,總是習慣於把孩子束縛於一個固定的範圍內,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在奶奶身邊更安靜,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哭泣,結果都是一樣的。

孩子在奶奶身邊更乖意味著孩子的這些能力不足

孩子的安全感不夠,如果老人並不是一出生就在帶孩子,可能老人並沒有完全融入到寶寶的生活中,具體來說,互動不夠,和孩子的親密接觸不夠。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夠,嬰兒身上有個規律,孩子越小會越好動,2歲孩子的活動軌跡比3歲孩子多且雜,如果孩子過乖,證明孩子和同齡人相比活動能力可能不夠。孩子的認知或要稍許落後。2歲前的孩子屬於感覺運動階段,孩子的認知都來自於通過運動對外界的感知,動得過少,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

所以說,孩子在奶奶身邊更加乖巧,並不是奶奶會帶孩子,相反這背後的原因,都影響著孩子的發育,媽媽們應該會更心疼孩子。

相關焦點

  • 外婆奶奶輪流帶娃,奶奶很淡定外婆卻抱怨帶娃累,原因就在這裡
    薇薇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生兒子天天時,媽媽和婆婆都來伺候月子,由於兩位老人生活習慣不一樣,時不時就弄得不愉快。薇薇產假結束上班後,就叫外婆和奶奶輪流過來帶寶寶。外婆和奶奶每人都是一替一個月,雖然外婆比奶奶還年輕幾歲,奶奶來帶寶寶從來都沒說什麼。可是外婆卻時常對女兒抱怨:「幫你帶孩子太辛苦,換作是你小時候,帶寶寶的精力我可以帶10個。」
  • 千萬別叫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必看!)
    如果孩子不聽話、生活習慣不健康,那麼主要的責任一定是父母的,而不是爺爺奶奶,這個鍋,老人不替你背!但是方法上需要更科學一些,看看老一輩帶孩子可能有哪些陋習吧↓↓↓↓1、吃飯時不讓孩子好好咀嚼寶寶吃飯的時候,他們用小小的牙齒咀嚼,咀嚼後,唾液和食物混合,這樣的混合物通過牙齒的充分磨碎後,一起進入他們的胃。
  • 聰明的外婆都會這樣做,孩子3歲前可以帶,3隨後就要交給奶奶帶
    很多老一輩人都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太「矯情」,他們覺得我們那一代養育四五個孩子都能養活,而現在的年輕人養育一個孩子,卻總是抱怨壓力太大養不起。這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矯情」,而是現如今,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確實很大。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有人說:7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是男是女」;8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出生後是否該換個大房子」;而如今的9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更多地是「寶寶讓誰帶」的問題。確實,現代社會生存成本太高,寶媽全職帶娃固然最好,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是家裡有礦,經濟壓力全讓老公一個人來扛,重壓之下必然會產生家庭矛盾,影響夫妻感情。
  • 被爸媽帶大,和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寶寶,長大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今日問題:爸媽帶大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對童年時期的記憶也不同,有些人記得的是跟父母一家三口的快樂時光,也有一些人只記得爺爺奶奶對自己的疼愛。而顯而易見的是,爸媽帶大的孩子跟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確實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影響了孩子的成年以後的生活。爸媽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被爸媽帶大,和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寶寶,長大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 寶媽出差孩子交給奶奶帶,三個月後竟成這樣,親自帶孩子很重要!
    前言:很多寶媽有了孩子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孩子可能不能親自帶,職場媽媽需要上班,又或者嫌麻煩不願意帶孩子等等。沒兩天小麗就發現孩子挑食的壞習慣,不給他想要的東西就大哭大鬧,之前聽人講道理的孩子現在根本不聽媽媽的話,自己和孩子無形有了隔閡一樣。為什麼奶奶帶了一段時間,孩子會變成這樣?其實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大多比較傳統保守,重點是是不要讓孩子餓著、渴了。
  • 兩姐妹一個鄉下奶奶帶,一個城市媽媽帶,五年後孩子差距很明顯
    王女士和丈夫常年在城裡租房打工,結婚兩年以後她懷孕生下了大女兒,因為當時小兩口還在住出租屋,工資也不高,兩個人自己在城裡過得已經很拮据了,肯定是養活不了孩子,於是就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把她送回了鄉下奶奶家。
  • 1歲男娃不哭不鬧,被奶奶誇「好帶」,結果醫生卻說「智力低」?
    1歲男娃不哭不鬧,被奶奶誇「好帶」,結果醫生卻說「智力低」? 什麼是「難帶娃」?什麼是「好帶娃」?可能不是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好帶」的。 新手爸媽總是為了孩子的事情,每天忙得焦頭爛額。
  • 媽媽走了,男童認奶奶做「媽媽」,每天幫她做家務,樣子讓人心疼
    當他聽到電視裡提到母親節,一下跳起來,他摟著正在做事的奶奶就哭了:「媽媽,媽媽。」奶奶丟下手裡的活心疼地問子涵啥事,小子涵說:「媽媽,節日快樂。」奶奶聽孩子這麼說,瞬間淚水滑落。自從孩子媽媽離開後,子涵一直將奶奶當成媽媽已經一年多。子涵爸爸在2015年結婚,婚後夫妻一起去大連打工。2016年子涵出生,子涵媽媽在家帶孩子,爸爸繼續外出打工。
  • 如何一眼認出媽媽帶娃,還是奶奶帶娃?這些圖幫你一眼識人
    反觀村裡的娃,被奶奶帶後,玩具有限,手裡的風箏還是個殘次品飛不起來,座駕更是三輪車,不過從孩子的笑臉不難看出,孩子還是很享受坐在三輪車上面的樂趣!區別度:75分3.海洋娃vs喜氣娃媽媽帶娃,寶寶睡覺時,媽媽會給娃披上海洋色被子,看起來著實有一種夢幻感。奶奶帶娃,寶寶睡覺時,奶奶就會給寶寶披上喜慶的大紅色的被子,看起來特別喜慶,仿佛過年似的。海洋色VS大紅色,你們更喜歡哪種?
  •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很現實也很扎心!
    然而,因為生活習慣、帶娃觀念的不同,從懷孕、生產到坐月子,堂妹和婆婆之間產生了很多分歧。婚前一直被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堂妹,和豆媽一聊,卻是滿心委屈,聲淚俱下。由於工作原因,現在很多80後、90後,需要老人幫忙照顧家庭和孩子。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奶奶覺得帶娃是給兒媳帶,索性不喜歡兒媳也不帶娃了。還有的是,兒媳不放心婆婆帶娃,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帶娃。當然,還有的是奶奶不喜歡帶娃,也帶不好,最後只能交給姥姥帶。
  • 奶奶帶娃成過去式,小姨帶娃正「流行」,為啥孩子更喜歡被小姨帶
    帶娃是個不輕鬆的話,寶爸寶媽們需要工作,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家中的老人帶,但現在似乎奶奶帶娃成過去式,小姨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掀起一波"小姨帶娃"風。方婷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平時因為工作忙所以孩子都是放在家裡給奶奶帶。方婷發現小孩最近和小姨玩得十分歡樂。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法國女人一個人帶仨娃,中國家庭四個大人看一個孩子,差異卻太扎心閨蜜小林在法國留學的時候,住在一個法國寄宿家庭,女主人每天獨自帶著三個孩子,最小的孩子還只有5個月,每天早上要帶著小寶和二寶,送大寶上學,然後回家還能很輕鬆地管兩個娃,空閒的時候還會跟小林聊天。
  • 奶奶帶娃更放心?一大批奶奶「假帶娃」被揭穿,年輕父母悔青腸子
    而在孩子小時候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家長也應該肩負這個責任,不應該為了掙錢,忽略孩子的成長。△ 奶奶「假帶娃」真的是不管不顧嗎,最常見的「問題」有哪些?老人照顧孩子會疏於教育,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落後老人不懂得怎麼教育孩子,他們理解的照顧孩子,大概就是餓不到孩子,就算照顧得好。在現代社會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放在最核心的重要位置,同時也遵循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準則。
  • 雙胞胎姐妹一個給鄉下奶奶帶,一個自己帶,3年後倆孩子差距明顯
    有一些家庭為了養孩子,通常會將孩子交給老人來帶,而富裕家庭也會選擇找一些保姆來帶孩子。 01雙胞胎姐妹從小分開,一個奶奶帶,一個寶媽帶,3年後相見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前幾天回村的時候剛好碰見了之前的朋友,聊了一會,才知道原來她也在自己生下雙胞胎以後,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都是外婆帶孩子?這位媽媽的回答一針見血
    她生頭胎時,坐月子讓自己婆婆照顧,可婆婆嫌棄她生了個女兒,沒幾天就回鄉下去了,還是孩子外婆主動從千裡之外的鄉下來城裡照顧的。帶孩子就不能工作,工作就不能帶孩子,媽媽體貼她不易,一直幫她照看孩子。 老人身體不太好,有三高,這一年來,盡心盡力負責兩個孩子的起居飲食,上學接送,平時還在家洗衣做飯,料理家務,夫妻倆才有逛街等閒暇時間。
  • 音樂教師奶奶火了,憑自己的專業帶娃很歡樂,網友:出口不凡
    現在很多家裡面都是老人帶娃,他們在帶孩子的時候並不比年輕家長差,反而還給家裡增添更多的歡樂,如果家庭氛圍好,祖孫三代人住在一起也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即便是老人帶大的孩子,他們依然會成長得非常好,而且爺爺奶奶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回憶,這些都是很多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一輩子都可能體會不到的東西。音樂教師奶奶在網上火了,憑藉自己的專業帶娃很是歡樂有這麼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中的是一位奶奶正在帶孫子玩,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奶奶一邊唱歌一邊帶孩子,看起來非常溫馨。
  • 幼兒園老師:我一眼能看出孩子是誰帶大的,奶奶和媽媽差距大
    奶奶帶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但凡是不會自己吃飯的,上廁所需要老師陪著的,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娃。」表妹對此很感慨,明明當年收拾我們跟玩兒一樣的老一輩,遇上了孫子就成了隔代親。「按理說,孩子三歲了還什麼都不會,家長該感到慚愧,但老人家都不這樣,還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