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喜歡出去玩,在公園裡,孩子們玩著玩具,嬉笑玩樂,大人們坐在旁邊嘮著家常,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啊!
帶孩子出去玩,帶上孩子喜歡的玩具必不可少,然而時間長了我們會發現,老人帶孩子出去玩,好像都不喜歡給孩子帶玩具,這是為什麼呢?聽聽這三位奶奶怎麼說。
萌萌奶奶,孫女2歲半
我的孫女2歲,除了颳風下雨等天氣不好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下樓玩,每次下樓玩都要帶好幾個玩具,別的孩子想玩萌萌帶的玩具,萌萌就是不分享,好尷尬!搞得我都不想讓她帶玩具出去玩了。
有一次,萌萌帶了一個玩具寵物松鼠,電動的,做的很逼真,打開開關還會跑,玩具一拿出來就引來了一大波小朋友圍觀。萌萌一看到小朋友們圍了上來就趕緊把小松鼠的開關關掉了,小朋友們追著萌萌要看小松鼠跑,萌萌兇道:「不行,這是我的。」
帶孩子的大人看到小朋友們都想看小松鼠,就「勸」萌萌讓小朋友們看一下,我也在一旁「勸」萌萌要分享,一大波人站在萌萌面前七嘴八舌地說:「放在地上讓它跑一跑」,「你是姐姐,你給弟弟妹妹玩一下」,「看一下又不拿走」。
可能是「人多勢眾」,萌萌一下子被「勸」的哇哇大哭,手裡緊緊地抱著小松鼠,嘴裡不停地喊:這是我的,我不要給他們玩。最後沒辦法,我只能拉著她尷尬地回家了。
一起玩的都是一個小區裡天天見的熟人,萌萌這麼「小氣」讓我很尷尬。
碩碩奶奶,孫子1歲半
我的孫子剛過1歲半,對什麼都好奇,下樓玩的時候,看到別的孩子的玩具伸手就要拿,所以後來下樓也給他帶幾個玩具。帶了一段時間發現,孫子還小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玩具,玩一會就隨地扔,有時候想回家的時候,發現別的孩子在玩碩碩的玩具,又不好意思要回來。
有一次給碩碩帶了一個泡泡器,碩碩吹出的泡泡吸引了好多小朋友,碩碩吹,小朋友們就抓,玩的可開心了。玩了一會,碩碩又被別的小朋友的小汽車吸引過去了,把泡泡器丟在一邊,一個大孩子就拿起來玩了。
後來,我們要回家了,那個孩子還在玩碩碩的泡泡器,我想要回來,內心掙扎了幾次還是不太好意思,最後他的家長發現我們要走了就說要把玩具還回來,我客氣地說:讓他玩吧!那位家長喊著他的孩子把泡泡器還回來,孩子不太願意。我又客氣地說:讓他玩吧!幾個回合下來,最終我還是沒有把碩碩的泡泡器帶回來。
雖然我的內心是想把孫子的玩具帶回來的,但是又覺得不好意思。因為「面子」,碩碩帶出去的玩具好多都沒帶回來,弄的我都不想給碩碩帶玩具出來玩了。
凱凱奶奶,孫子3歲
凱凱每次出去玩都要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上,這個也喜歡,那個也想帶,最後帶了一袋子出去玩。凱凱喜歡和小朋友們交換著玩具玩,有時候太喜歡了也會互相交換玩具帶回家,結果換過去的玩具再也沒換回來。有時候一個想換,一個不想換,或者換過去了又想換回來,來來回回倒騰,也引發了小朋友間不少的「矛盾」。
有一次,凱凱把他心愛的推土機放在公園的椅子上就去追別的小朋友玩了,回來的時候發現陽陽在玩他的推土機,就想要回來,但是陽陽就是不給,凱凱伸手去拿他就哭,最後他的媽媽給了凱凱一袋餅乾,凱凱暫時不想挖土機的事了。
後來陽陽要回家了,還是不肯把推土機還給凱凱,凱凱不願意,陽陽媽媽就趁陽陽不注意把推土機還給了凱凱。雖然陽陽坐在嬰兒車上立馬哭了起來,但是陽陽媽還是推著陽陽回家了。
但是沒想到,過了好久,突然聽到陽陽的哭聲,原來還是為了凱凱的推土機,我看陽陽哭的那麼傷心就「勸」凱凱把推土機借給陽陽玩一玩,凱凱不同意,我勉強把推土機拿過來遞給陽陽,然後拉著凱凱回家,沒想到凱凱大哭了起來。
後來陽陽媽媽說推土機不知道在哪裡丟了,經過這些事情之後,我就「心有餘悸」,每次都勸凱凱不要帶那麼多玩具出去。都是熟人,看著孩子哭,不給人家玩覺得不夠意思,但是玩具丟了自己心裡也很不好受。
結語
老人覺得自家孩子不願意分享讓自己很尷尬、老人糾結要不要把玩具要回來,老人為了哄別人家哭鬧的孩子而「強迫」自家孩子願意,這些現象其實是老人不明白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以及不清楚孩子間的「玩具規則」。
2對半的萌萌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為什麼別人想玩她的玩具,她一直說「不」?
這其實是2歲半的孩子自我意識的表現。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一書中寫道:兒童從2歲開始,甚至不到2歲,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因此兒童從2歲開始就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
同時孫瑞雪還指出:0-6歲的兒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的構建中去,因此0-6歲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不是自私,是兒童正常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如果孩子無法形成自我,最後就無法走出自我,成年後就真的以「自我為中心了」,也就喪失了「我」與他人、社會分離機會和界限。而成人世界許多的糾紛就是因為無界限造成的。
喪失自我的孩子沒有主見,內心充滿了掙扎,容易被別人的思想左右,迷失自己,這樣的孩子就容易屈從他人來尋求歸屬。
因此,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告訴他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的權利,不願意分享可以說不,同時想玩別人的玩具也要經過別人的同意。
大人在這個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感覺,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我們要尊重他。但如果孩子通過哭鬧來得到別人的玩具,大人應該告訴孩子:那是別人的玩具,不是你的,別人不願意,我們不能強求。
大人的「勸導」、「強迫」、「不經過孩子同意就把玩具拿給別人玩」等行為都有可能破壞孩子自我的形成,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孩子不願意分享,大人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是自己的大方地拿回來,不用覺得尷尬。孩子間因為「爭搶」玩具鬧點矛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今日話題:你會不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孩子的玩具拿給別的孩子玩嗎?
我是君媽,@君媽陪娃記 分享陪娃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陪娃路上,讓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