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娃身高猛長,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都是午睡惹的禍

2020-12-21 雅雅媽媽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午睡,可能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一件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事情。午睡可以保證孩子下午的學習、活動,但是午睡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其實是不需要的,如果父母一味地強迫孩子,可能會導致出現"反效果"。

01奶奶帶娃身高猛長,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問題出在午睡上

曾有這麼一件事,金女士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兒子。由於事業正處於上升期,金女士帶娃的時間少之又少,正好兒子奶奶閒暇時間很多,也表示樂意幫帶娃,所以她就將兒子交給奶奶帶一陣子。

奶奶十分喜歡這個小孫子,經常帶著孫子到處去逛,給他買些好吃的好玩的。在奶奶帶的這段時間裡,娃身高猛長,一個不留神就超越了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女士的事業漸漸穩定下來,她也有了很多時間可以帶娃,於是就接回了帶娃的"重擔"。

金女士平時看了很多育兒相關的書籍,只要是她認為對兒子有好處的,她都是一一按照書上的要求兒子。有一天兒子吃過午飯,吵著不想睡覺,但是金女士沒有同意,因為很多書上都說午睡有助於孩子發育、長高。

然而在強制兒子睡午覺的這段時間裡,金女士帶娃身高停滯不長。她很是不解,自己明明用了如此科學的培養方式,而且也有及時給兒子補充營養,於是她便帶著兒子去醫院看醫生。

醫生詳細詢問了兒子的作息後,很快便找出了問題所在:都是午睡惹的禍。金女士不禁疑問,奶奶帶娃時也有午睡,為什麼娃沒有一點問題呢?站在一邊的奶奶只好將事實全盤說出,原來奶奶帶娃的時候拗不過孩子想要玩耍,便容許孩子不睡午覺。

02分析

按照正常情況,規律性的午睡確實有助於孩子發育、長高。但是為什麼金女士的兒子明明有午睡卻起了反作用?其實原因在於金女士的兒子屬於"強制性午睡",一味強迫孩子午睡反而會讓孩子無法進行正常的發育。

03強制性午睡為何會讓娃無法正常發育?

1、娃內心抗拒

娃剛出生的時候確實是需要大量的睡眠,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娃的精力越來越旺盛,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釋放,他們通常不會想要睡覺。如果強迫娃睡覺,娃內心會產生抗拒,帶著不好的情緒去睡覺,午睡質量自然堪憂。睡眠質量不佳,又何談正常發育?

2、娃睡眠周期被破壞

作為父母應該都知道,娃在深夜時生長激素分泌得最旺盛,如果父母強制讓娃白天補足睡眠,到了夜間娃就會難以入睡。沒有及時地入睡,就有礙於生長激素的分泌,孩子的身高增長就會受到影響。

04是否午睡要視情況而論

對於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來說,他們是不需要午睡的,父母們不必強迫孩子午睡,給孩子帶去壓力。午不午睡還要看孩子當天的情況,靈活地給他做選擇。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娃平時喜歡睡午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同是帶娃,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身高停滯,醫生:都怪午睡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提起送身高發育,父母都會很看重,都想孩子擁有高挑的身材,希望孩子身高比例好,因此,多數父母從小就開始關心注重孩子的身高發展,為此採用了讓孩子睡眠充足,補充足夠的營養,做運動等方式
  • 媽媽帶娃猛長個,奶奶帶娃「生長停滯」,偷走娃身高「元兇」抓到了
    孩子的身高是很多家長非常在意的問題,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高一點,因為這會讓孩子在未來的就業和婚姻選擇上有更多的機會。如果自己的孩子個頭不達標,作為父母自然會焦慮不已,所以從小就抓孩子的身高,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父母的認知。
  • 如何一眼認出媽媽帶娃,還是奶奶帶娃?這些圖幫你一眼識人
    現階段,提到帶娃的主力軍,非媽媽和奶奶莫屬!然而,媽媽和奶奶跨別一個時代,育兒理念不同,帶出的娃自然也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下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的差別之處吧,簡直不能再形象了!你們能做到一眼辨識誰帶的娃嗎?
  • 孩子身體出現四個信號,暗示身高可能「增長停滯」,看你家娃有沒
    四個信號暗示身高「增長停滯」,看看你家娃有沒表姐家兒子小峰今年剛上初三,都說男孩子後長,可是最近表姐卻發現小峰好像「停止長高」了。小峰在寄宿學校上學,平常都要一個月回家一次。男孩和女孩都有各自的身高「猛長期」,一般男孩子在中學階段(12~16歲)長得最快,成年之後,速度才會放緩下來。小峰才剛上初三,身高發育速度的下降,其實是一個可能停滯生長的信號。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娃出現這4種現象,說明正在長身高,家長提前了解讓娃個頭漲一漲
    要知道,長身體是在特定時間段進行的,而且還會出現一些徵兆,家長足夠重視才能幫孩子抓住這段黃金期,避免娃在身高上存在遺憾。 小偉今年上初二,特別喜歡姚明,課下經常打籃球。最近晚上睡覺他感覺腿部抽筋,整夜睡不好,平時還特別困。小偉把煩惱告訴了媽媽,媽媽詢問醫生後得知小偉正好處於青春期,是長身體的黃金階段,腿部抽筋、犯困則是長身體的信號。
  • 奶奶帶娃挖土玩?爸爸稱天冷沒讓娃出去!一招帶你解鎖帶娃新姿勢
    編輯:邱寫寫01.奶奶帶娃:娃在家玩「挖土拆家」,只因天冷!冬季出行是寶媽的一大噩夢,冰天雪地裡摸啥都「凍手」,抱娃更是苦不堪言。如何順利帶寶寶出行,成了媽媽們冬季帶娃的一大難題。近日就有一段奶奶在家帶孩子「拆家」挖土玩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其實就是因為冬天太冷了,帶孩子出去玩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寶寶,冷還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凍得小手僵僵的那種。
  • 奶奶帶娃VS姥姥帶娃,到底有什麼不同?這4點問題很現實
    關於帶娃這個問題,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孩子跟爸爸姓,孩子生下來大多數是由奶奶來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舊的傳統也在慢慢改變,越來越多的姥姥也加入了帶孩子的大軍中。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為了維持生活開支,生完孩子後,夫妻雙方都要工作,無暇照顧孩子,請保姆不放心,同時又加大了經濟負擔。
  • 姥姥帶娃有三大優勢,奶奶怎麼都比不上?過來人一句話揭示真相
    雖說母女關係的親密程度可以緩解婆媳矛盾產生,但很多時候寶媽沒有顧慮到娘家媽媽的情緒,以至於老人受到委屈。許多過來人都抱怨說:給兒子帶娃是自找苦吃,給女兒帶娃是費力不討好。為了減輕女兒的壓力,姥姥只好接手帶娃,可是時間一長,姥姥就感到力不從心,雖然是幫忙帶娃,但自己從來沒有被女兒理解過,每天下班,女兒和女婿都直接往床上一躺,什麼也不幹,家務都是姥姥一個人的。
  • 婆婆帶娃三個月,娃把英語忘光了
    補充一下背景,娃從出生到如今四歲,一直是我自己帶,在我的全程悉心陪護下,孩子懂禮貌,講衛生,通過讀繪本,玩貓博士英語app等方式,他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和基本句型。沒想到只是婆婆帶了三個月不到,娃就徹底變成了土味寶寶。把這個事情在媽媽群裡吐槽了一下,沒想到引起了大討論。
  • 奶奶帶娃更放心?一大批奶奶「假帶娃」被揭穿,年輕父母悔青腸子
    最近卻有一批奶奶「假帶娃」行為被揭穿,很多年輕父母看完後腸子都悔青了。張曼生完孩子就一直待在家裡,現在女兒已經5歲了,已經上學了,不需要有人時時刻刻地照顧她。於是張曼就想著出去工作,把孩子給婆婆照顧,畢竟現在家裡只有丈夫一個人的收入,壓力還是有點大的。
  • 這3種帶娃方式容易傷寶寶脊椎,不糾正的話,會影響寶寶的身高
    父母帶娃多細心一些,孩子也會少遭罪。帶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僅需要父母有耐心,父母還需要有一定的育兒常識,不然一旦父母使用了錯誤的育兒方法帶娃的話,很容易讓寶寶也跟著一起受罪。王女士是位新手媽媽,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是王女士和丈夫一起帶孩子。
  • 外婆奶奶輪流帶娃,奶奶很淡定外婆卻抱怨帶娃累,原因就在這裡
    薇薇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生兒子天天時,媽媽和婆婆都來伺候月子,由於兩位老人生活習慣不一樣,時不時就弄得不愉快。薇薇產假結束上班後,就叫外婆和奶奶輪流過來帶寶寶。外婆和奶奶每人都是一替一個月,雖然外婆比奶奶還年輕幾歲,奶奶來帶寶寶從來都沒說什麼。可是外婆卻時常對女兒抱怨:「幫你帶孩子太辛苦,換作是你小時候,帶寶寶的精力我可以帶10個。」
  • 奶奶帶娃已是過去式,小姨成帶娃「主力軍」,網友:還缺小姨夫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那種傳統式的家庭,父母在外工作,爺爺奶奶帶孫子的模式已經逐漸演化成"親戚帶娃"模式,其中在這最受歡迎的是小姨帶娃,如今小姨帶娃成為帶娃主體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群體加入到這個圈子中。有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小姨,許多人都感嘆奶奶帶娃已是過去式,小姨成帶娃"主力軍",網友調侃道:小朋友們,還缺小姨夫嗎?
  • 3歲定身高?在長高「3倍速」的春季,父母如何幫忙飆身高?
    家長對於孩子的身高是特別看重的,尤其是男孩子,俗話說「一高遮百醜」,身姿挺拔,高大有型的孩子,在形象、運動等方面都佔有優勢。 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小朋友的猛長期。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有一種幸運,叫姥姥帶娃;有一種虧欠,也叫姥姥帶娃!
    姥姥帶娃的心酸為了支持女兒工作,很多媽媽退休後就義無反顧地遠離家鄉,來幫女兒帶孩子。但畢竟年齡大了,帶娃的時候難免力不從心。有時候做錯了什麼,女兒馬上就會表現出不高興。一位老人跟我傾訴過一件事:外孫子發高燒了,她用以前照顧女兒時的辦法,給孩子捂了厚厚的被子,希望外孫子能出一身汗。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但是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媽媽們都是一個人帶好幾個娃,但是再看看我們自己,一個人帶一個娃就累得不想說話,這還是有奶奶或者姥一起帶的家庭。
  • 孩子積食難消化,臉上或有3種變化,不忌口4種食物,娃身高難長
    小海的父母帶孩子去兒科門診掛號,想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身高難發育,兒科醫生說:小海已經5歲了,但是身高卻只有98公分,確實是比同齡人矮,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發現小海積食嚴重,脾胃已經很虛弱,影響了消化和吸收,這才會導致發育受阻,身高比同齡人矮。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總不能把兩個娃都扔給公婆吧,他們同時照顧兩個娃確實比較吃力,可能丈夫工作的事又要泡湯了。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